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无烟日 >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编制的有效性特征分析_校本研修课程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编制的有效性特征分析_校本研修课程

来源:无烟日 时间:2019-10-09 07:57:50 点击: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编制的有效性特征分析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编制的有效性特征分析 对中学职初教师的教育历来缺少较为系统和规范的 内容培训,从当前实践层面看,更多是基于“师徒结对”或 “青蓝工程”的校本管理。由于学校安排给职初教师的师傅 专业能力或工作精力的限制,“师徒结对”或“青蓝工程” 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上的开展,一般难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实效。

为了改变中学教师职初教育的现状,本文结合教育部《中学 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 革的意见》的要求,从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角度,思考中学 职初教师教育校本实施的具体内容与管理方法,着力创新中 学职初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 从而确保职初教师尽快地适应职初教学岗位要求,为培养合 格的中学教师奠定专业基础。

一、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内容模块的编制 从职初教师岗位实践和专业提升的需要角度看,基于导 师指导的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 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落实教学计划的制订。依据课程标准,初步把握 一学年的教材总体特点、学段教学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的 认知规律;
能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学科课程计划,在备课组 长指导下,结合学情,完成“课程纲要”以及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的制订,并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进程依据。(2) 科学编制课前的导学问题。能结合学习内容,科学安排与布 置课堂预习与导学问题,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的意识。(3)养成提前候课、按时下课的习惯。能够提前 适当时间到任教班级,检查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并与 个别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或学习检查。不把教师的个人不良情 绪带入课堂,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程,按时下课,不拖 堂。(4)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能够根据教学任务,精心 备课,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提前做好教学前的相关实验、 资源准备,并自主检查教学设备状态,保证教学的正常需要。

(5)帮助学生树立课堂规则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制订 课堂学习规则,注意采取“解释、演练、强化、提醒、体验” 训练程序,培养课堂学习的规则意识,使其有序参与课堂讨 论;
注意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间,尊重他人发言,会与他人 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能有效控制和化解课堂突发事件。

(6)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注意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营 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促 进学生高效地投入学习活动。(7)着眼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合理 调节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8)根 据教学任务选择适合的课型。根据不同课型,选择恰当的教 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规范地进行教学示范或实验演示,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 方式,有效实施学科教学。(9)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

会规范编制课时教学目标,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并明 确规定学习行为达成的标准或水平;
能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 目标进行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对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及 时指导与帮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理处理课 堂偶发事件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能机 智地引导和调控,保证教学沿着正常轨道展开,避免基础薄 弱的学生过早掉队。(10)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效地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设计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11) 熟练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堂上能够熟练应用多种 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会控制 各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过渡时间,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进 行有效的指导与评估,并结合合作学习的进展,进行适度的 教学过程调整,促进和保证学生实现有效学习。(12)科学 安排和实施反馈矫正。能够针对学习目标,恰当运用课堂的 矫正与反馈手段,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和状态,有 效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进行教学调控,对学生 实施多样化、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保证教学目标的 高水平达成。(13)增加课堂提问的效度。能善于结合教学 内容设计具有简洁性、启发性与导学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能把握提问的时机 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注意先提问后叫答学生姓名, 提问后要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并且能进行恰当的追问。

(14)重视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语言应规范、简洁,有启 发性、激励性、幽默性,语言的内容能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学习经验,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口头禅 (语),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歧视性语言;
注意引导学生规 范使用学科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15)科学布置巩固性的 作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结合学情特点,布置巩固 性的作业。作业内容应是所学内容的巩固,作业容量适度, 能启发思考,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作业的形式避免单一化, 可以采取书面作业或实践性作业;
作业的内容应有层次性, 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
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一遍,凡 布置的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实践性作业应及时讲评,学生 作业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二)“监测试卷的命题”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 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理念。学习和了解学 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知道“内容标准” 和探究活动中各条目考查水平的具体要求与层次,对学科标 准中的“评价建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把握学科评价的 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笔试内容考查的命题要求。(2)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和探究活动的具体条目,结合教材特点、学情特点,能对课 程内容的具体目标进行初步分解,细化对课程内容具体目标 的理解和认识。(3)掌握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知道有关 命题编制的一般理论,了解评价一份试卷的常用指标,如均 分、众数、中位数、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差异系数、 标准差与方差、标准分等基础知识。(4)熟悉试卷命制的 技术和流程。掌握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试卷编制的一般过程, 会根据命题任务,准确确定考查内容和水平要求,科学编制 双向细目表,合理确定考查覆盖度,题型结构与分值,控制 试卷总体难度、容量,注意试题语言、字体和图表的学科规 范,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制订科学的评分标准或细则,并 能根据网络阅卷的需要编制合乎规格的试卷。(5)初步掌 握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命题技术。能够结合学科的课程标准, 针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熟悉和掌握三类目标命题的一般 特征和试题的呈现形式,科学编制信度高、区分度好的试题。

(6)基本把握不同类型试卷的命制要求。能根据学科评价 的功能,结合教学任务,命制形成性评价试卷和总结性评价 试卷。能根据评价需要,制订表现性评价的方案或评价量表。

(7)规范落实学业试卷的评阅。根据试卷评分标准,合理 判分。注意在评卷中收集学生典型错误信息,反思教学的得 失;
同时,能熟悉“网络阅卷”的一般流程,掌握“网络阅 卷”的具体方法,并能利用阅卷平台提供的功能,收集数字化的学生错题信息或典型答题案例,并能结合阅卷数据进行 书面的诊断分析。(8)实施学业监测后的诊断分析。根据 试卷评分标准,能够合理判分,并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判定 与统计;
能借助一定的质量分析系统或平台的监测数据,进 行任教班级学业质量测试后的诊断分析,形成学业质量诊断 分析报告,并制订教学改进方案或措施。

(三)“教学课例的研究”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课例研究,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 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改进,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活 动。它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具有 基于专题、持续研究、见证效果、形成成果等特点。在导师 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 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认识教学课例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课例研究的 目标指向职初教师个体课堂教学技能,着眼教师专业的成长。

开展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我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 研究;
通过同伴互助,帮助教师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 同事或同行间建立起牢固的、专业互助的伙伴关系。(2) 明确教学课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课题研究是贴近教师专 业实践最为紧密的质性研究方式。其主体研究方法是基于教 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 研究。具体可以采取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 究法。(3)把握教学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学课例研究以问题为导引,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提升,具体遵循确定主题、 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集体反思、自我完善、总 结分享、循环跟进的程序。(4)整合教学课例研究的活动 形式。基于主题的教学课例研究的形式应避免单一化,力争 研究主题系列化;
在一课一议的基础上,可以将研究形式拓 展为同题异构、同课一人多轮循环、同课多人多轮循环、基 于网络的团队协作教研等多种形式。(5)规范教学课例研 究的实施过程。能根据研究任务和专业研修需求确定研究主 题和教学内容,切合研修专业需求和同伴认同态度,成立或 组建研究团队,合理进行研究的协作分工;
能围绕研究的主 题,设计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

研究中善于建立对话互动的平台和氛围,着眼同伴互助,能 够聚焦主题开展对话,梳理和形成促进课堂教学问题改进的 措施与基本经验。(6)优化教学课例研究的技术手段。课 例研修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采取集中评课、议课的方式进 行。应掌握课堂观察基本方法,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科学制 订课堂观察量表,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初步熟悉和了解 基于信息技术的视频课例录播系统,恰当地运用DV、手机、 数码相机等低成本技术工具,能够进行视频教学研究课例的 诊断分析与研究。(7)初步掌握教学课例评课议课的方法。

在开展教学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后,能根据课例评课的标准, 聚焦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评课议课应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结合,评课观点的陈述应基于具体、典型的课堂观察证据,不轻易做主观性的价值判断,对于课例实践中任教教师专业 优点的评述不吝啬,对于专业不足的阐述要到位,不走极端, 做到客观、公正、准确。(8)善于提炼教学课例研究的成 果。能够带着目的进行课例观察,畅所欲言地表达;
对研究 的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和整理,并基于观察数据,理清课堂 教学改进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果文本,得出有价值 的结论,从而保证后续研究更加深入;
善于挖掘课例研修的 价值,针对课例中典型的共性问题,能转化和上升为课题进 行深入研究。

(四)“学生学法的指导”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借助教学实践、课例研修 与自主反思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学科学习规律。应初步把握本学科学习的一 般特点和规律;
知道学科认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 应用四个基本阶段。能在学科学习中采取四轮学习方略(也 把一节课分为四轮):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
第二轮 ——听课,破除障碍;
第三轮——复习,扫除障碍;
第四轮 ——作业,学会应用。预习是为了对一节课初步感知,听课 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复习是为了巩固,作业就是对所 学知识进行应用。能坚持“前移后续”的策略,培养学生“先 预习再上课,先复习再作业,先思考再求助”的学习习惯, 有效落实四轮学习方略的指导。(2)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能够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难度、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归因分析;
能指导学生采取放松 训练、调节学习难度、多感官协同、排除干扰等多种方法帮 助学生集中注意力。(3)学会制订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生 特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计划要保证学习任务实 现的可能性,明确哪些学习内容是必须做的,是否应该做的, 是否能够做的。同时要明确学习计划落实的具体安排,计划 目标要求明确化,可衡量,可达成,符合实际,并且有时间 限制。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学习整体实效。(4) 学会有效听课与笔记。指导学生领会听课的作用,学会选择 性地进行笔记。学生不仅要注意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核心, 而且要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地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 知识。在每章复习结束时,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 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5)有效开展学科训练。明确 学科练习和训练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反馈与强化,作业训练 要精选试题,强调训练的计划性,着重练习的针对性。具体 要求做到:一是加强习题选择的典型性,学会一题多变,一 题多解;
二是加强错题巩固的自觉性,重视测试中错误类型 的归类,注意习题解题方法的归纳,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 做;
三是注意习题训练的科学性,抓好基础训练、专题训练、 模拟训练,突出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即要科学安排分层训 练、循环训练、规范(性)训练以及限时训练,答题要克服 犹豫心态,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留给自己思考的时 间;
四是加强习题训练的规范性。习题训练要注意规范化,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难题与易题”的关 系,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题答案的思维定式的影响,避免“看 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抓稳基础分,做到“该得 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6)学会选择 教辅资料。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指导学生 “抓纲务本”。

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学习的指导作用;
务本就是要充 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 意细节。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教辅用书即可,坚 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引导 学生避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决不能舍本逐末。

(7)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 力,对学生加强克服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的心 理辅导,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合理归因;
合 理确定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 机;
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摆正心态,避免怯场;
学会 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8)学会巧用草稿纸。指导 学生平时的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 大张纸上乱写乱画,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 序号往下写。为了便于练习做完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 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 和计算过程。(9)定期自主诊断。指导学生认真、客观地 对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及时弥补,尤其是对薄弱环节加强 反思诊断,及时确定查漏补缺的重点学科,保证学科的均衡发展。

二、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要求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应结合学校特点, 总体上采取导师负责专业指导,职初教师落实知行结合、自 主实践与自觉反思,职初教师所在学校承担过程监控与效果 评价的方式。具体说,导师、职初教师、学校应分别落实课 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一)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导师要求 (1)落实课程实施计划。根据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 指南的基本要求,导师针对每一校本课程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与方案,明确每门校本教师课程评估的基本要求,并要求职 初教师了然于心。(2)实施课例研修指导。导师能在安排 自身工作的同时,随机观摩和观察职初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 有计划地组织职初教师开展主题性、专题性、系列性的课例 研修,主动听取职初教师的汇报课,做好课堂观察的记录, 能结合课堂诊断情况,给职初教师提出书面的教学改进建议 和措施,并明确职初教师落实整改的时间要求。(3)落实 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导师能对职初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 的理论学习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示范,帮助职初教师形成课 堂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4)落实学业评价的专业要求。

导师能对职初教师的教学命题评价提出具体技术指导,定期 对职初教师的学科命题提出任务性要求,明确具体数量和内 容要求,能针对职初教师编制的试卷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并落实书面改进意见,同时能保存好试卷命题改进的过程性 资料,作为职初教师档案袋评价的基本证据资料。(5)落 实学法指导的建议。导师能给职初教师提供适合学科特点的 学法指导建议,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职初教师学法指导的落实 进行督促和检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专 业支持。

(二)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职初教师要求 (1)虚心听取导师专业意见。能按照校本研修教师课 程指南的要求,虚心听从导师的专业指导,规范落实研修的 任务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听取导师的专业指导意见, 进行课程研修和专业实践。(2)定期开展研修总结。要能 养成独立思考的专业习惯,定期进行专业研修的反思和总结。

针对课程研修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能主动思考解决办法,并 善于结合导师的指导意见,创造性地进行落实,不盲目从于 导师的建议。(3)主动落实课堂研修要求。根据课堂教学 组织课程研修的要求,围绕课例进行专业研修,能主动定期 观摩和听取导师的常态课,学习导师的课堂专长,并主动开 展课例研究教学实践,征求导师或同行的意见。(4)主动 落实学业命题研修要求。能根据导师对学业试卷命题的指导 意见,主动进行命题实践,同时主动学习有关命题评价的相 关理论,充实自我对学业试卷命题的评价理论水平;
同时能 够根据研修的要求,在研修期间提供规定数量的学业试卷。

(5)做好研修材料的积累。能够根据导师要求完成各类专业研修过程资料和评估资料的填写,并做好专业研修过程中 各类研修课程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能够选择和提交体现专业 研修成效的典型性材料。

(三)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学校要求 (1)制订教师研修规划。学校根据学校职初教师队伍 的特点,能够制订职初教师培养的总体规划,并着力创设适 应于导师指导的研修环境与氛围。(2)建立教师研修制度。

学校要建立基于导师制的职初教师研修制度,导师奖励制度, 职初教师研修合格评估制度,校内职初教师研修定期交流、 外出学习和培训制度,保证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顺利实 施。(3)落实研修材料督查。学校能根据职初教师校本研 修课程指南要求,督促导师和职初教师落实专业研修课程的 规定要求,做好各类研修资料的积累。(4)协调各级研修 管理。学校能为导师的专业指导、职初教师的岗位研修提供 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落实职初教师校本 研修工作的总结、评估工作,力争形成校本特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