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军节 > [中以文化差异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问题和策略]大学生创业意向

[中以文化差异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问题和策略]大学生创业意向

来源:建军节 时间:2019-10-05 07:50:33 点击:

中以文化差异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问题和策略

中以文化差异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问题和策略 我国的创业教育开始不久,相比创业领域发展成熟的国 家,我国高校大学生目前的创业意向较低,大量国内学者试 图通过研究找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已有相关研究更多 注重的是大学生个体内部特质,却忽视了大学生所处的外部 环境,特别是个体所处文化的影响。

以色列在21世纪以来,成为继美国硅谷之后又一个因高 科技创业而出名的国家,被称为“创业的国度”。根据以色 列IVC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至2013年,平均每 年新出现的创业公司数量为792家,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

以色列各个大学每年培养了大量创业青年,特别是以色列理 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等。近几年以色列在创业方面也与中 国交流日益频繁,给与中国提供了较多创业方面的经验。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两国文化差异,并以计划行为理论 为基础,对比分析文化差异背景下两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以期能够从中国-以色列两国的文化对比中,找到我国大学 生创业意向较低的文化根源,从而进一步思考如何建设高校 创业文化。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创业意向 早期的学者强调创业(entrepreneurship)是一个过程。

Gartner(1985)认为创业就是创建一个新组织的过程,这 个过程中包括了五个部分:资源的获取、产品的生产、组织的建立、产品与服务的营销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回馈。可见, 创业是开始进行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前的准备过程,其触发 点是个体找到了一个主观认为的机会。

然而,激发个人去寻找机会进行创业之前,需要形成一 种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Krueger指出 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对于是否会从事创业活动的主观态 度,同时也能够描述个体是否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 与能力。Thompson对创业意向的定义较为简单通俗,认为是 个体有意识地计划创办一个新公司并计划在未来某个时间 点付诸实践的信念。综上可见,创业意向就是正式创业前的 一种思想准备及计划的状态。而对于创业行为,不同于其他 日常琐碎行为,其行为特点是需要大量周全的计划与长期的 理性思考,是一种理性行为。因此创业意向作为理性的心理 状态能够极大预测创业行为。而针对大学生群体,创业教育 的一个目的是为创业做准备,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 更实际的意义。

Ajzen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也是社会心理学中应用最为 广泛的理论,能够有效的概括并预测行为的发生。针对创业 行为,也能够通过该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更清晰的认识创业 行为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决定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是行为意向 (behavior intention),而意向又由三个因素决定。因此 根据该理论,创业行为直接受到创业意向的影响。而影响创业意向的首先是创业态度(attitude),指个人对创业赞成 或反对的评价,包括认知评价以及情感评价。其次是主观规 范(subjective norms),指个人考虑是否执行创业行为过 程中对他人及社会态度的感知。而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是个人对执行创业行为难易程度的认识 以及对自我行为控制能力的判断。

二、中以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对比分析 尽管创业意向受到个人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是处于 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会对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产生深刻的影 响。有关文化的研究与理论中,荷兰学者Geer Hofstede提 出的文化五维度理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Hofstede通过对70 多个国家的实际调查,特别是加入了对中国儒家伦理文化, 将文化特征进行了五个维度的区分对比。因此,本文也从 Hofstede的五个文化维度对中国、以色列两国文化进行比较。

(一)不确定性的规避 文化中不确定的规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人个体 所具备的冒险性精神,另一方面是忍受模糊性的程度,是指 文化中注重的是宏观模糊的抽象概念,还是注重微观上细节 具体的内容,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个体对创业的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以发现保守以及求稳的“守业 文化”,古代处世哲学“中庸之道”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其核心都在追求平衡、知足以及安稳,反对个人激进与冒险。

对风险的极力规避导致另一个文化现象,就是对失败的包容性较低,一旦失败将遭致社会的非议。这种文化思想下,越 发使得中国年轻人不敢轻易冒险,并有意识地避免失败。因 此,中国大学生在趋于保守、避免不确定的文化背景下,倾 向于认为创业是具有风险的,因而对创业会持有消极的态度, 关注的是损失而非受益。

以此对比,以色列的犹太文化与历史推动了社会对风险 的偏好以及对失败的容忍。历史上犹太民族历经磨难被驱逐 流亡至世界各地,即便建国之后也处于资源匮乏的客观环境 中。因此在困难的生存环境中,以色列社会不得不通过冒险 激进的方式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正如索尔·辛格所说,以 色列的冒险精神是被“逼”出来的。同样也因为民族的历史 遭遇,使得以色列社会明白成功的不易,社会对于个人的失 败也不会进行过多的批判。因此以色列大学生,处于乐于冒 险的文化情境中,个体将乐意接受挑战,并希望通过冒险证 明自己的能力,对于风险以及创业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男性气质/女性气质 男女气质是指社会文化所具有的性别特质与偏向,也影 响着个体的创业态度。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文化其本质是一种女性特质的文化。

中国文明是从农耕社会发展起来的,农耕是一种平稳、安静、 风险小的生活方式,其本身是延续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生存方 式。这种方式体现在了中国文化思想上。儒家文化首先提出 的“仁”便具有强烈的女性特质,而道家文化提出的“上善若水”,即处世哲学应像水一样温柔灵活,以不变应万变, 也是阴柔的女性文化象征。因此影响中国大部分学生对创业 的态度,视其为一种张扬、与众不同、攻击性强的行为,认 为创业并非一种常态并将极力避免,转而追求安稳的生活常 态。

而以色列地处亚非欧大陆的交界处,希伯来人在两河流 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圈开始了游牧式的生活。游牧式的生 活方式反映的是男性文化,具有野蛮、征战、力量的特征。

随后以色列又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这两种西方文化 都属于男性哲学观,通过理性的逻辑演绎式思维探索世界。

而近代的以色列更是实行全民兵役制,是全世界唯一要求女 性服兵役的国家,加之频繁爆发的战争,使得以色列文化中 男性气质尤其突显,文化中随处可见其主动求变的思想。因 此以色列大学生容易将视创业为一种与其他职业无差异的 行为。

(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指个体在形成一种行为意向前, 是从个人的“小我”为出发点,还是集体“大我”为出发点, 这种文化维度对个人的主观规范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中国文化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深刻 影响,强调推崇的是谦逊、内敛、家族荣誉等人格特质,因 而也催生了集体主义价值倾向。中国年轻人更认同与所在的 组织共同协作,将脱离大众的个体行为视为“背叛”。因此对于新想法,个体更愿意与集体分享讨论,听取集体的意见。

而从整个社会来说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当外部持反对 意见时,个体将极有可能放弃一种行为意向。因此大学生对 于创业的态度与计划会受到父母、男女朋友、同学以及相关 社会组织的影响。而由于中国整个社会目前对创业的态度并 不积极,因此即使个体具有较为积极的创业想法也可能受制 于身边人的态度。

以色列是一个新兴移民国家,很大一部分犹太人在历史 上长期散居于欧洲与北美地区,因此受到较多西方个人主义 思想的影响,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成就。此外,传统 犹太文化深受犹太传统经典《塔木德》的影响,即教导每一 个个体都要学会时时去质疑与挑战权威。犹太文化中“大脑 袋”(big head)与“小脑袋”(small head)的俚语,即 指“特立独行”与“随波逐流”两种风格。而以色列年轻人 被从小教育要做“大脑袋”。以色列大学生因此是否进行创 业更多取决于自身的想法与兴趣。而另一方面,由于以色列 已经具有较好的创业氛围,因此来自社会的影响更多地是促 进个体产生积极的态度。

(四)权利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在一种文化中,个体能够接受的制度权利 与组织权利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因此能够影响个体对创业难 易程度的感知,即知觉行为控制。

中国文化中一直延续着“三纲五常”的儒家文化思想,强调的是上下级、长辈晚辈以及丈夫妻子之间的关系与序位。

这种文化思想维护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并且规范着中国社会 的人际关系,因此中国文化中年轻人对具有较强的“晚辈” 身份意识,在处事行为中倾向表现出拘谨以及依赖长者的特 质。而整个社会也更倾向于维持已有秩序,对变革不敏感, 不易接受新生事物,进而降低了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以色列移民众多,移民文化造就了一种开放、多元、兼 容性的社会特质,对新事物敏感,接受性较强。以色列国家 建立时间尚不到100年,正处于一个社会秩序形成的阶段, 因此没有严格的等级秩序,社会文化更加平等自由。这就促 进了年轻人的新想法能够及时迅速的沟通给上级,使得组织 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更为活跃。而以色列整体的创业环境活跃, 创业生态系统健康有活力,给与年轻人更多的支持,因此以 色列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向。

(五)长期导向性/短期导向性 长期导向性是指文化中重视坚持不懈、从长计议、长远 计划,同时偏向长远的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短期导向性文 化喜欢快速、直接的行事风格,看重短期的利益。这种文化 特点也将影响个人着对创业的知觉行为控制。

由于中国文化具有静、缓、慢的特质,因而对于成功与 回报都是一种等待的状态。“厚积薄发”、“积跬步才能至 千里”等正是一种长期导向性文化的写照,侧面反映了中国 文化中“苦行僧”式的人生观,认为只有当下足够努力吃苦,脚踏实地,做好长期准备,才能够在未来获得足够的回报。

而对于快速致富、急功近利在中国文化中常常受到批判。因 此中国学生更多认为等到积累更多社会经验以及知识后才 具有创业的条件,才能够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会倾向对当 下的自我缺乏信心,从而对于创业具有一种退缩的心理。

相反在以色列的游牧民族血统与文化中,需要的是快速 占领并致胜,以获取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历史上以色列长期 受到来自外部的威胁,未来风险的突发性以及不确定性需要 其能够在短期内利益最大化,以便从容应潜在的困难。这种 文化使得以色列大学生不去思考过多未来成功与否的问题, 同时“急功近利”的心态将容易促使形成强烈的创业意向。

根据以上分析,可通过图一将中以文化差异视角下大学 生创业意向的比较表示出来。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高校创业精神文化,指高校存在的与创业相关的价值取 向、心理态度、精神状态以及形成的创业氛围的综合。通过 将与“创业国度”以色列文化的对比,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 寻找有利于创业的文化因子以及抑止创业的文化因子,从而 在未来的高校创业教育中合理地建设有利的创业文化。具体 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路径全方面培育创业文化。

(一)突破传统的创业教育观念 创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 才扩展为社会心理。因此,提高大家对创业重要性的认识是首当其冲的。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突破创业教育仅仅作 为“业余教育”这种观念,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业观念、思 维、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在师生中形成鼓励、理解、支 持创业的思想观念和讲创业、想创业、崇尚创业、以创业为 荣的文化氛围;此外,还要与校园文化创新相结合,将创业 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校风、校训、学风之中,通过内涵创新和 品质提升,使创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要提倡敢于冒险、勇 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二)创新高校的创业教育体制 创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只有落实到机制体制上,才能转变 成物质力量。因此,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一定要与机制体制 的创新相结合,以文化的建设带动机制体制的创新,反之以 机制体制的形成来巩固文化建设的成果。要建立完善的高校 创业教育体系,而关键在于大学教育是否具有创造性,在于 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思维是否有创造性,能否 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时空条件和精神土壤。此外,应 加强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建设,打造高校进行创业良好的生态 系统,避免传统的“官僚思想”,通过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打 造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的创业意愿。

(三)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要积极培育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善于 创业、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要努力加 强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创新、 创优、创业”为主题,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成功的创业资源, 组织成功创业报告会、创新论坛、创业孵化竞赛等活动,用 成功的创业经验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的创 业信心和决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和投身创业 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张扬,为学 生毕业以后走上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刘志,张向葵,邹云龙.国内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 的最新进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06). [2] 李璐.创业文化、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 研究[D].天津大学,2011. [3] 喻怡.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创业教育比较研究[D].中 南民族大学,2012. [4] 刘万利,胡培,许昆鹏.创业机会真能促进创业意 愿产生吗——基于创业自我效能与感知风险的混合效应研 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 [5] 丹·赛诺,索尔·辛格.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 济奇迹的启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6] 王清涛.关于中国文化女性化倾向的分析[J].昌潍 师专学报,1999(0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