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合同 > 著名的抗日战争故事_抗日伟人的故事

著名的抗日战争故事_抗日伟人的故事

来源:转让合同 时间:2019-08-15 17:55:51 点击:

抗日伟人的故事

抗日伟人的故事 故事可以用来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也是 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伟人的故事。

抗日伟人的故事1:抗日女英雄关玉梅 她是全国惟一一名锡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联女团政委,她的抗日壮 举虽然在历史档案中尘封了88年,可时至今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党史部 门的历史文献中,仍能看到有关她的抗日英雄事迹。她就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 台镇盘古台锡伯族村女青年——关玉梅。

“在日伪时期,关玉梅秘密地来到了中共满洲省委。从此改名为李芳, 在陈为人、刘少奇等人领导下,与日伪当局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锡伯族民 间故事书》的编写者王兴华向记者介绍他在锡伯族村采访挖掘民间故事时的意外 收获——“李芳”的抗日传奇故事。

1929年8月1日上午,一对衣着整洁的年轻夫妇,乘坐列车来到了当时 被日本殖民者控制的沈阳南站。男的是中共满洲团省委书记饶漱石,女的就是李 芳。

饶漱石手提皮箱走在前面,李芳怀抱着孩子紧跟在后面。两个人假扮 夫妻,像是去外地旅行。不一会儿,一列客车进站了。饶漱石和李芳随着熙熙攘 攘的人流走出检票口,直奔沈阳南站广场前一家最大的旅馆“悦来客栈”。进了客 栈,二人包租了一个临街的房间住了下来。

傍晚,中共满洲省委地下党员孟坚和于培珍也假扮夫妻拎着两个礼品 盒,以探望亲属的名义来到“悦来客栈”与饶漱石和李芳接头。四人见面后,孟坚 迅速打开礼品盒,从里面拿出几摞传单交给了李芳。为防止外人怀疑,四人故意 在房间多聊了一会儿,然后孟坚和饶漱石离开了旅馆。

晚上8点多钟,天已大黑,又一列客车驶进了沈阳南站。下车的旅客 蜂拥走出检票口,“悦来客栈”是他们进入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李芳和于培珍看准 时机,趁着过往行人拥挤混乱之时,迅速推开旅馆的临街窗户,把几摞传单撒了 下去。一张张传单在空中漫天飞舞,很快就飘落在大街上过往的人群中。人们捡起传单,边走边看。此时,日本宪兵突然发现了传单,十分恼火,立即把旅馆包 围起来,然后对每个房间进行搜查。李芳见敌人监视严密,一时无法脱身,机警 地对于培珍说:“一会儿敌人来搜查时,你就管我叫嫂子,就说俺俩来奉天串门。” 说完,和于培珍又说又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待在屋里逗孩子玩。

日本宪兵和警察推开房门,一看屋里只有两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孩,大 声问道:“刚才你们往楼下扔东西没有”李芳镇定自若地说:“我们是来住店的, 啥也没扔。”所有的房间都搜查过了,没有发现任何线索和疑点。日本宪兵和警 察还是不死心,他们又把各房间的旅客全部赶到了一起,开始用手去摸每个人的 心窝。敌人幼稚地认为,如果谁害怕,心跳得厉害,传单就是谁撒的。

男旅客一个个都被摸过了,只剩下李芳和于培珍两个女旅客没摸了。

就在日本宪兵要去摸李芳和于培珍的心窝时,有个警察漫不经心地说:“女的就 算了,别摸啦,你们一摸,她们就更害怕了,哪有不心跳的”日本宪兵一听,犹 豫了一下,还要去摸。正在敌人迟疑不决时,李芳故意拧了一把孩子的屁股,孩 子疼得哇哇大哭起来。引路的客栈茶房见此情景,连忙对日本宪兵说:“这两个 女人带着孩子,不会干这种事儿吧。”日本宪兵一听,仔细地打量了李芳和于培 珍两眼,操着生硬的中国话说:“是的!女人的不敢。”说完,转身走开了。李芳 和于培珍一看当时的情况,如果立即走开,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于是在旅馆 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李芳洗完脸后,故意把洗过的手绢晾在了窗户上。地 下交通员苏炳皎来到“悦来客栈”楼下,看到李芳和于培珍发出了“平安无事”的暗 号,迅速把他们接回了团省委机关。

1936年,李芳来到抗日名将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联二军二师四团担任 团政委。为补充部队弹药,她和团长侯国忠带领部队成功地偷袭了日军的军火库。

一天深夜,李芳和侯国忠带领四团指战员,来到了敌人的弹药库铁丝 网外面。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两名抗联战士干净利落地干掉了敌人的哨兵,然后 剪断了铁丝网。就在两名抗联战士刚刚钻过铁丝网时,岗楼上的探照灯射了过来。

敌人发现抗联战士后,立刻开枪射击,双方随即交火。此时,李芳和侯国忠一看, 偷袭被敌人发现了,两个人一商量,只好果断决定:对敌人进行强攻,一场恶战 马上展开。驻扎在弹药库的日军发现有人偷袭后,拼命死守,负隅顽抗,战斗异 常激烈,久攻不下。侯国忠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亲自带领敢死队再次 进攻,李芳组织火力在后面掩护。谁知敢死队刚刚进入铁丝网,冲在前面的侯国忠和两名夹着炸药包的 战士就中弹倒地,身负重伤。见此情景,李芳果断命令敢死队马上撤回。此时, 四团已牺牲了20多名战士。侯国忠负伤后,李芳开始组织新一轮进攻。

为了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在进攻之前,李芳大声鼓舞抗联战士:“同 志们!今天不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决不罢休。否则,我们对不起死去的战友。”说完, 重新组织好火力,命令冯连长带领七连战士从左侧进攻,自己带领六连从右侧猛 攻。只见李芳端起一挺轻机枪,一边跑一边高喊:“同志们!冲啊!给我狠狠地打!” 在抗联四团指战员左右两股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敌人的第三次防守终于被打退了。

李芳带领战士们冲进弹药库,一人扛起一箱弹药,飞快地撤离了弹药 库。见李芳等人扛着弹药箱已经安全撤离,在后面负责断后的几名抗联战士,点 燃炸药包,迅速撤了出来。

“轰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响彻山林,敌人的弹药库转眼之间变 成一片火海。炸完弹药库,看着逃跑的一部分残余敌人,李芳立即组织部队乘胜 追击。就在这时,师部向四团发来电报,明确指示:“敌人正在增派援兵,不许 恋战,立即转移。”李芳看完电报,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追击。然后,带领战士抬 起伤员,扛起武器弹药迅速向山里撤离。

抗日伟人的故事2:王二小的抗日故事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 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他原来与我是同乡。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 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

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 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 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 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 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 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 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 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 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抗日伟人的故事3:台儿庄战役 汽车沿着陕西省铜川市一片繁华的商业街慢慢行驶,街道并不宽阔, 树木倒很茂盛,道路两边密密麻麻排列着商场、餐厅,突然转进临河的一个普通 小区,获得了片刻的宁静。

抵达93岁老兵鲍鸿海的家时已是中午时分。他静静坐在沙发上等候, 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小铁盒,里面装有他此生最珍贵的东西——几张泛黄的证 书和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这枚勋章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时国家给颁发的,我爸爸可宝贝它了。”鲍鸿海的小女儿鲍易君说。

打开盒子的瞬间,老兵也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鲍鸿海曾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二十七师的一名文书,参加过着 名的台儿庄战役等。战争使他的耳朵受到损伤,听力一直不好。80岁的老伴儿李 伟珍坐在丈夫身边,时不时伏到他耳边说话,充当“翻译”。两个人携手走过了六 十多个年头,甘苦与共。

鲍鸿海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台儿庄战役的一些情景。“白天阵地丢了, 晚上我们就再去夺回来。夜里敌人的大炮、飞机使不上,我们肉搏,连长死了排 长补上,排长死了班长补上。送饭的、炊事班的、通讯班的都用上了。” 老兵每说一段都会停下来沉默好久,双目下垂,陷入深深的思考。象征荣誉的勋章静静地躺在茶几上,历史的时钟滴答滴答回响,仿佛浓缩进了数十 年时光。

“500个敢死队队员背着大刀,每人配备了两个手榴弹,连枪都没带就 冲进敌营,最终夺回了东门。我听说最后只剩几十人。”鲍鸿海说,他的声音有 些颤抖。

客厅里挂着的“抗日英雄,民族脊梁”几个字是老兵一生最好的写照。

鲍鸿海的大儿子鲍玉龙说,父亲的三个哥哥都参加过抗战,全部牺牲在战场上, 除了自己,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宝剑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挂满了耙子、铁 锹等各种农具。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坐在藤椅上,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 皱纹,眼睛却很有神。

90岁的抗战老兵文生明还能记起许多战友的名字。他曾是原国民革命 军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军独立46旅的一名战士,参加过中条山的望原会战等。

“当时不知道害怕,人一害怕就不行了,”文生明说,眼眶里闪着泪花, “一起抗战的,有回来的人,有没回来的,孙塬镇就活着我一个。” 文生明也有一枚勋章,上面写着“敬献给为我中华独立自由抵御外敌 的民族英雄”。这是关爱抗战老兵公益组织颁发给他的。因为经常拿出来看,每 次拍照都会戴上,勋章的漆已掉了大半,别针也坏了,只能用一根铁丝别在衣服 上。对老兵来说,现在已是风烛残年,别无他求,清贫一生过得并没有怨言。

今年7月,民政部重申有关政策,并表示将不断提升包括原国民党抗 战老兵在内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水平。参与“寻找老兵”的志 愿者说,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有2万余人,目前寻找到的不到1/10,平均 年龄在90岁以上,大多数生活在偏远农村。

志愿者刘宽利2009年开始自发组织找寻抗日老兵线下活动系列报道。

他说:“抗战老兵成仁取义的民族精神足以震撼我们。在他们面前,我觉得自己 太渺小了。勋章代表的不仅仅是荣誉,而是他们希望被时代记住的心声”。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