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春节 > 教育信仰缺失是阻碍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 什么是信仰缺失

教育信仰缺失是阻碍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 什么是信仰缺失

来源:春节 时间:2019-11-28 07:48:11 点击:

教育信仰缺失是阻碍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

教育信仰缺失是阻碍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 教育信仰缺失是阻碍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范文 众所周知,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教育 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文化传承、提高人口素质、振兴民族等 方面都起着重大的作用。教育的优质发展,希望在教师,教 师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在今天已经成为了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Ⅲ然而,教育需要有 教育信仰的教师,教师也只有在有了教育信仰后才能不断地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终极价值。当前,在西南地区很多的中 小学教师都存在着教育信仰缺失的问题,年轻教师就显得更 为严重,这对正在逐步发展的基础教育来说,无疑是埋下了 隐患。那么,什么是教育信仰呢?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又会 导致哪些问题呢?又该如何重建教师教育信仰以达到促进基 础教育的优质发展呢?本文将一一阐释。

一、教师的教育信仰的定义及其内容 在理解教育信仰之前,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信仰。

《辞海》中对于信仰一词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信仰是对某种 宗教或者主义极度的尊重和信服,并以之为行为的准则。又 有学者提到:所谓信仰,就是方向,就是目标,就是你一生 赖以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
就是你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奉献, 去追求,去努力实现的东西。然而不管是哪种解释,都一致 认为信仰是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利益追 求。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行为的终极依据,他从终极关怀上指导人类精神世界。它在终极价值 目标上给人提供一种内在的动力,它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 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他就像人的灵魂一样永恒 地随着人而存在。有了坚定的信仰,人们就会对生活充满希 望,工作也会更有动力。

从以上对信仰的解释来看,我们不难给教育信仰下一个 定义,即:人们对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实 现方式表示极度的信任和尊重。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强烈的情 感状态,它能够帮助教师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地转化为教 育行为并贯彻始终,它能够在精神上给教师提供强大的动力, 引导教师把其毕生的力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并以此实现 人生的价值,体验到人生的幸福。由此可见,教育信仰有以 下几个特点:一是理想性和超现实性。教育信仰往往是超于 现实的,是带有理想化成分的,犹如共产党员都要信仰共产 主义一样,但是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它是所有共产党员要 为之奋斗终身的终极目标。教育信仰的理想性和超越性可以 帮助教师对当前教育发展中的弊端进行批判,是对教育应然 状态的不断追求,可谓是“应然对实然的超越”。二是超功 利性。教育信仰的产生不是期望能够获得物质利益上的满足, 而是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奉献。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格言正是对教育信仰的超功 利性的最准确诠释。[2]教师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没有全身 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只是期望着能从工作过程中获得物欲的满足,那么对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发展、教育事 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 影响。三是前实践性。教育信仰虽然形成于教育实践,但又 作为前提性的条件指导着教育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发现问题,从而更新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又将不断地、循环 地对教育实践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教育信仰缺失的表现 (一)教师对教育的忠诚度低 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许多 优秀教师的经验都证明,要想在教育工作中取得卓著的成绩, 最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并愿意为下一 代的成长贡献出自己毕生精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 想家孑L子将毕生的精力都倾注进了教育中,在他长期的教 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 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他的这 些教育经验和原则,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 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教师对教育的高度的忠诚有多么的 重要,它不仅能帮助教师不断地去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还 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动力,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对教育的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于教师的职业认 同感的,即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 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如果教师职业认同感淡薄, 他们就不能固守在物质生活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平凡,难以做到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他们有的嫌教师的工作待遇低,有 的嫌教师的地位低,有的嫌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于是部分 教师出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虽然他们没有放弃 教师职业,但是他们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地从教、做教育科研, 而是热衷于可以给他们带来额外收入的课外兼职,这也极大 地分散了教师的精力,这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都是极 为不利的。

(二)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前一部分我们提到了教育信仰有理想性和超现实性 的特点,教育信仰是超于现实的,有了坚定的教育信仰,教 师就能够不断地在工作中发现当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 问题,接纳新颖的教学理念、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学习 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从而不断地推动我国基础 教育的发展。现在的中小学里,一些已经在教学岗位上辛勤 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们,他们对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所带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似乎毫无兴趣,不愿意 通过不断地学习来适应时代的需要,仍然固守着他们在多年 的教学中形成的那一套方法,而对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教学手 段却很少问津。

(三)对学生只教不育 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教书匠,还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 时,通过一定方法,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 勇于质疑的高贵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韩愈的《师说》里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里的“传道”,是先于授业和解惑的。“传道”是指教师 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 优秀的人格。“授业”和“解惑”才是传授学生知识和解答 困惑。当前,一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缺 少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在教学上也是“做一天 和尚撞一天钟”,毫无动力可言。试想如果一位教师在讲课 一点积极性都没有,课堂气氛极为沉闷,又怎么能够调动起 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问题的探究的激情呢?“古之师者传 道先,授业解惑次之教。而今师者仅授业,不见传道己无道。’ 这样一首诗一语点出了现在有些教师在对传道、授业先后顺 序与重要程度的认识。

三、教师教育信仰缺失给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阻碍 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所带来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也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础教育的稳定发展。

(一)教师流失,师资结构畸形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这里主要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间流动,即教师离开这个教书育 人的岗位而流失到了其他的行业中,这在农村中小学里又特 别的明显,乡村学校教师有的到东部发达地区去淘金,其他 的也在想尽办法从农村的中小学调动到城市。他们认为,在 教师这个岗位上,得不到丰厚的物质利益,没有高的社会地 位,工作事务又特别的繁杂,发展的空间又不大。于是便出现了一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开始放弃教师这个职业,为 了追求更多的利益而去考公务员、去经商等等。那些在教育 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因退休离开教 学岗位,而补充上来的年轻教师又愈发地减少,年轻教师的 大量流失使得基础教育的师资结构趋于畸形。年轻教师作为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最新颖的教学思想 和精湛的教学技巧,而且对学校里教师精神面貌建设、教师 团队提高、学生学习氛围强化都起着一种推动作用。所以, 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会导致他们只是单纯地去追求物质欲 望上的满足所带来的幸福,而不是教师之为教师意义实现所 给予自身的精神上的幸福。I要想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就必 须要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而因教师教育信仰缺失而出现 的对教育事业忠诚度的低下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 和质量,会决定教师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二)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单一化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因 材施教上,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 处理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以及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然而这些创造性的体现是要以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基础 的。当前,我国西南民族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普 遍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陈旧、封闭、线性化和单一化、缺乏 教育工作的基础规律和基本方法的相关知识、对现代化的教 育技术缺乏了解、对课程和教材的加工能力低、教学道德伦理知识需要改进等等。_{然而现在的有些教师认为以上的问 题不能是问题,他们觉得只要有了扎实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就 已经足够了,就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教师 眼中的“合格”也不是真正的合格了。因此,教师不能仅局 限于自身所占有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并且长久地使用下去。

这样既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 利的影响。教师应该拥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 知识,扩充自己的技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效率的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对学生、学校以及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三)教育难以达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 者应该根据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以及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 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旨在促进人的 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而教师教育信 仰的缺失会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完成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标,只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有 的教学活动都是以高分、升学为目标,以泯灭学生的个性、 兴趣为代价,使得德智体美劳诸教育比例失调,最终会导致 学生的片面、甚至是畸形的发展。l5 四、如何构建坚定地教育信仰(一)坚持终身学习 终身学理念是由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 年最先提出,后来成为全球性的教育理念。终身学习应该成 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从古至今,教师都是人类永 恒的职业,但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 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良好的素质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获 得的。首先,如果一名教师总是固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 一成不变,而不愿去通过与时俱进的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那么他也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其次,教育信仰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昨天所信以为真或善或美的东西,在今 天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动却不再相信,或者说显得有些过失或 荒谬了。这就需要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 识的爆炸来不断地学习扩充自身,这样可以让我们以一种批 判的眼光看待当前自身的教育信仰,从而建立新的教育信仰。

[6] (二)教和育需结合起来 教和育第一次一起出现是在《孟子•心上》中的“得天 下英才而教育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 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师不能只是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唯一的任务,更应该 把“育”渗透到教学设计上、教学过程中、甚至是课堂教学 之外,再通过学生的积极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使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具备自我修养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 价值、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教”,而缺 乏“育”,不仅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不利,而且会在乏味 的填鸭式教学中逐渐失去对教学的动力,失去对所从事的事 业的热爱,失去工作的动力。

(三)相信坚定的教育信仰是幸福的源泉 教师幸福包括精神幸福和物质幸福。当然相对于物质幸 福来说,精神幸福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幸福是教师在教育 教学工作中能够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愉悦。有了坚定的教育信 仰,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得职业产生更大的热爱,自觉 地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可以充分地、忘我地、 全神贯注地工作,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毕生的目标来追求, 最终获得最高层次的精神幸福。当然,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 并不是只是存在于西南民族地区的教师中间,其他发达地区 的教师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只有通过教育部门和教师 的共同努力,树立起坚定的教育信仰,才能不断地推动我国 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