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课改不能成为美丽的外衣】什么是课改

【课改不能成为美丽的外衣】什么是课改

来源:年度总结 时间:2019-10-23 07:53:55 点击:

课改不能成为美丽的外衣

课改不能成为美丽的外衣 【摘 要】在大量的课改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对课改 精神把握不准,吃得不透,只是在追求新形式、新潮流上做 文章,忽视了语文课的性质和特点,导致出现形式花哨,舍 本逐末,评价失真,乱戴高帽,依赖新媒体,忽视传统课堂 等误区,这些都应该引起所有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迷茫。

下面结合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对课改的一些认识,探析 当前小学语文课改存在的误区,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并求 教于方家。

一、形式花哨,舍本逐末 新课标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理 论上而言,包括语文在内的所有教学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和自主体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转变 教学方式,尤其是传统的填鸭式、以老师为主的单一形式,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这样一来,课改之后,课堂的确变得更 活泼,也更有趣,但笔者发现,一堂热闹的课下来,学生却 没有获得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正如有的一线教师所质疑的,人声鼎沸并不是语文教学 中学生自主参与的完美体现。笔者认为,让学生参与教学并 不是要否定教师在这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一味地给学生所谓的“完全”“绝对”的“自由”,而老师不给予适当的 引导点拨,这种“自由”将是盲目的,甚至引起负面的效果。

如果我们的老师一味去追求讲课形式的新颖花哨,而忘记了 课堂的本质是传授知识,那么就与课改的初衷背道而驰。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 其是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 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教学实 践中,笔者却发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被刻意地淡化、避让 了,甚至丢弃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很多参与课改的老师 在课堂上不敢涉及语文知识,连最基本的识字、写字练习也 被舍弃。这显然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极大偏离。

二、评价失真,乱戴高帽 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在课改中被空前地受到重视,但 有不少的老师却产生了误区,很多人认为课堂教学中鼓励的 力度越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因而频繁使用“表扬他”、 “啪啪啪”、“你真棒”这种表扬方式,使得课堂上“啪啪 啪”的掌声不断,“你真棒”的赞扬声不绝于耳。笔者曾经 在不同的语文公开课上看到类似的现象:学生回答了一个很 简单的问题后,教师就称赞:“非常不错,掌声鼓励!”随 之响起“啪啦啪啦”的掌声。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 又在一片“太好了,真了不起!”中得到了同样的“殊荣”。

甚至有学生朗读课文时读出了错字,而且也没有投人自己的 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你读得非常精彩!”整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不断。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对“评价”特别有一个阐释: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 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 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 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建立信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提倡鼓励学生, 并不意味着就是要在课堂上说几句简单的赞扬语,做几个赞 扬的动作,而是要使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笔者认为,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能发挥无法估量的 作用,但我们必须积极地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识到前进 的方向。所谓“积极”就是不能失真,不能毫无原则,更不 能单一,否则一旦学生耳朵都听出老茧,评价将会失去它应 该具备的激励作用,更有甚者使学生认为老师很“假”,产 生大量的疑惑和腻烦。

三、依赖新媒体,忽视传统课堂 在课改中,新媒体的介入是很重要的现象。笔者所接触 到的学校虽然大都在农村,但仍发现这些年有不少的老师尤 其是年轻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未来必将成为一个大的发 展趋势。必须承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原来难以理解的 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亮点。老师不再依附于书本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图、文、声、相的结合使课堂变得不再 单调乏味。

但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中,也发现多媒体 教学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将课 件制作得非常精美漂亮,导致喧宾夺主、弄巧成拙,影响了 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多媒体失去了应起到的作用,更为内在 的是,小学生的自制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还不是很好,一旦我 们将学生触及思想的阅读浅化为了视觉上的阅读,就很容易 使学生只关注到那些花花绿绿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 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 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 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 教学中,我们必须按照纲要的这一要求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 术,但是,笔者认为,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因为现代信息 技术决不能代替一切,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与课文的对话, 是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的。我们在课改中必须对此有清醒地 认识,否则极易为现代信息技术所绑架,丧失师生在教学中 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在课改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还有很多,以上分析的三个方面,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触最深的。如何走出这 些误区,还有待一线教师不断地理清思路,积极探索。但总 体而言,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正确处 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多一些踏实作风,少一些形式主 义;
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盲目追风;
让语文课走出“时 髦”的误区,摆脱美丽的“空壳”,远离哗众取宠的“新潮”。

简言之,“课改”不能成为一件“美丽”却华而不实的“外 衣”! 【参考文献】 [1]王玉川.《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和建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3年第 40卷 [2]程小萍.《路在何方——也谈小学语文课改》,2014 年第9期 [3]廖慧梅.《小学语文课改缺失了什么》《中小学教师 培训》,2009年第1期 [4]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 ——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 峦》,《语文建设》,2011年第3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