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破解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

[破解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0-06 07:47:23 点击:

破解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难题

破解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难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 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颁布,则进一步为中小学实施法 治教育作出了指引。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成为当前和 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学校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本刊将持 续关注法治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思考,并欢迎一线教师赐稿。

摘 要 文献研究表明,我国法治教育存在重视不够、内 容枯燥、资源散乱等亟待破解的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应重申以“公民”培育目标引领法治教育方向,重视法治思 维与信仰的形塑,整合法治教育资源,拓展法治教育路径。

关 键 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法治教育;
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11-00-04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颁发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在义务教育学段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高中段思想政治课要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 或加大法治教育选修课时。在此背景下,如何将法治教育融 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成为一线教师 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在文献研究中发现,虽然我国中学生 法治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重视不够、内容枯燥、 资源散乱[1]、师资匮乏[2]等亟需破解的难题。为此,我们 从法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的观 点进行了梳理,期望能激发老师们更多的思考。

一、重申“公民”培育目标,引领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 方向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高 中阶段的目标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 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 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可见,《大 纲》以培养具有一定法治素养的公民为目标。虽然这一目标 由来已久,但实践中往往被忽视,因此,我们认为需要“重 申”培育“公民”的法治教育目标。对此,国内有一些共同 的声音。

吉林大学法学院姚建宗认为,我国的社会法治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必须确立为“公民”教育,即以符合现代民主、 法治和宪政的精神实质与原则诉求的现代人——“公民”为 最终的目的追求。我国的社会法治教育,不能将教育目的确 立为超出一般公众身份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角色认同水平的 “道德完人”或者“圣人”,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生活真实与 公众的人格预期和道德自觉状态,以合格的“公民”及其人 格的培育和教养为起码要求而展开。[3]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张晓燕提出,社会在国家治理 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有待于作为其构成主体的 个体公民身份的激活。[4]她倡导法治教育就是要培育与国 家治理需求相互匹配的公民身份。

法治教育的目标终归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无论是 从人权还是人性(二者存在同一性)来说,培养社会需要的 合格“公民”应是社会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我们反对把法 治教育的目标狭隘地定为培养遵纪守法的人。片面强调“顺 从”的法治教育,培养不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 也不利于国家的法治建设。当然,只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的 “唯利”式教育也不是完整的公民教育。我们主张将培养权 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都“激活”的公民,作为思想政治课程开 展法治教育的目标。公民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体,脱离公民的法治教育必然 会迷失方向。为法而教,无异于舍本逐末。法治教育的最终 目的绝不能是守住“法”的圣坛,而必须回归育人的本义。

二、重视思维与信仰的形塑,凸显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 重点 对于法治教育的内容,目前学术界围绕权利与义务的关 系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义务侧重说。苏百泉认为,从权 利与义务的关系、法治的人性基础、法治社会的建设、转型 社会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论证看,公民法治教育应该以义务 意识的培养为重心。[5]这一观点也是多次普法教育的核心 观点,在强调国家意识,重视集体精神的时期具有一定的导 向作用。但在我国社会转型,国家发展需要全面唤醒公民意 识的时代背景之下,持这一观点的人越来越少。二是权利侧 重说。万志昂认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包含法律知识的教 育和普及,还是一个权利意识的熏陶和权利文化的教育和感 染过程。[6]权利侧重说的观点对于反对过分强调义务的旧 的法治教育观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极端,其认识仍是偏激、片面的。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法治教育研究的深入,学界逐渐从 学术“偏激”走向理论“和谐”。教育家李镇西提出了权利和义务统一说,他主张中小学法治教育至少应从两方面入 手:一是让他们明白“法治”赋予自己的权利。二是引导孩 子从小树立公仆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观念。[7]他认为这才是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真正含义,这样的教育才是培养公民 的教育。刘萍律师也主张,我们不仅应当让孩子们懂得他们 应有的权利,国家对他们特殊的保护,还应当让孩子们懂得 遵守社会规则及法律,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社会、 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8] 如果仅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探讨法治教育的内容,虽 然抓住了法治教育的核心,但视角未免偏小。杨恭田、吴彭 有主张,基础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内容应突出三个方面:一 是法律规范的认知,二是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三是坚定法 治信仰。[9]这一概括比较全面,较之法律制度的“灌输” 层次显然有了提升。我们的近邻日本相当重视将青少年法治 思维的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将其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从 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从法律常识的旧常态过渡到法治思维 的新常态,从满堂灌的旧常态转变到参与式研究型学习的新 常态,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变到立体化教育的新常态。[10]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界定 为“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并要求 “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对于高中阶段法治教育内容,《大纲》除要求全面拓展法律常识、 法律制度外,还要求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 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思辨性,结合现实案 例、法治实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 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显然,高中生的法治教育绝不 能仅停留在常识性教育层面,而应通过增强法治教育的实践 性,实现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形塑。

掌握一定法律常识的“通晓型”公民已不能适应我国社 会转型、法治建设的需要。新型大国建设要求社会成员不但 要通晓法律知识,还要将法治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精神 操守,做到知行合一,“形神兼备”。法治教育应摆脱普及 性的、低层次的常识教育,迈向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更高 点。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

三、整合法治教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路径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主 体都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法治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 其教育方法也应“独树一帜”。《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 求学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 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而 要更好地实现上述“三全”,我们可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1.挖掘教材资源,浸润法治教育 赖兆杰认为,“教科书为我们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法制 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11]在《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法 制教育的加强》一文中,他例举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相 关法律知识。周贵才主张,“挖掘法治教育素材,讲授法律 知识。”[12]陈爱宏老师也主张,“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 法治教育因素。”[13]而赵淑荣老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 透法治教育》一文则通过例举加分析的方法,阐述如何在教 学中合理利用文本资源,渗透法治教育。

如何变“教材”为“学材”,为法治教育服务,需要思 想政治课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取舍,巧妙切入。

如可以围绕不同主题,对教材的法治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二次开发;
也可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拓展法治教育目标, 一石二鸟,润物无声;
还可组织学生利用“法治宣传日”,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的过程,开发利用好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 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的熏陶,是非常经济高效的法治教 育浸润路径。

2.引入法治案例,增强情境体验思想政治课堂效益的提高有赖于其情境的质量,而案例 的引入可丰富情境体验,增强价值认同。周贵才老师主张, “分析法律案例,培养学生守法维权能力,”[14]他认为案 例教学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而案例的 情境化更能使学生融入其中,在情境体验中学习胜过任何形 式的“灌输”。赖兆杰老师认为,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处理 好知与行的关系问题……知是基础,行是目的。李先军、张 晓琪的研究表明,美国教师善于创设案例情境,增强学生情 感体验[15]。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境 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 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真实的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法治案例的引入,情境化的 法治教学,能为学生提供“VR”般的法治场景,增强法治教 育的现场感,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将法治理念内化于 心,做到知行统一,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需要注意 的是,法治案例的引入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教育性,不能为案 例而案例。

3.营造教育环境,强化法治信仰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赖兆杰老师认为,加强法制教 育,必须突出“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这是主张法治教育 应关注的时代大环境。[1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事例选 择、情境设置上照应法治国家建设的时代步伐,要借用大背 景,激活小课堂,小中见大,把学生的生命价值与国家的建 设使命进行完美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陈爱宏老 师认为,“教师(应)身体力行,做好法治表率”。[17]“师 者,人之模范也。”师为表率,才能营造一个真实可信的法 治环境,强化学生对法治的信仰。身为人师,不应忽视我们 也是法治文化环境的一个元素,是享受者,更是建设者。无 声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深刻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对于增强学生的法治信仰意义重大。

事实上,教师不但要参与法治教育的小环境建设,也要 关注时代、社会大环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要 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

我们认为,法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是一般性的理论 阐释或简单的逻辑推导,必须利用好一切教育资源,而开发 资源是利用资源的前提。我们应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完 善,不断丰富法治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法治教育实效。

综上所述,我们要突破法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瓶颈,不断提高法治教育的层次与水平。面对《青少年法治 教育大纲》所提的新要求,我们还有许多创造性的工作要做。

相较国民法治教育这一宏大工程,我们或许过于渺小。但“小 乃大之端”,我们理应从“小”处着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春芳,汪莉.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调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08):31. [2]李臣.刍议中小学法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4 (35):230. [3]姚建宗.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J].大庆师 范学院学报,2011(07):70. [4]张晓燕.国家治理背景下的公民身份及法治教育[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09):90. [5]苏百泉.培养义务意识:公民法治教育的重心.[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33-34. [6]万志昂.当代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权利认同[J].人民论坛,2015(14):110. [7]李镇西.我看中小学“法治教育”[J].湖南教育A, 2015(10):60. [8]刘萍.让权利与责任同行——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 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7):15. [9]杨恭田,吴彭有.基础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和举措 [J].江西教育,2015(7):28. [10]汪蓓.日本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经验及其启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10):93. [11][16]赖兆杰.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的加强 [J].教师,2011(25):24. [12][14]周贵才.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策略 [J].文教资料,2014(33):140. [13]陈爱宏.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J].中学教学参考,2015(08):7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