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植树节 > 的法治环境 [地理教学渗入环境法制教育创新]

的法治环境 [地理教学渗入环境法制教育创新]

来源:植树节 时间:2019-11-15 08:25:32 点击:

地理教学渗入环境法制教育创新

地理教学渗入环境法制教育创新 地理教学渗入环境法制教育创新范文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 来的严重破坏,环境保护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日益被人们 所关注。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中学生的环 保教育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现在的中学生将是明天的主人, 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何,即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 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 来。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法律素质培养教育,牢固树立环 境保护理念,养成遵纪守法、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学校 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理学 科是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大多关于地球 环境现象和原理,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捕捉学生猎奇心理 而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对于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环保意 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对健全人格、改善环境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现阶段环境危机条件下地理教师理所 应担的历史使命。一、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 重要性 1.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是“呵护地球、美化家园”的 需要 目前,地球是最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场所,由于人 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人类文 明进步的一大难题。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 任。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人民素质高低的 重要内容,从行为学上可以判定为社会文明卫生的标杆。培 养新时期中学生环保意识,无论对当代或未来的中国可持续 发展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祖 国未来的发展决策者,加强青少年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事关 祖国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是千秋万代的大事。

2.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是培养全民“资源观、节制观、 低碳观”的需要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资源观、节制观、低碳观,使 学生深深懂得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成为大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刽子手。地理教学应使 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给予人类莫大恩赐:土地、阳光、空气、 水以及广袤的空间,我们当感激不尽而报恩于她,并非子女 肆无忌惮向父母索取或压榨。为此,必须向只顾眼前利益、 不惜破坏自然资源、严重损害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例如,通 过播放六盘水市喀斯特地貌环境石漠化宣传片,以及过度抽 取地下水导致地表塌陷警示录,让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责 任感,自觉地形成正确的生活、生产观念。因此,在地理学 科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不仅是十分必要,而且是 非常适宜的。

3.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是地理学科教学效果的需要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的环境保护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确我们生活所及的任何环境都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带,也使学生通 过感性认识或亲身体验增强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地理教材 中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丰富多样,地理教材直观 形象,我们要注意充分挖掘中学地理课程中有关法制教育的 内容。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把地理教学内容与法律法规有机 地组织起来,在地理课堂教学信息流的传递中把知识的传授 与现实法律法规以适切的形式链接起来,在思想上促进学生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律素养的提高。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主 要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自然环境一直呈恶化趋势。由 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 人类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 化、植被破坏、资源匮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 地理学科有很大关系,在地理课程中还涉及许多环境保护的 国际法。如《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保护世界自然文化 和自然遗产公约》、《内罗毕宣言》、《南极条约》等。大 气环境方面的如:防止酸雨的《远距离跨界大气污染公约》、 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和防止气候变化的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
海洋环境保护的《海 洋法公约》、《国际油污损害公民责任公约》和《大陆架公 约》;
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植物 多样化国际公约》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地区差异显著等。

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同资源、环境相适应,要遵守国家 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等情感、价值观等内容。

地理课程内容中有许多关于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法 规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国21世纪议程》、《环 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1996年》、《自然保护区条例》、 《水土保持法》、《草原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 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噪声污染防治法》、 《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修正)》、《循环经 济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放 射性污染防治法》、《防震减灾法》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也 有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内容。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主要原 则 1.主动性和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地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 的成长,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环境责任感,主动维护环境 法律的尊严、养成环保习惯,不能嘴上一套,行动上是另一套。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 场所,老师要努力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渗透点。地理学科 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 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交给学生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 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 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 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整个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的 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
环 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

2.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环境保护法制教育必须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在课 中进行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要从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出 发,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教育。因为教材 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都含有很大 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通过对 我国人口状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 布,以及出现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和计划生 育政策的重要性。

3.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教育,联系实际也 是必要的,把教材和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是在地 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方法。贴近实际、贴近学 科、贴近学生的原则,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地理教学的互 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环境保护法制教 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途径 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没有固定时间,应 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在 课堂中努力寻找环境保护知识的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学科 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环境保护法制 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作为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应熟悉环 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教师要在学法、知法上作学生的表率,更要在各方面规 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表现出其应有的守法、用法、护法自觉 性。同时,教师要钻研教材,努力寻求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法 制教育的结合点,结合课堂活动本身进行教育,开展师生的 双边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环境保护知识。

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经常阅读报刊杂志,收看与地理 有关的新闻节目以便增加对法制教育的了解,并根据地理学 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适度地进行渗透。

2.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制教育必须要注意找准“渗 透点”,掌握“渗透度”,把握“渗透时机” 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法制教育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上成 纯粹的“文化知识课”,也不能上成“法制课”,只有做到因材施教,适时适度,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课堂教学中, 选择好渗透的时机,在最适当的时间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环 境保护法制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对于渗透时机的选择, 有赖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法制渗透 内容的理解,并考虑到课堂教学进程以及课堂可能出现突发 状况,有备而为,信手拈来,适时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在进 行环境法制渗透时要把握好“渗透度”,即:渗透多少、渗 透多深。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与环境法制的关联程度,以及 学生对相关法制内容的认知程度,确定合适的量与度,也要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如讲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的形成和危害时,就要适时进行《森林法》、《草原法》 和《水土保持法》的渗透。

3.在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要注意结合实际。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但同时 又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激增、工业与经济的 发展,环境问题明显地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引起了国 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地理学科的渗透教学中,从地理课的 特点出发,自觉地进行延伸,使学生既较好地学到地理知识, 又能了解环境保护法制教育。既要联系国家建设的实际和国 内外重大的政治环保事件;
又要联系世界各国(或地区)政 治、经济发展的现状等。这样进行联系之后,就可以增强地 理教学的现实性,有利于生动地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如在 学到高一大气环境保护时,就要采用导向式方法渗透《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和《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 等国际公约,让学生各抒己见,从理论事实中受到教育。

4.利用主题班会,对班级进行环境问题的问卷调查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调 查,我利用了主题班会活动的时间对本班53名学生进行了问 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 多数同学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但受到环境保护教育的途径却 较少,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重大。

5.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实地环境的考察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环境污染的具体调查,特别是对当地 自然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分析工业“三废”的危害及处理 方法;
分析郊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解决途 径;
调查当地资源(土地、森林、草场、矿产、水源等)在开 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提出保护环境措施,使 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处理有感性见解;
组织学生参与当 地环境保护起诉的法庭观摩,使学生增强环境法律的尊严认 识,等等,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学生既是环境法律知识的学习者,又是环境法律 知识的传播者,通过地理的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学法方式, 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质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丰富 多彩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环境保护法制教 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 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使我们的地理课堂生动活泼而更具有教育意义。

中学生是世界的未来主人,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因此,我 们应重视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 校教育中,培育学生“保护环境,由我做起”意识,并且身 体力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活动。保护环境, 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保护环境,应从自我做起,从身 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