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建设研究_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建设研究_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0-05 07:55:33 点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建设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建设研究 一、群众路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契合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 群众”[1],这是伟大导师马克思对群众与历史发展关系的 经典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毛泽东也曾强调:“人 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无产阶级 政党在结合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 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群众路线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取得胜 利的法宝,是党开展群众工作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与 工作原则。

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 学生”[3],因此,高等学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时,仍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走群 众路线,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落在广大的学生这一群众 主体之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 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 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可见,人文关怀①是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需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凸 显人文关怀,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 中来,到学生中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外在表现 (一)学生主体角色弱化 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自上而下 灌输的模式开展,即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 道德规范,对受教育的一方——大学生产生影响作用,使他 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传授给大 学生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大学生的全面进步和自身的个 性化发展往往在教育过程中受到限制,“任何人如果不同时 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 也不能做”[5]。自上而下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未能充分挖掘 大学生的潜能,忽略了学生主体角色的发挥,抹杀了学生的 个体兴趣爱好和学习意愿,这与主张弘扬人的个性、关心人、 尊重人为内涵的人文关怀思想南辕北辙。

(二)强调大学生智力培养,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缺位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方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 中侧重于理论教导,教育方法单一,以情感、心理方面需求 为突破口进行教育引导仍在少数。心理需求未能解决,会直 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而对人们的思想活动产生潜在影 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调适,或者 引导失误,则易转化为思想问题,譬如部分大学生因性格孤僻多疑难以融入集体而不被集体中的其他成员接纳,久而久 之产生失落感而催生对抗情绪,甚至仇视他人。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中存在的大学生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缺位,不利于大 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 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6],也与强调以 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背道而驰。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部分教育者还未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 种特殊的主客体间的关系,往往只强调教育者是主体,过分 重视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者以教育者 和导师的身份自居,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成为理 应屈从的承受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也变成了一种主客 二分的主从关系。受囿于这种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形成 了一种“防范——控制——管制”的呆板模式,缺乏民主平 等的氛围,轻视对受教育者的疏导与激励,受教育者逐渐产 生一种抵触心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表现为内容上脱 离生活现实,缺乏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
以说教、灌输的“填 鸭”方式实施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诉求,最终只能导致教 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背离,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 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使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长时间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的地位,这削弱了受教育 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积极性,致使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情感纽带断裂,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的实施。

(二)大学教育中重知识轻实践、重智慧轻道德的错位 传统的教育认为,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学生 学习知识的地方。大学教育中重知识轻实践、重智慧轻道德 的错位,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它 不是引导学生做知识的主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知识、驾 驭知识、创造知识,而是把知识当成信条让学生顶礼膜拜, 死记硬背,结果使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奴隶,其个性与创造性 都受到压制,难以发挥参与性和创造性。塞缪尔·斯迈尔斯 在其著作中说过:“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7]新 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提倡大学生在掌握自然科 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学习相应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自身的 人格、气质、修养,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四、群众路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 路径选择 (一)树立学生为本意识,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 教育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和摆放好与 群众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 则要求教育者要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服务。高 等学校要在准确把握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及时满足学生需要, 并及时制止学生不科学的或与实际不符的需要。必须在激发和调动大学生潜力和积极性上下功夫,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 与交流,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让学 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者对自己人格与尊严的 尊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 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 做到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两者的协同、融合与统 一。这种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对人的主体性进行弘扬, 不仅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新时期以群众路 线为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经之路。

(二)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 五、结语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 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走群 众路线”[8],群众路线可以而且应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结合起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既要坚持教育 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 关心人、帮助人”,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 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促进高校各项工作更好地 开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0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08-06.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510. [6]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1-04-25(2). [7][英]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个人和民族的力量 源泉[J].新华文摘,2000(11).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