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关于德育的论文

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关于德育的论文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19-11-21 08:31:18 点击:

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对联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论文 对联内蕴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国粹,也是诗 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更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朵永不凋谢 的奇葩。对联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历久不衰,既表现了中华 文化的灿烂历史,又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现代文明,真可谓“对 里有日月,联中显乾坤”。对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领 域是很广阔的,德育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 中曾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 容,不应把它们当成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此可 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作为 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只要有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就必然对 对联有着深厚的感情,就必定能很好地把对联渗透于显性的 课堂教学及隐形的德育教育之中,并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对联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的成长,既有 重要的现实价值,又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我校参与了中央教 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 作为子课题的主持人,想把平时的一些做法做一小结,与同 行分享。

一、对联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课改在语文教学目标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弘扬人文精神。也就是说语文课堂不单是传授知识, 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在新教材都有所体现。使用新 教材教学,不仅要求老师把学习最基本、最常用的知识作为 重点,同时更要求老师能从已有的教材中提炼出这些知识的 道德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以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完善性格的教学效果。

道德教育虽然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处 理不当,很容易将道德教育变成说教,影响其原先预设的效 果。如果将道德教育赋予浓厚的语文性,使之成为学生喜闻 乐见的形式,则有助于语文教学。对联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 凭借其语言的精练,内涵的丰富,文小旨大,巧妙而游刃有 余地缓解了其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在具体的运用中,它时常 赋予相关课文人物以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染。

讲授屈原《离骚》这一篇课文时,引用对联“哀怨托离 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然 后引领学生回顾屈原的生平、作品以及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 情怀。借此与学生共同领略其震古烁今的人性光芒:“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有对真理执着追求锲而不 舍的精神;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有关注 人民疾苦的巍巍人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中有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讲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课,读到司马迁自述发愤著书的缘由时,老师借用对联“刚直不 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可以 瞬间带领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深处,感悟太史公那刚正不 阿的品行、公平客观地对待史实的态度以及他受到挫折惨遇 极辱时毅然忍受世人嘲讽的内心痛苦,为理想而弹响“史家” 的千古绝唱,吟出了“无韵之《离骚》”的真丈夫情怀。

学习白居易《琵琶行》时,用凝练的对联勾画其一生: “笔谏时政,心系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 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借以熏染白居易的伟大精神:敢 于把世间疾苦写人诗篇。特别是在一个世俗世界,他能独守 着心灵的清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还可以结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上善若水》,教 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杭州兴修水利的白居易和在蜀中修建 都江堰的李冰是否同样在为政上拥有“上善若水”的美德? 继而引出老子《道德经》中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 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争,故无尤”这一段话。

逐步深人,在做人、行事、修身养性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 道德的参照标准。

二、对联在课余交流中的德育渗透 学生完善科学的学习观、方法论有助于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愈来愈关注学生的学习方与正确学习观的形成。学生只 有在语文学习中树立高尚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先进的学习方法才能将学习活动有效持续地向深处推进,才能 真正学以致用,受益一生。语文老师在课余不失时机地借用 对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充满激情的引导统筹规划有限 的学习时间。可以帮助学生 (一)对联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观主动性是 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新课程倡导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 富有个性地学习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胜的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只有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 发了他们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发挥他们的主 体作用,才能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全面地发展从而为 他们将来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能在 学习活动中恰当地运用对联,则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进行自主 学习。高。冬天来临,天气转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 特别是在双休日,很多学生在家自我管理意识不强,有睡懒 觉的行为。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手书一联“力劈九尺寒冰 擒龙尾,心生万丈豪情占鳌头”激励学生。告诫学生,人必 须有不怕苦寒的毅力难的精神,这样才能成功。敢于挑战苦 期末考试前夕,学生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难免有些疲惫,需 要老师适时的关怀与呵护。事实上教学效果也表明,当老师 与学生和谐地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时学生的潜力与机能能最 大限度地被挖掘出来。此时文老师神采飞扬,意气勃发豪情 满怀地激励学生:“铆上丝,勇往直前,今夜扭乾坤;憋住劲 一鼓作气,明日创辉煌。”有如此慷慨激昂的感召学生定会投人百倍的热情到复习迎考中,为第二天取得辉煌战绩打好 黎明前的第一枪。

(二)对联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的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主席 曾形象地把其比喻为过河的桥或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 而传统语文教育强调个体的直觉体悟和自觉的历练,较少关 注方法理论的系统指导。诚然,这与方法论本身枯燥乏味有 关,但我们语文老师却不能忽视其重要价值。如果开动脑筋, 在方法论指导的形式上创新,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恰 恰可以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推进器。高考前夕,学生到了复 习的最为关键的时刻,可有的学生效率却还是提不上来,甚 至有些学生感到连老师讲解的基础知识都应付不过来。焦虑 恐慌,茫然没有方向,学习或多或少地处于被动状态或高原 状态,不能看清前行的方向,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此 刻语文老师手书两联:“发扬探索精神,积优势成胜势,用 顽强拼搏充实人生;确立决战意识,化压力为动力,以昂扬 斗志迎接挑战。”“高考冲刺一百天,决战在即,群策群力, 一览无限绚丽风景,你行;基础学习十二年,收官而今,尽 心尽职,独辟一片崭新天地,我能。”借此鼓励学生将语文 学习中的优势部分继续推进,临场即可强势出击;同时学会 释放压力,从个体茫然无序的焦虑状态中走出,寻求师生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学习中的亮点,给自己每天的学习 带来崭新天地、崭新心情即可。这种学法上的指导、心灵上的鼓励无疑会让学生获益匪浅。

三、对联在个体评价中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发现自 我价值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 启迪开始。教育语言应当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要有 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可见评价的重要性。一则富 有情感、充满美的语言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可起到为学生 助跑、加油的作用。适当的运用评价就像滋润学生心田的春 雨,是激发学生前进的原动力,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

而常规的个体评价形式大都单一,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

语文老师如能借助自身的学科优势,采用对联这一形式,极 有可能激发学生自我审视的兴趣,使得他们对老师提出的建 议与希望能铭记在心。

语文老师可以借助生花妙笔,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心 理特点、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怀着对生命的敬畏,采用对 联这一形式,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挖掘学生的性格亮点, 发现其身上存在的美和活力,为其撰写量身定制的对联评语, 有肯定、有激励、有希望、有指正……必能帮助学生认清自 我。

班中曾有一位男生,性格孤僻,喜好独处,常站在高处 廊台向远处眺望。后来了解到该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暇 照顾孩子。针对这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他近期的学习状况, 老师撰写一副对联给他:“原为性情中人,与人相处笑脸逢迎又何妨,不必独自高楼站;本是离家苦读,治学谨严慎重 对待乃常理,毋要七上八下晃。”这副对联基本上是对他缺 点的委婉指正,因形式新颖,用心良苦,该生很受震动启迪, 认可了老师对他的评价,没有半点逆反心理,高高兴兴地认 识到自身存在问题并及时地加以纠正,收到了预期的德育效 果。

有一位有畏难倾向的学生,惧怕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甚 至有厌学的念头。老师及时赠上对联一副:“人生征途,艰 难险峨,常有柳暗花明一刻,莫把眉头皱;大浪淘沙,灌清 洗污,只为潇洒坦荡一世,更须逆浪行。”帮助学生认清人 生道路上历来坎坷多难,但只要抱定信念,拥有自信,积极 面对,人人都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机会。

还有一位学生,家境贫寒,学习刻苦,成绩进步很大, 不过近期因为交友不慎,贪恋玩耍。老师在私下递交对联一 副:“学如雏鸟高飞方有小成,仍需勤加苦练,哪怕手肘成 服,心中常勉:远游他乡,只把功名考,眼前千种纷乱对我 是浮云;德似深海初航尚未扬帆,还要潜心修养,不畏革食 穷巷,耳边牢记:漂泊在外,务必慎独行,身边万般红尘于 君皆幻境。”学生看后心领神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自觉 抵制不良朋友和不良习惯,在老师的赏识与引导中重新找回 原有的自我,在生命的历程中度过了平稳的青春期。

由此可见,对联评价运用恰当,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 处于自我激活的状态。只要我们老师胸怀宽容与信赖,不断拓展学生的生命空间,我们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学 习生活和未来无限美好的人生。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 他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己所做 的努力没有白费,而心灵上也能得到宽慰和愉悦。语文老师 完全可以通过对联评价的形式来给予学生相应的认可与赏 识,满足学生期待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审视与评价的这 一特殊而又普遍的心理。班中一位女生平日性格外向,豁达 开朗。但因近期一次考试失利便开始怀疑自我、否定自己, 终日郁郁寡欢。老师针对她自身原有的优点,撰写对联,肯 定其一贯表现:“巾帼也有须眉豪情,举止暗含君子风范, 坚毅果敢,彬彬有礼;闺秀不失志士洒脱,言谈流露儒雅气 质,深思熟虑,落落大方。”果然,溢于言表的赞美让这位 同学重新发现了自我价值,重新恢复了自信开朗乐观的性格。

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举行跑操比赛,不管结果怎么样, 不能否认的是体委在平日里带领大家训练这一事实。比赛后, 老师主动递送对联对他所作的努力表示肯定:“声威响彻云 霄,落步震醒蛰龙,阳光少年意气风发,力挫群雄,跑操队 伍出楷模;晨初闻鸡起舞,夜半踏霜人寝,某某英豪胸怀大 志,锐意进取,他日金榜定题名。”对联不仅不吝言辞地赞 美这位同学劳苦功高,还借跑操契机对他今后的学习予以鼓 舞,用老师的充分认同对这位体委的贡献做了积极的评价, 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有着非常大的正面影响。对联评 价机制的长期实践效果证明,在对联中以优雅平和的态度去认同学生,主动帮助每一个学生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让学 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给学生以充 分的学习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就一定会使我 们语文教学教育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 洽和谐,教学效果也能彰显更多的成效。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是当前语 文教育的天然使命。由于其深厚蕴藉的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 力,对联具有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突出功能。“文学即 人学,对联即人生”,精美短小的对联可以表达思想、感情、 情操、意志、品性、爱好、察赋、性格、才能、气质等方面 的丰富内容。通过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来强化我们的语文 德育教育功能,我们老师必将在探索学生德育教学的征途中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