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辞职信 >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论文范例赏析(共5篇) 硕士论文格式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论文范例赏析(共5篇) 硕士论文格式

来源:辞职信 时间:2019-11-20 08:29:30 点击: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论文范例赏析(共5篇)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论文范例赏析(共5篇) 第1篇:大众传媒业新背景下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走向 虽然广播电视艺术作是一门参学人数众多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自设 立之日起就备受非议。然而即使在学科设置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一学科仍 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设有该专业的一本院校近 百所,本校设有研究生点的院校也超过了二十家。在这一学科发展的过程中,部 分学者认为艺术学科的实践过程应该先于这门学科的理论界定和讨论,对于很多 诸如“广播电视艺术学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及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舆论” 等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广大艺术类院校多年来的办学教学实践。文章接下来对 未来学科设置性走向提出预测额有关讨论。

一、“广播电视新媒体”学科方向的出现 为数不少的院校在本校内设置“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学科方向,在将学 习理论内容圈定到广播电视媒体的基础上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媒体形式提供了理 论教学基础。这样设置学科方向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要新增教学研究学科,而是 对原有的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原有教学实践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 进行指导,将理论和教学实践工作紧密联系到一起并最终落实到操作层面。从艺 术类院校的教学角度来看,需要按照科目教学需求和教师能力相匹配,只有这样 才能改变学科方向和学科教学工作者设置错位的现象,真正做到因人而异而不是 以固定的从业专业和教学科目匹配模式。

二、“影视艺术”学科方向对电视和电影的整合 一些院校将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合并成为“影视艺术”,这种学科方向 将理论知识归结在艺术学科门下,从实际教学理论来看,电影艺术和电视剧在教 学语言和应用语法上基本一致,所属概念和理论体系也大同小异。这种学科设置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影视并称现象的出现,因为部分广播电视艺术院校在该 学科的基础上开设了相关学科方向,如影视理论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影视感官 美学以及影视表演和主持研究等方向,这些学科方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紧密联系,众多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两者的界限不再泾渭分 明,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学科理论知识可以通用在两个教学范畴中。就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将影视艺术教学分为电影艺术教学和电视剧艺术教学人为地分开是不符 合教学客观实际的,因为从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布渠道来看,无论是电视还是 电影都只是传统艺术门类的直接或间接表现形式,人为地将这些表现形式分割甚 至独立衍生出新的艺术学科教学方向是不科学的。

三、“广播学”方向逐渐被并入“传播学”方向 从艺术教学内容上来看,广播电视艺术学科虽然有电影、电视剧等众 多渠道进行传播,但是并没有引起艺术传播行为的根本性改变,因此对于广播的 教学研究不应该独立于传播学学科方向而是应该逐渐归于传播学。而在实际艺术 类院校在这方面明显存在专业设置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学科方向教 学“越位”现象,在设置“广播学”学科的基础上同时开设了艺术品产生、消费以及 其他外围市场性专业,这些学科虽然是以广播艺术为基础的,但就日常教学内容 来说和广播艺术内容相关性不大,甚至很多知识是市场经济知识,只是将经济研 究方向放在了“广播学”上,这些和艺术教学无关的教学方向对于艺术教学内容的 忽略导致了该学科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无所适从。除此之外,在“广播学”学科 的专业方向划分上存在过于冗杂和重复性较强的现象,根据“广播学”的内容来说,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制作是不可分割的,但是部分艺术类院校不仅将艺术品产生流 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人为的分割,设置成为不同的学习方向,在设置不同方向时并 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细分,而是片面地追求全面多学科,这就使得教学研究方向的 交叉和重复。如上海某师范累院校在“广播学”的基础上开设了编导、创作和制作 三个教学方向,将原本一体的广播艺术品创作制作分割成独立的两个教学方向, 导致了教学内容上的不连贯,使得在未来的艺术品创作能力运用上有所限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怎样在大众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设置好广播电视艺 术学科是未来艺术学科设置的关键,而在未来的艺术教学工作中,怎样将这些学 科从理论联系到实际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教学实践工作。这就要求了学科的设计者 充分考虑到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教学工作者要要在教 学工作过程中对日常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为学科设计工作提供必要 的理论依据。

作者:方佳康 第2篇: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新论0引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领域中的教育、 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成为广播电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代言人,其 地位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教学科研不能将自己束之高阁,重学轻术,广播 电视艺术学学科并不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学科,反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视 作为一种进行艺术传播的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重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新理论的构建。

1当今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发展存在的 问题 1)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发展的领域产生职 业倦怠,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所处的外部环境压力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自身心 理状态脆弱,媒体管理体制不合理、媒体考核机制不合理,单一人员权限过大, 导致人员任务分配不合理,其他人员得不到锻炼,员工的潜力得不到开发,实际 的效果与新理论的设想有相当的差距,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不利于广播电视艺术学 学科体系发展。

2)广播电视领域如今的发展失衡,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人 口构成、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的区别,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及各地应用政策的差异, 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呈现东西失衡的状态,广播电视媒介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 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实力也最强,中西部的经济实 力则较弱。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也较弱,还有广播电视平台的宣传力度的问题, 东部的广播电视视听业务展开时间较早,发展较快,而西部较晚,导致发展差距 进一步拉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势必对广播电视领域产生不利的影响。

3)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发展没有运用学习、研究、生产相结合的 发展方式,原有的发展方式是单一的,而学习、研究、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是有机 的、综合的、统一的体系,目前广播电视发展领域的缺乏一套有理论指导的、行 之有效的发展体系,没有探索出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 广播电视发展领域急需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

总之,当今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自身心理状态脆弱、媒体管理体制不合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原有发展方式单一,这些问题都势必制约着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发展,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个个去解决。

2针对问题提出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新思想 1)把自己员工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领导的管理方式往往对员工职业 压力的影响很大,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从业人员的家庭和生活状况也是需要关 注的,不能树立不顾家庭和子女,病得直不起腰还要去写稿的所谓“模范员工” 的形象,这样只看到工作,在生活上缺少关心很容易导致员工心理失衡,工作也 无法做好。所以领导需要注重员工,把他们当成被关怀和理解的主体,及时对他 们的工作以及对其劳动的认可和肯定的评价,领导的支持是广播电视工作者支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可以多给员工开展一些文娱活动,例如:单位可 以以工会的名义组织一次篮球比赛,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为员工间的 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采取积极的自我干预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克服 和他人、组织、社会的帮助后,都能努力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同事的关心、朋 友的关心还能促进员工对于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进一步研究,使之进入新的发 展阶段。还可以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中构建一些广播电视工作室,招揽广 大的具有才干的人参与体系的构建,相信思维的碰撞能够使得体系的新思想的成 熟度 更高。

2)将新理论、新思想应用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中,例如:增长理 论,实践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广播电视业具有双重属性, 新理论的形成需要许多其他的因素相呼应,不仅是广播电视业自己的发展,适当 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强有力的政府计划和公共财政支持也是其新体系形成的影响 因素。对于这种构建过程,政策对其发展的影响力大于市场力量的作用,以地理 位置、交通条件、地区资源及其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技术发展文化 产业聚集区是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战略,十七大中“加快文化产 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思想结合在当今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 中,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以先发展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地区 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政府给予积极的政策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结合主导型和 推进型的方式推进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的新篇章。

3)运用“学习,研究,生产”的研究方式来研究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 体系建设的新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发展也有很大的相互关系,从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上来看,运用这种研究方式,有利于改变现有 广播电视节目水平低下的现状,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为单位带去高素质、强 能力的“劳动力”,这种新型的劳动力,为广播电视艺术领域带来许多新理念、新 思想,有助于单位工作观念的更新和出品节目的提高。实践科目的实施也带动了 许多学生尽早的适应社会,建立了学生和单位的沟通渠道,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 科培养储备人才的同时,也便于单位对实习生的考察,这种优良的体系是一个自 发的、持续向上发展、最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组织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进 步,“学习、研究、生产”的体系应该走向更加开放、大胆的实践,在原来的基础 上扩大视野,加深学科的交叉运用。这种研究方式关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改 革的部分策略,必须在广播电视体制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全面实施。

3结论 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根本上改善产业布局,建 立起一个长期,全面、科学的发展型体系,不仅能帮助内部工作人员完成自我压 力的减缓,还能真正做到实践先行,理论跟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利用“学研产合 作”的模式,促进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作者:徐秀娟等 第3篇:浅析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 广播电视艺术学,顾名思义,是专门研究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的一门 新学科。广播电视学的理论建构与理论体系及其理论框架,到底应当涵盖哪些内 涵呢?这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也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本 文就此发表几点拙见,以其引起关注与讨论。

一、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学科下属的二级科学,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结 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广播媒介与电视媒介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20世纪后期 已经成为可以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视听媒介,同时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 程中同历史悠久的文学艺术以多种形式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姿的广播电视 艺术。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第一个问题,是明确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 究对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解为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的主体对象,包括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的一度创 作主体(编剧、作曲、编舞、策划等)、二度创作主体(导演、演员、舞美设计 与制作人员等)、三度创作主体(听众、观众)。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的客体对象,主要指广播电视的作品与剧(节) 目。具体来说,广播艺术的剧(节)目主要包括广播剧、广播戏剧、广播戏曲、 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诗歌、广播散文、广播音乐、广播文艺专题节目、广 播娱乐节目等等;
电视文艺的剧(节)目主要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 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 电视娱乐节目(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等等。同时, 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 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于诸多亚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 舞蹈、时装表演等等。”[1]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广泛的。

二、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第二个问题,是明确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 究内容。研究内容是所有学科建设的核心与支撑,也是学科内部诸要素的总和。

具体来讲,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内涵与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艺术学实际上是广播艺术学与电视艺术学的合称。广播艺术 学是研究广播艺术的学科;
电视艺术学则是研究电视艺术的学科。因为广播与电 视关系十分密切,合称“广电”,故将这两门学科合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从学科建设高度来研究广 播艺术与电视艺术,可以以理论研究上起到系统化、综合化、概括化的作用,对 于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可以提供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双重重要 作用。

(二)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各自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二者既有个性,同时 又具有共性。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广播艺术是声音(听觉)艺术综合的艺术, 即音画一体、视听结合的艺术。而二者的共同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技性与现代性。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都是现代化高科技和电子 技术的产物。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大众传播媒介。通 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
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仅传 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
传送声音、图像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 电视。”[2]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对“广播”给出了上述广义的定义。而狭义的“广 播”,则是“通常专指声音广播。把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由语言、音响、音乐等 编制的节目)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发射装置发送出去,供听众通过收音机装置把 电信号还原成声音收听,”[3]本文所使用的“广播”一词,是狭义的概念内涵。而 电视则是“同时传送声音与活动图像的电子技术。是广播或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常用作新闻传播媒介。”[4]现在,卫星电视、高清电视等新族的出现,更成为现 代化高科技的重要标志。可见无论是广播艺术还是电视艺术,均以科技性与现代 性为共同的审美特征之一。

2、艺术性与传统性。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同时又都是艺术形式,又 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只不过插上现代化高科技的翅膀而已。例如广播音乐与 电视音乐,都继承了音乐艺术的传统精华;
又如广播戏曲与电视戏曲,也都继承 了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的艺术精华,彰显出民族文化之光。

3、大众性与接受性。广播艺术与电视艺术都是大众艺术而不是小众 艺术。二者都借助大众传媒,表现大众的生活、情神、文化,体现出大众的审美 需求与审美取向。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艺术学还要把大众性与接受性有机统一在一起, 进行同步研究。所谓“接受性”,即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为视角,对广播电 视艺术的观众学进行新研究。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 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 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包括许多‘意义不确性’与‘意义空白’, 它们构成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期待视野’云发挥想像力进行再创造。

因此美学研究不仅以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对象,而且应以读者的接受意识为对 象。”[5] (三)广播电视艺术的心理特征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还要涉及到艺术心理学内容,主要是研 究广播电视艺术从创作——表演——欣赏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其 中重中之重是感知、注意、联想、想像、理解、情感等等。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

三、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第三个问题,是明确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 究方法。

方法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世界 观与方法论。具体来说,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实践第一的研究方法。要面向广播电视艺术的实践,立足于实 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理论 研究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转过来又指导实践。

(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论是研究问题的的有力工具,它是一 种综合性的科学方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方法,主张把各种因素、条件、状 况、结果和可能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和运用。所以要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 方法,对广播电视艺术学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系统研究。

(三)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在艺术的发展中我们不能只借鉴、参考 本国内的艺术审美水平,对于其他国家的成果我们要运用“拿来主义”并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所以要运用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与方法,强化对观众学的新研究。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艺术学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风貌,它对我 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今,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新技术手 段的发展与普及为广播电视文艺提供了发展空间,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相 信在不久的将来广播电视文艺的发展将会更加的灿烂辉煌。

作者:郭慧 第4篇: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一、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一)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中,各学科的发展存在寿不平衡现 象 其中有些学科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有些本身叉分 为若干分支,学科研究向着更加深人的层次、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处于成熟或 继续发展期;
有些学科正处于初创阶段,趋于形成。广播电视艺术学科领域中的 空白点较多,一些分支学科研究者共少。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 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尚不完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似吸要原因之一在于对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作宏观思考不够,缺少对学科体系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一定程度卜仅仅是从各自所在分支学科出发并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学科去进 行学科建设,以单科拓进和学科的局部开发祷代学科整体格局的系统运筹,缺乏 对学科体系发展的榷休视野和锥体规划。

(二)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尚未与新时期传媒业改革问题 的研究建立起互动机制,尚未走上同改革实戏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轨道 从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建设来看,我们实际上遵循了一种 “体系先行”的学科建设模式,即仅仅从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关注学科的建设,往 往从学科的知识体系考察学科的发展,对休系作了片面的追求。这种“体系先行” 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科建设上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使作为广播电视艺术 学科发展客观前提和现实土壤的活生生的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实践得不到应有的 重视,进而对发展变革中产生新艺术形式、艺术手段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并开展 全面、深而入和系统的研究。因而从总体上看,在“体系先行”模式下所建立起来 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有偏于纯理论研究之嫌。这使一些学 科的分析跳不出陈旧的框架,无法吸引并得到广大电视工作者的认同和参起来。

在改革大潮中难以确立应有的地位。这样,就不可避活动及理论探讨来进行学科 建设,才能找准学科的生长点,免地在实践问题上显得苍白无力,既缺乏解释力, 又缺乏指导力和预测力。

(三)广格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般来讲,学科体系的确认标准有三方面:其一,有明确的研究对象 和研究范围,有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原理,并正在或已经形成学科结构体系;

其二,有专门的研究者、研究活动、学术团体、传播活动、代表作等;
其三,该 学科的思想、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被应用、被检验,并发挥特有的功能。以这三方面标准来衡量,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并不成熟和完善,虽然确立起了应 有的门类和框架,但还应当从深度和广度上积极拓展各门学科的建设。

二、构建广播学学科体系的主要任务 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 林;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 培养人才的任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广播电视业产业化的大的国际国内传媒 业发展背景下,广播业不管是内容改革还是经营改革都在快速地推进。广播学既 要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媒介环境,又要加快学术建设步伐,以便达到指导实践和 立足于学科之林的双重目的。

(一)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学科的研究客体、学科的理 论基础、学科的主要理论、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的思 维定式与研究路线和学科的方法论等。从广播学目前的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情况来 看,虽然在传统广播学研究领域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完 备性方面还十分欠缺,尤其是在广播的网络化生存、经营与管理、道德困境与公 信力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的研究领域如广播伦理方面还未展开,大 部分研究缺乏深度。对于广播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即对于广播以声音传播为唯一 传播符号的特殊传播规律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传播特征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 提升。学科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而合理的学科体系分类既能够促进 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能够涵盖学科研究对象实践领域的各个方面,但 一门学科应当如何划分体系,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广播学界进行深入 的思考与讨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调整和更新。目前,对广播电视学学科体 系建设的分类问题,学术界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同的分类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谢鼎新对于广播电视学学 科体系架构的设想基本具备了一门学科建设应有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具体可操作 性特征。该设想将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概括为-两大领域、三大模块.,即理论研 究和活动(现象)研究两大领域,基础理论、交叉学科和独特内容三大模块。参 考其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架构,广播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架构可由下图表示:
上图的学科分类方式基本上涵盖了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应当包括的所有内 容,但这种分类方式也难免呈现出一种复杂性的表达特征。如何寻找一种更为简 洁和易于让人接受的学科分类方法,学界的讨论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致意见, 而按照广播史、广播理论、广播实务、广播工程与技术四大模块的分类方式并结合上图的学科体系分类方法,既简洁和公允,又全面、明晰和严谨,基本上可以 描绘出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的基本图景。实际上,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各种交 叉学科均可以整合进广播理论和广播实务两个板块中去。此外,学科体系建设的 相对性特征决定了在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会有新的交叉分支学科内容的 不断涌现,但是这些内容同样可以整合进以上两大板块之内。

(二)加强与广播业界沟通,增强广播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从广播学学科特点看,实践性是广播学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因此,重 应用、重实践应成为广播学研究的基本取向。广播学应当从纷繁芜杂的实践领域 总结发现理论知识并指导广播业的健康发展,进而谋求实践与理论的良性循环。

目前,广播学的研究队伍分为相互割裂的三个方面:一是学界研究者。这是目前 广播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是,学界的研究者们因缺乏实践知识的积累,倾向于从 理论到理论式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对于实践热点问题的把握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 要,有时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二是以各地电台为代表的业界研究人员。

这些研究者有着丰富的实践资源和经验,但是往往仅限于就事论事,就经验论经 验,无法把实践中的新发现和新经验上升到必要的理论高度,并且存在着严重的 规范性与严谨性问题。三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同志。他们往往从政策或监管角度对 广播进行研究,但成果相对较少。广播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相 关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的过程。因此,打破研究各界之间的壁垒,加强相互 之间的沟通,发挥各自的所长,是广播学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 应当加大对广播研究的投入。对于广播业界来说,建立相应的广播研究机构尤其 是节目、管理的专业研究机构是现代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广播业做 大做强的有效途径。有实力的广播电台应该在这方面先行一步。从目前各传媒类 型在这方面的实际动作来看,广播业的科研机构建设明显滞后于报纸、电视等其 他媒体类型。而各高校以及独立科研院所、广电协会也应当加强这样的机构建设 以为广播学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其次,进行合理的分工。广播业界以 及政府管理层在业务操作和行政管理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应当在不 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学界由于具有较强的基础 理论创新方面的优势,应该着力于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再次,应当建立 各种定期和不定期的合作交流平台。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及其学刊中国广播 电视学刊以及其他各类广播学研究刊物和各种各样的由业界、学界所组织的交流 活动为广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这类活动研究角色错位、形式 大于内容的成分较多,对广播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没有真正地加以研究探讨。

开展以合作为目的的各种广播专门研究,增强学界、业界及政府相关部门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广播学及其学科建设。

(三)完善研究与教学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广播专业人才 广播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肩负着为业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广播业 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完善研究与教学培养体系,也应当成为广播学科 建设的分内之事。目前,虽然广播电视学在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都有着较高的 独立地位,但实际上也存在着广播研究与教学培养的边缘化现象。不但从事广播 学研究的学者较少,广播学方面缺乏整体的研究项目规划,广播学教材体系缺乏 相应的系统而全面的建设,不少学生对广播的研究缺乏兴趣,而且在高校教学安 排中,广播学在广播电视学教学体系安排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学科数量少,教学 时间少,没有专门针对广播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改变将有 助于广播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广播业界受过专门广播学教育的人才较少。他们 对广播专业知识有着很强的需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理应担负着最为重要的 作用。

【作者简介】韩强 第5篇:谈高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现状 广播电视艺术学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审美特征、 创作风格和创作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该学科与文学、艺术、新闻传播、计算机、 管理等诸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征。广播电视艺术学专 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98年,为了适应广播电视行 业的发展变化,国家教委颁布的本科生专业目录增设“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标 志着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国内的许多高等院 校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纷纷开始增设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为市场培 养了大批的广播电视行业人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行业的不断变革,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也在不断的市场变化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对培养人才的选拔上没有严格控制 广播电视艺术学归属于艺术类招生,从目前大学的录取规则来看,对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生的录取,绝大多数的学校是按照文化分和专业分取总分 或者各占一定比例取总分的原则来录取。相对于其他的专业相比,广播电视艺术 学考生的文化课分数相对比较低,而在专业加试环节,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要求的基本功较低。因此,每年报考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多,而较低的 文化课分数线和艺术类的招生规则是许多考生报考的主要动机。由于这种现象的 存在,许多考生在报考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广播电视行业要求其从业人 员不仅有相当的文化水平,而且也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需具备岗 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播电视艺术学作为艺术类专业,还需要考 生具备美术、音乐等专业艺术修养。因此,只有从考生的文化知识结构、技能实 践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综合考虑,找出一条适合于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长远发展的 招生办法,才能扭转人们轻视文化课和走捷径的观念,从而真正提高艺术类学生 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本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扩招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冲突 据研究资料显示,全国有351所院校(含独立学院)开设了广播影视 范畴的相关专业。但每年经教育部批复开设的院校和专业点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新增本科专业审批结果。经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新增广播 电视相关本科专业点数量共计120个,比2009年(同类专业新增99个)增长近20%。

新增专业点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编导20个、戏剧影视文学10个、动画40个、摄影 7个、播音与主持艺术12个、表演8个、数字媒体艺术18个、戏剧影视美术设计4 个和导演1个。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教育与一般的文科教育不同,它不是仅靠课堂讲 授,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广播电视艺术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 按照教学规律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设施,相对应的教学实践,实施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历经10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 艺术学虽然在教育规模、教育水平、科学研究和硬件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相比其他底蕴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老学科而言还显得比较稚嫩。这主要体现 在教育水平上,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比较盲目,专业教材的规范性 有待提高;
在学术研究上,跟踪研究较多,超前研究不足。同时,由于广播电视 艺术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专业培养上要投入很高的教育成本,除相应的理论 教学之外,还应该具备摄、录、演、编、控等的全套实验设备,可以说是一项高 投入的学科专业。然而目前开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许多院校,并没有相应的设 备或部分设备简陋,专业老师缺乏媒体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操作训练,在专业 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培养人才实践技能较差社会需要的广播电视行业人才,除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修养等 基本素质之外,还需要岗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长期以 来,中国大学的专业本科层次教育形成了以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为人才培养取 向,以学科的知识生产为目标,以学科的知识传授为工具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 了重学科知识体系,轻社会需求;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局面。现阶段学校 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师资队伍中大多教师没有媒体从业的经历,实践教学对于他们 来讲也是一个新课题,在实践教学中缺乏经验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之有的学 校盲目上马,还没有专业的实验室,已经招收大量学生,导致教学上仅仅注重理 论教学。同时,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建设较为复杂,需要长期、大量的工作,有 些设备价格昂贵,需要长达几年的配备,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较 差。

四、类型化培养导致人员的适应性不强和区分度不高 近年来,我国传媒事业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对传媒人才需求的日益加 大,带动了高校传媒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广播电视艺术 学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方面还不完善。在专业兴起之初,所制定的培养 目标为:培养广播电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 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中从事 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编导、制作等方面工作,或在科研机关、高等学校从事 视艺术、影视技术的研究和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广播电视节目“编”与“导”的 能力。一些高校至今仍把该培养目标视为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以培养学生 的专业技能为重点。然而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多竞争日益增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的教育如果仅仅局限在“编”与“导”上,既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不利于学 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会把电视台栏目策划、编导、记者 作为自己的首选专业。无形中,将就业路径变得狭窄。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压 力很大。其实,各种行业公司影视制作效果设计师、影视广告公司编导及制片、 广告影视公司后期制作员以及各种企业策划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也 很大,但往往被毕业生忽略。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是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专业,由 于其历史比较短,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甚至在一定程 度上并不能真正适应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在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 市场的新需求时,高等院校的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也应认清形势变化,重新进行专业定位,更新知识结构,顺应这种时代变化和人才的市场需求实际。只有不断 变革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市场需求的人才。

作者简介:王海丽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