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协议 >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方程的意义教学过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方程的意义教学过程

来源:承包协议 时间:2019-10-18 07:50:05 点击: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 对教材中呈现的列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例题,学生感受 不到方程的优势,反而总感觉它书写过程烦琐,没有明确要 求时不愿列方程,更喜欢用算式法解决问题,要求列方程解 决问题时,出现用算术思路思考问题,再在等号后面写“x”。

很多一线教师常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我跟随京、苏、粤、浙四省市中小学卓越教师培训班来 到广州中山,有幸听到了广东省著名特级教师刘燕老师执教 的“方程的意义”,使我茅塞顿开,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

片段一:唤醒思维,悟本质 师:数学难不难啊!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下图) 师:难吗?会吗? 生:不难,很容易的,8-2=6。

师:一年级有个小朋友叫小芳,她也是这样做的。还有 一个叫小明,他想呀想,“要列一个怎么样的算式才能表示 篮子里的球呢?”他顺着算式的意思,篮子里的球不知道是 几个,他就空着,又拿来两个他就……生:加2。

师:现在篮子里有…… 生:等于8。

师:看着算式发现方框里有6个球,就写下了这样一道 算式(6+2=8)。他终于做出来了,不过遇到一个麻烦,你 知道是什么麻烦吗? 生:这样列算式别人不知道谁是答案了。

师:你能帮小明想想办法吗? 生1:用括号表示不知道的数,算式写成“( )+2=8”。

生2:把未知数改成x,算式写成“x+2=8”。

师:还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未知的“6”呢? 生:问号、方框、圆圈,随便什么符号都可以的……师:古代有个数学家也选择了用x表示未知数,我们把 这个方法写下来。

师:(出示:原来盘子里有一些苹果,吃掉了7个,还 剩3个,原来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7+3=10(个)。

师:小明又不知道怎么才能等于盘子里的苹果了。他顺 着题目的意思列了一道有x的式子。猜一猜他的式子是怎么 样的? 生1:7+3=x。

生2:x-7=3。

师:你觉得哪个更可能是小明的式子?你是怎么想的? 生:x-7=3,盘子里有一些苹果,小明就用x表示,吃掉 了7个就是减7,还剩3个就等于3了。刚好是顺着题目的意思。

师:(出示:爸爸今年36岁,小红年龄的3倍刚好和爸 爸的年龄一样,小红今年多少岁?)小芳会怎样做?生:36÷3=12。

师:小明又请来x,他会写一道怎样的算式? 生:x×3=36。

师:小明是怎么想的? 生:用x表示小红的年龄,她年龄的3倍就是x乘3,也就 是爸爸的年龄等于36。

师:一转眼,他们读到了三年级。(出示:一个数加上 31、减去56等于320,这个数是多少?) 师:小芳和小明各自会怎么做?把算式写下来,只列式 不计算。

(教师巡视,两名学生板演小芳和小明各自的做法。) 师:(指“x+31-56=320”)认为对的同学请举手,容 易判断吗?怎么判断?生:顺着题目,“一个数”就用x表示,加上31减去56 等于320。很简单,一点不用动脑筋的。

师:再来看看小芳的方法,她是怎么想的? 生:原来减去56就把它加回来,原来加上31就要把它减 下去。

(学生轻声说:“小芳是学霸。”) 师:大家对小芳表示很钦佩!他们读呀读,读到了…… 生:四年级。

师:(出示:某风景区儿童票价格的2倍多5元,刚好是 成人票的价格145元再加10元。儿童票的价格是多少元?) 师:小明的方法? 生1:x×2+5=145+10。

师:同意的给他掌声,x表示……生:x表示儿童票价格。

师:再来看看小芳的方法。

生1:(140-5)÷2+10。

生2:这个做法不对,应该是(145+10-5)÷2,因为 …… 师:你觉得这题目谁的算式比较容易想? 赏析:把“未知”当作“已知”,顺着题目的意思列算 式,正是方程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这种跟问题情境表达 一致的顺向思考方式,却随着算术法解决问题经验的增加与 训练的加强,渐渐地被学生遗忘了。教师从一年级的看图解 决问题开始,唤醒顺向思维,突显方程顺向表达数量关系的 事实。在猜测“小明会怎么做?”的过程中,激发这种因习 惯于算术法而“被深埋”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找 回按照顺向思维列算式的记忆。随着题目难度的逐步加深, 学生终于发出“小芳是学霸!”的感叹,真切地感悟到了列 方程算式在思维上的便捷。让学生真正从心里喜欢上了方程, 从而乐学、学好方程这一新知。片段二:对比分析,明形式 师:他们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之 间先说一说。

师:(同桌互说后反馈)有什么不同? 生1:小明一直在用未知数x,小芳的算式里没有未知数。

生2:小明的方法只要顺着题目的意思写出算式,不太 会出错。小芳的方法有时候有点难。

师:有什么相同? 生1:都用了已知条件。

生2:算出来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生3:都有等号。

师:哦!他们列出来的都是等式。

师:像小明的方法这样,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叫方程。这节课就来学习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其实方程在很早之前就有了。

(出示数学史,讲述方程的发展过程。) 师: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还可以用…… 生:用y,或者其他的字母都可以的。

赏析:教师借助小芳和小明两组算式的对比,揭示方程 的形式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借助方程文化背 景的介绍完善学生对方程的认识。有人这样形容过数学史与 数学教育的关系:“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是使面包与黄油更加 可口的蜂蜜。”这一环节中,方程发展过程的简要介绍,用 时不多,却让学生知道了无论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还是两 千多年前的中国,都有关于方程的记载,四百多年前开始使 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三百年前笛卡尔首次使用26个字母的 后面几个“x、y、z”表示未知数沿用至今。使学生进一步 明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方程只是经过多年的改变一直沿用 至今的一种外在形式。

片段三:图符转化,促理解师:如果两边这样放东西,你说天平会怎样?做个手 势! 师:当天平左右两边放的重量是一样的时候,和我们方 程中左右相等的性质是一样的…… 师:当天平中有某一边有物体的重量不知道,就和含有 未知数的性质是一致的,人们很喜欢借助天平来认识方程。

师:看这个天平,你能根据这个天平来列一个方程吗? 生:x+45=110+50。

师:把两边的物体对调一下,你能再列一道方程吗? 生:110+50=x+45。

师:(出示下图)这里有根据四个天平写的四个式子, 你觉得哪个是方程? 生:③号是方程。

师:你们都觉得③号是方程?为什么④号不是方程呢?生:④号里没有未知数。

师:①号和②号都有未知数,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们左右两边不相等。

师:我给你一个方程,你能不能根据一个方程画出天 平?(教师示范画第一个方程) 师:想表示哪一道?试试第三道“x乘3等于36”。

师:画完的同学可以试试画第五道…… 赏析:本环节教师借助看天平写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对方 程的判断,巩固方程的形式定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程形 式定义的两个要素,“等式”和“含有未知数”。在借助天 平学习方程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先由“图”到 “符号”再由“符号”到“图”,在图与符号相互转化的过 程中促进学生对方程等价属性的理解。

片段四:左右变化,谋深化 师:现在我要出一道高难度的题目考考你,你能根据它(出示下图)来列一道方程吗?先和同桌说一下。

生:800+150+50=400+x+x+150+50。

师:这么难都行!再挑战一下,从天平两边去掉一点东 西,创造一个新的方程。

生:两边各去掉一颗草莓,方程是 “800+150=400+x+x+150”。

生:把两边的梨也都去掉,方程是“800=400+x+x”。

师:还能再变吗? (学生没有反应) 师:老师提示一下,你们可以把西瓜…… 生1:把西瓜去掉一半,把菠萝也去掉,天平还是平衡 的。

生2:对的,可以的,这时候方程是400=2×x。师:还能再去掉吗? 生:把西瓜再去掉一半,方程是200=x。

赏析:这是一个课堂延伸的环节,本节课旨在理解方程 的本质属性,初步体会方程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用 数学的符号把两件事情等价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尾利用天 平的直观,以“从天平两边去掉一点东西,创造新的方程”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加工目前的相等关系,在不破坏平衡的前 提下改变,继而写出新的方程。而这正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 方程的关键。因为有了天平的直观,学生轻而易举地想到了 “两边各去掉一颗草莓”“把两边的梨也都去掉”,在单个 的水果都拿掉以后,面对左边只有一个西瓜的天平,学生的 思维受挫,经过教师的提示,找到了解决策略。就这样,教 师借助写新的方程,悄无声息地领着学生体验了一次解方程 的过程。虽然教师没有点破,这次体验却为后面解方程的学 习积累宝贵经验。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