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情人节 > 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及启示:初等教育的现状

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及启示:初等教育的现状

来源:情人节 时间:2019-11-16 08:22:29 点击:

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及启示

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及启示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教育事业也备受他国瞩目。但在 广大的农村区域内,由于美国政府和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不够和教育投资不足, 致使美国的农村教育质量急剧下滑。着重分析了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现状以及存在 的问题,以期带给我国农村初等教育一些启示和借鉴。

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雇佣了300多万人,每年 开支大约2000亿美元,集聚的固定资本超过10000亿美元。在这个工业极其发达 的国家中,国家建设的好坏与普及教育的质量高低密切相关。然而由于之前的城 市化进程较快,人们带着对交通和空气质量等的不满进行了由城市向农村的大迁 移。到了1980年,美国的农村人口已迅速达总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

城乡之间的差距随之出现,从而势必影响教育的发展。据美国教育部的数 据,当前美国有960万名学生就读于农村公立学校,约占整个国家在校公立学生 人数的20%。作为教育体制中重要的一部分,农村初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日渐加 剧,存在于教育中的缺失日益突出。

一、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 据美国相关机构统计表明,美国农村小学占全国总数量的13%以上, 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数量的20%,其中超过45%的学生就读于小规模 的农村学校。由于统计方法、归类问题,其他报告中公布的农村学校及学生数量 比例甚至更高。不仅是这些数字,农村学校的小规模特点所潜在优、劣势,以及 农村学校在满足联邦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等 问题,已经使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农村初等教育不可忽视,必须投入更多的关注, 并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法律哲学家布鲁斯·A·阿克曼在一部题为《自由国度的社会公正》的专著 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应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初等教育阶段,其教育任务 在于切实补充并保证学生家长的价值观与态度;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接受由国家 所提供的教育,从而使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地位得以改变。事实表明,20 世纪后半期的美国中等学校承担了这一指责,并充分发挥了中等教育阶段的教育 功能。

以扩大自由与选择为手段,美国学校一直在为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不断努力。然而这种使每个人拥有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努力并未取得卓越成果,其中州与州之 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及家庭因素都会在一个人的生活成长过程中产生影响。

但美国的学校确实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提高了占相当大比例人口的受教育机会, 重新分配了谋生的机遇。一般教育及具体学校的努力,远不能保证任何平等结果 的出现。

二战以后的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即1至12年级的儿童有免费接受 教育的机会。有别于其他的是,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系统,并且对教育经费的管 理是分散的。美国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除政府拨款以外,社会对学校 进行捐赠,另外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学校服务社会的收入。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 国家,国家不存在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教育的责任由相互独立的州、联邦政府 的不同机构和各级法院来承担。这些州区、政府、法院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经费 的投入直接负责任。

现在美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其GDP的5%~6%左右,美国联邦教育部 权力很小,无权干预学校教学,每年掌握的经费仅为300亿美元,其中的36%左 右直接用于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因此,联邦教育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扶 贫。美国是地方分权的国家教育也采用地方分权制,地方学区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管理各自的教育。美国各州各学区之间教育管理互不干涉,学区的财政权也是相 互独立的,利用收取社区居民的税收,也是为学校筹集教育经费方式之一。如此 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使得美国各州在教育财政、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很大差异, 教育发展因此出现了极大不均衡。

随着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美国城市人口大量移居至农村,农村人口 的骤然增加,使得学区范围很快扩展至农村。为满足办学需要,康涅狄格州在1766 年首先承认将城镇以外的区域划为学区,农村学区开始像城镇一样拥有办学权力, 并可以征收教育税等。2001年联邦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出台,赋予 州、学区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法案建立起州、学区和学校三级责任体制,联邦 政府从此不再提供教育资助给那些未达到要求的学区。

由此,可以得知美国农村初等教育的财政体制的模式相对比较集中。

这一财政体制的第一个特点是政府直接对农村初等教育进行投资。第二个特点是 政府对各学区初等教育财政投入的责任逐步加强。相对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对自 己所管辖的各个学区的初等教育直接负具体的责任。一般来说,为了公平对待每 一位学生,各州以公平性原则对教育经费进行分配。二、美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均 在美国,公立免费义务教育无城市和农村之分,相关部门采用多元化 的拨款补助方式,统一实行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体制,有两种最基本的拨款方式:
一种是专项拨款,另一种是基本资助拨款。由于不同学区在教育需求和教育财政 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采用基本拨款主要可以保证各学区学校的基本运转,体现其 公平性。但作为主要的拨款方式,基本拨款往往顾及不到规模较小的农村学区。

原因在于基本拨款是按学生人数分配的,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公平,但实际上规 模较小的农村学校,虽然人数较少,却还是要花费不少的资金用于交通和基本设 施,除此之外,用于教师工资、教学材料和仪器设备等的资金必然所剩无几。另 外,一些诸如农村学区学生的注册率下降等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可以获得的平均经 费减少,这给当地学区增加了不小的负担。贫困落后的农村学校获得公共和私人 资助的途径和机会也比城市社区少得多。

2.农村学校规模过小 在美国,农村社区人口居住分散,小规模的学校普遍存在,这成为制 约农村社区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弗大学校长、著名 教育家柯南特在其著作《今日的美国中学》中,从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 的角度提出“规模效益理论”。他认为,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是不可能提 供高质量的教育的,这将成为建设优质学校的一大障碍,应该合并小规模学校。

柯南特的这一理论掀起了美国农村学校合并的浪潮。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制定了 “学校生存能力标准”,该标准规定:从学前教育阶段到小学六年级,每个年级的 学生人数不得低于20人,才被认为是有生存能力的,如果全校人数少于140人, 则被认为无生存能力而将被关闭或合并。在美国,当一个学校不能提供从幼儿园 到高中一整套教学计划时,势必就要被合并到较大的学区。即使这些学校可以存 活,得到到的基本拨款也是相当少的,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得不到这类款项资助。

如此一来,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基础教育则得不到任何保障。

3.农村学区师资短缺 与中国一样,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 缺的问题。农村学校多处于偏僻地区,各方面设施较差,教育教学负担相对较重, 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得不到提升与发展。文化差异、社会交往及心理上的孤独感使农村学校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教师。低工资收入也是农村学校留不住合格教 师的主要障碍。研究统计数据表明,农村教师年平均工资要比城镇教师低14%。

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学校教师日常生活和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最终导致农村学 校师资严重流失,师资不足成为农村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美国政府改革农村初等教育的举措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s)指出,农村教育之所以会出现 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状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不足。对 于投资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应负首要责任,当然,位于农村的社区、学校以及学 生家长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因而,州政府应加大投资、对农村学区应给予更 多的关注,整合农村社区和学校,提高农村教育的思想观念,调整农村整体教育 和与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相适应的关系,就成为美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导 方向和首要任务。

1.联邦政府设立REAP项目,增加农村教育专项经费投入 2000年12月美国政府签署通过了“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它包括 “小型农村学校成就项目”和“农村低收入学校项目”,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对农村教 育专门实施拨款的法案,用于应对的是基本拨款方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个计 划扩大了小规模学校使用联邦拨款的自主权,并帮助农村学校更多地获得和使用 联邦教育基金。REAP通过专项拨款来支持农村贫困学区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 缩短城乡教育差距。PEAP项目也期待与更多公益组织、研究机构、企业及政府 机构的全力合作,为解决美国农村初等教育问题献计献策,为帮助贫困地区儿童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可能性。

2.提供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招聘和挽留合格农村教师 农村地区合格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文化习俗和教师专业 发展等方面。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短缺,教师往往被要求同时教授多门学科、 多个年级,甚至要应对年龄不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这给教师的教学工 作带来困难的同时,也让教师对农村教师职业产生了畏惧感。为了克服这些现实 问题,1998年12月签署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在其第二款规定为提高教师素质、减 轻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的负担,政府将提供招募教师的专项资金。

不仅如此,2002年,美国政府实施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美国各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美国 州教育委员会也为各州规划了诸多举措,各州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提高农村教师数 量和质量。为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学区和学校任教,一些州对在校大学生提供 减免学杂费和设立教师奖学金政策。对农村学区存在的工资低、住房条件差等问 题,许多州出台了贷款免还政策、招聘奖金项目和住房援助项目等。如此种种都 为农村学校引入高质量的教师提供了可能性。

四、对我国农村初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一半人口在农村。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致 使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减,反而加 速了贫富两极分化。调查发现,城乡初等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同美国一样,存在 较为明显的差距。探究我国农村初等教育落后的原因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 重中之重。

1.农村初等教育要顺应区域发展 城乡教育严重失衡在我国将会持续很长一段过程,历史原因所产生的城乡 “二元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如今,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并没有因经济 发展而缩小,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对我国国情的 研究结论表明:只有当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极小比例的时候,城乡差距才会消失。

因此,在“城乡一体化”未形成之前,城市与农村初等教育的差距必然存在。农村 初等教育就必须具有农村特色,必须考虑农村特点,坚持主要以农村经济全面发 展为服务方向。

明确农村教育的特殊性,改变农村初等教育在经费、师资、观念等方面的 现实状况;构建适合农村初等教育发展的教学体系;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 课程体系,为不同的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确保农村初等教育的顺利开展,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2.农村初等教育要明确办学方向 目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成绩不合格无法升学 而辍学在家。一些中小学毕业生一无学历二无一技之长,这种无法升学、无法就 业的局面,可能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初等教育的教育体 系与农村的发展不相适应,全国上下一味片面强调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忽视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和不平衡性。由于农村学校缺乏这种适应城乡差异的适应农 村经济发展的教育模式,大多数农村人口想要通过教育进入到社会主流的可能性 极小。

归根结底,盲目采用城市化教育改革的模式、应试教育升学的模式都不可 能解决我国农村初等教育问题。城乡之间的整体差异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教育体系 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一样的生涯规划。因此,关注农村初等教育刻不容缓。但是, 解决农村初等教育发展困境,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卫静 孙龙存 来源:新课程·教师 2015年6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