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档案 > [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什么是环境

[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什么是环境

来源:档案 时间:2019-11-15 08:25:30 点击:

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承载着提升公民环境保护素质的 历史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基于雾霾的成因及治理途径,提出在学习中把握环境教 育,在讨论中深化环境教育,在生活中关注环境问题的观点。

【关键词】雾霾;
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和冬季取暖导致空气中凝结核增多,霾 形成的几率增加,其范围和浓度也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严 重。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威胁到居民的健康,而且影响到我 国的国际声誉。要解决雾霾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学地理教学承载 着提升公民环境保护素质的历史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对地理的学习,不仅能够提 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和谐观和可持续 发展观,为生态道德的养成奠定基础;
地理思维则对于学生 提高创新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并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视角 下认识环境提供帮助。

1.雾霾的成因分析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我们把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 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称为雾,它是悬浮在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的天气现象。一般目标 物的水平能见度会降低到1000米以内。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和细微的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 里,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造成视觉障碍[1]。人们习惯将“雾” 与“霾”统称为“雾霾”。雾霾的形成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 方面原因。

1.1自然因素 在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雾霾频发。1月,影响 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污染物不易扩散, 在近地面层积聚,导致雾霾天气多发,持续的时间较长。雾 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 气污染。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 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没有得到很好地消除,环境消 化人类排放废弃物的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超过 环境的正常调解机能,使得环境质量下降,有利于催生雾霾 的形成。

1.2人为因素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这一过程 中,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改变着 环境的运行,这就导致雾霾形成的环境因素有:汽车尾气污 染、工业废气污染、餐饮油烟污染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 产生的扬尘等。汽车的普遍使用导致汽车尾气排放严重。据 显示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主要以含硫排放 物为主,是PM2.5颗粒的重要来源之一[2]。工业生产中可产 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三废物质,污染空气、降低、环境质量。尤其是工业废气,它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物质来源, 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3]。

工业废气中有害物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 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 能使人体直接致癌以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服务业中的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不容动 摇,餐饮业产生的油烟未经过处理就经过抽油烟机或排风扇 排放到空气中,也是构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城市扩张必然伴 随大规模的施工建设,施工扬尘成为这些城市大气PM2.5的 主要来源,如果扬尘没有得到散发,长此以往就堆积到大气 中,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性特别大。我们要加大 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减少环境污染。

2.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现途径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地理学以培养 公民正确的人地观为中心任务,无论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或者继续教育中,都比其他学科更具备担当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育和培训的义务与资格[4]。协调好人地关系,使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好地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服务, 就必须积极而有计划地宣传和普及地理知识。

2.1在学习中把握环境教育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了解环境现状。如地球上人口 的总数,人口的迁移,人口分布的情况。我国人口过多导致 资源的短缺、乱砍乱伐引起的风沙较严重、雾霾天气没有得到改善等等。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很 多问题是学生身边所能感受到的现状,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了 解问题的所在。例如,通过收集一些有关雾霾资料,讨论解 决雾霾环境问题的措施。把自己的结论拿到课堂教学中讨论, 使学生在了解雾霾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从而知 道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要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 宣传环境教育,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2在区域人地关系中发现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 异,人地交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其环境问题也具有 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环境教育中人与自然界 最为形象。人与自然界是互补的,通过人地关系分析,可以 突出特定区域环境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对环境问题产生根 源的正确认识,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在环境教育意 识中,可以从某些地区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引发的环境 问题主要是资源过度开发、水体和大气污染,城市垃圾和扬 尘等;
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差,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 平也很低下,主其环境问题主要是沙漠化现象严重、森林面 积锐减并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通过人地交互作用的分析,可 以明确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 利用观和环境保护观,明确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必须统一规 划。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从而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

2.3在讨论中深化环境教育 地理讨论式课堂教学特别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 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 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辅助资料进行讨论内容,将 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工业对人类 产生的环境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加 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上课时就“工业产生的废气 废水的处理与保护问题”、“工业的废气废水处理不当引发 的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既明确了环境问题,也讨论到了解 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工业处理不当造成了我国最热门的话题 “雾霾”。要想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处于空气清新,我们就要 总结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第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边发展边治理;
第二,学生应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对废气废水一定要做到及时处理。

这样,就能降低大气的空气质量,使雾霾天气能有效的改善。

在讨论中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性。从中了解到破坏 环境必然会受到环境带给我们的危害,让学生受到很好地环 境教育意识,为了更好地将来做准备。

2.4在生活中关注环境问题 强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可以从 从雾霾的天气中让人们理解,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 生产和生活垃圾对环境存在很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甚至会危害人们的健康。还有,一 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既造成浪费油造成污染。因此说,加强 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为了求得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 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加强环境治理, 才有可能弥补人类对自然界造成的伤害;
同时也告诫我们, 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绝不可能把环境置之度外。因此, 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 然要求,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污染是当今善待地球、保护环境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所以我们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要加大公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郝婉琪.以经济角度谈雾霾治理[J].金融经济(理论 版),2015(11):30-31. [2]习近平.控制PM2.5要减压燃煤、严格控车 [EB/OL].2014-02-26. [3]代芬.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 [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文金海.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东 方教育,2013(5):1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