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医学人文教育研究4篇|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研究4篇|医学人文教育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1-13 08:38:54 点击:

医学人文教育研究4篇

医学人文教育研究4篇 第一篇:仪式教育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应用 【摘要】仪式教育是一种在医学教育上运用比较广泛的 教学,具有身份认同、价值传到以及文化传承的意义。仪式 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身份认同感,并在仪式 进行过程中感受来自于这一职业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荣誉感, 并将医生这一职业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诸如对死者和捐献 者行礼的仪式则可以让学生更加的重视生命、尊重生命,这 亦是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一课。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仪式 教育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仪式教育的应用价值和 应用策略。

【关键词】仪式教育;
人文教育;
医学教育;
应用价值;

应用策略 仪式是一种庄严肃穆的典礼,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对 进行一些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其主要作用就是保留某一领域、 某一行业或者某一职业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医学人文教育也 是一种关于精神文化的教育,它们之间有许多的共通支之处。

一、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实施仪式教育的作用 (一)身份认同作用 身份认同是一种对仪式参与者自身人份的描述和认定, 在医学的仪式教育中,身份认同主要存在于关于专业服饰的 穿配仪式当中,通过实施这样一个仪式让仪式参与者认知自 己的身份,并理解自己的职业,提升其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仪式的根本目的上来,是使个体从一个明确的社会 地位到达另一个社会地位。上述“白袍宣誓”仪式、“授帽 仪式”旨在以“通过仪式”的形式达到医学生身份认同的目 标,帮助其修正目标,增强其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仪式教 学有利有弊,但是国内,关于这方面的仪式教育尚未发现不 妥之处,可见仪式教育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份 认同感,从此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肩负起责任和使命。

(二)情感凝聚作用 对于一个尚身为学生的医学生来说,对于医生这一职业 可能并不存在深刻的向往情感。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原因各 有差异,一些可能是迫于父母压力、一些则是为了解决就业 问题和经济问题,有一些感情则是短暂的,在漫长的学习生 涯中、就职生涯中或多或少的被消磨了一些。但是,仪式教 学的开展能够通过白袍仪式或其它仪式可以起到情感凝聚 的作用,再一次刺激学生的心灵,持续性的调动学生的情况, 时刻保持学生对医务人员这一职业的新鲜感和崇拜感。

(三)价值传导作用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当中,医生一直被视为非常高尚的 职业,他们具有救死扶桑、无私奉献的精神,但进入现代社 会以后,各类文化和医闹事件的发生使得很多医学对自己职 业的价值认知有所偏差,这样的价值观念也逐渐在消逝。价 值通过仪式的内容来传导,与诸多公共仪式相似,医学人文 教育中的各类仪式也趋于“形式化”、“套路化”。医学人文教育者例行公事地安排各项环节,过分追求美观性,却未 深人挖掘仪式教育的精神内涵,缺乏创新力。

(四)文化传承作用 医生这一职业上下流传的几千年之久,已经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职业文化,在古代的医生职业中有一些非常怪异的文 化,例如非死不救、非贫非贱不久等等,当然,这些在现代 的医生职业中是不可取的,文明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弘扬人 性文化和人文精神等等,在大灾大难面前应当勇于前进和非 凡的智慧,钻研谨慎、创新精神、风险精神等等,这些都是 现代医生职业的相关文化。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 些优秀的文化逐渐被淡漠和掩藏,通过实施仪式教育,可以 重新唤起这些被压在心底的文化精神,并将这些文化持续性 的流传下去、传承开来。

二、仪式教育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实施去形式化的仪式教育 在现代的仪式教育中,人们过分的追求仪式的形式感、 规模感,要知道,仪式并不等同于正式,正如在战争时期, 几个仅存的士兵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一般,而后向敌军 冲击,这样一个非正式的仪式却给与他们很大的鼓舞和精神 动力,这亦是一种身份认同和价值传导。所以,在实施仪式 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过分重视它的形式化和正式化,排场 都是表面功夫,需要更加重视这场仪式所带来的效果、能否 达到仪式进行的目的。具体策略如下:第一,仪式教育应当以医学生真正欢迎并需要的内容为主题。医学人文教育者应 当努力丰富仪式的精神内容,将其与医学生生活中的细节结 合起来,应具备针对性,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第二,医学人 文教育者必须深人挖掘仪式背后的深刻意义。仪式形式可以 简化,但仪式精神必须深化。唯有从细节中挖掘出寄意,方 可达到传导价值观与传承精神的目的;
第三,还要重视设计 仪式的环节管理和情境性,仪式的实施必须要有情感渲染力 和情景带入作用,注意每个环节的情感衔接,很多仪式正式 因为在环节上,没有做好的情感的衔接,结果导致学生直接 抽出仪式情景当中,后续的仪式也再起不到对应的作用。

(二)实施个性化的仪式教育 仪式教育既面向整体,又关注个体,既有统一要求,又 要针对医学生的个性特色,既要追求身份认同、情绪体验的 同一性,又要兼顾个体的差异性。仪式教育要真正做到“以 人为本”,必须要研究当代医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其在仪式 中强烈感受到特定的精神文化和内心深处自我要求的召唤, 让医学生个体进人自我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对照、反 思与探索,使其在主动的体验中获得特定精神营养。

(三)实施系统化的仪式教育 有时过于强调“仪式性”,未能将医学生的信仰、生存 环境、个人性格纳人考虑范围,无法做到系统化教育。仪式 的时间是短暂的,因此,很多人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即使表 现的热情澎拜,但仪式过后,这种情况难免有所减持,所以仪式的方式和实施的频率控制很重要,过多则让人麻木,过 少则则起不到持续性作用。在执行仪式的过程中,要注意方 式方法,不宜表象迷失了内涵,有时一个简单的宣誓、小群 体誓词就可以起到价值传导作用,而不是一定要大费周章的 展开校园宣誓大会之类的活动。

三、结束语 医学教育中的仪式教育主要是一些职业服饰穿戴仪式、 对死者以及医学捐献者致敬的有关仪式,还包括关于这一职 业传承下来的传统仪式等。在实施仪式教育的过程中,应当 明确的提出此次仪式的目的,注意措辞,一定要让学生对仪 式的目的和讲述话语和有认同感,能够引起共鸣,在仪式开 展前,还应当让学生去了解仪式和医学历史,可以起到增强 情感渲染和价值共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兰;杨全;张翱;吴春蓉.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 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 育,2012(10):152-153. [2]唐海红;张速勤;郑宏良.医学人文教育在耳鼻喉科 临床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 志,2012(30):422-423. [3]王沂芹;王代红;唐建英;李慧;袁发焕.医学人文教 育在血液净化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高等医 学教育,2010(15):222-223.第二篇: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研究 摘要:有感于医学的温度,人们都非常期待医生的人文 情怀,并由此探讨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章分析了医 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实质、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 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状况,并提出了推进医学生人文 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人文精神;
医学;
教育 引言 医学的对象是人,从深层次说医学是一门关于生命与健 康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疾病的科学,医学的对象不是疾病而 是生病的人,所以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抛弃人文精神,医学 就没有了灵魂。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医学生将来能够 去感受病人的温度,是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重视的课题。

1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实质 科学追求的是智、人文追求的是善,两者的结合实现了 医学所追求的真理[1],让医生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情感魅 力,因此,医学精神包含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 个部分。其中“科学精神”通过“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和“高 精尖的医学仪器”来实现,他是实现“人文精神”的前提;

而“人文精神”通过“用心关怀患者”和“优先社会效益” 来实现,他又可以反过来引领“科学精神”的发展。古今中 外,在优秀的医生身上都体现着医学人文精神,无论是孙思 邈的《大医精诚》还是希波堤拉低的《医学誓言》都闪烁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芒。简单来说,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以病人 为本的精神。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一切从人性出 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包括尊重 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对所有病人无论种族、国家、 职业、财富一律平等对待。

2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2.1人文关怀是医生的法定义务 早在1992年国务院就以106令颁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及实施办法》要求将“是否关怀患者”纳入对医护人员的考 核,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更是将关 怀病人作为医师义务写入法律条文。长久以来,人文关怀在 传统的观念中一直似乎属于道德层面,但医生是一个特殊的 行业,在病患眼中,在某些时候医生就是他生存的希望,再 准确的检验数据、再多的药物单据等对于病人都是远远不够 的,“尊重、关心、爱护患者”是医生的义务。

2.2人文关怀是医生的道德情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美国医生 特鲁迪[2]的墓志铭,它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 病人的心态,是理性的谦卑、是职业的操守、更是医生的道 德情怀。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是医学也有他的局限, 面对病人的痛苦,特别是面对无法解决的疾患,“安慰、关 爱、帮助、感知”带给病人的温暖远远超出健康人的想象。

正如特鲁迪医生曾说的:“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 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 2.3医学生是医学的未来希望 医生是准入门槛很高的一个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执 业医师法》将医生来源进行了明确规定,除了中医和民族医 学有极少数的师承形式外,基本上没有考入医学院校学习, 就没有机会成为医生了。由于没有其他途径,医学院校培养 的医学生可以说就是国家医学的未来,扎实的专业技术由大 学教育和规范化培训共同完成,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将人 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价值理念,继而外化为人文关怀行 为,是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带领学生宣读医学生誓 言的那刻起,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贯彻整个大学教育。

3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现状 3.1多元化价值取向冲击医学人文教育 医疗服务商品化、诊疗手段物化、医患关系经济化等趋 势日趋明显,人性的淡漠阻碍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社会舆论的不良引导、经济效益的指标导向、医患关系的持 续紧张,都会对医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严重的影响。“人文 精神”“德育教育”在社会舆论大环境中显得空洞,多元化 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严重冲击了医学人文教育。

3.2人文素质教育先天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一直实行文理分科教育,而医 学专业招生除中医文理兼招外一般仅面向理科招生,招收的生源本身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
加上医学院校虽然也 围绕主体专业开办一些文科相关专业,但因为不属于学校主 流专业,建设力度不大,师资力量不强,专业水平不高;
虽 然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和综合大学合并,但基本上也属于相对 独立办学,与母体大学的学科融合不充分,得到的支撑有限。

因此总体上看,无论是生源、师资、教学条件,医学院校开 展人文教育都存在先天不足。

3.3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由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强势张扬遮蔽了医学人文教育的 意义关怀[3],关于人文教育的“内容范围”和“教学效 果”长期存在着质疑,人文科学跨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 如何去完成医学生人文教育的使命?人文学科不能提供具 体技能人文素质如何评价?人文教育对医学生价值取向、精 神追求和道德观念塑造能有多大作用?这些疑问使得很多 医学院校虽然认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但并没有非常重 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3.4人文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非常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在美国 医学人文课程的学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了25%,在日 本、法国和英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课时数也基本达到总学 时数的10%~15%,而我国医学院校虽然也都开设人文课程, 但比例相对偏小,平均只占课时总数的8%,而且这些课时大 部分属于公共课程的“两课”,医学人文课程除“医学伦理学”外基本上都不属于必修课,而且课时很少。人文课程本 身在医学院校就属于边缘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后又面临“学 生不选”或者“选而不修”,处境非常尴尬。

4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 4.1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认识 医学院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大医学”的视野重新 审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寻找临床医学与人文学科的交集 [4],探讨“生命”“死亡”“疾病”“健康”“痛苦” “疼痛”等概念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SchwartsAW教授在 2009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医学人文对于促进职业素养、 移情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医学人文是整合医学 教育非医学学科内容的重要手段,医学院校应该重视推进医 学人文学科建设。同时,应该及时纠正课程知识化的倾向, 科学的看待和评价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重视人文教育对学 生精神世界的熏陶,相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完善学生 的人格,坚信“向死而生”的医学人文智慧可以成为学生笃 定的人生信仰。

4.2优化人文教育课程设计 在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人文教育课程模块,设置 科学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将人文教育课程分为“公共 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四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两课,应该根据医学教 育特点在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增加相关内容案例,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

“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医学史、医学心理、医学伦理、医 患沟通等课程,应该增加此类课程的学时占比,同时改革教 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敬畏生命、尊重人权、 重视沟通[5];
专业选修课主要设置一些医学与相关科学 融合的课程比如医学教育、医学管理、卫生经济等,可以扩 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职业选择;
而公共选 修课可以根据学校特点,设置一些传统文化艺术课程,培养 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静心读书、悟道明理、 修身立德。

4.3加强人文教育师资培养 加强人文教育的师资培养应该从3个方面入手:首先, 应该加强对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的传授专业 知识的同时,重视帮助学生理解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展现医 学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仁者仁医的风范;
其次,对于人文课 程教师,由于不属于学校主流学科边缘感很强,应该通过相 关政策倾斜,激发其的工作热情,同时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 设,使其找准定位,加速与主流学科融合,提高其从事医学 生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作为思 想政治教师的作用,在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 的专业思想教育,加强对临床实习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端 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4构建以“仁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 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仁爱传递的过程,构建以 “仁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培 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在人文教育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举办“励志”讲座,邀请深受病人敬爱的医生谈自己的行医 感悟和价值追求,邀请普通病人分享自己的求医经历和对医 生的评价,用最真挚的情感阐述最朴素的道理,增强学生的 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用榜样的力量触动学生的心灵;
此外,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体会帮助 别人的快乐,在实践中加强仁爱教育。

第三篇: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新思路 摘要:文章分析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现状,阐述通过微信 平台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特点、方法及其意义。利用微信构 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及管理,可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将人文关怀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达到医学和人文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微信平台;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生必须具有职业精神,包括:追求职业卓越、责任 感、使命感,诚实,正直、利他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尊 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宗教信仰;要具有解决伦理、法律、 职业等方面的问题和能力,要具有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能力。

医学人文关怀是建立一种对历史传统和生命个体的关怀,包括家庭的生活习惯、遗传、人口、社会环境、心理和文化的 各种因素。这种关怀有时不是去研究真相,而是培养对这种 现象进行的一种神秘感的探索,建立对生命一份敬畏。医学 的未来,有赖于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目前,医学教育正经 历改革的浪潮,弘扬医学的职业精神,形成在医学人文关怀 背景下医学的全面发展是铸造品德高尚、医术精湛、待病人 如亲人的仁医的必经途径。

一、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1.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不完善。医学应是自然科学与人 文科学的完美结合。在医学院校中,往往只注重医学科学的 教育,忽视人文科学的教育。与国外相比,对于医学生人文 素养的培养是不足的[1]。在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严重不 足,即使有些院校开设一些人文课程,如心理学、伦理学、 社会医学、法学等课程,但基本倾向于理论授课,为了完成 教学计划,缺乏系统规范性,与专业课之间缺少联系性。授 课时数少,并且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授课形式以灌输为主,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来激发学习兴趣。

内容抽象,与医学专业学习脱节,医学生很难将人文知识与 临床实践相结合,不能很好地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制 度建设上,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课程设置、专业人员队伍等 方面的不足,详细制订教学计划,发挥已有的人文社科类课 程的带动作用,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

2.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现在的医学生主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不管是教师 还是学生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习中,目的性较强, 对于考试课往往能够认真学习,而对于一些考查课,例如人 文相关的课程,不能引起重视。甚至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考试 科目的学习。在执业医师考试中,因忽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 考察,导致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专业知识学习上,忽视 对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3.临床教师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意 识。近五十年来,医学得到快速发展,医疗技术经历快速飞 跃。而临床教师在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在人 文教育方面进行相关的培训及学习,使得人文精神的提升远 远落后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忽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 引导。少数教师人文观念差,对患者态度生冷,缺少同情心, 只看病,不医人,也给学生造成反面示范作用,认为临床工 作不需要人文关怀。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方法 1.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创建班级群及专业组群。微信 公众平台包括各医学人文科目,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科目 的学习阶段进行相关人文学习材料的推送,包括文字、音频、 视频等,同时可以提出问题。创建班级群或专业组群,组长 可以将微信平台的内容转发至群中,在班级群或各专业组群 中进行讨论。教师可将一些关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美文发 送到平台,进行人文思想的熏陶。2.专门人文教师管理公 众平台,引导群组讨论方向。在群组中要有专人管理,不仅要参与讨论,还应起到引导作用。对于不同的案例,每个人 可能会发表不同的观点,其中有正能量的,也会有负能量, 教师应及时掌握,当出现偏差时给予纠正,将学生朝着正义 的、公平的、关爱的、包容的方向引导。医学生在临床工作 中遇到的人文问题可以发送到群中进行讨论,教师在必要时 给予辅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仁医。

3.在微信平台进行授课、讨论及提交作业。要构建合理的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统筹规划, 使其朝着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国际医学教 育基本要求为指标,达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以医 疗实践需要为基础,建立人文教育体系,把人文教育课程融 入到医学实践中。教师制作精美视频课件微信教学,学生可 以在任意时间进行学习,完成作业。授课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病例分享语音以及临床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音频或视频。学 生可将临床实践工作中人文关怀制成音频或视频文件,作为 作业传到群中或发给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三、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1.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与特 定群体的不拘泥于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和图文消息的全 方位沟通和互动。大学生历来是接触新的信息传播形式的先 锋群体,微信时代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一种融合以往所有网 络应用系统优点的新型网络应用,微信颠覆传统的互联网信 息传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信息传播方式。这给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带来契机,可以利用大学生对微信的这种新媒 体的喜爱和依赖,进行人文教育的多种形式传播,包括文字、 音频、视频、微信群实时对讲等。2.实现课堂内容的延伸。

运用微信开展人文教学,可以实现课堂内容的延伸,有效提 高教学效率。微信平台可以针对课堂讲述的内容发送一些相 关文件,微信的群聊功能为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提供方便,促 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加深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班级凝聚 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根据临床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效地 提高人文教学的灵活性。教师通过微信平台为学生传输学习 资料,学生利用微信进行学习效果的反馈。3.实现教育资 源共享。微信平台的资源库可以为广大医学生共享,这对医 学人文教育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可以使用学校的公共账号, 搜索、收集医学人文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可以将搜索到的有 关医学人文教育材料上传至微信平台,与大家共同分享。一 些附带音频或视频的资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学 生也可以将自己喜爱的相关短文、音乐或图像等发送到微信 平台,经管理者审核通过后,发送信息与大家共享。微信平 台在为医学人文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增加医学生对人 文教育的关注。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获得需 要的相关信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琳.中外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71-72. [2]张浩,郭宏伟.中医药院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 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126-127. 第四篇:医学人文教育特点与启示 摘要:台北医学大学从建校至今,始终以“培育具备人 文关怀、社会服务热忱与国际观之医事专业人才”为教育理 念,致力于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与科学建构,有效 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取得显著效果和成就, 其特点与经验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带来多元 化的新视野。

关键词:台北医学大学;
医学人文教育;
特点;
启示 台北医学大学于2003年在台湾地区率先成立医学人文 研究所,是台湾地区第一个以“培养人文素养与专业并重的 医疗人才”为目标,从人文角度对医学进行跨领域探索研究 的学术单位。2011年台北医学大学正式成立人文科学院,下 设医学人文研究所、大脑与意识研究中心、医疗暨生物科技 法律研究所等,形成社会学、哲学、伦理学与法学研究社群, 为播种、深耕人文及社会科学教育而努力,并在实践与改革 中不断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日趋成熟、完善,其特点和经 验可以为大陆地区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教育的特点 (一)医学人文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两种最为基本的职能,也是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协调与否决定 了大学能否更好地发挥其价值。[1]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 课程的授课教师善于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与成果融入到 理论教学,把最新颖、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
同时, 教师还会在课前要求学生研读相关学术论文并在课堂上汇 报主要内容。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既能及时更新课堂教学 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 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技能,培养批判精神,收到良好 的教学效果。

(二)医学人文教学与学术交流相结合 医学人文研究所定期开展医学人文专题系列讲座,邀请 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例如“我对台湾医疗史的 兴趣”、“残障病痛与超越性”、“医疗纠纷与实证法学”、 “非侵入性直流与交流电在脑科学与生活上的应用”等主题, 为师生积极进行学术交流与互动、跨领域学习与思考提供平 台,拓宽教师及学生视野,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

(三)医学人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社会责任是个体主张社会权利的前 提,也是个体获得自由的基础。对社会有无负责担当的意识, 是检验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和人生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2] 台北医学大学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多的是采取“润 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3]即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始终是教师教学中的关注点之一,例如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的在地生活与权利、生态环境的保护、医 疗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正义、女性权利的保障与维护、台湾地 区灾后重建等问题,促使学生关注社会主题与社会生活,促 进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理性认识与思考,培养学生参与社 会发展的责任感与主动性。

(四)医学人文教学与调查观摩相结合 诸多课程的授课内容不仅安排理论教学,同时还包含医 院观摩、田野调查的实践环节。例如,临床人文实习课程的 授课内容就是获得病人允许且在不打扰医院正常工作的前 提下,安排学生观察呼吸器依赖之重症病患,之后再进行临 床案例讨论,并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反思写作。授课形式与内 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设计合理,使学生在第三方的角 度感受患者的痛苦与不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潜移默 化的引领学生思考医疗情景中的人文问题,提升学生的人文 精神与情怀。除临床人文实习课程外,还有很多课程都以教 学目标为根本、理论教学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了体现具有课 程特点与特色的实践教学,例如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到阿 里山与在地原住民族深入接触、进入麻醉科室了解医病关系 等等,教学方法生动具体,效果显著。

(五)医学人文教学与艺术欣赏相结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在一定的 情感状态下产生的起积极作用的情绪。科学理论教学是严谨、深刻、系统的,但往往多是枯燥的抽象的分析演绎。因此,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在课堂教学中 发挥主体作用及创造精神。对此,台北医学大学的部分课程 适当的把电影与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引入课堂教学, 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的内容与恰当的情景创设结合 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陶冶学 生的道德情操。

(六)医学人文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论语•述而》篇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教育理念认为,正 确有效的学习过程应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正是基于对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能力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台北医学大学本科教育很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大量采用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的教学方法,例如以 小组为单位排练医学伦理剧、汇报医学人文电影观后感等, 研究生教育则要求学生阅读论文后进行摘要报告,二者都非 常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

(七)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成功的医学人文教育应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生命的 关怀以及医学伦理等相关医学人文课程贯穿到整个学习过 程中。[4]台北医学大学的解剖学实验结合课程特点,在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