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厌学成因及对策 家庭教育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厌学成因及对策 家庭教育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1-20 08:32:53 点击:

家庭教育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家庭教育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小学生厌学的事件屡见不鲜,表现为学生对学校 生活积极性不高,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和逃避行为,若置之 不理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成绩下降而且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 文从家庭教育角度,从家庭中学习目标设置的方面来分析问 题成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
家庭教育;
厌学 1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指出:任性和反复无常是一种 猛然的爆发,是对环境适应不良引起的,凡是外力强迫的或 听从命令的行为,而且行为者在听命行事中没有自己的目标 可达到,或者不明白该行为与其他行为有何关联,就会反复 无常的任性表现[1]。由此可见,对儿童厌学的“任性行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学习目标出现问题。

1.1家庭中的学习目标不合理 当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时,首先要考虑养育者为儿童制定 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杜威认为,如果教育目标是不切实际 的,恶果之一就是因为根本行不通而导致胡乱利用眼前条件。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心,比如养育者均希望儿童在学习成绩 上成为“第一名”“名列前茅”,常常以此为儿童的学习目 标。然而这种情况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1)养育者会因 为该目标而急切地为儿童报各种昂贵的课后补习班,而忽略 儿童自身实际,也不计补习班的真实效果。倘若脱离了儿童自身情况,儿童也会为此痛苦,上课走神,学校效果不佳, 徒增学习负担。(2)儿童缺乏为此学习的动力。比如儿童 的成绩在中等左右,但养育者要求每一次考试都达到“第一 名”,显然不具备现实可行性。管理学中期望理论说激励动 力等于期望值乘以效价,对结果的渴望和达成结果的难度同 样重要[2]。也就是指即使达到目标的奖励回报再丰厚,当 目标遥不可及的时候,动力值依然不高。即无论采取何种奖 励与回报,当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目标难度过大时,儿童学习 的动力依然不强,不愿付之行动。由此可见,脱离实际的目 标会造成儿童产生畏难情绪、打消学习积极性,失去动力。

1.2儿童个人目标不受重视 《民主与教育》中提到,儿童的养育者往往定下他“自 己的”目标当作孩子应有的成长目标。儿童的学习目标多为 养育者或者学校、老师代替儿童制定,属于外定的目标,而 非儿童根据当下自身经验和自身情况得出的目标。两种目标 没能有效的协调而产生矛盾让儿童无所适从。儿童天性被压 抑,也因此难以调动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3对学习目标缺乏沟通和理解 儿童厌学也可能是出于对他人订立的学习目标的不理 解。儿童尚处在成长阶段,社会经验缺乏,对于养育者要求 其积极学习不能够清楚的理解―――比如“为什么要好好学 习”“学习有什么用”―――因而困惑不解,没有学习的积 极性。但有部分养育者认为道理浅显无需与儿童进行这方面的沟通,或者“长大了就明白了”,或者认为成人这样说儿 童自然就会理解,并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种 分歧自然而然就造成了儿童无法理解学习目标,对其感到困 惑,缺乏学习动力。

2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2.1合理化家庭中的学习目标 针对儿童厌学情况,养育者应当合理的制定家庭中儿童 的学习目标,从儿童自身出发,不宜不切实际,比如,先进 步两到三个名次,再进步一到两个名次,逐步前进,并且可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修改。这样有助于让儿童看到完成 目标的希望,一方面愿意付出努力去达成目标,另一方面可 凭借完成目标而产生成就感,肯定自身价值,继而激发学习 的积极性。当儿童一步步完成目标、发挥才能的时候,儿童 的未来也就无需养育者过多担忧了,因为并不需要养育者直 接为儿童订立一个宏大的、遥不可及的目标,更宜将儿童的 学习目标制定得符合实际,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儿童学习的 动力。

2.2重视儿童的个人目标 蒙台梭利在研究中发现,儿童对玩具、糖果等物质奖励 并不感兴趣,激发他们能力的是自由的天性发展[3]。因此 当儿童出现厌学现象时,物质刺激并非最优方式,而是养育 者应找出儿童的个人目标,与教育目标相结合。(1)养育 者应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人目标,面对儿童的自身目标养育者不要轻易否定,不要把养育者的人生目标强加在儿童身上。

人人生而不同,儿童有自身的天性发展需求,可能和自己的 兄弟姐妹以及养育者都不相同。养育者将自己认为适当的目 标强加于儿童只会违背儿童发展的天性,造成儿童的痛苦, 有损儿童的心理健康,而其真正的天性则得不到发展。(2) 儿童正处于身心的发育期,尚未成熟,其社会经验不足,因 此儿童的个人目标可能并不明确,不是“想成为战地记者” “希望当遗传学家”这样能够为成人社会迅速接受并精确定 位的目标。儿童的个人目标可能表现为一种爱好、一种专长, 在其生活中体现出来,此时需要养育者用心观察,并借助成 人丰富的社会经验加以分析,帮助儿童明确个人目标。比如 美国检察官梅琳达,从小最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是与人吵架 [4]。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养育者应当让儿童个人与家庭 和学校设立的学习目标相结合,从根本上激发儿童学习、进 步的兴趣,积极发掘自身潜能,乐于学习。蒙台梭利指出, 儿童懂得“自我教育”,当设定目标之后,儿童不需要成年 人的干涉,会主动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让儿童目标和家庭 中的学习目标相结合,能够帮助儿童从自身克服消极厌学情 绪。

2.3加强沟通和理解 养育者需要尊重儿童并理解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 沟通,耐心讲解,才能有效的为儿童解释学校和家庭设立的 学习目标的理由和与之带来的好处,帮助其理解和认同。若是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儿童硬要求儿童理解并赞同,比如 “好大学”“能赚大钱”“找好工作”,对于成长中的儿童 而言,目标从近在眼前的“取得好成绩”“考试成绩前三名” 变成了遥远未来十分不确定又不具体的事物,更加模糊,反 而不易理解并付诸努力。因此成人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沟 通和讲解,当儿童理解并认同了学习目标的时候,便会在一 定程度上克服厌学情绪,自发的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与教育[M].译林出版社,2012. [2]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4]唐•艾里姆,珍妮•艾里姆.养育女儿[M].北京出版 社,200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