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劳动节 > 浅谈民国战国派外交思想的意义 外交的意义

浅谈民国战国派外交思想的意义 外交的意义

来源:劳动节 时间:2019-10-28 08:00:00 点击:

浅谈民国战国派外交思想的意义

浅谈民国战国派外交思想的意义 战国策派是二战时期诞生于西南后方的学术团体,其组 成人员大多是学院派的精英,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人文知 识分子的济世情怀,另一方面其思想则大量借鉴异域文化, 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新的以抗战、建国为宗旨的政 治思想体系。本文通过对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外交思想的分 析,总结出其在民族主义、强国外交、地缘政治及文化冲突 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对中国建设负责任大国的启示。

摘 要:
战国策派;
民族主义;
地缘政治;
文化冲突 浅谈民国“战国派”外交思想的意义 李红莹(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山东 菏泽 274100) 摘要:战国策派是二战时期诞生于西南后方的学术团体, 其组成人员大多是学院派的精英,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人 文知识分子的济世情怀,另一方面其思想则大量借鉴异域文 化,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新的以抗战、建国为宗旨 的政治思想体系。本文通过对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外交思想 的分析,总结出其在民族主义、强国外交、地缘政治及文化 冲突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对中国建设负责任大国的启示。

战国策派或称“战国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大后 方建立的一个较松散的学术团体。其主办有半月刊《战国策》 并在报纸上开辟“战国副刊”,“战国策派”因此而得名。

战国策派所涉领域极其广泛,其中外交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方面。战国策派对当时五四新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进 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认为这两种文化沉淀均存在致命的 弱点和缺陷。对前者的反思,主要认为新文化运动已偏离主 题,造成极端个人主义文化侵蚀着社会上层建筑。五四运动 倡导“科学”、“民主”思潮,促进了个人自由及思想解放, 但个人主义却有走向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个人主义演变为 自私主义。抗日战争时期,不但出现了汪伪政府,即使在重 庆国民政府的官僚阶层,官员贪婪自私、腐败盛行,官不知 有国!后方知识阶层亦弥漫着莺歌燕舞的太平假象。战国策 派的思想中不乏对此予以讽刺、抨击的话语。陈铨说,“抗 战以来,中国的武人,在前线都有可歌可泣的功烈,中国的 文官,却在后方极尽颓废贪婪的能事。”这种走向极端的自 由散漫风气,与正在进行的全民抗战保家卫国的现实格格不 入,战国策派提出的重塑国民精神、强化民族意识的主张, 正是基于对五四以来国民精神极端自由化的反思,是为了调 和这种极端个人主义而作出努力。对后者的反思,战国策派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活力,并从国民性、家族制度、兵制 等视角分析了传统文化因循守旧、死水一潭、毫无活力的状 况。雷海宗认为,秦汉以来皇权被神化,天下成为皇帝的私 产,臣民因此缺乏主人意识,成为向心力极差的一盘散沙。

换句话说,国是皇帝的国,国不知有民,导致民不知有 国!这种“活力颓废”的根源在于两千多年来的专制政治传 统及家族制度,使得普通百姓缺乏国家观念,因此战国策派提出“忠国”思想,认为忠乃公德,孝乃私德,私德应忠于 公德,号召个人绝对忠诚于国家。

战国策派的外交主张包罗万象,其代表人物大多都对当 时国民政府的外交提出过诸多质疑和建议。其外交思想主轴 具有明显的民族精神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即希望中国能够做 到“内强外王”。“内强”,即对内团结人民,将全国民心 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综合国力;
“外 王”,指对外展现强大的国家影响力,一方面打击日本侵略 者,另一方面谋求应有之国际地位。“内强”是“外王”的 先决条件,它是中国外交实现的基石;
“外王”是“内强” 的延伸和表现,是中国国力在世界上施加影响的实践措施。

“内强外王”的外交思想主轴切合时代的需要。在抗战最艰 巨的阶段,战国策派代表人物纷纷建言献策,综合起来就是 “内强外王”的外交策略。改造国民性以振奋民族精神。在 内政方面,战国策派从改造国民性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治 国御敌主张。战国策派学人为改造国民性提供了一种方案 ———从群体的角度改造民族精神。他们在批判国人的庸惰、 怯懦、自私等民族性格的基础上,选择采纳传统的优秀成分 和西方的积极人生观,“来培养我们民族的活力,进取的精 神,感情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因为没有这一些条件造成一 个新的人生观,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应付目前和今后紧张 的国际局面。” 内政修明的外交意义。内政修明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外交,打击日本侵略者。林同济从政治思想文化入手,把 中国历史分为封建阶段、列国阶段和大一统阶段。而他们当 时所处的阶段为“列国阶段”。列国阶段“争于力”,最大 的特点是“内外严分”。在如何应对这一阶段的策略中,战 国策派提倡“力”的哲学观念,热烈呼唤“力人”的复出。

这“力”的精神,放在外交领域,就是“主战”的思想。也 就是说,战国策派提倡“力”是为了救国。战国策派认为中 国传统的“大夫士”人格精神,最切合“力人”的原型,最 利于抗日战争和保家卫国。这“大夫士”人格的核心是“荣 誉”,也就是“义”。“义的四大则”:忠、敬、勇、死。

忠是对上之诚,敬是持诚之道,勇是致诚之力,三者都来自 死的决心。

因此,所谓“大夫士”的人格,就是“以义为基本感觉 而发挥为忠、敬、勇、死的四位一体的中心人生观,来贯彻 他们事业的抱负,守职的恒心,它是一副‘刚道的人格型’”。

“力人”推而广之,就是“力国”,战国策派主张全国民众 孔武有力,团结在领袖周边,拿起武器向侵略者开战,以挽 救当时四分五裂、饱受欺凌的国家。

战国策派深知,唤起国人的抗战意志非常重要。

他们旗帜鲜明地指出,“干脆而又干脆,曰在‘战’的 一个字。”战国策派认为,中国与日本的这场战争不是你死 就是我亡。在民族危难之际,人民意志力的强弱决定中国人 选择做奴隶还是做主人,决定中华民族的存亡。所以战国策派向人民反复强调坚定的正义之“战”的思想,让人民在困 难中看到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使民众同仇敌忾、奋勇 向前、提高自信心的作用,因此他们希望政府的一切外交活 动,都必须让人民看到胜利的希望,都应该以民心向背为根 本。

中国悠久的学术传统中,“为往圣继绝学”是其中重要 的内容之一。战国策派的外交思想自成体系,并能与时代的 发展及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这点难能可贵。战国策派对 外交的理解可谓深入浅出,具有比较实际的操作价值,对今 天中国的外交依然不失为重要的参考范本。在其外交思想中, 改造后的国民性及民族主义是根基,强国外交是支柱,地缘 战略则是争取国家利益非常重要的手段。战国策派希望中国 外交在世界上是自信的,充分展现中国崇文尚武的刚强人格。

其更寄希望于改造后的中国文化能为世界文化创造价 值,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伍国. 战国策派的歧路[J]. 书屋 , 2005,(03) [2] 王学振. 战国策派思想述评[J]. 重庆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1) [3] 徐友渔. 民族主义[J]. 社会科学论坛 , 2004,(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