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春节 > [让意外的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育方式]催化剂

[让意外的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育方式]催化剂

来源:春节 时间:2019-10-05 07:47:27 点击:

让意外的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育方式

让意外的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育方式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课堂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的 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不可改变的计划,也不是教师被 学生牵着走、偶然随意的教学活动。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 应以开放的心态,以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态度,在教学 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感受、兴趣 与需要,及时进行判断,对预设方案作出调整,以使教学深 入、持久地进行,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特点,促进学生 更加有效地学习、更加全面地发展。

提出生成性教学的背景条件 (1)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实际化学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 影响较大,教学过程具有计划性、预设性的特征。教师根据 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和教案展开课堂教学,学生则是被动 的接受式学习。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忽视 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与疑问;
也有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应作为 课堂的主体,却很难意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生成 者,没有及时把握机会,缺乏学生资源意识,同样难以实现 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2)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从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 本”,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更加关注 学生的整体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方面地向学生传 输知识本身,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 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化学课堂,已成为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和任务。

(3)化学生成性教学的实践意义 生成性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生成性教学( emergent instruction) 是在生成性思 维视域下所看到的教学图景。对于生成性教学,实践探索早 于理论研究。美国的教育学家维特罗克在1974年发表的《作 为生成过程的学习》一文中,最早提出了 “生成学习”的 概念。他提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 到信息领悟过程中,努力建构有意义的理解”。在他的生成 学习理论中博采诸多学习理论的优点,集中了如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等的合理成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里亚地区在幼儿教 育中进行生成性教学的实践,形成瑞吉欧教育模式。该模式 认为,生成性教学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学生感兴趣的 事物的及时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 有效地学习课程的教学形态。瑞吉欧教育模式坚持自然生成 的课程设计方法,成为课程生成的典型代表。虽然瑞吉欧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是在幼儿园进行的,但其生成性教学理念对 普通教育中的教学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对生成性教学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的,是美国 太平洋橡树学院的伊利莎白·琼斯教授和约翰·尼莫教授, 他们合著有《生成课程》一书,该书主要记载了美国一家幼 儿园一年中生成课程的实践情况,而该幼儿园的实践是在琼 斯和尼莫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书中,他们认为,生 成性课程的核心乃是带有特殊背景的教师与处于一定情境 中的具有个性的学生对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而确 定课程的生成过程。他们认为,生成课程不是“木乃伊式” 的课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老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 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实践了从教学预设到教学生 成的伟大突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是世界的探索者和 发现者,通过童话、游戏、独特的创作活动等,使儿童认识 世界。他认为,儿童只有在生成中才是自由自主的、主动创 造的,他的教学实践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灵世界的深刻了解和 赏识之上的不断生成。

国内最早系统性提出生成性教学的,则是叶澜教授及她 的研究群体。叶澜教授认为,应该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 成的观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批判传统课堂 教学模式将“完成认识性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批判教师将“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备 课的中心任务”,批判“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叶澜教授 认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课堂上可能 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更多地是由课的 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

高中化学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从教学过程的实质来看,化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化学实验、实践为基础,学生主动学习,达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的特殊的认识与创 新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要实 现高中化学生成性教学,则需要理解生成性资源,并积极合 理地开发与利用。

那么什么是生成性资源呢?变动的、开 放的课堂上常会出现与教师课前设计不一致、教师意料之外 的情况,这些构成教学的生成性资源。从学生化学学习的方 式看,新化学课程标准将探究学习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 口,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带着原有的 知识结构、探究的问题、兴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 考、交流、合作,再加上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就必然 会呈现多种学习信息,生成不断变化的动态资源。

为了实施生成性教学,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教学融为 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识别教学中的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性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实施生成性教学:
(1)关注问题型资源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 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 提出疑惑,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力量,而成为一种 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化学学 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疑难或模糊不清的认识,将学生的问 题转化为教学资源,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引导学生对问 题进行思考,讨论以得到问题的答案。

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贝,就教学而言,师生所犯的错 误同样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贵资源。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学生更可以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达成印象更为深刻的正确认 识。正如心理学家盖耶所言“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 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化学教学 中,教师更应利用此类错误型资源,比如为充分挖掘错误型 资源,并更好地发挥此类资源的教学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 学效益,可将“积累本”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堂、作 业、考试中犯的错误记在积累本上,并定时回顾温习;
同一 类错误记录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明晰自己易错之处,举一 反三。教师更可以在课堂上选择部分“积累本”上的错误进 行讲解,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记录温习。

(3)把握差异型资源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风格,这是差异性 资源生成的内在根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差异型 资源,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多样化的探索策略作为教 学资源。有助于实现学生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生成个 体的知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 发者,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 程中发掘教学资源,以实施生成性教学。

教学实例 在《氯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本节采用“实验”、“对 比”、“联想”的教学方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帮助 学生了解氯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有关 内容,多样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 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探究意识。

在学习到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我演示了钠在氯气中燃烧 的实验,结果出现了大量的黑烟,同学们很不解,因为教材 明确指出应该是白烟。

教师:我们推测一下产物? 学生:NaCl 教师:从理论上推测,应该有什么现象? 学生:金属钠燃烧,产生白烟。那黑烟从哪里来? 教师:大家分析一下金属钠的保存,再分析黑烟从哪里来? 学生经过分组讨论,逐渐得出黑烟来自金属钠表面的煤 油的燃烧。

然后师生一起重做了一遍实验,用滤纸仔细的擦干了钠 表面的煤油,学生看到了白烟。学生增长了知识,实现了课 堂的精彩。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知道氯气 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造福于人类。但任何事物都有两 面性,对化学品使用不当或误用甚至滥用,也会给人类带来 严重后果。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谈了氯气的“功”与“过”,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明白了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 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潜在的 致癌物,世界环保联盟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杀菌剂二氧化氯 (ClO2为黄绿色气体)。这些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初步形成 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在讲到浓硫酸的脱水性时我做了“黑面包”实验,可是 搅拌了很久就是不能膨胀,眼看实验就要失败,同学们很沮 丧。我迅速组织同学们分析了可能发生的两个反应,特别强 调了浓硫酸和炭的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进行,热量来自 于之前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药品 符合要求,操作没有瑕疵,问题应该出在反应温度不够。当 时室温只有4℃左右,所以同学们提出了热水浴加热的建议。

我深感欣慰,经过用饮水机里的热水进行水浴加热,“黑面包”立即呈现。这次的“意外”使同学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 教育研究, 1997, 9(5). [2]钟启泉, 崔允漷.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J]. 江西 教育, 2004, 22:
000. [3]罗祖兵.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6, 10:
007. [4]李祎. 生成性教学资源调查研究——以数学学科教 学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 2007 (3):
60-6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