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销售合同 > 有关幼儿教育_异龄教育对于国内幼儿教育的启发

有关幼儿教育_异龄教育对于国内幼儿教育的启发

来源:销售合同 时间:2019-11-25 07:48:28 点击:

异龄教育对于国内幼儿教育的启发

异龄教育对于国内幼儿教育的启发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 形式,众所周知,同龄编班能够让教师比较轻易地为同一年 龄段的儿童(相差不到 1 岁)提供适合每一个儿童发展的 机会。这种同龄编班的形式便于实施集体教育,然而这样却 限制了幼儿和异龄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学习,这是有 悖于幼儿的天性的。混龄教育是在批判同龄编班的基础上提 出来的,就是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 和学习。在美国、德国、丹麦、英国等西方国家学前教育领 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这种教育方式扩大了孩子的接触面, 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从而学会关心、分 享、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二、混龄教育与幼儿发展 (一)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首先在混龄教育中,混龄教育使不同年龄、经验和发展 水平的幼儿之间有了多元互动的机会,孩子与孩子之间一些 不经意的“教”和“学”,有助于刺激幼儿大脑的发育从而 使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同伴之间感情的共鸣使幼儿 具有积极参加活动,主动探究问题,主动操作,年龄小、能 力低的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 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混龄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学习语言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幼儿总是在环境中与 人进行交往的,而语言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正是在环境中 被幼儿学习、掌握与运用的。3-6 岁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 键期,混龄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孩子会 影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这种以大带小的方式,直接 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混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是指个体对集体和周围关心自己的人的爱 的情感,以及控制、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欲望和能力。混龄教 育活动扩大了幼儿的接触面,也扩大了幼儿情感体验的范围, 混龄教育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 式加以组合,一名幼儿既可以是老师的学生,又可以是其他 幼儿的弟弟妹妹或是哥哥姐姐,还可以是同龄人的伙伴,更 多地满足了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和合作学习的需要,对幼 儿的角色扮演、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 的促进作用。

三、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借鉴意义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 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 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幼儿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 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由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绝大部分幼儿 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了交往缺失,混 龄教育对于独生子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混龄能让孩子学习兄弟姐妹办的互助与幼儿,获得家庭以外最初的社会经 验,混龄教育可以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补充,对我国幼儿教 育具有重要意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存在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弊端和不足,目前我国学前教 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混龄编班实施 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家长是幼儿园选择的主体,在传统观念中,家长 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教学质量。

对于混龄教育模式,多数家长表示,最担心的问题是“年龄 小的孩子会受大孩子的欺负,而年龄大的孩子学不到知识”。

其次,混龄编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除 了必须学会与儿童交往,善于观察儿童,同时还特别需要教 师运用各种方法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每个儿童在原有 水平上获得发展。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 难以胜任。

因此,长期以来混龄教育在我国开展并不普遍,少数实 践也更多是带有试验性质, 而以相对稳定的混龄班为组织 形式的混龄教育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崇拜,进而 大张旗鼓、生搬硬套。

五、探寻适合我国的混龄教育形式 (一)间断性混龄 “间断性混龄”是混龄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和“连续性混龄”相对,是按照混龄教育组织的时间维度来划分的。

即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混龄时间,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 可以是区域游戏,也可以选择生活、学习、运动等领域实行 混龄教育活动。其特点是: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 定的幼儿编班、固定的带班教师以及灵活而有计划的活动内 容。

(二)梯度混龄 梯度混龄即幼儿进入幼儿园先入小混龄(年龄跨度在 1-2 岁左右)班,在小跨度混龄中孩子生理及心理特点差距 不大,可以更好地合作与互动,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在心 态情感储备上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梯度后,再进行大混龄年 龄跨度在(2-3 岁之间)从而更好地进入到大混龄中。这种 混龄模式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并且兼顾到所有孩子的需求,使 教师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每一个孩子。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