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植树节 > 教育管理_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对策研究以高校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为视角

教育管理_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对策研究以高校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为视角

来源:植树节 时间:2019-10-13 07:46:26 点击:

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对策研究以高校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为视角

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对策研究以高校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为 视角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本文拟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成因进行分析,进而从 高校的角度提出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期达到预防、 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目的。

摘 要:
大学生违法犯罪;
成因;
预防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而且呈上升趋 势。大学生犯罪不仅成为突出的治安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严 重的社会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研究与解决大 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育人工作面临 的一个严峻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 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 犯罪是社会致罪因素和个人致罪因素相结合的结果。每 例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各方面消 极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一)社会因素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单一 思维模式被打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在发生 着变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已侵 袭社会各个角落,大学校园也非一片净土。

(二)家庭因素一个人出生以后便置身于家庭环境之中,家庭是人 的第一生活环境。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八十”,一个 人的个性在婴儿时期便有了雏形。而婴儿时期完全是在父母 控制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个性必然像一张白纸一样打上家 庭影响的印记。大量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研究资料表明,家庭 与青少年犯罪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育的前沿阵地,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来讲,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 而非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 薄,人生观、价值观未能正确树立,对社会、人生出现错误 的认识,最终导致道德沦丧,产生犯罪行为。

(四)个人因素 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心智相对健全,知识面也 不弱,但认知水平与情绪调控能力比较差,缺乏矛盾、危机 处理能力。当有外界因素诱发时,往往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路。

二、 域外高校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对策的考察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 而也是预防其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犯罪预防,就是 指在大学生犯罪行为发生之前,利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 约束、抑制、消除诱发和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 及时制止、减少和避免大学生犯罪的发生。[1]286(一)美国高校的预防措施 1、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 美国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教育部门通过 联合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学校除开设有专门的法制 类课程以外,其法制教育的内容还分散在其他文理各科课程 中,如历史课、职业道德课、社会研究课、政治课、人文课 等都有相关的法律问题的讲述,通过此种方式来实行法律的 渗透式教育。

在互联网上,全美国的法制教育教师都能够从每周 更新的法制教育专题中获取课时计划和策略。[2]62 2、现代化的防范措施 针对校园内部多发的大学生盗窃、伤害、性暴力等 犯罪,美国大学充分依靠科技防范手段在校园重点部位和易 发案区域、路段安装了多功能的技防设施,使校园安全防范 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严密网络。

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完善的犯罪警报体系,一旦校 内外或当地有案件发生,犯罪警报将被及时发布,包括犯罪 嫌疑人的面貌特征、居住地点、手段等。犯罪警报被及时通 知学生和员工,防止类似案件的发生。[3]65 (二)德国高校的预防模式 德国的高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 “三位一体” 的预防 模式中担负起了重要职责,他们帮助大学生们知晓道德标准、公民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并使他们了解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犯罪的性质、后果,刑事司法制度、预防犯罪的方式等等, 使大学生们防患于未然。[4] 以上两国在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方面走过了 较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路,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 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三、我国高校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对策的具体建构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违法犯罪的成 因,从高校教育、管理与服务育人的角度提出预防大学生违 法犯罪的几点思路,具体如下:
(一)加强德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是在“育人”,而非“制 器”。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灵气的,加强德育是“育人” 的根本,是防治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

据有关学者研究,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重说教轻实践,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失去引领,表 现出利益驱动的特征。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 “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结合诸如“创建文 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系列活动, 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 的能力,学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觉抵制各种 错误思想和行为。高校也应该设定一些诸如到医院、孤儿院、养老院去做 义工的社会实践课程,加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 责任教育,让学生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学会爱他人、帮助 他人,对他人多些理解与尊重,少些歧视和嘲笑,以真正培 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从心灵上为预防违法犯罪打下基础。

(二)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基本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欠缺,法律意识薄弱是大 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引发额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

高校应该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

法律教师队伍应当专业化,除了开设必修的法律基础之外,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开设如《刑法》、《民法》、 《合同法》等辅修课,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与其日常生活 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生活中理性处理遇 到的矛盾和纠纷。

高校还可以通过法制图片展览、主题班会、团日活动、 法律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法律常识 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争当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另外,法制教育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应积极加强 与公检法部门的联系,不时邀请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结合大 学校园内发生的典型案例或所办案件进行法律宣讲或组织 大学生到校外参观驻地监狱、少管所等。以此使大学生知法、 懂法、守法,从而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三)完善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管理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来看,多数在违法犯罪前就纪律松 懈,不遵守校纪校规,经常迟到、旷课。因此,要结合整治 校纪校风,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校纪校规管理制 度、校园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认真 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

对违纪行为及时处理,绝不姑息,使学生时时感受到规章制 度的约束力,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防止恶性事件的发 生。

(四)重视辅导员工作 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对学生生活的了解是防 止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辅导员老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对于一些有 心理问题或犯罪苗头的大学生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辅导员 要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是 一帆风顺的,要有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与力量,要用 自信去迎接人生中的坎坷。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辅 导员要以班级为单位,研究个案,更好地引导学生增强自我 保护的意识,及时掌握校园中的违法犯罪苗头,从而尽量减 少犯罪数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培养健全心理和人格 大量研究表明,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违法犯罪都是由心理 障碍、人格畸形发展导致的。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 究员王玉凤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人的存在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并且未来 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

对此,高校除了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外,还要建立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不同年级、性别、学生来源进行 分类,开设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性心理及其有关的讲座、 活动。还应当设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通过课堂、电话、网 络等各种渠道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 心理疏导方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解决个人生活、学习、 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 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要特别的留意,要特殊鼓励与照顾。

(六)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就业难的社会现实,很多大学毕 业生不能很快地安置好自己的工作,临时性的工作收入又不 稳定,是违反犯罪的主要原因。

高校要为学生构建就业的全程指导体系,将就业工作贯 穿于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始终。入学初期,教育学生从思想 和方法上实现大学阶段一切为就业服务的转变。日常教育教 学中,定期以就业指导课、就业辅导报告会等方式开展就业 形势、政策、方法的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 生的就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尤其要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 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减轻他们的 就业压力,防范少数问题学生因为就业困难而引发违法犯罪 行为。(七)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 向互动 在校大学生大都离开家庭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与家庭的 联系有所减少。但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在孩子 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贴近、更深 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协调好家庭 中的各种关系,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功 能。高校要时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 芽之中;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了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时应及时 进行矫正,与学校一起保证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 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加强理论研 究和实践探索,相信一定能从相当程度上抑制大学生违法犯 罪。

[1]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 检察出版社,2004 . [2]谢佑平、王永杰.多元视野下的美国青少年法治教 育:途径、策略及启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03) . [3]张仁骏.美国校园安全管理现状考察及启示[J].中 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04) . [4]参见《德国三位一体预防青少年犯罪》,载青少年 犯罪预防网:httP://www.fzyf.com.cn 参考文献: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