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销售总结 > 不同教师的协同合作教学【激光协同视域下的教师发展】

不同教师的协同合作教学【激光协同视域下的教师发展】

来源:销售总结 时间:2019-10-15 07:57:38 点击:

激光协同视域下的教师发展

激光协同视域下的教师发展 汪昱雯 江苏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15009) 【摘要】激光是协同学的奠基发现,自组织、序参量、 开放系统、平等受激和持续加压是其产生的五个关键因素。

协同学被认为是一门研究完全不同的学科中存在的共同本 质特征的横断科学。因此,在教师发展领域,也存在与之相 应的五条有效策略:找寻个人价值、发挥自身优势、实行自 我反省、开放自我结构以及改变心智结构。

激光是协同学的奠基发现,带给人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如今协同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之 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近年来的科技新成就“只 需要少许适当的行政管理与情报传递,就可以增进传统教育 体系的效用”[1]。因此,通过对激光协同现象的剖析与 提炼,寻找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契合点,找出其在教师专业 发展领域的推广意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一、激光协同的产生机制 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亮的光”, 具有定向发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能量密度极大等普通 光不可比拟的特点。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指出激光与普通 光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它不是“一些杂乱的波串”,而 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上长度无穷的波浪”。那么激光是如何产生的呢?哈肯教授做了形象的比喻, 他说激光就像一个个小人,没有人在旁边下达命令,却好像 服从指挥那样,在完全同步地用棒打水,产生一个波动均匀 的水面——光场。

激光是通过自组织产生一种有秩序的状 态,由无序转为有序,使激光成为协同学一个极为典型的模 型。此现象的产生有五个关键的因素:自组织、序参量、开 放系统、平等受激和持续加压,其协同作用机制可以用下图 表示:[2] 1自组织。

最初,激光器中的光波各不相同,相互竞争,以求得到 受激光电子的加强。这些受激光电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 择光波,也就是说与其固有频率接近的光波将受到青睐。当 某一光波受光电子加强后就能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倒其他所 有光波,尽管它原先常常只占有很微弱的优势。这种光波被 称为序参量,它控制原子中的每一个新受激的光电子,形成 激光器中统一而稳定的波动,使原子像“在统一指挥下所进 行的一曲美妙的大合唱”。[3]这一过程由最初偶然的相 互作用导致了最终必然的规律结果,没有领导,没有组织, 没有指挥,一切都是自组织的协同过程。自组织是指系统的 运动过程没有任何人为的策划、组织、控制,而是大量的个 体在相互作用、影响下自然演化的结果。[4]自组织现象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当然,与没有 生命知觉的物理系统相比,人类自组织仍存在很大的差别。[5]这一差别就在于人类具备自觉性和能动性,其潜能是 无穷的,一旦释放,将会展现犹如原子弹氢弹爆炸的能量。

2序参量 序参量是在相变点对系统的演化起作用的关键参量。克 劳斯o迈因策尔教授曾说过:“找到几个宏观序参量,你就 了解了复杂系统动力学!”[6]序参量的大小可以用来标 志有序的程度。当系统是无序时,序参量为零。当外界条件 变化时,序参量也变化,当到达临界点时,序参量增长到最 大,此时就出现了有序的有组织的系统。

在激光器中,被受激光电子选择了的光波,即是序参量。

它赢得竞争后,整个组织就由其控制。激光器中其他光波会 听从序参量的指挥,成为被序参量役使的伺服变量。它们放 弃自己原有的步伐,跟上序参量的节奏和律动,随着它的起 伏而起伏。一切就从开始的无序竞争转向后来的有序运作。

换句话说,组织中的任何元素都由序参量支配,组织的命运 掌握在序参量手中。

3开放系统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在一个孤立的系统内,热总是从 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中去,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果 不采取任何措施,孤立系统内的热总是会无限制增大。对此, 物理学家引入了熵的概念,熵是物质系统的一个状态函数, 是系统的无序状态的度量。熵值是永远增加的,无论何种初 始条件的系统,都将随着熵增而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朝着无序的方向走向终极平衡态,亦即灭亡状态。由此,诺贝尔化 学奖获得者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论。他认为解决熵增的 办法是使系统处于开放的状态,从外部补充一定的物质和能 量,即输入负熵,以抵消内部产生的熵增,使系统由无序转 为有序。因此,激光器装置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开放,装置必 须有进口和出口,以此接受外界的负熵,使内部产生的激光 发挥其持续加压的功能,保证系统内部的有序运行。

4平等受激 在普通灯管中,受激光电子的光波会迅速逃逸,以致没 有时间得到其他光电子的强化,所以,为了给这些光波提供 足够的受激时间,在激光器的两端装上了平面镜。两块镜面 必须平行,这样原子在激光器内才能产生相互激荡反射,形 成谐振腔。换句话说,受激光电子的光波必须在平等受激的 条件下,才能有充裕的时间得到其他光电子的强化。

5持续加压 激光器装置要求迅速而连续地使光电子受激,使它们快 速而有效地强化光波。虽然使用了平面镜以增大光波受激的 概率,但是还会因为诸如散射等原因而导致受激光电子的扩 散。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持续加压。首先,增强通过光 管的电流,可以加快受激光电子选择光波的进程,从而抵消 受激光电子逃逸的影响,进而推进序参量的产生,将普通光 转变为激光。其次,持续增强电流的原因在于系统的开放性 可使受激放射产生的能量能够再回到原系统,补充光波的能量损失,使其不断产生激光,不断释放能量,不断地给系统 加压,成为一台内燃机。

激光天生就是朝一个方向射出,并且能在短时间里聚集 起大量的能量,这是它用做武器的原因。因此,它的发射不 能漫无目的,必须有的放矢。若方向发生错误,激光的强大 力量将会成为最严重的杀伤力。所以目标的设定就成了关键, 必须选择合适的点将激光的能量聚合起来,再折回给激光器, 持续加压。

二、基于激光协同现象的教师发展策略 在科学领域里所获得的关于集体行为的知识,确定无疑 也与我们的个人事务有关,无论是经济领域中,还是社会领 域里。[7]教师是一个自组织,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 问题。当今世界理想的教师已经由过去的“技术型”、“工 程师型”演变为“反思型教师”,[8]教师专业发展的内 容多集中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上。歌德说:“部 分已掌握在我手中,可惜还缺少那精神纽带”。这个精神纽 带就是本文欲探讨的。

根据激光协同现象产生的原理图,笔者构建了如下的教 师发展策略框架图。整个系统以个人价值为引领,对教师来 说,即是专业情意的指引。自身优势是系统的序参量,专业 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优势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开放的自我 和心智结构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是一位“反思型教师”必须 具备的,这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培养基。1找寻个人价值 激光装置依靠自身有目的激光放射,持续加压系统,使 其连续不断地产生激光。教师的自组织,同样需要特定目标 指引下的持久的能量供给系统,需要教师找寻人生的价值观, 需要教师思考“我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以及“因为这 份选择,我该怎么做好”等问题,需要教师构建他们的专业 情意。

我们的价值观,就像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 的手”,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决定了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方 式度过一生。[9]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扭曲邪恶的,那 么满腹的才华与能力就会成为他危害社会的帮凶;
而若一个 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其能力就能为利益社会锦上添花。天 地君亲师,教师与领导一样,具有放大效应。他们的价值观 不仅决定了自身的人生,甚至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夸美纽斯说“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 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呢”,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背 景下,教师有些迷失在各种观念和现实的冲击中。并不是现 实中主流的或是大家追逐的就是正确的。个人价值要与日常 欲望区分开,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10]日常欲望永无止境,当人类像陀螺一样随之而转,就 会疲惫不堪,没有方向。萧伯纳先生形容价值观是“一种自 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是“生命最真正的喜悦”。

个人价值就像人生中的照明灯,总在前方指引,让人温暖、促人奋进、给人勇气、予人坚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曾说 过:“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在著名特级教 师魏书生看来,教师的工作“是在学生心里开辟一片绿地, 播撒上真善美的种子”;
北京的特级教师王树声说“教育工 作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千秋万代”;
江苏的特级教师盛 大启认为教育是“人民的重托,童心的呼唤”。[11]由此 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师不能只关注脚下的一片土,需要更多 地仰望星空。

2发挥自身优势。

激光协同现象告诉我们,序参量控制着整个系统的命运。

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自身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他们命运 的走势在于对自身序参量的把握。什么才是教师的序参量 呢?笔者认为是他们自身的优势。

成功心理学家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理论——优势理论,亦 即要扬长避短,才可以获得成功。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 曾提出:“惟有长处才能产生成果,而抓住弱点则只能造成 令人头痛的问题。”[12]优势被认为是一种行为、思维和 感觉的模式,包括动机和动力,如自尊、持久、献身、勇气、 自豪、完美和竞争。它能产生高度的满足和自豪,带来心理 和财务的回报,并以可测定的方式向成功推进。[13]从定 义可以看出,发挥自身的优势,会在行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可以带着更充足的信心投入工作, 收获更有效的结果。自我效能感的不断提升是自身优势这一序参量无限能量的信心来源。根据班杜拉的理论,教师对自 己教育效能的信念,部分地决定着他们如何组织班级学业活 动,塑造学生对自己智能的评价,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抱 负和学业学习。[14]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的 重要性。

对于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构成了其区别于他 人的优势。学者们正在努力寻找统一的标准,又何来优势可 言?这就是笔者所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优势的一部分,但 不是全部的原因所在。每个教师整合这些共同因素的方式方 法不同,自然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而这种整合方式,却恰 恰是决定一个人优势的关键所在。

有效能的人会顺应自己的个性特点,不会勉强自己。通 常来说,优势具有一学就会的特质,能够带来满足感,在行 动时更易表现为当下的无意识的反应。此外,著名的优势理 论之父唐纳德先生告诫我们“在寻找优势时,务必关注你的 内心”,要提防虚假渴望。权力、魅力、刺激、别人的友好 建议、有利可图的工作机会,会诱使我们偏离优势的轨道。

[15]他举例说,那些表现较差并且很快离职的员工往往只 关注这一职业的魅力和刺激,而不是使命。没有持续的加压, 序参量不可能长久存活,没有个人价值的指导,教师的优势 发挥,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在个人价值树立的基 础上,在自我反省、自我结构、心智模式的循环机制构建完 整的基础上,自身优势的发挥才会像激光一样,准快久乐。3实行自我反省 激光器装置是一个自组织,人类也是自组织。两者最大 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在人类有自我 反思的能力。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提倡自我反思已是老生常谈了,其必 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只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流于一 种形式。这只能说明教师没有把握住反思的实质,没有形成 对反思正确和坚定的信念。

行动科学家认为 “跳跃式的推论”是人类行为的普遍 误区,影响人类的学习。我们总是直接从具体事项的观察上 跳到自己的认知,从观察转移到概括性的论断,不经检验。

它碍于学习,因为它将假设当作事实,视为理所当然而不需 要再加以验证的定论。[16]假设的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个 人的心智结构。这才是需要教师真正反思的东西。

正是因为“跳跃式的推论”堆积而成的心智结构,所以 才导致教师日复一日地反思却不见太大成效。只看到事情的 表象,却没有探究背后的假设。只关注事物的结果,却忘了 探寻背后的原始资料。能否勇敢诚实地面对这支“看不见的 手”,是反思的第一步。

在分开概括性论断与原始资料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回头 探寻行动背后的理由。系统动力学家彼得·圣吉先生推荐了 “左手栏”技巧。在-张纸的右侧记录事件的实际发展过程;

在左侧写出每一个阶段,心中所想说而未说出的话。它将暴露我们的真正想法,将背后的假设公之于众,理清自己的心 智模式,因而可使情况得到改善。另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是 探询与辩护。鼓励他人探究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提供不同 的看法,在接受探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预设。但 是,纯粹的探询是不科学并且不可能的,因为人们会“习惯 性防卫”。所以,必须结合两者共同使用。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当教师完成对自身元认知的反思 时,才有继续反思自身工作的基础。此时,教育日志、反思 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等反思方法才有其展示的舞台。

反思的技巧用在放慢思考过程,使我们因而更能发觉自 己的心智模式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17] 这是一种行动中的反思,所涉及的不只是“思考”,而是涵 括了思想、情感与行为表现的对话活动。[18] 4开放自我结构。

人类的自组织同激光器一样,如果封闭孤立,只会导致 系统不断走向无序,直至死亡,只有开放才能导致有序。问 题在于,可以人为地控制激光器,保证其接受外界的物质和 能量,却不能确保人类自身百分百的开放,百分百地接受到 有用的外界信息。这是难点所在,却是必须努力解决的。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人类更易选择与自身固有图式相近 的信息,而排斥与其不符的信息。面对外界的信息流时,人 类会自动进行筛选,本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对自己 有用的。结果只会导致数量的增加,而不是质的改变,也就是说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除此之外,自以为是和嫉妒心理也会成为阻碍。当人们 拥有一定的才智、成绩和地位时,在面对外界新的信息时, 会或多或少产生自以为是的态度。那些名利、荣誉会自然而 然筑起堡垒,成为这些人信息过滤的标准。他们会自恃原有 经验,怀疑新信息,甚至不给自己了解它们的机会,直接拒 绝。另一方面,当人们看到外界信息的提供者,是本来与自 己平起平坐甚至是不如自己的人,会或多或少产生嫉妒的心 理,在接受的过程中受嫉妒情绪的困扰而给接受质量打了折 扣。

如今我国的教师培训制度日渐完善,提倡职前职后教育 的一体化,教师在其职业成长过程中,接受培训的机会越来 越多,如何面对这些新的信息流,这是教师的第一层开放。

在各个学校开展的教师发展行动中,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院校合作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策略,如何接受专家同事领导的 新信息,这是教师的第二层开放。除此之外,教师的日常工 作要与学生、家长打交道,日常生活要与家人、朋友共分享, 如何应对来自社会的新信息,这是教师的第三层开放。

此处的“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建立在自我反省 基础上的开放,是摒弃个人好恶和自是嫉妒的开放。这种开 放是一份谦虚,是一个无我的状态。谦虚,并不是消极的退 缩,而是崇高的平实,是极其绚烂、繁华、崇高、伟大,而 终归于平淡的写照。[19]也难怪《易经》中唯一平平吉吉的卦名叫“地上谦”。

5改变心智模式。

平面镜是激光器不可或缺的重要装置。平整的表面以及 平行的放置方式是其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作为人类自组织 的教师,与平面镜相对应的机制就是心智模式。教师需要打 磨出心静如水、心清如镜的心智模式,尽量避免无意识的预 设使心中的一壶清水泛起涟漪。

信息论表明在任何信息的传输中,在任何消息的通讯中 都存在着随机干扰或噪声的作用下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20]我们对世界任何事物的知觉,都是根据感官器官编码 的刺激或信号由大脑做出翻译和重构。换句话说,当人们给 事物下定义的时候,其实已有可能背离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因此,没有一种认识不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错误和幻觉的威胁。

这种错误和幻觉,被行动科学家称之为“基本假设”。

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对或错,而在于不了解它是一种 简化了的假设,以及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与检 视。[21]这种预设的假定,影响着人们所“看见”的事物。

就好像瞎子摸象,两个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对于相同的事 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为大家看到的重点不同。这样的 心智模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行动科学家们认为信奉 理论(当事人宣称他所使用的理论)与使用理论(由实际行 动中可推论出来的理论)可能是不一致的。人们的行动是被 设计的,依赖与使用理论,并且对行动的反映亦是被使用理论所主控。[22] 教师面对学生时,会给学生贴上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标 签;
面对同事和领导,会做出固定的判断并据此行为;
面对 新的知识,会有足够的技巧保护自己免于受到学习中的痛苦 与威胁。[23]时时受到“跳跃式的推论”的影响,处处受 到“习惯性防卫”的作用。就算我们的心智模式是平面镜, 也会发生折射和散射,更何况加上基本假设的平面镜,只会 使折射和散射更为厉害,更远离真实情况。

由此,心智模式的改变就显得极为迫切。老子有云:“致 虚极,守静笃”,“宁静”才能“致远”。需要保持心静如 水、心清如镜的状态,尽量使内心的平面镜不受干扰,维持 其平整的表面,减少信息的失真。这种状态的平衡是建立在 自我反省与自我开放的前提下。实行自我反省、开放自我结 构以及改变心智模式是统一的整体,三者互相促进,不可分 割。

三、结语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五条教师发展策略是建基在将教师回归 到普通的人的前提上形成的。笔者认为教师作为人的发展是 根本,作为社会角色的发展是在其基础上形成或是统一于其 中共同发展。希望通过这种回归和与自然科学的交流,能如 同哈肯先生所说的,“探讨最终形成的总体模式”,以发现 “更高层次的必要性”。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 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9. [2]改编自贾小明.基于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下的价值 观领导理论研究[D].南大企业管理,2005:110. [3]曾健.社会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9. [4]范国睿.复杂科学与教育组织管理研究[J].教 育研究,2004.2. [5]贾小明.基于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下的价值观领导 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企业管理,2005:107. [6]克劳斯·迈因策尔.哈肯、协同学与复杂性[J]. 中华读书报,2000.9. [7]赫尔曼·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前 言)[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 [8]周南照,赵丽,任友群.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 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62. [9]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22. [10]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7:6. [11]李晶.有效教师[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6:8.[12]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 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6. [13]唐纳德·克利夫顿.让兔子去跑,别教猪唱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1. [14]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340. [15]唐纳德·克利夫顿.让兔子去跑,别教猪唱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3. [1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 1998:222. [17]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 1998:221. [18]唐纳德·舍恩.反映的实践者[M].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7:6. [19]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186. [20]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 [2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 1998:204. [22]Chris Agyris, Robert Putnam, & Diana McLain Smith.行动科学[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0:7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