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交易合同 > 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特点探讨_知行合一 王阳明

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特点探讨_知行合一 王阳明

来源:交易合同 时间:2019-11-21 08:45:53 点击:

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特点探讨

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特点探讨 【摘要】:“知行合一”的观念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内容,在王阳明整个 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中的地位也是独一无二的, 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基于朱熹“知先行后”的弊端,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 调“践履德行”,王阳明认为“知行”是“良知”本体,并且还强调只有“行”后才能得 到真知,注重实践的重要性。“知行合一”是体现主体能动性的哲学命题,这是中 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的一个缓解,表明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希望在理论和实 践上统一的一次伟大尝试。

【关键词】:王阳明;
知行合一;
哲学;
特点 1“知行合一”思想与“知行”传统概述 “知行”的哲学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和表现形式,“知 行”关系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知行先后,知行高低,知行难易等 论争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哲学问题中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唯物唯心的争 论焦点。“知行合一”也一直发挥着伦理规范的作用。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明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知行 合一”是王阳明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对现在的伦理价值观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从先秦时代起,对知行关系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尚书》中就有“知 之非艰,行之惟艰”的相关描述,之后孟子提出“知先行后”的知行分离论,荀子 也提出了“行先知后”的论述,到宋朝程朱的“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的论断,然 后经王守仁的继承发展,提出“销行以归之”知行合一的观点,虽然带有道德形而 上色彩,在当时也是十分超时代的理论。

“知行合一”观点的提出是有历史条件的,王杨明以“良知”为本,“知 行”迸进。王阳明明确提出了道德认识论,对“知”与“行”提出了明确的解释,其 提到“不行不足谓之知”,十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首次将 理论实践统一的最初尝试,强调知行二者的相互作用和渗透,认为应该化为知识 为德性,再化德性为德行,从而实现知行的辩证统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提出 背景比较特殊,明朝中期是朝纲混乱,政治腐败,宦官掌管权力,民不聊生,农 民起义拔地而起,王阳明作为儒学大师,其基本的立场还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故王阳明提出要做到知行合一,倡导人民身体力行,重视“事上磨炼”。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提出是在明武宗正德四年,其理论的提出有着针 对性的社会条件,在上文中有相关的阐述,他针对时弊,对道教持批判继承的作 用,他对道家消极因素进行了批判,否认道家消极避世,抛弃人伦事务的观点, 同时也肯定道家的修身之道,支持道本论、心本论、追求自由的境界以及内外兼 顾的工夫论。

2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中的自由意志 “知行合一”这一命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知”的含义有很多,与理、 心、是非之心等等有很多关联。宋朝哲学家为了证明传统道德的合理性以及权威 性,在其哲学理论体系中首先论证了本体,也被称为形上之理,“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可以认为是“知行合一”思想中自由意志的针对性论述。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念包含基本哲学性问题,即使知的本体与行动 关系之间的问题,根据王阳明的论述进行逐一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知的本体” 与行动的关系问题已经涉及,但是王阳明在“意”这个名词上没有做很明确的解释, 所以在一些特定的问题论述上出现了混乱和自相矛盾。王阳明的大体思路是如果 每个人有积德行善的意愿,那么积德行善就是一种顺应自己内心召唤的行为,从 而就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社会也会因此和睦。这样的观点对当代的道德哲学有着 一定的启发作用,行动的本源可能不是理性的分析,也并不是感性的冲动,而是 人的“本心”,内心固有的美德。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侧重点在于修身养性,在于培养“知的本体”的培 养,人心向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他认为“良知”是人的本体,充分体现发挥 自由意志的能动作用。在古代哲学史上,“知行”这一概念是自由意志的重要环节, 也是千百年来哲学家们希望建立统一理论和实践的一次伟大实践。

3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态度 王阳明作为明代主观唯心主义大哲学家,“知行合一”的提出是对“知 行”关系的一种创新,王阳明哲学体系立足于人的感知,认为人性的伟大与崇高 需要除去人的感性冲动,认为哲学创造的基础就是认识自己的本心,所谓“知吾 心”,但其也一定的局限性,反对对现实世界的科学分析和认识,认为应该以良 知代替知识,以道德代替学问,这样很容易导致科学蒙昧,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 的进步。但是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王阳明针砭时弊,极力提倡“象山之 学”,鼓励人们冲破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打破人们对程朱理学的盲目尊崇,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4结语 “知行”这一范畴在哲学上十分重要,对代代人的伦理塑造都有很重要 的意义,程朱理学强调“知”的主导作用,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否定人的本性, 以超凡入胜为目标,超出了现实,导致了对人胜利欲望和无知需求的漠视,王阳 明创新了“知行”关系,提倡“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成为了 后代研究的热点命题,对整个学术界以及社会有着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