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家开始控制该专业布点。对髙层次旅游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并没有因 为髙校纷纷上马该专业而得到缓解。行业急需髙校大力改革、推陈出新,培养出 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髙素质应用型人才。而探讨建立比较完善、科学的旅游管 理本科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开放式培养模式,是切实提髙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 养质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髙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准确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必须遵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并充分 考虑社会需求即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社会性,即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充分 考虑单一学科的旅游人才相对过剩、复合型旅游人才却供不应求的现状,与周边 其他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错位发展。
我们通过到周边省市的髙星级酒店、旅游部门、旅行社和政府人才交 流中心开展广泛的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掌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 求,从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并以此为基础对培养方案进行详细论证,构建 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开放式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开放式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经过广泛调研和深人分 析,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了“基础课程+专业模块”的金字塔型开放式课程体系。主 要的课程模块包括:(1)普通教育必修模块(大学英语、髙等数学、体育、信息技 术、思想政治理论课等)(2)普通教育选修模块;(3)专业基础必修模块(管理学概论、 市场营销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酒店管理概论、酒店餐饮管理、烹任工 艺学等)(4)专业基础选修模块(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会展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5)专业方向选修模块(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餐饮生产与管理方 向);(6)实践能力培养模块(社会实践、实习见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上述 课程模块的设计,既重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力求体现酒 店管理方向的专业特色,同时兼顾旅游和酒店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动态(如增设了 酒店集团化经营、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服务与管理、酒店收益管理等课程)。
该专业主要定位于“酒店服务与管理”和“餐饮生产与管理”两个方向, 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拓宽其知识面和就业面,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 识结构和能力,在学科(专业)基础选修课中设置了多个相关专业课程模块(即人才 培养方向)供学生选择:(1)旅行社业务类(导游);(2)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类;(3)会展 服务与管理类(新兴行业)(4)国际旅游类;(5)酒店收益管理、集团化经营管理等;(6) 饮食保健类;(7)现代饭店安全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复合型 中国旅游业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成为集观光、度假、商务、 会展、研修、体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1酒店业同样如此,目前酒店 髙端管理人才和专业经理人才非常紧缺,特别是懂经营、善创新、能引导消费潮 流的经营管理型、策划型、复合型的人才。酒店管理行业经理人不仅要有较髙的 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更要熟悉市场动态、把握发展趋势,在确立市场 定位等决策层面上具备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熟悉国际酒店的操作模式。
因此,复合型旅游、现代酒店经营发展强烈渴求复合型人才。
我国髙校旅游专业基本上是在地理、历史、经济、外语、中文、管理 等专业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分化、发展起来的,自1998年起,“旅游管理”专业 正式成为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所属的独立二级学科。[2]现行旅游本科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基本上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复合 型人才的培养。为适应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必须不断优化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 悉国际旅游行规和操作模式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 问题。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复合型知识、复合型能力,又具有科学创新 精神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人才。依据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对人才的要求, 其复合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应注重知识、能力、思维、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 合。[3] 培养髙素质的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设计要力求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大特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管理46 类学科;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紧密结合的专业;旅 游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髙的综合素质。41因此,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三个 方向:一是在旅游、酒店、商业等行业管理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髙级人才;二 是在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事业从事服务和管理的中髙级人才;三是 培养既懂工艺,又懂服务,更懂管理的餐饮管理中髙级人才。
与应用技能紧密结合是该专业的一大特征,因此要求本科生毕业时至 少获得两项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使其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旅游 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多项专业技能考核可供选择,包括导游资格证、领队证、酒店 职业经理人资格证、烹任工艺中(髙)级工、西餐工艺岗位证书(中外合作)、公共 营养师髙级工、调酒师资格证、前厅服务考核鉴定、餐饮服务考核鉴定、客房服 务考核鉴定等。
在深刻领会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努 力构建凸显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方案。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应用性 1.由行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贯彻适应性、整体 性的质量观。在酒店提供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由髙校教授与酒店管理髙层、行业 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基本要 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由企业全程参与制订培养方案、参与执行教学计划 的模式,保证培养方案与行业发展同步、与行业需求一致,凸显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特点,并实现与行业共赢。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紧密 结合的专业,为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毕业实习安排到酒店进行为期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由酒店管理人员和 学校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坚持四年一贯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一年的集中实 践环节(毕业实习)外,专业课程安排了专业技能强化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 定等;在平时的理论课中也穿插实践学时,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时数,强化实 践技能训练。同时,为了让学生适应在岗位群内转换岗位的要求,注重增强实践 技能课程的通用性,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继续学习的能力。3.注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情商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酒店业要 求从业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髙尚的职业道德、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化 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服务技巧,最不可或缺的是较髙的思想政治素 质及职业道德水准,人际沟通能力,热情、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及应对挫折的 能力等情商方面的素质。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情商的训练等非智力 因素的教育,特别是针对现有的本科生去酒店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酒店又不会 提供管理岗位给应届毕业生的现状,在学生四年期间,加强对学生职业岗位规划 引导方面的训练,注重学生酒店管理服务理念、意识的培养,缩短学生从学校跨 人社会的不适应时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适应从酒店基层做起,珍惜在酒 店工作的机会,熟悉基层操作,能够很快被提升并在本行业有所成就。
4.加强外语和多种人文素养的培养,增强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在明确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下,注重学生英语会话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坚持科学 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 方法改革。1具体体现在:(1)坚持思想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 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列课程以及英语系列课程作为普通教育必修课程开设, 以全面提髙学生的综合素质。(2)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设置多个专业课 程模块供学生选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时 代性,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髙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突出“政治育 人”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较为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培 养学生法制观念;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来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 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人格,努力提髙学生的文化素质。
通过与多家酒店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沟通,它们一致认为酒店人才的一 项最基本素质就是英语听说能力。所以除了在普通教育必修课程中开设大学英语 课程外,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开设旅游酒店英语;另外,有三门专业课程(宴会 设计与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代酒店营销策略与实务)还尝试用双语教学。
双语课堂上有酒店专业人员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髙酒店英语的听 说能力。在学科(专业)基础选修课中开设日语(韩语)课程,让有兴趣的学生选修 第二外语,以提髙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适应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努力建设多元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系统性学习(听课、实验、 练习等)、研究性学习(SIT、实践、竞赛等)、交流性学习(讨论、社团活动、沙龙 等)、搜索性学习(网络、图书资料、听讲座等)、开放性学习(社会实践、国际交 流等)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自主性、前沿性、髙效性。5.注重职业忠诚度培养。酒店专业人才频繁向行业外流动已成为行业 的通病,它反映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本行业的职业忠诚度不髙,这与髙速发展 的中国旅游业对人才的髙要求来说是极其相悖的,不利于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 展。
“人有信则立,事有信则成”信与被信的评价标准都是忠诚,在职业忠 诚越来越缺失的今天,职业忠诚的构建显得极为重要。学校作为社会人才输送的 集散地,对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职业忠诚意识方面的培养, 使学生毕业后能留在旅游行业,能全身心地服务于旅游行业,做一个敬业乐业的 专业人士。[6]只有向社会输送专业能力和职业忠诚兼备的人才,才能达到人才 培养和社会所需的和谐统一。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筹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将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缘 条件下的行业需求优势、教学力量充实的师资队伍优势、教学设备先进的硬件优 势和校企紧密合作的校外资源优势,全方位保障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开放式培养目 标的顺利实现。为酒店输送髙质量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提升酒店人才素质和管 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促进旅游和酒店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 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在职培养、攻读学位、外派访问学者和引进专业师 资,特别是培养造就不同层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等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 构,提髙师资队伍整体层次和业务水准。作为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工者,除了应该具 有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活跃在旅游教育战线上 的主力军是髙校的硕士、本科毕业生以及半路出家的教师,他们几乎都是一毕业 就直接到学校工作,几乎没有旅游岗位上的工作实习经历。而针对这种现状,将 实施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多种“校企联姻”校企沟通方式,造就由重“管理决策 实战”到重“服务技能操作实践”等不同层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71定期有计划 地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去有关政府机构了解方 针政策及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髙 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活力、 吸引力及实用性;同时,也为开设新课程提供素材。并且从长远来看,通过造就 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还能破除“服务技能无科研”的传统认识,打造出擅长由“现象”升华至“理论”层面的髙素质的研究队伍体系,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 带头人以及学术梯队,进一步为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强课程建设,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紧跟行业需求设置课程,课程体系中增设体现旅游 和酒店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动态的课程,比如酒店集团化经营、旅游电子商务、会 展服务与管理、酒店收益管理等,部分课程完全是新开课程,也没有现成的适用 教材,基本没有资料可以借鉴,但是为了加强专业与行业的贴合与同步,很有必 要不断开发新课程,并将这些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教材建设是新课程建设的 一个关键内容。
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需不断深人开展教学研究,运用现 代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努力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积极实 施因材施教,积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 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加强教学沟通,强化教学监控和管理,提 髙课堂教学质量。
科研方面围绕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推进科研的工作思路,开展科研 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教学,将科研成果带进课堂,让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更好地发挥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作用。
(三)加强教学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方 位的对外交流 进一步充实专业图书资料,改进和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立现 代化的模拟实训室,更新实训室设备,引进行业管理系统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 提髙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巩固和扩大校外实践基地,加 强深度合作,为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知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及国外酒店 管理学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多家髙星级酒店作为学校实践基地,增强办学 发展的后劲。通过加强与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的合作和交流,推进教学的国际化, 利用国际酒店集团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培养的力度,使学生增强从业的竞争力, 拓展就业的途径和机会。同时,充分发挥优质师资和实训基地资源,承接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酒店管理轮训、集训、短训、技能鉴定等,为周边行业、企业和 社会人员提供服务。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