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合同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人类社会平等进程的历史作用①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人类社会平等进程的历史作用①

来源:承包合同 时间:2019-10-29 07:59:52 点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人类社会平等进程的历史作用①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人类社会平等进程的历史作用① 由于平等的劳动能力决定平等的社会关系,所以,人类 建立理想社会的前提条件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普遍提高人们 的劳动能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放任人们劳动能力差别 的持续存在,其结果就是社会的两极分化;
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可以利用制度优势,通过竞争机制普遍提高人们的劳动 能力,它在人类社会平等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平等;
劳动能 力;
教育 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经典社会主义理论认 为,理想社会通过建立公有制实现人们经济地位的平等,而 通过普遍提高劳动者劳动能力实现人们社会地位的平等。在 以私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由于优胜劣 汰竞争机制而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
在以公有制为基本制度 的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由于能够促进人们劳动能力的普 遍发展而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平等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也就是 说,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利用公有制的制度优势,保证每个人 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可 以通过竞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通过竞争能够形成劳动 者之间平等的局面。

一、平等的劳动能力决定平等的社会关系关于劳动,恩格斯指出:“它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 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 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实践也证明,劳动是人 的生命存在和社会生活的基础。由于劳动是表现人的本质的 最重要的活动,那么劳动能力就最准确地反映了每个人的生 命状态。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 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 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必须通过劳动体现出 来,而劳动也必然反映一定水平的劳动能力。进一步说,不 但人的发展本质上是其劳动能力的发展,而且劳动能力的发 展程度也决定着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人 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在各种交换形式背后隐藏着人们之间 劳动能力的交换本质。既然交换的原则是等价,那么劳动能 力平等的人之间才能进行平等的交换,而不同劳动能力的人 之间自然就形成不了平等的社会关系。所以,本文的基本判 断是平等以人们的能力平等为其基础。

天赋和教育决定了每个人的劳动能力。关于天赋,哈耶 克说:“不论环境如何重要,我们都不应当忽视这样一个事 实,即个人生来就极为不同,或者说,人人生而不同。”但 是,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 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也就是说,教育比天赋对人的劳 动能力的形成更为重要。罗尔斯说:“教育的一个作用是使 一个人欣赏他的社会的文化,介入社会的事务,从而以这种方式提供给每一个人以一种对自我价值的确信。”教育是人 们获得某种特定劳动技能的主要途径。工业革命之后,人类 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作用就更加明显。随 着机器取代了偏重体力的传统劳动技能,信息化带来了劳动 过程复杂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逐渐成为人类劳动的主要方 式,那么,劳动能力的差别就主要是脑力劳动能力的差别。

脑力劳动的特征是创造性,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现代 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理想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判断,其核 心思想就是人们的劳动能力得到了普遍发展。全面发展的人 并非是没有劳动能力差别的人,只是这种能力差别仅仅体现 在形式上。也就是说,在本质上,人们的劳动能力是相同的;

而在形式上,却各具特色。这些本质相同却形式多样的劳动 能力共同形成改造自然、创造文化的人类能力体系,每个人 在其中既能感受到人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能量,也能享 受到自己生命自由存在的乐趣。在这样的理想社会,收入分 配必然以劳动者作为尺度,而不再以劳动作为尺度。所以, 社会主义必须找到普遍提高人们劳动能力的途径。今天,社 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战略性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已经不仅仅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而且有望消除人类劳动 能力的差别。如果理想社会能够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通 提高人们的劳动能力,就可以通过按劳分配的深化逐步抵达 按需分配的目标,最终实现由“先富”向“共富”发展的理想。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理想社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理由 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但导致经济危机,而且导致社会的两 极分化。两极分化的结果就是社会成员由地位不平等的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构成,他们说:“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 特点: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 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7]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对抗关系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制必然 导致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剥削现象的出现就标志 着市场在初始阶段所创造的平等竞争的局面被破坏了。马克 思指出:“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 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 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 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

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 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 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占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 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否定市场经济的逻辑是:劳动者在 商品生产的初始阶段拥有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占有权,但随着劳动能力强的劳动者拥有更多的占有权而劳动能力弱的劳 动者减少甚至失去占有权的时候,劳动能力强的人就有可能 把部分产品转化为生产资料,通过购买、使用劳动力,最终 导致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而普遍雇佣劳动的出现就 表明平等竞争局面的结束。这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 竞争机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普遍提高人们的劳动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能够利用竞争机制提高社会生 产率,而且能够解决社会平等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优越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必定超 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原因。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 在劳动能力生产方面不但存在着因每个人经济条件不同而 接受不同教育的问题,也存在着被动地听命于物质生产需要 的问题。那么,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才能够使得劳动 能力生产既显示出高效率也能体现出公平原则。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一方面通过制度优势相对公平地分配个人的消费资 料,以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另一方面通过平等教育普遍提高 人们的劳动能力,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当市场经济因为 竞争机制有可能产生贫富差距的时候,社会主义利用公有制 发展平等教育又缩小了劳动能力及收入的差距,直至完全平 等。

所以,不同的社会制度就使得市场经济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区别了劳动者的能力,而社会主义制度趋 近了劳动者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类对市场经济的 利用到达了新的阶段,公有制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而竞争 的市场机制又促使每个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实践证 明,市场经济体制比任何经济体制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率,并 有效地推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市场上,任何人都不敢 懈怠,提升能力,不断进取,这就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率的 提高。确实,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无论如 何,市场经济在形式上给每个人的感觉是公平的,人们在市 场中能够感受到相对客观的衡量劳动成果的尺度,这就使得 人们专心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也不能否认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社会关系是典型的以货币为尺度的交换关系,人生的价 值往往通过货币来表现。

现实的社会主义要完成通过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目 标的任务,就要重视教育,社会主义国家要把教育提升到战 略地位。恩格斯说:“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 个人造成的片面性。”也就是说,理想社会只有通过平等教 育才能够推动人们劳动能力的普遍发展,进而形成平等的局 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生产不但具有自发性,而且正如 马克思所指出的:“工人支出在教育上的东西是微不足道 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生产有条件快速发展,因为公 有制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力生产提供平等的条件。当 每个人都平等地接受了教育,人们的劳动能力水平就有可能趋同。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抓住教育这个关键,就会使 得市场经济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373-37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172. [3]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上)[M].北京:三联书店, 1997:10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158. [5]罗尔斯. 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96.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92号天成大厦 1306房 邮编:510630 --------------- --------------------------------------------------- --------- --------------- ------------------------------------------------------------ 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