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教师节 >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来源:教师节 时间:2019-10-09 08:06:35 点击: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 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 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 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 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摘 要:
体育;
培养;
锻炼;
习惯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 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 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 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 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 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 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例如,现在 的孩子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 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可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 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 趣呢?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刚才还在叫 苦,可一踢起足球就生龙活虎什么累都忘了。于是教师就有 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 不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 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及时指出:“速度素质 和耐力素质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 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 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 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 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 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 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 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 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 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 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踢足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 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 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 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 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 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

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 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 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 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 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 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 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 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 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 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 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 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 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 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 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 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 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 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 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 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模仿性强, 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 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 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 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 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 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 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 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 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 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 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 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 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 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 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 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师既是“体质工程师”又是“灵魂工程师”,不 仅是体育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者,而且也是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教师的一举就是学生的一动,体育教 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 关系,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 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 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 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从 而点燃兴趣。

一个运动技术的掌握既是体力活动的过程,也是脑力活 动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自己的专业 知识,而且也要有其它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 展,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 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 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 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 大。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