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作协议 >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论文(共2篇) 关于校园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论文(共2篇) 关于校园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来源:合作协议 时间:2019-11-14 08:06:57 点击: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论文(共2篇)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论文(共2篇) 第1篇:昆明市高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高校校园文化调查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 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 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或 相互促进。在其先进独特的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可 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学生勤奋好学、开拓创新, 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的和谐向上的文化,并以此去熏陶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 步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正面向上的。但当高校的教师不务正业,不 好好教学,学生不在勤奋好学,大家都变得追名逐利,舍本逐末时,它的大学生 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负面消极的。于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 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从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李晓辉(2015)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校后的很长的成长历程中, 逐渐缓慢形成的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发现、创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学校办学 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 和。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

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精华。要对高 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从高校全体成员的生活态度,学校校园的制度 文化,学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学校校园的学术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着手。

二、调查方法及目的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相关 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 性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 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并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的调查对象,针对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 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为98%,其中学生占85%,教师占15%。根据调查 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成员(教师、学生等)的对校园文化的概 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层的大学生都不太清楚校园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学 生不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有六层的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学术、 文艺、体育等),而被动参与各种活动占的比例为28%,也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 的兴趣选择参与校园活动,也有8%的大学生不愿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而更愿 意待在舍里。从高校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通过“教 学”(教师的教学、家人的传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网络(视频、课件等)进行获 取知识,通过书籍或是凭借自身的经验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书籍仍不够重视。

有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而另外62%的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社团或 学生会,他们认为参加学生或和社团既能结识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与人沟 通、有人相处的能力,此外还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对校园文化 活动的评价”的回答,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能很好 地迎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活动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其 他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参加,不好评价。

针对学校三风问题的调查,首先,对于学校的学风,29%的受访者认 为自己的学校学风良好,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专研,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 的学风一般,还有18%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较差,学生都不爱学习;
其次, 对学校教风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挣钱或搞科研, 对教学不够重视,2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一般,其他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 风很好。

有关对学校制度的评价,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比较健全,但 相对陈旧。近三层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既严肃又具备一定开放性,比较适合 大学生教育,其他受访者人为学校制度对学生影响不大,全靠学生自觉。当问到 “您对您的学校有归属感吗?”的问题时,觉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身 边学生的评价,其中,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勤学上进,有目标的占18%,认为自 己身边的同学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倾向于追名逐利的占45%,剩余的都是沉迷 于网络,不愿学习和改变的。五、小结与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 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 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 程中,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
其 次,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注重共青团、学生会、志 愿服务协会以及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引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
再者,加强“三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校园内 营造良好的风气;
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让学生铭记小学,以校 为家,此外,还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第2篇: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九江学院为例,在 校大学生拥有电脑人数占到在校学生人数的78%,手机更是人手一部,因此营造 文明、和谐、绿色、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至关重要。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使 用网络和其他媒体的情况,从而分析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 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机制及其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组专门制作了调 查问卷,对九江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内容。

一、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 特作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建设机制及其机制建构,分析研究新媒体环 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更好的利用网络文化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调查对象。随机调查了九江学院各二级学院的在校大学生400 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及提出 问题进行汇总。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20份,其中20 份为无效问卷。(四)分析方法。本次调查报告采用spss相关性分析,分析过程中使 用spss19.0中文版分析软件分析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产生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结 果。同时本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图标,均来自spss相关分析软件生成。误差较小, 便于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样本与资料。本次调查的样本设计考虑到不同学院、不同年级 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具体的抽样过程如下:首先确定九江学院主校区所 有院系的名称,也就是学院的抽取,并分别给这些院系进行随即编号,然后在抽 取的学院中发放问卷。其次是年级的抽取。最后是具体的对象抽取。依据整体分 层抽样方法,到最后一步时就要具体到每个人即样本。在09、10、11级内各抽出 150名学生,最后收回420份样卷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1、你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是什么?大部分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 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约有47.5%的同学基本了解,还有47.5%的同学对新媒体技 术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还有5%的同学不了解新媒体。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新 媒体技术的了解意识并不高,了解的渠道也不广,致使产生了这个结果。

2、你在学校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会经常使用新媒体技术如网络、手 机飞信、微博、微信吗?只有12.5%的同学表示有时会用,依赖性不强,没有同 学几乎不用和完全不用,而有近87.5%的同学表示使用频率比较高,经常使用。

足以见得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手机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依赖性较强, 使用频率较高。这种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下降了很多。

3、在校园中,你平均每天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的时间是多少?被 调查的所有同学每天至少用电脑、手机上网1小时以上,32.5%的同学上网时间1-2 小时,45%的同学上网时间是3-4小时,15%的同学上网时间超过5-6小时,少数 7.5%的同学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此现象说明大多数同学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 少,并越来越信服于网络这个平台。

4、在学校生活中,你是如何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使用新媒体技术 呢?被调查的同学中利用新媒体最多的方式是浏览微博、网页,约占92.5%;
其 次是看电影、听音乐,约占82.5%;
再次是网络聊天、购物,约占75%,看书、学习72.5%,最后是32.5%的同学用来游戏、娱乐。此现象说明大多数同学并没 有好好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并且对用网络来学习的意识也不高。

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你认为哪些新媒体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6、相对于报刊、广播、校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 化建设的优势有哪些?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同学们认为更加方便 快捷、涵盖的信息量更大、覆盖的范围更广、形式更为创新。这种现象说明网络 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提高占主导位置。

7、你认为新媒体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较大影响的有 那些?对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90%的同学认为 丰富了校园社团文化、扩大了活动宣传面,77.5%的同学认为方便了班级事务通 知及发布,充足了学生日常生活、娱乐,70%的同学认为对学校教学、教务系统 管理,35%的同学认为丰富了校园党团组织文化建设。此现象说明在社会中新媒 体的快速发展还是占据主导位置,大家也较重视新媒体的发展。

8、你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如何更好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从调查结果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 设。一是应该关注大学生网络上诉求意见的解决;
二是进一步搭建校园文化活动 平台,增强学生、社团活力;
三是加强新媒体在校园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的引 导;
四是建立网络意见领袖队伍,鼓励发表积极言论;
五是重视大学生新媒体素 养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由此可见,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学习、 交友、休闲、购物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 政治态度、日常行为、上网环境、网络法规观念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是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同时还引发了 人类思想观念、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变革。新媒体对大 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最终将可能重塑大学的文化。置身于新媒体时代,大学 管理者必须加强文化工作的自觉,抓住新媒体赋予的变革机遇,有效应对新媒体 带来的种种挑战,努力建设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大学文化,夯实大学的基础。(一)切实转变观念,确立适应新媒体的大学文化观。新媒体对大学 的影响,观念层面最为深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必须转变 观念,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观。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对于新媒体条件下的大 学文化,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空间上看,要走出“象牙塔”,面向 社会,视野更加开阔,决不可局限于校园的狭小空间。二是从时间上看,要更加 迅捷,增强应变能力;
要更加长远,面向未来,决不可短视。三是从内容上看, 要更加丰富,主动把握社会动态,决不可自我隔离。四是从主体上看,要更加多 元,尤其要尊重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避免与大学生对立起来。五是从方法和手段上看,要更加注重互动,避免简单说 教与灌输。总的来说,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文化,应当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 加亲切、更强调互动。

(二)改革课程设计,将新媒体知识和技术融入通识教育。新媒体是 观念和技术的融合,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对新媒体理念的认知,对基本 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已成为当今时代大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此, 大学有必要改革课程设计,将新媒体知识与技术纳入通识教育,提供与新媒体相 关的课程,为大学生认识新媒体、掌握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提供更多的选择。这 样,即表明了大学对于新媒体的开明态度,同时也有利于紧跟新媒体的发展节拍, 掌握新媒体的最新动态,避免陷于被动局面。

(三)建设数字校园,加强对新媒体的掌控与运用。如今,新媒体作 为人类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作为技术 创新的重要力量,理应在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对此, 大学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适当超前规划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大 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广大师生 运用新媒体创造必要的条件,避免成为信息社会的孤岛。

(四)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在新媒体时代,几乎人人都有麦克风,导致缺乏意见权威,在许多问 题上众说纷纭,众口难调,很难取得一致。具体到大学校园,就是主流文化话语 权被削弱。特别是各种亚文化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对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时候甚至混淆视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的思 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更加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时常可能面临价值判断的迷茫和 价值选择的困境。因此,必须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 消除各种错误观念的误导,增强大学生的鉴别能力,确保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大学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