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检讨书 > 学前教育本专科实习生岗位适应问题研究

学前教育本专科实习生岗位适应问题研究

来源:检讨书 时间:2019-11-11 07:54:22 点击:

学前教育本专科实习生岗位适应问题研究

学前教育本专科实习生岗位适应问题研究 通过对学前教育本专科实习生岗位适应问题研究的分析,总结了学前教育 专业大学生存在岗位适应问题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尝试性的为高校在安排学前教育岗位实习方面提供了决策参考。

一、前言 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前教育专业培养 人才类型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该专业专门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 幼机构工作的教学和行政人才;(2)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即该专业的大学生主要学 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实践内容的特殊性,该专业的主要实 践性内容包括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到幼儿师范学校实习、进行社会调查等。其 中,岗前实习是每个在校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都要经历的过程。岗前实习 对于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其他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具体表现为:(1)可以 更好更快地适应学前教育岗位,成为专业人才;(2)可以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 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避免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走过多的弯 路;(3)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一环。

岗位实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然而,学前教育专 业大学生在岗前实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方面是岗位 适应问题。所谓岗位适应就是指人、岗之间达到良好匹配。当不适应实习岗位时, 大学生就表现出了身心方面的问题。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会表现出焦虑、恐惧、 迷茫、抑郁等问题;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会表现出感冒、发烧、头痛等生理症状, 这些生理症状实质上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学前教育专业在岗实习大学生经 常反映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适应实习岗位,在岗位实习过程中显得手足无 措”。

对于以上岗位适应性问题,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3]。综合关于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本专科实习生岗前适应问题的一系列研究,笔者总结提出了这 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途径。

二、岗位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实习时间设置不合理实习时间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实习时间点 的选择问题,第二个是实习时长的问题。一般来说,各高校安排各专业大学生的 实习时间普遍为即将毕业的时候,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这个时间段是学生最 忙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忙着寻找工作,一部分学生可能正在准备专升本、考研、 出国,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在准备没有考完的证书,这些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无心 实习,或者说应付实习,实习和其他事情发生了冲突,其他事情分散了本应放在 实习岗位上的注意力,而且实习成了压力。

实习时间长短和实习效果并不成绝对的正比关系,但是,足够的实习 时间是实习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然而,当前各学校规定给学生的岗前实习时间 普遍很短,只有两个月或几周(一般是4~6周)的时间,实习生要在短时间内了解 班级情况,进行角色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幼儿教育工作,这往往导致学生难 以适应。学生还没有搞清楚学前教育岗位的职责是什么的时候,实习就已经结束 了。

(二)实习基地较少 随着我国居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国人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培养。现 在“80后”开始进入生育期和养育期,他们的思想与其父辈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态度上,“80后”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加上国家对幼儿 教育的重视,私立幼儿园因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私立幼儿园一般规模都 不大,不足以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而大型的公立幼儿园又很少, 所以实习基地少。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教育实习评价管理制度往往以结果性的评价方式为主,从而忽 略了形成性评价。所谓结果性评价就是以结果为评价标准,不看过程,即使过程 做的非常好,过程中的成绩很优异,但是结果没有达到一些指标,这个人的成绩 也是不被认可的。形成性评价是以过程为评价标准,即使结果可能不理想,但是 过程优异,这个人就可以被评为优秀。

(四)实习经费短缺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是有实习费用的,这些费用主要用于交通费、餐 费、补贴费、管理费等,然而,由于对实习生实习过程的不重视,导致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应投入的资金相当较少,多数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交通费、餐 费都是由学生自理,甚至有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生还要向实习单位缴纳 实习费用。为了节省开支,有些学校就会把教育实习的时间尽可能压缩。这些现 象和做法使得实习基地对学生不负责任、实习生对岗位实习不重视,导致实习形 同虚设。

(五)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通过实习可以检验大学生理论掌握 水平。由于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应用 到实践当中,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加上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大学生会不知 所措,非常迷茫。

三、学前教育岗位适应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存在岗位适应问题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工作,需要尽快适 应岗位,岗位适应过程也是一个角色适应的过程。适应期有长短,在适应期,会 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迷茫等。适应在实质上是一种角 色转变,需要适应一个新的模式,具体到学前教育岗位就是由学校模式转变为职 场模式、工作模式的过程。理论永远无法穷尽实际情况,理论是固定的,可以控 制的,而面对实际场景,理论和实际往往有些出入,实习生由于经验匮乏就有可 能变得手足无措。

1.转变学生的实习观念,明确实习目的。一些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实习观念出现了偏差,例如,一些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实习仅仅是走过场, 实习结束的时候开个证明,盖个章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逃避实习的表 现,是逃避责任的表现。所以,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参加实习前就有意地引导大学 生形成正确的实习观念,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确 实习目的,以免学生迷茫不知所措。有了目标,实习生就不会迷茫,而且一个个 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将会使大学生更加有信心,进而提高对实习感兴趣。

2.建立完善的岗位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考核制度。指导教师是参加岗 前实习大学生的指路人,在学前教育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导 教师的指导可以使实习生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工作 场景能够尽快地融入,更恰当地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行为。指导教师应来自两个 领域,即指导教师至少应有两位,一位指导教师来自高校,一位来自幼儿园。来自两方面的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且能做到相互沟通,对实习学生的 思想、心理、业务进行全面指导,解决实习生的困惑和问题,激励实习生克服困 难、自主成长。

3.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实习体系。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建立实习体系, 此体系包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日常见习、阶段性实习,最后进行毕业实习。

高校应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学生自 身的能力特点、知识架构、所达到的专业水平等在本专科大学生四年或三年的学 习期间分阶段、分层次接受相应的实习。根据建构理论,使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建 构不同的实习经验,从而形成相互联结、互相渗透的经验链,为即将毕业时的岗 位实习奠定基础,减轻实习压力。

4.建立与实习相配套的实践性系列课程体系。在岗实习过程中,实习 生常常因缺乏相应的管理技能、教学技能、教学规划技能而感到手足无措,也常 常因为缺乏与指导教师、幼儿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而使教学陷于被 动的处境。针对以上情况,高校在日常课程设置中应强化与实习相关的实践性课 程,目的在于提升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和技巧。

5.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应充分联系校外的幼儿园,与幼儿园建立 稳步的关系,对幼儿园的业务进行指导和支持,同时将大学生送去幼儿园进行实 践,接触幼儿和教师,与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一帮一”, 这样能够尽快地提升实习生的实践能力,使实习生由“新手”转变为“专家”。

6.建立岗位实习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学前教育本专科大学生岗位实习 成绩的考核应制订配套的规范,建议采用多个主体参与、量化与质化并重、过程 与结果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

7.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实习生岗位适应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适 应问题的心理表现通常为焦虑、紧张、忧郁、烦躁等,因此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 指导老师应及时发现和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提供。作为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应主动积极地应对各种压力,积极调适身心。

四、结论 岗位适应是所有在岗实习大学生都要经历的阶段,学前教育本专科实 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同样也要经历岗位适应这一环节。在岗位适应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岗位适应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家庭、学校、 社会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例如转变实习观念,确定实习目的;建 立岗位实习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等。

作者:武玮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7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