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汉字王国中的人》教学对话|汉字王国中的人

《汉字王国中的人》教学对话|汉字王国中的人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0-15 08:00:08 点击:

《汉字王国中的人》教学对话

《汉字王国中的人》教学对话 一、缘起 人们对于经典美文总是有特别的兴趣,教坛上那些推陈 出新、经久不衰的教例便是明证,但对那些新人选的课文, 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岂不知正因为新人选,教者更需研究, 学者更需指导。因此,余军老师《汉字王国中的“人”》这 个课例,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类课文,既没有微言大义, 又缺乏文藻雕饰,虽日图文并茂,读之直白如话,有什么好 教的呢?但观摩了这堂课后,我觉得这堂课值得揣摩学习。

围绕课例,几经沟通,便有了这席对话。

二、课例 (一)导入 1.读读看,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2.观看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二集《高天长河》有 关汉字起源片段。

链接:腾讯视频http://v.qq.com/x/page/e0 17 8crul-hs.html(14分10秒开始) 3.引入材料,概括许慎和鲁迅对汉字起源的看法(材 料略) (二)课堂实录片段 1.汉字是图画的符号:填写表格疏通文意 师:流沙河先生说“大”字如人张开双臂,好像在比画 着(师张开双臂),这么大,这么大!生2:甲骨文“身”可能仅仅是一个挺着大肚子、举着 手的胖子。后面又说甲骨文“身”肚子上有一个小点,如果 把它看成一个孕妇的形象,小点表示孩子,那也合乎逻辑。

师:嗯,胖子或挺着肚子的孕妇。

生3:我选择“口”,看上去像孩子画的一张大笑的嘴。

生4:我选择“天”。甲骨文中的“天”字头是方的, 或者仅是一横,而金文则更写实,是一个大人,长着健壮的 圆脑袋。

师:“天”很值得我们探讨,那么“天”的本义是什么 呢?(生支吾,师提醒:这是个指事字。) 生4:会不会指人的头? 师:有没有这方面的例证?(生沉默)我们应该都读过 这个故事:“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是什么意 思? 生4:刑天应是“被砍了头”的意思。

师:对!通过甲骨文的字形,再结合上古神话,我们可 以断定“天”的本义应是首。人的头顶上面就是无穷空间, 所以“天”又用来表示天空。《说文解字》日:“天,颠也, 至高无上。” 生5:“自”是一个鼻子的正面图,有鼻翼和鼻梁。“自” 的本义应是“鼻”。

师:是的,我们来看这个字“臭”,chou也读XIU,犬用鼻子闻,看来古人早就懂得狗的嗅觉最灵敏,可做动词, 也可做名词,如“无色无臭”‘乳臭未干…铜臭”。因为鼻 子是人面部最靠前的器官,人们说自己时,常指鼻子,所以 “自”后来成了“自己”“自家”“自身”,从中我们发现 汉字的演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汉字是文化的载体:直观字形,探究文化 师:选择“大”“天”“口”“身”中的一个汉字,来 探讨文字背后隐藏的生活或文化现象。(生讨论5分钟) 生l:我们认为“大”字是双臂张开状,反映了以前高 官走路摇摆显示自己很高大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的神态。

师:有补充或不同意见吗? 生2:我觉得人张开双臂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来显示 自己的伟大。

师:既然是显示自己的伟大.那么“大”反映了先民怎 样的思想? 生2:不好说(生笑)。

师:(看见有生举手)好,你来补充。

生3:我想“大”在古代还充当“太”字,跟“太”组 词的有“太庙”,“大”是否有对祖先的崇拜? 师:有道理。(幻灯片补充材料) ①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说文解 字》) ②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解字》)③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 其一焉。(《道德经》) 生3:(思索)对人的崇拜。“天大,地大,人亦大” 可见上古时期先民认为人可以与天地并列,是对自我的认可 和肯定。

师:说得很好!“天大,地大,人亦大”是许慎对“大” 的解释,又日“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是宇宙之精华、 万物之主宰,记得《论语》里就有记载:“厩焚。子退朝, 日:‘伤人乎?’不问马。”足见孔子对人的重视。老子也 认为,道先天地而生,而人与天、地、道并为域中四大。接 下来请其他小组继续回答。

生5:原文中说“口”是孩子画的一张大笑的嘴,读到 这里我就联想到吃饱后的满足,所以这里“口”的嘴角是上 扬的。

生5:吃的文化。(师:我们有句俗语叫—~生齐答:
民以食为天) 生6:我特别喜欢吃,原来是继承了老祖先的爱好(全 班笑),怪不得我们见面打招呼,经常会问“你吃了吗?” 我出去旅游一般都会品尝当地的美食,我喜欢杭州的松子鱼、 东北的锅包肉、重庆的鸳鸯火锅、扬州的狮子头,我的目标 就是吃遍天下美食。我还喜欢看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 《十二道锋味》我都看,《十二道锋味》挺火的,我建议老 师也去看看。(全班笑)师:我也看啊,因为我也是个美食爱好者,我们对吃的 重视应是上古时期生产力低下吃不饱的原因,孟子写道:“百 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所以人的到 来自然首先想到了“口”,一人一口,特别形象。

师:北京师范大学邹丽晓教授也认为“身”的本义是胖 胖的贵族,怀孕应是它的后起之义。

生8:我们组选择“天”字,古人有“天子”之称,正 是许慎所说的至高无上。

师:说起“天子”我就想起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即所有的土地和人民都是属于帝王一人的私有家产,即”家 天下”。

生9:我觉得“天”有个很重要的词是“苍天”,我们 沮丧、苦恼、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都会说“苍天啊”。项 羽兵败垓下,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上天”,说明在古人看 来,“天”是万物的主宰,只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归于“天”。

师:说得很好,有时还借“天”的名义来解决问题,周 武王在伐商誓师时责备纣王“弗敬上天,降灾下民”商罪贯 盈,天命诛之”,原来他在执行上天的命令。

生10:老师,我们组还发现一些崇高的东西都冠之以 “天”的名号,如天理、天道、天意、天命等,说起“天”,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天人合一”。

师:“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至今还影响着社会和个人的生活方式。师:在“大”字上,我们看到了先民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认为人是万物之尊;
在“天”字上,我们又看到了先民对苍 天的崇拜,对自然的敬畏。这种矛盾又辩证的关系指引着中 华民族走过漫长的旅程,有阳光灿烂的美好时光,也有阴霾 晦暗的艰难时刻。中华文化依托汉字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 这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3.汉字是民族的基因:考察姓名,寄托文化 ①教师举例:名字蕴含长辈的美意 例证1:《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例证2:流沙河《开坛·文化涅槊》(陕西卫视) ②学生举例:教师再次展示全班学生姓名的金文大篆体, 学生在自己的姓名中选择一个字,写出本意及其生活或文化 含义。

二、对话 褚树荣(下称“褚”):据我了解,很多老师不太会在 这样的课文上下功夫,余老师为什么选择这篇课文上公开课 呢? 余军(下称“余”):主要与我对汉字的认识有关,美 国“汉学之父”卫三畏在他的著作《中国总论》中告诉我们:
“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国将 不复存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汉字与创造它的民族一起 穿越了厚重的历史时空,在这块土地上执着地书写了几千年,从未间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与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 明一样,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同寻常而又光彩夺目的奇葩。还 有一个原因是,这类课文的文体比较陌生,是浅近的科普文、 学术论文,还是非连续性文本?面对陌生的难以归类的文本 怎么教?这些都值得探讨。更何况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巩固 和丰富语言积累,养成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语言文字运 用的过程中,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增 强对汉语文化的认同感。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就 有“语言的积累、梳理和探究”这一任务群。

褚:要教这类文本,先要认识它,不管是喜欢还是排斥。

文体的归类也是一种认识,它与教学有直接的关系。尽管苏 教版语文教材在教材组元上侧重人文主题,但是你在处理时 想到了文体问题,这很难得。至于“语言的积累、梳理和探 究”,这是语文教学一以贯之的任务,但一般的做法就是知 识短文+试卷习题。有没有别的思路和途径呢?这篇文章恰 是很好的例文。我们就根据教学的先后,讨论几个小问题。

首先是教学目标,你觉得这样的文章,教学要达到什么目 标? 余:我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 起源,理解甲骨文、金文象形、表意的重要特征,初步形成 根据汉字构形判断汉字本义的意识;
二是通过对“大”“天” “口”“身”‘自”五个字本义的理解,探究文字背后隐含 的生活或文化现象,明白汉字的起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三是激发学生对认知汉字的兴趣,课余借助工具书及字源网 等网站,探寻汉字的意义,体会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褚:我发现你的三个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是密切关联的。

这也是教得集中的一个体现。整堂课的学生活动比较充分, 主要的活动有四个:引起动机、整体感知、文化探究和姓名 演绎。为什么要采用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呢? 褚:专题学习资料的选择和运用、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 非常重要的,这一环节你做得很好。因此,你的导入和展开 就进行得很顺利。从教学现场看,你的课前导入活动一下子 抓住了学生。除了引起学习动机外,这个导入还有其他作用。

你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个导入的?这个导入还可以再完美 吗? 余:我觉得这堂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激趣,即激发学生对 汉字、对汉字文化、对传承中华文化的兴趣。怎么拉近遥远 的古文字与学生的距离呢?我想用金文大篆体呈现全班学 生的姓名是最好的办法。学生从开始的莫名其妙到发现自己 名字的恍然大悟,兴奋好奇,情绪高昂。除了激发兴趣之外, 他们认识了金文大篆体,珍惜自己姓名的另一种标志,打破 了学习古文字的神秘感,而播放视频,让他们明白汉字的源 流以及这门学科的来历,说不定会激发他们将来从事这方面 研究的职业意向。如果说改善的话,导入似乎可以精简一些, 第三则文字材料是否可以省略? 褚:我也觉得有一份名单的猜读和视频的观看就可以了,鲁迅和许慎的论述可以省略。作为导入,能够达到激趣、定 向、温故知新即可。在梳理文章内容获得整体理解方面,你 设计了填表+解释的活动。设计这个活动时,你是怎么想的? 余:我觉得表格化是理解文章很好的途径。课文共列举 16个汉字,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只挑选了“大”“天” “自”“口”“身”五个有代表性的字由学生填写。为了填 写和解释更到位,我先示范一个“人”字。这样,这个活动 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判断这些字的本义,二是找出描述和 解释的句子,三是初步了解汉字背后和生活(文化)的关系, 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褚:很显然,你设计文化探究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的理 解达到更深的层次。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讨论不停留在书本的 层面上? 褚:最后一个核心活动是重播班级名单,从中选字,畅 谈自己名字中的寄托和意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学生 不但要谈及家长取名时的愿景,还要结合三个字的本义来谈, 这一头连着课文知识,另一头连着家长美意。可惜时间匆忙 了一点。我关注的是,你把这个活动延伸到课外,作为一个 课外活动来布置了。下课以后,学生有实践过这个活动吗? 后续的兴趣如何? 余:学生后续的兴趣不减,确实完成了这个课外任务, 而且质量不错。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唤醒学生对于 母语的情感,理解汉字背后关于自然和生活的智慧,深入思考汉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在全球化浪潮中,汉字的简化、 母语的弱化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我们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这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总结 1.是什么? 2.教什么? 如果“是什么”有了答案,那么“教什么”也就容易回 答了。余军是把课文作为“例文”来处理的,“人”的字形 知识和背后的生活文化是他选择的教学内容。他组织了较多 材料来重构教学内容,有学生姓名的篆字认识、许慎和鲁迅 的言论,有文字考古和汉字解释的视频,有理解课文的填表, 有讨论汉字背后的生活文化的问题讨论等。其中小组讨论 “大”“天”“口”“身”等的各体书形以及相关的文化作 为重点环节。对于例文定位,这样的内容是合宜的。

3.怎么教? 因为教学文本的性质不同,教的内容和目标不一,所以 教法也不同。本课主要是搭建支架,佐证说明汉字背后有生 活、有文化,但现代人习焉不察,于是需要支架来唤醒;
把 任务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轴推进,查查看、读读看、猜猜看、 填填看、说说看、写写看,学生都在活动中;
材料的组织和 活动的进行是四方辐辏,各种材料“奔来眼底”,有跨媒介 阅读和学习的意思。从课型来看,本课是专题任务型的活动 化教学,汉字文化是学习专题,任务驱动是活动形式。从教学效果来看,信息刺激新鲜,学生乐于参与。

4.还可以教什么? [www. DyLW.net/yuwen/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