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情人节 > [美国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论文(共5篇)] 美国史

[美国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论文(共5篇)] 美国史

来源:情人节 时间:2019-11-16 08:22:28 点击:

美国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论文(共5篇)

美国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论文(共5篇) 第1篇:美国史上最大的资产扣押行动 美国司法部最近在洛杉矶的联邦法院,正式对“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 限公司(1MalaysiaDevelopmentBhd简称“一马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法庭下令扣 押该公司涉嫌洗钱的逾35亿美元资产。这将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扣押行动, 也是外国首次起诉该公司。与此同时,新加坡也采取行动,正式调查数家金融机 构涉及与一马丑闻相关的资金处理,并已查扣了2.4亿新元(约1.77亿美元)资产。

“一马公司”可不是“等闲之辈”,它是马来西亚的主权财富基金,现任 首相纳吉布是其创始人兼顾问委员会主席。不过,它可真不是赚钱“机器”,2009 年成立迄今,已欠下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当然,说其“败家子”也是冤枉了它,它扮演的只是马来西亚政客资金 利用的“通道”。正因存在着重重内幕和黑幕,马国内“亲”与“反”纳吉布的两大阵 营,围绕一马丑闻,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较量。最新的举动是,反纳阵营急先锋马 哈迪9月10日组建了新党,准备与执政的国阵巫统“大干一场”。9月25日,国阵提 出重划选区,遭反对党普遍反对。预计,围绕“一马丑闻”的斗争还将持续。

调查曝出洗钱内幕 一马公司“纳入”美国司法部“视野”,始于2015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 调查,美国司法部逐渐“理清”了一马公司在美国存在的洗钱嫌疑。司法部的文件 显示,来自一马公司巨额美元资金被用于在纽约和加州比佛利山购买高端房产, 收购凡·高和莫奈的画作,采购私人飞机,投资好莱坞电影《华尔街之狼》,以 及支付巨额赌场和夜总会账单等。完成这些“作业”的其中两人,正是纳吉布的继 子里扎及与纳吉布家族关系密切、被外界称为“一马公司”代理人的富豪刘特佐。

美司法部的诉状称,2013年3月,“一马公司”购买了高盛集团发行的 30亿美元债券,不久,其中的12.6亿美元便遭数人转移至Tanore金融机构在新加 坡的一银行账户,其中包括刘特佐及其生意伙伴陈金隆。陈金隆通过Tanore管道, 花费逾亿美元从佳士得购买了凡·高和莫奈的作品,再以“礼物”形式送还给刘特 佐。诉状详列了陈金隆与刘特佐等人的电邮内容,还原了“送礼”的过程, 并称这正是典型的洗钱形式,即透过代理,在外购买资产,再以“礼物”形式,归 还真正买家。当然,这三幅名画的最终归属也不是刘特佐,调查显示,是“一马 公司”。

目前,瑞士当局在美国要求下,已充公这三幅与“一马公司”洗钱有关 的名画。

新加坡的调查也揭露了“一马公司”的洗钱“套路”。新金管局称,主要 发现星展银行、瑞银集团、瑞意银行和渣打银行等数家金融机构涉及与“一马丑 闻”相关的资金处理。局长孟文能表示,“毫无疑问,最近的发现有损我们作为一 个清廉可靠的金融中心声誉”,并表示正在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演算法,找出洗钱 交易证据。证据显示,扣押的与“一马公司”有关的2.4亿新元资产,其中1.2亿新 元资产(存款和房产)属于刘特佐及其直属家庭成员,另一半则分别存在六家不 同的银行。

此后,媒体披露了一马公司洗钱的路径,即“狂妄”到直接把存款从一 家银行转到另一家银行,甚至不假借虚假贸易。报道称,“一马公司”有巨额存款 在开曼群岛这个避税天堂,其中大量存款就转到了新加坡,而把钱转到新加坡的 经理人就是刘特佐,正是这个神通广大的富豪物色到了上述数家银行的职员,把 存款汇到了新加坡。媒体还披露,其中涉案的瑞士安勤私人银行的母公司是全球 重要主权财富基金沙特的阿布扎比国际石油投资公司,这家公司与“一马公司”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目前,已有两名瑞意银行高管因涉及“一马公司”洗钱,被新金管局告 上法庭。一名是高管叶友志,他是刘特佐的客户经理;
另一名是前财务规划师杨 佳伟。两人都被控协助“一马公司”非法转移资金。同时,新金管局已将瑞意银行 的六名高管移交总检察署,以调查他们是否涉及洗钱。

金融界人士透露,受到新加坡金管局调查的银行可能有20家之多。此 外,货币兑换商也被称利用来替“一马公司”洗钱。

瑞士也从2015年开始展开了调查行动。2015年8月,瑞士总检察长办 公室发出声明,相信一马公司案涉及“外国公职人员涉嫌贪污、不诚实管理公共 利益机构及洗钱”,决定对一马公司属下的两家公司和一名不知名人士展开刑事 调查。瑞士金融市场监管机构随后也冻结了当地多家与一马公司有业务来往的银行数千万美元资金。

BBC称,保守估计,目前,至少有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七个国家和地 区正在调查“一马公司”的资金流向及其中的利益输送。

自然,针对美国司法部提起诉讼这一最新举动,马国总检察署一如既 往地声称,“一马公司”并没有违法,警方仍在调查,并称政府将全力配合一切合 法调查。

洗钱曝出流向黑幕 “一马公司”疯狂洗钱,究竟流向了哪里?又有何用?这正是问题的关 键之处。事实上,正是这方面的黑幕率先曝光,美国、新加坡和瑞士等国才开始 调查“一马公司”的洗钱内幕。

率先牵出“一马公司”的,是马国内。该国政府账目委员会2015年年初 递交给议会一份报告,显示一马公司超过30亿美元海外投资“无法给出清楚解释”。

这份106页的报告说,一马公司严重依赖举债,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部分债 务由马国政府担保。报告称公司管理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应追究公司前 首席执行官沙鲁的责任,并敦促执法部门对沙鲁和其他高管展开进一步调查。

国外媒体随后开始了详尽曝光。2015年2月,《纽约时报》率先揭露 称刘特佐和“一马公司”曾与沙特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公司有业务往来,2011年,一 马公司从它与沙特的合资企业中撤资,然而款项没有立即回到马国内,而是转到 了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公司。7月初,《华尔街日报》跟进报道,披露称马有 关人员意外发现的“一马公司”的6.81亿美元资金其实流入了纳吉布的私人账户。

资金由一家英属维京群岛注册公司透过安勤私人银行汇入。转账文件显示,包括 政府机构、银行及与“一马公司”有关系的公司这些单位间的资金,最终都流向纳 吉布的私人账户。另一资金管道,则为一家原为“一马公司”所有的名为SRC的能 源公司经过多次转账,再分三次汇入纳吉布的私人账户1110万美元。

2016年2月,瑞士总检察长麦可·劳伯亲自发表的声明明确表示,怀疑 “一马公司”从国有公司挪用约40亿美元款项,其中部分资金汇入马国内一些官员 在瑞士的银行账户。

对巨额资金去向不明之事,一马公司当时还解释说,曾把21亿美元支 付给国际石油投资公司的子公司阿巴尔投资基金。然而,对这一解释,调查人员称,无法找到任何文件或票据证据支持这一说法。此外,“一马公司”还向阿巴尔 投资基金支付了另一笔13.67亿美元,事先也未获公司董事会批准。

美司法部则继续在外围调查,要求摩根大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富国 银行保存并交出“一马公司”涉嫌不当汇款的记录。同时,曾协助“一马公司”发行 巨额债券的高盛集团也被要求提供相关资料。显然,美司法部主要调查“一马公 司”的资金流向。

与马国内的报告将责任“局限”于“一马公司”不同,美国等国的矛头所 向,都已呼之欲出,即指为纳吉布挪用资金支付竞选经费、供家人购置物业等。

当然,总理府多次否认腐败,纳吉布本人也一直否认存在任何违法行 为,并声称这是政治对手在“搞破坏”。

事实上,马国内,调查与反调查的较量也持续至今。亲纳的马总检察 长阿潘迪声称,2013年3月至4月间流入纳吉布私人账户的6.81亿美元源自沙特王 室“私人馈赠”,同年8月,纳吉布向沙特王室归还了其中的6.2亿美元,并说“根据 提交的证人证言和相关文件……这笔馈赠不涉及任何刑事犯罪”。对于剩余6100 万美元资金的去向,只是称“那是纳吉布与沙特王室之间的事”。

反纳阵营自然坚决不信。力推彻查的反纳的巫统峇都交湾区部前副主 席凯鲁丁一面到国外告了“洋状”,一面又到反贪委投报,要求调查阿潘迪是否受 贿,从而以不提控结束针对纳吉布的调查。同时,反贪委也要求阿潘迪对纳吉布 贪腐案的调查结果送往评估运作小组和肃贪特别小组这两个独立的监督小组接 受审查。不过,不久,两个监督小组的成员竟未获纳吉布的延任聘书。

最终,除了国外紧锣密鼓地开始查罚“一马公司”,这一巨案在马国内 会不会成为“无头案”?目前无从知晓。

作者:颜武 第2篇:现代化视野下的美国史研究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逐渐加深。在这 种发展背景之下,史学界涌现出了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历史的潮流,而在这其 中,取得较大成就的当属对美国史的研究。在世界历史研究中,美国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应注意 到,对其的研究并不是简单的国别史研究,而是将美国史研究纳入进我国国家建 设及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因此在这个研究要求之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 化,美国史研究也逐渐进入现代化的视野之中,并逐渐从其研究成果中借鉴发展 经验,并借以丰富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所以,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要求 之下,对现代化视野下的美国史进行分析研究就十分有必要了。

一、美国史研究的发展进程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美关系得到缓和并建交以来,了解 美国并研究其发展历史,成为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 后,我国的社会与经济逐渐恢复正常,这也就相应的引领了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 加之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融入到国际社会的发展中, 从而更加推动了中美文化的交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美国史的研究就顺势成 为了人文研究的弄潮儿。从之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一时期美国史的研究主要侧 重于美国外交史和政治史,借以希望能够从中借鉴到美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1990年之后,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逐渐 被瓦解,世界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其逐渐朝向多极化发展,国际关系也一改 往日的对立局面,逐渐开始多元化。世界格局发展生的变化及国际局势的变动, 让美国史的研究也逐渐多元起来。其一改往日政治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研究局面, 将过去只局限于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美国史研究向着更为广阔、深入的层次扩 展。在这一时期,其研究方向有社会发展史、思想文化史、西部及南部发展史、 妇女史和城市经济发展史等。这种研究方向与我国当时十分重视现代化建设与经 济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及至21世纪,全球化密切了国家与民族的联系,在国家史学研究方面, 呈现出“去民族化”与“跨国转向”的研究趋势。在这一时期,美国史研究中虽然仍 旧侧重于外交史方面,但较之以前,其在美国史研究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与 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环境的不 断恶化及资源危机的加剧都使得我国的史学研究转向于美国发展进程中所采取 的减缓环境恶化与治理的措施,同时在对法治完善等方面,对其借鉴也较多。因 此,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之前的意识形态的局限性,使 得美国史的研究更为开放、创新。

从美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其也在不断的开放与兼收并蓄中得到充实,尤其是在现代化视野 的关照下,其研究内容更加广泛,所涉及的领域也更为深入。

二、现代化视野关照下的美国史研究内容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随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为 了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不断向国家发达国家借鉴经验教 训,而在这其中,由于美国在民族独立战争之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并逐渐 成为世界发展强国,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美国历史发展进 程中也曾出现,因此,在对美国史研究方面,其涉及的领域不断增多。首先,现 代化视野下的美国史研究,将美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纳入其中。在美国走上独立发 展的道路之后,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相应的带动了其城市发展,并以此 引起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城市化发展浪潮。同时,在华盛顿总统的领导下, 年轻的美国走上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并在两者的互相推动下,取得了 极大的成就。可以说,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这种发展经历与我国目前的发展道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由于我国面临着城 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攻坚期,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城市人口增长、住房紧缺、 交通拥堵、城市污染等成为困扰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史学研究方面, 美国史研究逐渐转向了其城市化进程方面,以此希望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其次, 现代化视野下的美国史研究,逐渐开始重视美国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美国从20世纪初就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引领者,而其工业化与城市化所付出的代 价便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其环境破坏可以用惨不忍 睹来形容。首先是印第安人所生活的生态文明被工业文明所破坏;
其次是工业生 产所带来的烟雾事件、光化学事件等,导致其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同时,农 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地污染十分严重。这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美 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来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不断地加重,因此为了 对其进行更好的治理,我国政府不断的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与此同时,史学研究 也逐渐转向了美国环境污染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这不仅为我国美 国史研究带来了新的内容,也为我国的环境污染也带了相关的借鉴。最后,现代 化视野下的美国史研究,将其文化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全球化的趋势使得 国家历史的研究逐渐的“去民族化”,但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却逐渐开 始突出其民族特色。美国文化作为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强势文化之一,其在世界 范围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我国的传播,更是拥有强大的市场。在当 前国家发展中,文化逐渐城市衡量其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为了丰富我国的文化发展,在美国史研究中,逐渐开始重视其文化发展,并对其优秀资源进 行借鉴,以此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之,由于在现代化研究参照的带动下,美国史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美国史研究将会开掘出更多新的内容。

三、结语 现代化视野下的美国史研究,其内容庞大,涵盖了其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而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也带动了之前相关研究的 创新,使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重新散发出生命力。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时期,面临着许多的社会问题,而美国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经验与教训可供我们借 鉴,因此,对美国史的研究还有更多可以开拓的领域。

作者:赵芳 第3篇:美国史上最大的集体作弊案 为了在统考中达标,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些学校有组织地作 弊:在校长授意下,老师或在考前弄到试题,为学生讲解,或在考后修改答卷, 让学生高分过关。

这一事件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考试作弊丑闻。美国《纽约客》杂 志最近披露了丑闻发生的过程。

考前“真题演练”立竿见影 下午,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帕克斯中学29岁的数学老师达马尼 ·刘易斯走进存放试卷的房间。

一个个纸箱内,是用玻璃纸密封的试卷。刘易斯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打 开纸箱,用刀片割开玻璃纸,抽出一张试卷,复印后放回原处。然后,他用打火 机加热刀片,用刀片的温度粘合被割开的玻璃纸。

这一幕发生在2006年春,此时距他的学生参加标准参照能力测试 (CRCT)还有一个星期。

美国《纽约客》杂志称,CRCT是佐治亚州的统一考试。根据美国2002年开始实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学生的数学、语文、阅读 等科目的成绩将决定帕克斯中学是否会被列入“需要改进的学校”。如果学校的数 学统考通过率不及58%,语文统考通过率不及67%,州政府就有权关闭这所学校。

刘易斯把阅读和语文试题给了两位信得过的老师,自己把数学试题带 回家。

接下来的几天,刘易斯为学生进行了精心辅导。“真题演练”收到了立 竿见影的效果,他的学生连非常难的题目都答对了。不过,其他班的学生做错了 很多题目。

CRCT考试周的最后阶段,刘易斯和语文老师克瑞斯托尔·德雷珀忙活 了半天,将答题卡上的错误答案擦除,然后涂上正确答案。“很多学生差几分就 能及格,帮他们多得两三分,结局完全不一样。” 一个月后,统考成绩公布。在学校的自助餐厅里,学生们一边享用免 费的冰激凌、比萨饼和鸡翅,一边听沃勒校长宣布好消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法案实施以来,帕克斯中学首次完成了学年目标,统考通过率从以前的24%上升 至86%,成绩高于预期的学生比例从1%飙升至46%。

教职员工收入与学生成绩挂钩 和亚特兰大北部的学校相比,中南部地区的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学 生成绩上差一大截,高中毕业率约为40%。大多数学生是非洲裔或拉美裔,四分 之三的学生的生活水平接近贫困线或在贫困线以下。

刘易斯2000年进入帕克斯中学工作。站上讲台没多久,学生们的表现 就让他绝望。对学生们来说,家庭作业就是个笑话,不必费神。教学楼的走廊上 到处是垃圾。一位同事告诉刘易斯,只有20%的学生能掌握他讲授的知识点,要 想让他们的成绩好一点儿,每一课都得复习5遍。

亚特兰大学区总监比佛利·霍尔于1999年上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法案实施后,霍尔将学校教职员工(包括校车司机、食堂厨师)的收入与学生成 绩挂钩。霍尔告诉各学校的校长,如果学校连续三年未能达到教学目标,校长就 要下台。

学区总监向校长施压,校长就向老师施压。《亚特兰大宪法报》称,该市一位校长曾在员工会议上强迫一名老师钻到桌子下,因为她的学生考试成绩 太差。

霍尔对内使用铁腕,对外努力打造亚特兰大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她 推出了“毕业生计划”,募集数百万美元资金,让各学校聘请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 辅导。在2004年拍摄的纪录片《期待最佳》中,帕克斯中学被当成示范学校重点 介绍。解说词称,帕克斯中学“具有一所好学校应该具备的一切”。

“特殊措施”触目惊心 因为学生成绩不佳,在霍尔召集的会议上,帕克斯中学的校长克里斯 托弗·沃勒往往坐在很偏的位置。2005年的一天,沃勒在会议结束后回到学校, 沮丧地说:“那感觉就像得了麻风病,没有人愿意靠近你。没有人想和失败者坐 在一起。” 经过深思熟虑,沃勒决定组织一些可靠的老师,对学生们采取“特殊 措施”。

“该死的考试!我们的学生刻苦学习,仍然难以应付。”沃勒对刘易斯 说,“帕克斯中学是个避难所。如果学生们的成绩不达标,他们就会被分到不同 的学校,帕克斯中学将被关闭。” 在这番铺垫后,沃勒说出了他设想的“特殊措施”,还说这是在帮助学 生。

此后,帕克斯中学开始有组织地作弊。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 从2006年开始,刘易斯复印试卷并传递给多位老师,还和别的老师一起在监考员 办公室里修改学生的答卷。

监考员反对作弊,沃勒校长经常找借口“调虎离山”。为了不被监考员 发现,刘易斯总会事先拍下监考员办公室里的布置,修改答卷后再按照照片“完 美还原”。

有组织地作弊并非帕克斯中学的特色。在亚特兰大市的其他学校,有 的监考员会在考试结束后把答卷交给老师们,方便他们修改答案;
有的学校会在 考前排好座位,方便成绩不佳的学生作弊……学区总监霍尔对这些“特殊措施”并非没有耳闻。2006年,帕克斯中学 教师塔米卡·格兰特写信反映学校作弊的事,霍尔没有回应。

由于所辖学校的学生成绩显著提高,霍尔在2009年获得全美教育总监 奖。

这一代青少年已被耽误 纸里终归包不住火。根据一些教师的举报,以及佐治亚州教育主管部 门巡视时发现的疑点,2010年8月,佐治亚州州长索尼·珀杜组建了特别调查小组, 对考试作弊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于次年7月5日公布。

《纽约时报》称,这份厚达800页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去数年,在亚 特兰大56所中小学中,80%的学校帮助学生在全州统考中作弊,堪称美国历史上 最大的考试作弊丑闻。

这份报告引发了亚特兰大市教育系统的“大地震”:5所学校因行为恶 劣被佐治亚州教育署强制监管,帕克斯中学就是其中之一;
178名教师和校长承 认参与作弊,其中数十人因此辞职,另有40多人被解聘;
学区总监霍尔和其他34 人面临总计65项指控。

霍尔并未参与作弊,但她对校长和教师施加了“不合理的压力”,导致 作弊行为发生。如果罪名成立,她将面临45年监禁。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学校通过作弊提高了成绩,却失去了联邦 政府划拨的教育资金,这些资金原本可以帮助孩子们取得切实的进步,“事实上, 亚特兰大市的这一代青少年已被耽误”。

其他各国如何处罚作弊 作弊在任何国家都不是光彩的事情,在英国、德国大学考试中,一旦 发现作弊行为,一般都会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在英国除了取消作弊考生的考试 资格外,该考生也不再有补考机会。这些处罚还不算最狠的,在一次秘鲁的工程 师从业资格考试上发生了集体作弊,某学校的考生用重金贿赂了一名学习成绩好 的学生,然后用手机传递信号大家集体抄袭。这个作弊可以称得上是秘鲁历史上 最愚蠢的作弊,一个教室的考生答案都一样,判卷老师能不怀疑吗?更关键的是, 高科技作弊在南美还是比较少见的。后来这些考生的下场比较惨,监考老师叫来了警察,他们被捕入狱了。因为在考专业执照的时候作弊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作者:张文智 第4篇:高中新课程下美国史专题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美国的历史并不长,但是美国的历史如同其社会一样,色彩斑斓,引 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美国虽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 国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从意识形态上讲,它从建国伊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从国民构成上讲,它是个不同民族、种族的“熔炉”,经过冶炼,快速发展壮大;

从经济上讲,其发展飞速迅猛,经济实力居世界之首;
从政治体制上讲,它是个 “分权制衡”的典型民主国家;
从外交上讲,它是个致力于称霸全球的霸权国家。

因此,在高三复习课时怎样把美国历史这一专题大餐恰如其分地奉献 给学生,值得研究。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把美国史专题的复习安排 如下:
一、 知识梳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基于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以专题形式编写,学生对历史的时序掌握不 甚熟悉,因此复习的第一步必须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在这一环 节中,以学生归纳为主,教师仅做适当引领。

1.美国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脉络 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战争→联邦政府→工业革命、西部开发→第二 次工业革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经济霸主 地位→50-70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的经济滞涨→克林顿的“新经济”。

2.美国外交史的基本脉络 参加一战→二战前和初期的“不干涉”政策和绥靖政策→参加二战→ 霸权政策。

3.中美关系的基本脉络19世纪中期,胁迫我国签订《望厦条约》和《天津条约》,攫取侵略 权益→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抗战期间,美先对日绥靖,后支持中国 →抗战胜利后,扶蒋反共→50到6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美关系降到 历史低点→70年代,中美《联合公报》签署,两国关系逐渐正常化→80、90年代, 摩擦不断。如1999年悍然轰炸我驻南大使馆。

二、思维发散,能力提升 历史现象错综复杂,历史知识浩如烟海,然而其本质却有一定的共性,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由表及里地认识历史。在 复习课中,教师除梳理历史知识、讲清基本概念更应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 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提升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考查的重点是 基础的、综合的、现实性强的、有思维价值的知识。因此在复习的第二步,应把 复习的重点放在“1787年宪法”、“罗斯福新政”和“美国90年代的新经济”;
选用近 几年的高考素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高考题的选取上,笔者选取了2009 年高考上海单科历史第34题、2009年北京文综高考第37题的历史现象之三和之四、 2009年高考江苏单科历史第24题。在学生的回答中通过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以史为鉴,关注现实 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一阶段,美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都是 典型的代表,其中有很多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例如:美国的西部开发可为我国 的西部开发提供启示。虽然两国情况有许多差异,但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 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小的教训。由于其西部开发是大量民众的自发过程,推 进速度迅速,对动植物、水土等资源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要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要坚决避免走美国的老路。再如:美国的“新经济” 即知识经济也能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笔者认为在上美国历史专题复习课时,还必须从现实热点问题着手, 比如美国利用达赖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干扰中国;
利用低碳问题、贸易保护问 题限制中国;
在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不断怂恿东南亚国家制造紧张气氛等。要 把这些多姿多彩的信息带进课堂并分析原因,让学生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空 交错中,感悟世界的发展变化,使学生产生时代感和紧迫感;
让他们懂得历史不 仅是过去的,更是现实的;
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主动适应世界, 才能赶上世界,并在将来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一席。作者:张秀 第5篇:刘祚昌先生与美国史研究 刘祚昌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世界史和美国史 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先生于2006年3月11日凌晨在美国西雅图逝世。噩耗传 来,作为刘先生的第一个硕士生,我十分悲痛。谨以此文追思和纪念刘先生。

一 刘祚昌先生(曾用名刘西仁)于1921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耕 读世家。其父刘国廉曾是清末贡生,在文史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长期在辽阳和沈 阳一带教书。刘先生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尤其喜爱中 国的古典文学、历史和文化。在读小学时,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 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学校强迫学生学习日语,进行奴化教育。这激起了 刘先生的民族义愤,深感当“亡国奴”的耻辱。抗战爆发后,刘先生于1939年离家 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社会经济专业。后因战事扩大,刘先生南下,辗转到大后方 昆明,入西南联大政治系就读,不久又转到历史系学习。在西南联大的自由、民 主空气的薰陶下,刘先生如饥似渴地学习。两年后,他又转学到四川大学史地系。

在那里,他曾选修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这门课,从中 受益匪浅,为他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走上治学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同时, 他对外国史、尤其是欧美近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这段学习,他痛感近代中 国多灾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愚昧”。他决心选择历史研究作为毕生的事业,要用 历史进行启蒙工作,消除人民的“愚昧”。他特别热衷于美国史的研究,希望利用 仅有200年历史的美国的成功经验,来激励国人奋发图强。他的学士论文题目就 是《罗斯福的新政》。从此,他将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美国史的研究上。

1946至1948年,刘先生先后任教于沈阳东北临时大学补习班、东北大 学先修班和长春大学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刘先生在长春东北大学(后改为东 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讲师,讲授世界近代史。这里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批世界 史工作者。他们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创建了各高校的世界史专业。1956年, 刘先生调到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当时他正值精力充沛、出成果的黄金时期, 却因耿直的性格被打成右派,从此在政治上长期受到歧视和打击。在“文化大革 命”期间,他又受到冲击,被批斗、下“牛棚”劳动改造……然而种种磨难并没使 先生倒下。他忍辱负重,以顽强毅力进行研究工作,为以后在学术上取得成就打下了基础。

粉碎“四人帮”后,刘先生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在学术研究上焕发了 青春,不断推出研究成果,各种荣誉和头衔也接踵而至。1978年,他担任硕士生 导师,开始招收“文化大革命”后的首批世界史研究生。1980年他被评为教授。1986 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担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 府特殊津帖。他先后当选为第6、7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 近代史学会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以及山东省史学会名 誉会长等职。他还多次应邀访问美国,参加学术会议,进行研究和讲学活动。

退休后,刘先生还笔耕不辍,临去世前刚刚出版了130万字的巨著《杰 斐逊全传》。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的世界史和美国史研究事业。

二 刘先生在世界史领域成绩斐然,其中对美国史的研究成果尤其令人瞩 目。他一生对美国史的研究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1970年,他主要利用苏联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阶段:1970年至1978 年,开始突破苏联史观的束缚,直接利用英文的第一手资料,尽可能避免公式化 和教条主义倾向,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史;
第三阶段:1978年至2006年,完 全走上独立研究的道路,利用英文第一手资料,进行独立的研究,在批判研究著 作的基础上写出观点新颖的文章。据初步统计,他共撰写了有关美国史的论文30 余篇,专著4部,译著1部。早在1954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他的《美国独 立战争简史》。这是我国史学界研究美国史的开山之作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 后,他迎来了学术研究的收获季节。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撰写的《美国内 战史》。这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撰写的水平最高的一部美国史的学术专著。

刘先生在晚年将几乎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托马斯·杰斐逊的研究上。他决心向中 国人民介绍这位美国历史上的伟人,使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和制度。他参阅了上百部英文原著,积累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和卡片。在此基 础上写出了一系列有份量的文章,并用5年时间写出了专著《杰斐逊传》,于1988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他和邓红风合译了《杰斐逊集》(上、下集,三 联书店1994年版)。他写成的130万字的巨著《杰斐逊全传》,2005年由齐鲁书社 出版。

刘先生着力于研究杰斐逊思想。经过艰苦探索,他在学术上提出了一 系列新观点。他指出:杰斐逊独特的人生观在于认为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和人生目的。政治自由和经济上的保障固然是幸福的前提条件,物质上的享 受固然是幸福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对人类来说,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幸福。

美好的家庭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其次是读书,这是人生的乐趣。从这样的人生观 出发,产生了杰斐逊的人文主义思想。杰斐逊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的自然权利学说, 使之包括了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权,以及革命的权利。杰斐逊对专制和暴 政深恶痛绝。他认为防止暴政的最可靠的手段有三:一是发展教育以提高人民的 辨别力并能更好地行使其民主权利;
二是通过三权分立、互相牵制以保持权力的 平衡,同时各级政府层层分权,从而有效地制约权力,三是通过人民监督和用革 命暴力来反抗暴政和压迫。

刘先生还进一步阐述了杰斐逊是如何将他的民主思想付诸实施的。杰 斐逊任总统时,其施政方针以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为依据。他为建立理想的小农共 和国实行了改革,精兵简政,抑富扶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美国的民主制度。

他用和平手段收购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为美国的“西进运 动”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为弘扬道德做了大量工作。作者总结了杰斐逊的一 生,指出:他“是一位集杰出的思想家、杰出的学者、杰出的政治家和杰出的身 体力行的道德家于一身的稀世伟人。” 除了杰斐逊外,刘先生对另外两个美国历史人物林肯和道格拉斯也格 外青睐,他有6篇文章涉及到林肯。刘先生纠正自己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形成的 一些否定性的观点,独辟蹊径,从林肯的个人性格和品德出发,专门论述他的政 治家风范,将林肯写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指出,林肯的高尚品德和政治家风 范,使他能够听取和接受人民的批评和意见,顺应历史潮流,顾全大局,勇于改 正错误,做出解放黑人奴隶的历史性决定,并颁布《宅地法》,进行军事改革, 从而取得了内战的胜利,也确立了他的历史伟人地位。此外,刘先生还为在国内 学术界因极“左”思想影响而长期遭到否定的美国黑人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翻案,客观地对其一生做出评价:“他的前半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黑人解放斗争 上面,他代表美国数百万被压迫的黑人奴隶及自由黑人的利益,为黑人的解放事 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先生不但喜爱美国的历史人物,而且对美国的两次革命也提出了许 多独到见解。对于独立战争,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对英斗争和政治、经济领域,而 忽视了内部的民主改革。刘先生在其专著《美国独立战争简史》,及主编的《世 界通史·近代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和《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2年版)及相关论文中,弥补了这一不足,突出了内部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他指出: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国内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在政治上,通过了民 主的州宪法及全国宪法,在全国宪法中增加了《权利法案》,扩大了选举权,在 一些州实行了宗教自由和教育改革;
在经济上,废除了契约奴制、半封建的大土 地制,在北方和中部各州废除了奴隶制度,在西北地区禁止奴隶制。他得出结论 认为:美国革命的特点是温和的、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在美国内战史的研究中,他力图突破前苏联和极“左”思想的影响,尽 量避免公式化和教条主义的倾向,大量使用英文资料,他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除了前面提到的研究林肯的文章外,他还论述了南方黑人的土地问题、废奴运动、 《宅地法》、武装黑人等与内战有关的许多重大问题。在专著《美国内战史》中, 他不但注重写历史人物,“通过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乃至个性,去再现历史事件及 过程”,还“着重写黑人的血泪史,不但写黑人在南部奴隶制度下的悲哀和所受的 苦难,而且也写黑人英勇斗争的事迹及解放后的欢乐和失望。”他坚持实事求是, 将美国历史上这场影响深远的内战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介绍了当时美国的社会、 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

刘先生的另一个研究领域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研究。他的贡献在于 论证了北美殖民地时期存在着大量的民主因素。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北美的英国殖 民地是一个黑暗的专制社会,充斥着民族压迫、宗教专政、阶级剥削、契约奴和 黑人奴隶制度。刘先生认为北美存在着大量的民主因素,包括:由于对选民财产 资格的限制不严,因此绝大多数白人居民拥有选举权;
按人口和选区确定议院席 位的代表制具有一定的公正性;
由选举产生议会;
无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 人们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绝大部分重要官员和议员是选举产生的,以及地方自治。

他还特别阐述了北美的议会制度,分析和论述了北美议会的起源、形成、特点及 其历史意义。刘先生进而得出结论认为,北美存在的这些民主因素有利于北美资 本主义的发展,并为独立战争及其后的美国政治制度建设铺平了道路。

刘先生学贯中西,有着深厚的中国古文字和历史的功底。因此先生的 作品文字简洁,文笔生动优美。如在写杰斐逊时,作者使用了许多中国的古代成 语、古人古事来对比和描述杰斐逊。他把杰斐逊比作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子产、诸 葛亮、文天祥和方孝孺,他们的行为、思想和业绩都体现了孔子所提倡的“仁” 字。另外,刘先生是把杰斐逊作为一个“人”来写的。他详细描写传主生活的方方 面面,不但生动具体,有血有肉,凸现出传主的个性特点,而且使读者读起来如 面对其人,身临其境。

刘先生的美国史研究得到学术界的好评。《美国内战史》被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杰斐逊传》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委人文 和社会科学一等奖。《略论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思想》一文被译成英文发表在 美国《中国的历史研究》上。1981年美国的《弗吉尼亚评论》发表了美国学者对 该文的评论,称“中国人发现了杰斐逊”。该文获得《历史研究》优秀论文奖。

刘先生一生品德高尚。他认为人生在世不能碌碌无为,应该做一个对 社会有用的人,应该对国家对人民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作为 一名历史教师和历史学家,更应该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历史教学和著述, 介绍国内外尤其是美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为借鉴,使人民从历史中得到启迪, 摆脱愚昧。这样就可以使中国走上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的现代化之路。

刘先生“做学问看成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他读书、写作,不论节假日, 从不间断。他淡泊物质享受,生活俭朴,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刘先生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常以《易经》中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自勉。他无论做何事,一旦选定目标,就会一 直坚持下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1957年以后,他有4年多时间不能上讲台, 但他在白天劳动之后,晚上就埋头在书本之中,只有这时他才忘记肉体上的劳累 和精神上的痛苦。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他又饱受红卫兵的批斗、殴打和抄家, 但他的科研工作一天都没停止。有时他人在批斗大会上站着,头脑中仍在考虑着 学术上的问题。在厨房劳动时,他曾经利用午休时间,将伊尔文的《见闻录》译 了十几万字。他写作《美国内战史》时,正是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时期。

他以惊人的毅力四处搜集图书资料,几次自费到北京图书馆抄写材料,有一次连 抄了25天材料。当他费尽几年心血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手稿时,手稿却被红卫兵抄 走了。他不灰心,从头再写,又用了3年时间才将这部近50万字的著作写了出来。

刘先生十分注重“史德”。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教育学生首先要学 会做人。他治学严谨,写文章一丝不苟,反对写作中的投机取巧、粗制滥造。

刘先生虽已辞世,但是他的学术思想和崇高品德,将永远是我国世界 史和美国史学界的宝贵财富。

作者:陈海宏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