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理计划 > 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浅议]

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浅议]

来源:护理计划 时间:2019-10-23 08:00:13 点击: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浅议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浅议 与中国哲学专业自身的理念和特点一致,中国哲学专业 研究生培养目标应有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培养具有独立人 格和自由精神的个体,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的学者,三是培养能创造性诠释和推动中国哲学发展的人才, 这些是现今一般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所缺少但却极 为重要的目标。

摘 要:
中国哲学;

研究生 ;
培养目标 目前的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存在教学理念和方 法上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上不明确或有“媚俗”的倾向。本 文拟就培养目标问题,联系中国古代哲学作一讨论。因为,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除一般哲学教育的目标外,还 与中国哲学专业自身的理念和特点相关。

一 对于中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继承中国古代哲人的 深沉智慧,从中阐发切合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哲学理论, 培养批判性反思的能力,成为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自我完 善的追求、在哲学的熏陶下有独立思想和精神、能独立判断 与选择的人,即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语) 之人,应是由中国哲学固有之精神而有之首要培养目标。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古人“为己”是要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与道德情操,是要自己的内心有所得及内在自我的实现和完成;
而“为人” 则是为了取悦人和博得名声、利益,其结果是由于向外寻求 而迷失自我。在《庄子·逍遥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追 求精神和存在自由的“真人”,庄子逍遥自由的精神深刻影 响了后世的中国哲人。而佛教则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可见无论儒家还是道家,或中国佛教,均 将确立独立自由的个人视为人的首要目标。

独立、自由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今天学习中国哲 学的研究生,却可能由于世俗功名利禄而失去自己的“独立 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既不知反思自我,也将失去反 思和批判社会的能力。因此,将成为具有独立、自由人格和 精神的人作为中国哲学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从中国哲学自 身发掘出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哲学的主体性 维护和对中国哲学的自我认同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 在中国哲学中,不只是强调个体的挺立、独立人格的培 养,更要求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让学生成 为对人类和社会有所担当之人,应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生教学 的第二个主要培养目标。

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集》),张载的四为 及其民胞物与的观念,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内在精神的真 实写照。儒家学者为学不是为个人的发展,更重要是以天下为己任,心怀黎民、国家和社会,传续文明,把个人的抱负 融入到整个家国天下。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 百姓”(《论语》),或如《大学》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等皆如此由自我出发推扩而来的对社会和天下的责任感 与担当精神。《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万 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人们往往以为庄子只是冷眼 观世,其实对于人间世,庄子并非视而不见或独自逍遥,而 是更有着为世人揪心的极热心肠。中国佛教继承了印度大乘 佛教自觉觉他之基本精神,《大乘起信论》说:“所谓为令 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
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大乘 佛教智慧与慈悲并重,与儒家既强调修己和自我的实现,又 强调仁爱之精神一致。

儒道释三家一方面把人的认识看作个人理性、德性的提 高、独立自由的人格的实现,另一方面又主张人应有兼济天 下之心。对中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一方面成为具有独 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的人,另一方面也成为具有担当和强烈使 命感、责任感的人,应该是重要目标。

三 作为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学术为志业,当是极为重要 的追求。就研究生培养目标而言,则应当致力于培养专门的、 将会推动中国哲学发展和中西哲学对话的人才。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有着诸多差异,但这并不意味 着二者全无关联,且中国哲学的发展不应也不能脱离世界哲学的发展,不能置身于人类文明之外而应能向世界贡献自己 的思想。鉴于此,中国哲学研究生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 培养具有使命感的、有着深厚哲学素养和深刻理解现代学术 规范的中国哲学研究者乃至中国哲学家。如此的目标,需在 方法上与西方哲学接轨,如重视经典阅读、讨论,重视学术 训练,培养批判反思的能力,强调分析论证和写作训练,既 有本土问题意识,也有国际化的视野。但这些教学方法的运 用,更在于围绕我们培养目标,即培养能推动中国哲学创造 发展和中西哲学对话的“哲学家”层次的人才。中国哲学的 自我认同,真正中国哲学阐释和发展,有赖于这些既对中国 哲学有着深刻把握、理解、体悟和践行的传承者,也有赖于 有着国际眼光和理解现代学术规范与方法的研究者。能够培 养出如此人才,中国哲学的挺立和发展才有可能,中国哲学 也才可能发生真正的对人和人类文明的影响。简而言之,我 们的第三个主要的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为能够 出现可以阐发中国哲学真意、推动中国哲学发展和中西哲学 对话的人才而努力。

中国哲学需要发展,这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通过妄自 菲薄的自我否定和僵化模仿西方哲学来实现,中国哲学应置 身于世界哲学的发展之中,这需要未来的中国哲学研究者既 有扎实的哲学史训练、深厚的哲学涵养,又有对中国哲学的 自我认同和世界性眼光。目前国内高校哲学系众多,但许多 哲学系培养目标并不“纯粹”,而是也将培养综合性人才或“通才”作为培养目标。笔者以为,如此培养目标所隐含的 功利色彩,实与哲学的根本精神背道而驰。本文所主张的三 个培养目标,乃根据中国哲学专业自身理念、特点乃至未来 发展而提出,这些目标也可以让我们不致遗忘哲学本该带给 人的深沉而非庸俗的意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