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倡议书 > 课堂教学的自我修正以两直线的交点为例 直线交点公式

课堂教学的自我修正以两直线的交点为例 直线交点公式

来源:倡议书 时间:2019-11-02 07:58:08 点击:

课堂教学的自我修正以两直线的交点为例

课堂教学的自我修正以两直线的交点为例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任教于两个平行班级的教师常常把 后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变成前一个班级课堂教学的“实况录 播”,即一成不变地再现之前的教学过程。这样做一方面不 符合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因为即使是平行班级, 毕竟学生是不同的,学情也会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错过了自 我修正,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的机会,因为“教 学是遗憾的艺术”,而且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课前思考得较多 的往往只能是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等,故而在前一个班级的 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处理不完善甚至不合理之处。

因此,任教于两个平行班级的教师如果能够自觉反思、 发现在前一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在后一个班 级的教学过程中自我修正,作出调整、改进,则能有效地提 升自身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

下面,以笔者领衔的名师工作室为研讨“课堂教学的自 我修正”而开设的两节课为例,谈谈课堂教学自我修正的过 程及感悟。这两节课由笔者先后执教本校高二年级的1班和2 班,教学内容都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中的“两直线 的交点”。

一、对课堂引入的修正 第一次教学—— 师同学们,直线l1:y=k1x+b1与直线l2:y=k2x+b2的位 置关系如何?生若k1≠k2,则两直线相交;
若k1=k2且b1≠b2,则两 直线平行;
若k1=k2且b1=b2,则两直线重合。

师很好!这种判断方法充分体现了解析法的本质—— 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 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呢? [教师期待学生发现,可以通过研究两直线方程构成的 方程组的解的组数进行判断,但是经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只有极少数学生(有的还是预习过的)考虑到了可以利用这 种方法进行判断,于是教师只能告诉大家这种判断的方法。] 第二次教学—— 请大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两个函数图像:
y=2x+1,y=3x-1,并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生(画图观察后)相交。

师你们是如何确定它们相交的? 生可以求得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2, 5),因为只 有一个交点,所以它们一定相交。

师那你们是如何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的? 生解两直线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即得它们的交点坐标。

师如果两直线方程分别是y=3x+1和y=3x-1,即它们构成 的方程组将无解,又作何说明? 生说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好的。那么判断两条给定方程的直线的位置关系,除 了我们已经研究过的利用方程中参数的特征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还可以研究两直线方程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即两 直线交点的个数。

课堂的引入应该具备激发思考、引发探究、有利于发现 的功能。第一次教学中的问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两直 线的位置关系”过于开放,使得学生无法确定思考的方向, 因而缺乏引导、激发的功能。自我修正后,第二次教学中,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通过对问题的巧妙变形、设问, 使得学生自觉地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归纳概括得 出了求两直线交点的方法和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新策略, 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知识建构过程,培养了探究 与发现的能力。

二、对方法实质一致性说明的修正 第一次教学—— 师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获得了两种判断直线位置关系的 方法,它们都是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这两种方法的 实质是一致的。下面请看例题。

…… 第二次教学—— 师我们现在有了两种判断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分别是 研究两直线方程中系数的关系和求出方程组解的个数,均体 现了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想。这两种方法之 间有关系吗?[师生共同研究:设l1:A1x+B1y+C1=0,l2:
A2x+B2y+C2=0,联立得方程组,消元得 (A1B2-A2B1)x=B1C2-B2C1,该方程无解、一解、无数解(对 应原方程组无解、一解、无数解)时两直线平行、相交、重 合,其满足的条件恰好与直接用直线方程中的系数确定位置 关系的条件一致,由此可见,这两种代数方法的实质是相同 的。] 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需要“讲理”,不能把知识强 制“塞”给学生。第一次教学中,教师“霸权”地告诉学生 这两种方法的实质是一致的。对此多数学生会一头雾水:为 何实质是一致的?部分学生出于面子考虑和从众心理,会带 着朦胧感点头称是,但是心存的疑惑并没有真正消除。自我 修正后,第二次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由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的个数与系数的关系,获得了方法一致性的结论。学生亲 历验证的过程,既增强了符号化的意识,也感受了数学的和 谐美,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对解题方法生成的修正 两次教学中教师都出示了如下问题:设直线l过坐标原 点,且经过两直线l1:2x+3y+8=0和l2:x-y-1=0的交点,求 直线l的方程。学生都展示如下解法:先求出两直线的交点 坐标(-1,-2),再由直线l过坐标原点易得其方程为2x-y=0。

第一次教学—— 师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冥思苦想,没能想出其他更好的方法。) 师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更为巧妙的方法——利用两直线 的交点系方程求解。

(教师介绍方法。) 师请同学们研究教材P95的思考题:已知直线l1:
2x+3y+8=0和l2:x-y-1=0,则方程(2x+3y+8)+m(x-y-1)=0(m 为任意实数)表示的直线有什么特点? 生(异口同声)经过两直线l1、l2的交点。

第二次教学—— 师这种解法思路自然,只是运算略显烦琐。是否还有更 为简便的方法呢?(稍停)请同学们研究教材P95的思考题:
已知直线l1:2x+3y+8=0和l2:x-y-1=0,则方程 (2x+3y+8)+m(x-y-1)=0(m为任意实数)表示的直线有什么特 点? (学生思考并讨论。) 生方程表示的直线经过直线l1、l2的交点。

师有何启发? 生之前的问题有了新的解法: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2x+3y+8)+m(x-y-1)=0,根据直线过原点可以求得m=8,从 而直线的方程为2x-y=0。这个解法比原来的解法简单了许多。

师棒极了!这种方法无需求两直线交点,使得求解过程 更为简捷。能够确定经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均可这样设 定吗?(师生对一般情形下经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进行探 究。) 教学不是告诉,也不是阐明,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 共同探究的过程。教师的主导策略和艺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起着重要作用。第一次教学中,教师希望有个别“神童”级 的学生能够“代言”用交点系解题的方法,以表明是学生的 自主发现,但是最终未能如愿,只能自己“告诉”学生。这 里,教师的“导”实则是“灌”,同时也使得教材中思考题 的思维含量丧失殆尽。自我修正后,第二次教学中。教师对 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先对教材中的思考题进行研究,让学 生自我感悟并发现用交点系解题的方法。这里,教师的“导” 是合理的“引”,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有效 地提升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对问题变式处理的修正 两次教学中教师都出示了如下问题变式:设直线l过坐 标原点,且分别与直线l1:2x+3y+8=0和l2:x-y-1=0交于点 A、B,若线段AB的中点恰好为原点,求直线l的方程。

第一次教学—— 教师请四位同学板演,得到两种不同的解法:(1)先 证明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故而可以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 解方程组分别求得点A、B的横坐标xA=-82+3k,xB=11-k, 由AB中点为坐标原点可得xA+xB=0,由此可得k=611,从而所 求直线l的方程为y=611x。(2)由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可设点Aa,-2a+83、B(b,b-1),由AB的中点为坐标原 点可得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由此可以求得b=-a=115, 从而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611x。

然后,教师对四位学生的解题过程逐一评析,对其中的 不完善之处作了修改,并对两种解法的优劣作了比较:这两 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方程思想的应用,第一种方法思路自然 但运算较繁,第二种方法则更为简捷。

第二次教学—— 师同学们,我感觉这道变式题表述得有点啰嗦,大家能 否把它修改得更为简洁? (学生兴致高涨。) 生可以把条件“直线l过坐标原点”去掉,修改为:设 直线l分别与直线l1:2x+3y+8=0和l2:x-y-1=0交于点A、B, 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求直线l的方程。

师真好!这样的表述比原来更为简洁,大家读题时有什 么不同的感觉吗? 生没有原来直白了,“直线l过坐标原点”需要通过分 析才能发现。

师非常棒,很有见地!这就是所谓的挖掘“隐含条件”, 也是我们审题过程中需要着力培养的能力。下面请同学们独 立完成这道变式题。

(四位同学板演,所得解法同第一次教学。) 师请大家对照自己的解法,对这四位同学的解答过程进行评析。

(多位学生主动来到讲台前,用红笔打钩或进行修改、 补充,尤其对解法一中l斜率的说明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评析作了肯定的评价。) 师解法一应该是多数同学最为自然的想法,那么你们为 何还能想到解法二? 生解法一虽然自然,但是运算量较大,于是我就考虑是 否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对照条件,要求经过一个定点的直线 方程,除了可以求其斜率,还可以考虑求出直线上另一个点, 所以我就尝试求点A或B了。

师太棒了!在获得一种求解的思路后,进一步思考是否 有更为简单的思路,这种求简的意识和选择的习惯难能可贵。

这两种方法虽然繁简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蕴含了一个共同的 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这也是我们探求曲线方程的常用 数学思想。

例题教学不是展示教师的解题技巧,也不是“秀”个别 学生的解题方法;
在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 的解题习惯,感悟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才是其最终目的。审题是解题的关键程序。第二次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主动修改题面,以此促进学生深入剖析题意,不 失为指导学生审题的又一良策。例题教学要展示解法,更要 暴露思维过程。第一次教学主要关注学生“怎么解”,而第 二次教学还关注学生“为何这样解”,更加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化学生的求简意识,培养学生的选择习惯。

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不应只是师生互动,还应注重生生互动。

第一次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板演进行评析、修改,这是我 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但是缺少了学生自己的分析、评判 过程,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性,也使得板演中所出现 的错误的作用大打折扣;
而第二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去思 考、评价,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更加有益 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五、对课堂小结的修正 第一次教学—— 师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学习了…… (教师从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对本节课作了简要的 概括总结。) 第二次教学—— 师同学们,请大家盘点一下:本节课你在知识、技能、 意识等方面有哪些收获? (教师先让学生思考,概括总结并互相交流,最后自己 作总结发言。)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延伸,有利于学生进行深 层次的建构,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第 一次教学中,教师对本节课作了陈述性描述,使得学生成为 被动收听者,没有自主思考过程,参与度不高,不能形成更 深刻的认识。自我修正后,第二次教学中,教师通过明确的引导,将这一过程交由学生完成,让他们自我盘点、思考, 使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得以强化,更增强了学生反思的习 惯和意识,培养了思维的概括性。

上述自我修正的示范可以说明,“在教学中我们能学会 教学”,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将成为专家”——这里 的“重复”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拷贝,而是思考、加工、调 整后的重新显现。教师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专 家引领、学习进修等“外力”作用,但是更多地需要在每天 的常态教学工作中勤于思考、自我修正的“内力”作用。我 们应该在常态教学中增强研究意识,在重视课前准备和课后 反思的同时注重课中的思考,并通过课堂实践,在教材的利 用、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环节的处理等方面作出及时、有 效的修正,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益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促进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同时使自己的专业素养获得新 的增长。

[www. DyLW.net/yuwen/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王嵘.中国数学教科书使用变式素材的 途径和方法(续一)[J].数学通报,2015(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