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无烟日 >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_心理健康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_心理健康教学目标

来源:无烟日 时间:2019-10-06 08:00:35 点击: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的学生学习的 结果。教学目标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出发 点、调节点和最后归宿。而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系统的教材 和大纲,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多地来源于学生的需求。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十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否 则一节课也许上得热热闹闹,但是教学有效性不足,学生收 获很少。

下面通过介绍一节公开课从前期准备到中期反思改进 到最后的呈现整个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如何制定及调整的, 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进行分析阐述。

一、课前调查:确定初步辅导主题 2013年底我接到区级公开课的任务,辅导的主题为区里 一直在进行的课例研究的主题“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这 个庞大的系统中,我和一起上课的教师经过文献阅读,共同 商议了可选择的两个主题“学习兴趣”和“自我决定”。但 是如何从这两个主题中进行选择,我们决定听听学生的声音。

在参考了大量文献之后,我们编制了学习心理调查问卷, 包括学习兴趣现状及影响因素和自我决定动机水平。结果发现,学生的平均动机内化水平已达到自我决定理论中所假设 的认同调节水平。根据自我决定论的观点,这种形式的动机 水平表现为由于个体认识到行为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将其接 纳为自我的一部分。学生已认可了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性,并 将学习看作是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其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具有 一定的自主性。

而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 兴趣分化,个人因素(努力能取得进步、课代表、基础好、 有信心学好、对学科知识真正好奇、适合的学习方法、没压 力)和学科因素(趣味性、有用性、课后作业量)在学科兴 趣形成与发展阶段影响更大。教师因素(教学方式:游戏、 故事、分组比赛;
语言魅力:幽默、条理清晰、身体语言;

对学生关注:鼓励表扬、给锻炼机会、关心学习常交谈;
性 格特征;
专业知识;
公平公正)和学校因素(硬件、学科重 视程度、学习氛围、管理严格)在学科兴趣的萌发阶段影响 更大。

学科教师、班主任和家长都普遍反映需要帮助学生形成 自主培养兴趣的能力,但他们对学生的帮助较多地停留在命 令、说教的层面,很少科学地给予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所以我的公开课的辅导主题就初步确定在数学学习兴趣方面。

在选定课程主题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以下两点启发。

第一,课前调查的范围尽可能全面广泛。初中学生的自 我认知水平还比较有限,对于学习并没有形成完整准确的认 知,有时候会将不感兴趣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外部原因,对自 身可以做的改变缺乏了解。此时就需要听听班主任、科任教 师和家长的声音,他们对于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情况的了解 一定比心理教师要更加透彻,综合多方观点才可能对学生的 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第二,目标制定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前期调查 发现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已经达到了认同调节的水平,所以 这一部分能够辅导的空间就很有限,而在学习兴趣方面,学 生存在的困惑较多,所以公开课最终确定了以学习兴趣为主 题。有一句话是“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

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也就是所谓的“以 生为本”“以学定教”。学海茫茫,可教的内容不计其数, 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他们最需要的,突出主要目 标,才是设计教学目标的重点。

二、再次调查:细化教学目标,夯实理论基础经过初期的调查,辅导目标确定在数学学习兴趣方面, 但是兴趣又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如何从学生需要的小切口入 手呢?于是我们对于要上课的班级进行了二次调查。调查结 果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学科 存在明显的兴趣差异,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另一部 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太大兴趣或毫无兴趣,进而表现为数学成 绩的差异。

个别访谈发现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有 趣好玩,能开发思维,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很多都认为学习数 学没有用处,所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 价值在个人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并不清楚,对于为什么学习 感到很茫然。

查阅大量文献我们发现,知识的有用性对兴趣产生有正 向作用,所学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相关度越大,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越高。学习内容的价值与兴趣呈线性逐增关系。在兴趣 的开始阶段和个体兴趣随着时间深化的阶段,理解任务的价 值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维持兴趣的方法是理解材料的个 人实用性(任务价值)。人与目标交互论认为潜在的个体兴趣主要由情感与价 值两部分构成,二者高度相关,并分别对学习活动中学生的 实际兴趣产生正向预测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在教学活动 中凸显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与重要性,并以适当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如成就感、自豪感、 满足感等),将有助于学生个体兴趣的培养。

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习内容 的传授,而忽视引导学生认识学科的意义和价值:考试虽然 能提高学生对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分数”的重 视。只有当学习者体会到学科开设的价值,其学习兴趣才会 持久并且愿意克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

据此,本次公开课的设计思路为通过热身活动—引发问 题—共同探讨—尝试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 好奇心,通过探讨数学学科对个人的价值,建立对数学学科 新的认知,激发或维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尝试完成应用 到其他学科的实践任务。教学目标如下:
激发情感:激发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体验数学之美。

调整认知:增强对于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指导行为:通过寻找学科的个人价值,发现学科之美, 激发或维持学习的兴趣。细化教学目标的过程,可以总结出 以下两方面的经验。

第一,目标要小切口。一个宽泛的目标往往让人找不到 着力点,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有限,因 此需要教师找到所有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目标可以有大方向, 但是真正实施教学的时候需要细化在一个点上,小切口入手, 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第二,要有文献依据。仅仅有调查的结果是不充分的, 需要找到前人的研究结果和理论依据作为教学目标的支撑。

调查结果作为一种实践成果往往不系统,不专业,缺乏普适 性,而理论基础就具有了一定的概括性,所以当我们在教学 中发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研 究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对于现象的认识更加深 入和全面。

三、实践反思调整教学目标 在第一稿的教学设计确定之后,我们进行了两次实践, 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将教学目标进行了一些调整,见表1。

可以看出,改动有两处,第一处是调整认知部分,由原来的数学学科价值改变为学科学习价值。这是因为虽然这节 课是以数学作为切入学科,但并不是一节数学课,心理课很 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将在课上所学到的方法 进行适度的迁移。而数学学习价值也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让学生由数学迁移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才是真正的终点,目 标要以小见大。第二处改动是指导行为部分,将原来的寻找 价值更改为探索挖掘价值的方法,将一种结果性的目标转化 为过程性的目标,寻找到价值只是最终的一种结果呈现,之 所以能够找到学科价值,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挖掘学 科价值的普遍方法,有了合适的方法,结果就能顺其自然。

四、利用学生反馈评价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不仅要在上课前做大量 的功课,课后学生的评价反馈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评估角度。

我们在这次公开课及前期的两次实践中继续沿用了区里的 课例评价工具,其中有两道题目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一道 题是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内容是我所需要的”,考察的是教 学内容是不是学生真正所需;
另一道题是“这节课我感兴趣”, 考察的是教学内容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学习。对于两次 实践课及最后的公开课,这两道题的数据分别如下:
由表1至表4可见,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实践课教学目标没有进行调整,学生认为“是自己需要的”比例分别占88.46% 和82.22%,认为“感兴趣”的占96.16%和86.66%。而在进行 了教学目标调整后的公开课,学生认为“是自己需要的”比 例为97%,“感兴趣”的比例为97%,较前两次的实践课而言 都有所提升,这也证明了经过反思讨论后进行的目标调整是 有效的。

总之,教学不是一言堂,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自己认 为学生需要的,更多地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进行大量详 细的前期调查和理论准备后进行设计,并且通过学生的反馈 来检测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