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办公室总结 >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的构建分析_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的构建分析_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来源:办公室总结 时间:2019-10-24 07:49:48 点击: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的构建分析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的构建分析 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年实践探索的 基础上,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 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组织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学者, 按照严格的民主、科学程序,在广泛听取一线校长教师、省 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和 政协委员意见,部分学科还特别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 史研究室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 (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完善,于2011年底印发了义务教育语 文等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要求各地从2012 年秋季开始执行。新课标实施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如 何才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甚至高效值得研究。笔者根据多 年的课程研究与实施经历,提出如下实施策略和方法,以引 起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关注与探讨,更希望能付诸实践, 使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学习研训:实施工作的起点 义务教育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就是解决上述 问题,并体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求,使学科课程标准定位 更加准确,更加切合广大师生教学实际,更加具有操作性的 结果。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是: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 透;
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能力为重, 注重知行结合;
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
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上述这些有关学科课程标准为什么要修订、根据什么来 修订、如何修订、主要修订了什么等等这些带根本性的主要 的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 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中, 显然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实施主体的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 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研究与 培训,切实理解和把握新课标,为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 基础,这样新课标实施起来才不会出现偏差,课堂教学才能 有效、高效,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有保障。

按照新课标修订的新教材的学习研训也很重要,不仅能 使广大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用好教材,为课堂教学奠 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新教材研训的过程也是新教材的编者对 新课标解读的过程,对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标也有帮助作 用。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较多、教师较多,且分布范围很 广,因此全员学习研训将是一个逐步展开、逐年展开、逐步 深入的过程,学习研训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应因地制宜、因 时制宜,除了通常使用的面授方式、研讨方式外,也可采用 网络学习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总之应把学习研训搞好。

二、总结反思:为寻找实施路线图奠基 义务教育各个学科课程标准是总结全国的实验情况后修订的,本地本校本学科的情况与全国的情况相比,既有相 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应该对本地本校本学科的实验情 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价,理清目前方方面面的状况, 反思主要工作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客观评价实验效果,剖 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新课标各方面的要求,提出下 一步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总结评价有两个参照物:实验版 课标和2011年版课标。应以实验版课标作为参照物总结评价 实验的情况和效果,至少需要客观回答以下问题:本地本校 本学科是否完全按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执行?课程内容是否 完全按课标实施?是增加内容了还是减少内容了?教学要 求是否完全按课标内容要求进行?教学中是提高难度了还 是降低难度了?学科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 可行有效?实际教学中采取了哪些方式方法?效果如何? 学科教学设施设备及其他课程资源是否满足教学要求?教 学中能否积极利用和开发学校及所在地的课程资源?通常 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课程目 标的实现?学科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是否实现了? 程度如何?学科课程标准的各项预期如果未能如愿,主要原 因是什么?是学科课程标准本身的问题,还是本地本校行政 领导执行力的问题,或者是教师专业素质问题和教学与评价 方式方法问题,抑或是场地、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条件的 问题?甚至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 确定的课程改革六个具体目标实现了吗?各个具体改革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原因何者?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 回答、总结和反思。把本地本校本学科的情况、问题及其原 因弄清楚后, 把2011年版课标与实验版课标进行对比,比 较它们在课程目标、内容及要求和其他方面的异同,自然就 清楚了本地本校本学科实施新课标的基础、存在的问题、所 需的条件和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寻找实施新课标的最 佳路径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样课程实施起 来就会事半功倍,就能取得实效。

三、课堂教学:实施工作的主渠道 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 堂教学质量、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课堂教学应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 织教学,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关注学生 的水平差异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确定恰当的教 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课程弹性的设计和难度梯度 的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 求,妥当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布置学生作业,适当控 制学生课业负担,应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注意帮助学习困 难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应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俗话说,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应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更新教 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应改变 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新课标所倡导 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应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注意吸收信息技术应用于 学科教学的优秀成果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探索信息技术与 本学科教学的整合方式,转变学与教的方式,营造独立思考、 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 果、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应重视探究学习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质疑、调查、观 察、探究,加强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指导;
应关 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和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应加强理科实验教学,按照课标的要 求完成学生必做实验和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以加强学生动手 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考试:课程健康实施的方向舵 教学评价与考试在诊断教学过程及效果、调整学与教的 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应树立科学的评价考试观,合理发挥评价考试的功能 作用,改变评价考试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促进学生 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应强化评价考试内容和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尤其应 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加强试 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

应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注意学生学业 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结合,使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 样、评价结果客观、公平、公正。应重视评价考试方式方法 和手段的改革,使评价考试科学化、现代化,尤其应重视信 息技术在评价考试中的应用,建立全面、科学、高效的评价 考试制度。

应创新评价考试方式方法,开展评价考试的研究与改革 实验,提高评价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操作化水平,提高 评价考试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发挥评价考试的引领作用,引 导新课程标准实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校本教研: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条件的 不同,学生、教师的差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正常的, 重要的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研究解决问题,校本教研活动的开 展,为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一个很 好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平台。应创新教研机制,完善以校为 本、区域联动的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力量在指导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加强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教法、 学法、评价考试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改革 与实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应围绕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堂教学中出现的 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 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特别应加强 对农村地区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帮助和指导。应加强课程实 施和教学改革经验、成果的总结和交流,积极推广优秀教学 成果和教学经验,促进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应以问题、主题、课题的形式引领教研活动,应特别关 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出现的新问题,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动 态,关注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及实际应用状况,这样不仅 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还能取得活动项目研究成果,提升教 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 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加强教 研活动的指导和引导,提高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率。

六、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 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为教学服务。各个版本教材配套的学生光盘和教师光盘,含有许多针 对性很强的供学习和教学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光盘 资源,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网络上有大量的可供教学用 的资源,应注意积累、筛选和优化网络教学资源,更好地为 教学服务。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做好课程资源开 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有机统筹整合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 有益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应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 源;
应鼓励和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并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应充分 发挥中小学德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等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 作用,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展览馆、烈 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科学馆(中心)、文化馆 (站)、图书馆、体育馆(场)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经常 性地开展历史、传统、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有益于学 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应建立共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机制,实现校内 各学科之间、校际之间和区域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形成课 程资源建设和开发的整体效应与优势,丰富课程资源,提高 资源质量和使用效率,为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奠定 坚实基础。

七、课程领导力: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等课程管理者是课程实施的 关键力量,他们在课程实施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宣传培 训、条件配备、课程开设和开发、课堂教学、评价考试、教 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督 导检查,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也应参与学习培训,增强课程 意识和课程素养,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标,为新课标的 顺利有效实施把握方向和提供推动力。

课程开设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应按照课程计划开 齐课程、开足课时但也不增加课时,以保障学生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课程开不齐或开不足,自然会影响学生这方面 的发展,而增加某门课的课时,除了挤占其他课程的时间影 响那些课程的学习效果之外,往往会增加这门课的学习负担, 而且教学效率也往往不高,因此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课是课 程实施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团队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力量,应加强教师的课程 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切实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开发彰显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和社区自然、社会、文化 的校本课程,提高新课程的执行力。

应建立实施新课程的规章制度,加强课程实施的规范化、 制度化建设与管理,保障课程的正常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 育质量。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