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伙合同 > 构建日常生活化的哲学教学 哲学与日常生活

构建日常生活化的哲学教学 哲学与日常生活

来源:合伙合同 时间:2019-10-03 07:50:59 点击:

构建日常生活化的哲学教学

构建日常生活化的哲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活化的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理念在 指导教师教学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高中哲学教学领域, 由于哲学知识本身的特点使得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过 程当中有着一定难度。“日常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就 在于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为中心展开相应的一系列教学, 从而使学生提升哲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提 高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本文试图从“情境创设”、“生活 发现”和“生活应用”三个角度来尝试“日常生活化”哲学 教学理念的实施。

摘 要:
日常生活化;
哲学;
生活;
教学 一、“日常生活化”哲学教学的提出 “日常生活化”的哲学教学理念则在于从“生活化”中 引申出更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那部分,以学生日常所处的 实际环境、事件等作为依托展开教学,把抽象性概括性的哲 学理论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哲学认知水平和应用水平。

它是对现有的“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延伸,一种细化,目的 是让哲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到学生的身边,让学 生有一种摸得到、看得见的感觉。

二、“日常生活化”哲学教学的尝试 (一)创设“日常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理解、巩固知识点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来 思考问题,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更 好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通常的“生活化”情境 创设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较新的新闻素材,通过层层分析 引导,让学生的思想深入到现场,或是让其扮演不同的角色 体验不同的心理,亦或是让其处理不同的突发事件,从而经 过讨论逐步得出结论。而“日常化生活”的情境创设则选择 把情境搭在离学生心理最近的地方,这个情境可以是学校、 家庭、马路等,而学生扮演的就是自己本人。这样的情境创 设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利于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 为主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到原来书上的知识点其实一直就在 自己的生活当中。

例如,我在上《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时,为了 落实“整体与部分”这块知识点,我以我们学校即将举行的 “红五月歌咏比赛”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说说我班要 在歌咏比赛中获胜要有哪些因素?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纷纷答道“唱的要齐”,“要选适合的歌”,“服装要统一”, “形式要新颖”等等。继而,我进一步对情境进行假设:“要 不要请歌唱的好的同学唱的大声一点,而嗓音不好的同学不 发声只对口型?”“如果思考不周,这些因素缺一个会怎 样?”“比赛时如果队伍中有一位同学的服装与众不同会怎 样?” “要和其他班不一样,想办法怎样更吸引评委?” 学生结合知识与实际,分别得出了“整体统帅着部分”、“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重视关键部分”等结 论。最后,请一位同学用“整体与部分”对“红歌大赛”的 准备做一个总结,学生自然的得出了“立足整体”和“搞好 局部”的方法论。这一“日常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既吸引 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从中领悟出哲学知识,还对“红歌大赛” 的准备有了充分的认识,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目的。

(二)引导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感悟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是从感官 开始的”。哲学的日常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用感官感触社 会生活,通过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终习得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观点、方法与价值观。哲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繁琐, 反复的课堂练习对于学生答题尽管具有不错的效果,但这更 多的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训练过程,即不断地强化对关键 字词和关键句式的把握,从而“套路化”的解题。现在的学 生过分依赖课本,依赖教师,却缺少了与生活的直接沟通。

而新课程倡导的生活化教学既是指“课堂的生活化”,却更 可以是“生活的课堂化”。从生活中理解哲学,用生活验证 哲学,实现生活与哲学的完美结合,这就是“生活课堂化” 的题中之义。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日常生活化”与传统的 生活化相区别,教师切不可把成人的生活化强加到学生身上, 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哲学。“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讲哲学知识时,完全可 以放开手来,让学生带着哲学知识走进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味哲学的韵味。

例如,我在上《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课后, 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全书的难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便布置了 一项“生活化”的作业:把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对 应一个生活环境,分别是“校园”、“家庭”、“班级建设” 和“我的一天”。然后要求每个组从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寻 找这一课的几个哲学概念——“矛盾的对立统一”、 “矛 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 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 生的成果展示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以“校园”这一组为 例,有同学提出了“拼命抓学习成绩和不忽视学习外的兴趣 小组、娱乐健身属于主次矛盾关系”,也有人提出“学校的 日常管理和我校特有的德育课题——励志教育是属于矛盾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等等。这样的结果让我更加确信, 学生并非没有从生活中总结哲学的能力,而是我们忽视了给 予他展现这一能力的舞台。

(三)组织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应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是教育之源,也是教育的 最终归宿。”学习哲学知识不仅要会在生活中发现哲学,更 是要能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生活。“日常生活化”的哲 学理念,就是提倡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哲学来解释日常的现象, 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来衡量自己的生活过错等等一系列身边 的事情。为此,从大的角度说,教师可以拟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也可以组织参观访问、问卷调查, 让学生感受哲学的妙处,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而从小的角度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 犯了过错的学生可以要求其用哲学知识写一份犯错的说明, 可以要求学生以哲学思想为指导写一份学习的计划书,可以 用哲学知识来讨论或评析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等等。从而让 哲学真正的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我曾经就“学校能否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为 题组织学生发起一场哲学指导下的辩论,学生们纷纷结合哲 学知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正方运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对于“手机进校园”进行了批判, 而反方则针锋相对的拿起“发展观”、“联系观”等武器进 行反驳。这场激烈的辩论过后,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亦感 受到了哲学指导生活的魅力。

三、“日常生活化”哲学教学的总结 自身的教学实践证明,“日常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对于 学生的兴趣培养、知识理解的深化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具有 独到的作用,这一理念的践行让学生更深刻的明白了“生活 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 单纯的“日常生活化”教学是不够的,它对于学生理解国家 大政方针等一些较大的生活现象还存在一定距离。在实际的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日常生活化”教学和传统的生活化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哲学,应用哲学。参考文献:
[1]许开红.《将“生活化”课堂教学进行到底》[J] 思 想政治课教学,2011(11). [2]王恒富.《创设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J] 中学政治 教学参考,2011(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