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协议 > 新常态下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新常态

新常态下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新常态

来源:承包协议 时间:2019-10-07 07:58:49 点击:

新常态下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YLW.NET 代写论文 一、引言 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 族地区”始终是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的办学 方向。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国 开(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 农村远程教育项目。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农民教育、远程教育和 职业教育等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农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 向主要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则 要从大职教观的视野出发,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 教育的协调发展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 养的联盟与合作机制。[2]此外,国开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 了新变化,提出了新要求。[3]因此,面对这些新变化和新 要求,本研究运用实地调研、教师和学生访谈、文献研究等 研究方法,收集、整理了相关数据,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 划”为例,分析项目实施十年来的基本情况,梳理并研究农 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 以及开放大学建设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进程中,进 一步促进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状分析(一)专 业开设情况分析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 类的原则设置专业,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截止至 2014年秋季,陆续开设了“三农”需要的五大科类共17个专 业(表1)。

表1“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专业 所属学科类专业名称农业技术类园艺技术、设施农业技 术、中草药栽培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作物生产技术、 烟草栽培技术、观光农业林业技术类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畜 牧兽医类畜牧兽医、畜牧农林管理类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 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村信息管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 轻纺食品类食品加工技术(二)招生情况分析 1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分部和学习中心的基本 情况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自2004年秋季正式启动以来, 截止到2014年秋季,国开42所分部和所属的1 379个学习中心及国开实验学院实施了该项目。

2各学期招生情况分析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自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以来, 实行春、秋两季滚动招生。截止到2014年秋季,总共进行了 21次招生,累计招生479 753人(图1);
截止到2014年春季, 累计毕业学生269 289人,在校生189 694人。3各分部累计 招生情况分析 各分部招生情况差异较大。从2004年秋季至2014年秋季, 累计招生数超过万人的分部依次是:湖南、河北、江苏、浙 江、山东、云南、江西、贵州、河南、安徽、内蒙古、湖北、 甘肃、陕西(图2)。

(三)学生特征分析 调查显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主要是村镇干 部或后备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乡镇企业职工、复员退伍军 人、返乡创业青年等。截止至2014年秋季,该计划累计招收 学生各年龄段分布为:20岁以下12 113人,占累计招生数的 2.53%;
21—30岁153 289人,占累计招生数的31.95%;
31— 40岁170 239人,占累计招生数的35.48%;
41岁以上144 112人,占累计招生数的30.04%。

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出该计划招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 征:第一,学生大都在农村、基层,承担着农业生产、乡村 管理等繁重工作,业余时间学习,工学矛盾突出。第二,大 部分学生年龄偏大,31岁以上的学生占累计招生数的75%, 他们实践经验丰富,理解能力较强,记忆能力较差。第三, 学生个体差异大,群体构成复杂。年龄、实践经验和学习能 力差距较大,部分学生有非常丰富的农业生产或农村工作经 验,部分学生才从学校毕业返乡。第四,学生学习基础和学 习条件差,虽然都是具有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但由于 大都是在农村接受的基础教育,加上年龄大,学习基础普遍 较差。

(四)办学方式和教学方式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方式是依托国开系统, 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集全国农业院校和相关高校 优质教学资源及实用技术课件,利用全国建设的中小学信息 技术教育站(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站(点),将高等教 育输送到县和中心乡镇的学习中心,在农村开展具有高职特 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以“不离岗、不离乡”的方式培养“扎 根农村、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实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教学方式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学生的情况,主要采 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活 动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国开总部负责专业和课程的总体设 计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分部制定教学实施细则并组 织指导本省学习中心落实教学计划,学习中心是面对学生的 教学实体,具体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辅导、学习 测评,完成实践教学工作等。

三、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一) 国家开放大学各级办学机构面向农村开展的远程高等职业 教育办学模式存在差异且发展不均衡 计划实施十年来,各级办学机构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办 学方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实践证明,在项目实 施过程中与当地党委、政府合作是办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开总部到分部以及学习中心都要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政 策支持,特别是用实际工作成效去争取支持。[4]从图1可以 看出,近年来招生数有下降的趋势,原因之一是由于有些地 方与党委政府合作到期,未能争取到党委政府再次支持。因 此,加强与党委、政府合作,争取适宜发展的政策环境,对 项目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总结分析各分部的工作以及对部分地方的调研发 现,15所分部从中央高度关注的“三农”工作出发,捕捉当 地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求热点,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努力争取当地各 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促进其持续发展。如2014 年湖南省委組织部、教育厅、财政厅和人社厅联合下发《关 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指出农林管理类 专业的学生主要依托湖南分部进行培养。15所分部没有争取 到省里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但是这些省或自治区的部分地市、 县争取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如四川绵阳 电大三台分校争取到了三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三台县委 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的实施意见》, 采取三条途径来解决学生的学费:即县财政出70%,县委组 织部党费收入出20%,村干部个人出10%。并由县委组织部牵 头实施,三台电大具体组织承办。还有12所分部没有争取到 任何省、市、县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由于各级办学机构办学模式不同,项目在各地的发展也 不均衡。从图2看出,参加项目的各分部招生情况差异较大。

有些分部招生人数较多,形成了一定规模,如湖南、浙江、 河北等;
而有些分部招生人数较少,如青海、西安等。项目 实施过程中,一些分部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当地现 代农业建设紧密融合,努力探索适应当地的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逐步使得该项目在当地的实施常态化、持续化。

而一些分部过分依赖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或经费支持,没 有抓住合作的契机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内涵建设。在争取党委 政府支持以及招生规模与教学质量之间仍然没能找到一个 最佳的结合点,招生没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还有一些分部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没有理顺,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积极性始终没有充分调动起 来。

(二)新常态下利用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 业农民的教学适应性较差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进程中,农业发展也将进 入新常态。现代农业未来将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的重 心,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企业家、职业农民、农业科创 投资等也将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不断涌现。[5]培育新型职 业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农业归根到 底要靠现代职业农民作为新型主体去实践。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 民”。国家对于农民培养的要求在变化,虽然“一村一名大 学生计划”在实施进程中不断地在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资源、 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测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适应性调整,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教学工作仍然跟不上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 育要求的不断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各地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需求 目前,除了上海、深圳和长春分部,其他分部都实施了 计划(图2),也根据当地实际开设了不同的专业和课程。

虽然目前已经开设出五大类17个专业(表1)和123门课程, 而且还在陆续开设新的专业和课程。但是,这些专业或课程 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各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生产地域性很强。而该计划的专业和课程都是由国 开总部统一开设的,具有普适性,缺乏针对性。一是总部开 设的农业类课程针对各地区农业特色产业的讲授较少;
二是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规则(教学计划)在制定之初 也没有给各级办学机构开设地方农业特色课的权限。因此, 目前学生缺乏对当地特色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影响 了当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2教学过程落实不够,监控力度不够 调研发现教学过程落实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上文所述,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而且是在职学 习,工学矛盾突出,再加上年龄偏大。因此,自主学习的时 间得不到保证,学习发生率较低。

(2)学习中心组织的面授辅导答疑课出勤率较低。学 生大多来自农村,距离学习中心较远,参加面授辅导不方 便;
也有可能与面授教师讲授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吸引人或者 面授辅导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有关。

(3)形成性考核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心对于形 成性考核管理和监控不到位。由于农村学生大多采用纸质形 考作业,网络提交作业的较少,再加上距离学习中心较远, 交作业不方便。因此,部分形成性考核作业不能按照学习进 度按时完成,等到期末才突击完成;
也有部分学生抄袭作业, 出现雷同现象。有的教师批改形考作业应付差事,也没有将 批改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4)一些实践教学只停留在文件或书本上,没有真正 落地。农业科学实践性强,国开要求所有学习中心都要建设 与所开设专业配套的教学实践基地。但是,一些教学实践基 地签了协议,挂了牌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不多或者开展的效果不佳。

3教学资源类型有待丰富,实用性有待提高 目前的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以课程学习包的形式呈现给 学生。课程学习包包括文字教材、形成性考核册、课程学习 指南和压缩DVD光盘(录像教材)。此外,还有网上学习资 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调研中学生反映部分课程教学资源数量和类型需要增 加,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学资源偏少。由于大多数课 程主编主讲聘请的是普通高校教师,他们基本上是按照普通 高校的教学模式来编写文字教材和讲授录像教材,理论性、 系统性较强,但是不够接地气。学生常有流失或者逃课现象 发生,课程所学知识实用性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此外,实践教学资源偏少,如缺乏课程实训视 频资源、网上仿真实验室或虚拟实验等。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农村学生的 特征,主要的教学资源为课程学习包,辅以网上学习资源。

但是,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一些农村地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无线网络的使用也很普遍。截至2014年 12月,我国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达到81.9%, 农村手机网民规模为1.46亿。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 村网民对上网终端的选择范围也在拓宽,不再局限于手机, 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上网的比例也都在增加。[6]可见,为农 村学生提供移动学习资源也应着手考虑,方便他们在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能够多终端有效地开展学习。

5学习测评不能适应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多样化需求 项目实施以来,一直有学生反映学习测评适应性较差。

如上文所述,农村成人学生理解力强、记忆力差、经验丰富。

而目前大多数课程期末考试还是以考察记忆能力为主的闭 卷纸质考试,缺乏开放性、应用性、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学 习测评形式比较单一。此外,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国开的 期末考试时间是统一的,特别是在每年7月份的考试,正是 农忙时节,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很多学生只能放弃考试, 待下学期补考。因此,针对农民学生的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也是目前学习测评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不够 由于从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教 师对于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农科教师接受 的是自然科学教育,对于教育学或远程教育学的研究思路或 方法不太熟悉,因此各级办学机构涉及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 育研究的课题较少,教师发表的相关专著、论文也不多而且学术水平相对较低。

有研究表明,2004—2012年有关“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的研究论文共计91篇,研究论文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 总体发表文章数量还是偏少。论文大多发表在开放大学(广 播电视大学)系统内刊物上,系统外刊物发表较少;
著者合 作率总体较低,大多数课题是以个人研究为主,这也是缺乏 深入研究的原因之一。[7]研究大多停留在办学和教学经验 总结上,缺乏相关理论研究,研究深度也不够。[8] 四、实现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面向农村开展远 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技术 革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只有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目 标,适应这些变化,才能培养出更多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应 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通过对新常态下我国“三农”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再 结合十年来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办学、教学经验,明确今后要 坚持以现代农业专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人才培养为 目标,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为我国农村的变革与发展培 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国家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 持“不离岗、不离乡”的培养方式,突出农村高等职业教育 特色,重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培养“扎根农村、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 者服务。

国开各级办学机构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自身情 况,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当地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 式。办学较好的地方应继续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把“一 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为 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提升服务。

办学较差的地方应充分认识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我 国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寻 求与党委、政府的合作。如果合作难度较大,可以积极探索 其他适合当地的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国开各级办学机构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 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当地的农科教 资源,通过与涉农行业、企业等单位合作或者开辟新的办学 途径,切实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项 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开放大学面向农村开展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 教学改革,适应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求 1强化专业建设与更新 截止到2014年秋季,计划只开设了专科专业,缺少面向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本科专业。新常态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重心要高移,高等职业教育要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转移。[9] 通过调查,发现62.39%的学生明确表示在完成专科学习后希望能继续本科的学习,20%学生还在犹豫是否要继续本科的 学习。因此,以共建共享的理念,逐步开设本科专业势在必 行。

此外,随着新常态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应加 快专业调整与更新,逐步健全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为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10]因此, 应调整或停招不适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专科专业,开设新 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的、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高职特色 的专科专业。

2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应更 具针对性和适用性。逐步增加适应我国“三农”新常态和创 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同时鼓励分部和有条件的学习中心开设 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涉农本土化课程,通过调整专业培养方 案,将地方特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供当地学生选修。

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学分银行的作用,积极探索与农村 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涉农中等职业教育等 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沟通与衔接,实现学习成果互认和学分 替代。

在专业与课程建设过程中,优先聘请高职院校的“双师 型”名师名教以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课程资源建设,逐 步将目前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教学内容改造成为任务驱动式、 项目式、问题引入式或者案例式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农村相关产业的生产实际对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探索建立适合农村成人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林德曼成人教育思想认为经验是成人学习者的生活教 科书,成人教育应该把学习者的经验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资 源来加以利用。此外,情境教學法是成人教育最重要的教学 方法之一。[11]针对农村成人学生特点,教学中应注重教学 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合理安排远程教学、集中辅导答 疑和送教下乡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提倡讨论式、参与 式或者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工 作情况或者农业生产经营实际组织课程辅导或实践。

此外,进一步重视农林科师资培训,并强化课程教学团 队建设。以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通过专业建设、课程 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吸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 发展潜力的农林科中青年教学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 队,明确职责,形成机制,开展网上导学、助学、促学和督 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