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租赁合同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探究以新民主主义时期为例]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探究以新民主主义时期为例]

来源:租赁合同 时间:2019-10-23 08:00:22 点击: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探究以新民主主义时期为例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探究以新民主主义时期为例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视角来看,新民主主义时期 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是人们运用教学行为研究马克思主 义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与运用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进程 中,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充实了新闻学理论,构建出科学的 新闻素养培训网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学术体系的建 设;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 了媒介支持与学术队伍,进一步传播和推广马克思主义,推 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 的产生背景、学科框架、鲜明特征、历史地位等方面做出分 析,从不同层面反映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珍贵价值。

摘 要:
马克思主义;
新闻教育;
新民主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探究 ——以新民主主义时期为例 陈天宇(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视角来看,新民主 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是人们运用教学行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与运用的教学活动。在 这一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充实了新闻学理论,构建 出科学的新闻素养培训网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学术 体系的建设;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媒介支持与学术队伍,进一步传播和推广马克思 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 新闻教育的产生背景、学科框架、鲜明特征、历史地位等方 面做出分析,从不同层面反映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珍贵价 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可以定义为人们运用教学行为研 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与运用的一项科学活 动。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不仅是新闻学术的高 度概括总结,而且是交流、传递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思想,教 授新闻作品生产的创造性活动。研究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马克 思主义新闻教育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注重继承传 统的新闻教育遗产,坚守正确的新闻工作准则,又以开放的 思维,立足学术的前沿,认真总结当时的教学成果,查漏补 缺,力求在研究中客观、准确地阐释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 教育。

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产生背景 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在中国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极 为丰富的前提条件。

1.社会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创立及发展的动 力。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相对于其他各学科来讲,产生的时 间较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的现实政治环境决定的, 并对此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发展构成重大的影响”。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中国民主人士开始创办启蒙杂志,愈 来愈多的进步青年也加入到媒体阵地中来。怎样对日益复杂 的舆论环境做出解释,如何谋求中国新闻界的发展,如何培 养新思想的新闻人才成为中国新闻界的重要议题。摆在他们 面前的任务是,从梳理新闻学术理念,提炼新闻实践,构建 新闻学术体系的基点出发,积极开展新闻教育,务必将传媒 力量与民主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研究新民主 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要从这个时期社会的客观 环境入手,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中 去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

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创立 及发展的思想基础。本文所探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是 建构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有自己的 突出特色,较之其他新闻教育有明显不同之处。马克思、恩 格斯等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 “在长期的新闻工作生涯中, 他们以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追求至善的态度,以及对新闻 传播现象和报刊职业的辩证理解,深刻地揭示了新闻传播活 动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 闻学的直接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工 作实践总结。随着李大钊揭开《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新页后,报道、转载、翻译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思想的报刊 蓬勃发展,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也在此浪潮中产生。中国 的先进知识分在在汲取西方文明中,迅速地由传统西方文明到新式俄罗斯文明,由进化论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向,马克思 主义旗帜在中国高高飘扬。陈望道、邵飘萍等人不仅在思想 上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其自身所具备的马克思主义品质 深深影响了广大新闻学子。

二、新闻教育的学科框架 1.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同样应该是‘为一般平民共有’的, 即是说,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他对新民主主 义文化的定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指导思想,即在中 国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新闻教育实行科学教育、大众教育, 这一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文化意愿,也体现了 当时新闻教育开展的时代背景,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的强大力量,是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指导思想。

这一思想提到的文化为一般平民共有,就是指导马克思主义 新闻教育要运用最广泛的力量调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和改 进学科建设,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新闻队伍增添新力量。在此 思想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 形式,没有其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 资历限制,能很好体现当时新式教育的民主性。例如,延安 时期的学校教育是开放的,不仅向普通人民开放,也向资产 阶级开放,努力建立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毛泽东说:“应 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做事。”总之,只 有把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言论当作马克思主义新 闻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切实加快新闻教育的普及、推 广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教育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是适应新闻知识的加速增长和新 闻实践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性质 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对这些特 征进行学理上的梳理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甚至是马克 思主义学术来讲都是不无裨益的。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历史地位 1.充实新闻学理论,构建新闻素养培训网络,丰富马克 思主义新闻学学术史的体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 发展过程中,广大教师与学者通过学和教的实践,通过摸索 出了一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新闻理论知识以 提高新闻业务水平。不仅开办新闻学校的形式各种各样,而 且新闻教育也各有侧重,不强求一律。这使得新闻理论著作 层出不穷,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新闻理论。而培养出的优秀通 讯员和记者们通过深入学习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新闻学研究 成果,用科学的理论服务新闻工作,也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提供了及时、充分、真实的信息服务。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学术史的研究正处于开展阶段,要真正建立起这一学术 体系,既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新民主主义时期新闻教育的历史, 充分挖掘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源,从分汲取弥足珍贵的历史营 养,也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对看待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 主义新闻教育,以史鉴今,继往开来。

2.鼓励学生爱国意识,服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实现当 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是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事。

如何运用信息宣传、如何赢取舆论优势、如何增强民族的言 语凝聚力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中的重要议题。邵飘萍 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开始使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 来观察中国社会实践,从理论上探索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 可能性与必要性,对中国能否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深入思 考。”从根据地再到解放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教师们 运用无产阶级新闻理论武装通讯员头脑,采取集中学习马列 著作、讲党课、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扩大学习效果,使记 者胸怀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肩负更加重大的历史革命责任。

这些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 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进程中的丰硕成果。

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历史贡献是显 而易见的,但是,这种新闻教育在尽显其优势的前提下,也 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发展是 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基础上的,它所提倡的一些原则并不适合所有时段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在当时教学中所倡导的新闻 报道战斗性原则能够发挥积极的效力,也许在当今新闻教育 中就会无所是从。再有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同样需要吸 收西方新闻教育学中的诸多精华,正如毛泽东同志提倡,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得吸收其中 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 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而这种科学对待西方新闻 教育的态度在当时并没有推广的。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 识到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局限性,查漏补 缺,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新闻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1] [2] [3] [] 4 4 [5] [6] [7] [8] [9] 参考文献[1]吴汉全.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概论(1919-199):
下册[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2010. 131. [2] 张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专业理想[J].新闻记者, 2007,(9):5. [3]吴汉全,陈天宇.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 的创建[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3):9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58. [5]纪希晨. 邓拓谈记者工作[J]. 新闻战线,2008, (3):58. [6]林枫.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视角的系统阐释 [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79. [7]童兵,林涵. 中国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百年回顾[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1):13. [8]杨丽娟. 邵飘萍早期社会主义观探析[J]. 扬州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32.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60. 4 4 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