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办公室总结 > 初中生疏离地理课堂的三种因素|不安全因素有哪三种

初中生疏离地理课堂的三种因素|不安全因素有哪三种

来源:办公室总结 时间:2019-10-13 08:01:25 点击:

初中生疏离地理课堂的三种因素

初中生疏离地理课堂的三种因素 在初中教学的所有学科中,地理可能是最容易引起学生 兴趣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于刚从小学阶段升上来的学生来 说,图文并茂的地理教材就足以吸引他们的眼球,更何况是 如此陌生有趣的地理世界。而实际上,初中学生在接触地理 不久后,便普遍疏离厌弃地理课堂,在他们看来,地理可能 只是为了应付会考而不得不上的科目。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 初中学生疏远地理学习呢?我们知道,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 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二是教师的教学、 三是作为学习外围环境的学校与家庭的影响。下面就从这三 个层面来探讨初中学生是如何疏远地理课堂的。

一、学生:被读图时代夺去的地理兴趣 对于学生来讲,第一位老师其实是他们自发的学习地理 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 地理知识产生了探知的兴趣,就会进入自主求知的通道,不 知不觉地成为乐此不疲的自我教育者,正如孔子所说的:“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雍 也》)。地理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有趣的 世界,而且地理又以地图为第二语言,这最适合抽象思维能 力不强,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初中学生的学习。为了调动学生 兴趣,目前新编的初中地理教材还有意地编排得图文并茂, 在课本中增加了大量的彩色照片、示意图、分布图等图像资 料。即使是文字语言也以释图语言为主,所有知识点最大限度地图文结合,或用图释文,或以文析图。美国心理学家布 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 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 的情绪。图像化的知识传达与图文并茂的教材,一直是地理 课堂吸引学生的法宝。

然而,在读图时代,地理课堂的法宝失去了法力。因为 读图时代给学生带来了更加新鲜有趣的图像刺激。关于读图 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表述是斯洛维尼亚美学家阿莱斯·艾尔 雅维茨在其著作《图像时代》中所提出来的概念,他认为快 速滋长的摄影、电影、电视、广告、设计等视觉文化现象, 以及其衍生出的新的审美文化趋势形成了对当代人类眼球 的强烈吸引和冲击,从而带动或引发了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 代。读图时代给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在这种背 景下,图像化的地理知识传达与图文并茂的地理教材变得黯 然失色。此外,读图时代一直处于鲜活的状态,这就如英国 现代美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图像与眼睛》中提出 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 片的侵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成长于“从早到晚都受 到图片的侵袭”的读图时代,他们每天都受到丰富而且鲜活 的图像的刺激,视觉神经已经在长期的视觉化生活中逐渐钝 化,再丰富的图像恐怕都难以刺激他们,甚至可以说,地理 课堂的地理图像在他们眼里都不过是一种过期图画。在读图 时代,这样的事情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可能会被我们挂出来的第一张地图所扼杀。

二、教师:边缘化位置与边缘化教学 如果说地理兴趣是学生地理学习的最好的老师,那么地 理教师无疑是第二好的老师了。当学生失去地理兴趣时,如 果地理教师能够发挥作用,学生还能顺利地进入地理世界, 甚至重新产生地理兴趣。可是,地理教师边缘化的教学位置 以及大部分地理教师边缘化的教学,不但没有拯救学生的地 理兴趣,往往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疏离感。

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学地理教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受 到重视,地理科学素养已经作为基础教育必须实现的目标。

当前的新课改也特别强调中学生地理素质与地理能力的培 养。但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初中地理因为不是中考科目而倍 受冷落。与语、数、英等传统考试科目相比,地理学科处于 边缘化的位置。虽然初中地理也有毕业会考,但会考只是过 关性考试,学生几乎都能通过。地理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位 置,直接影响到地理教师的教学地位,使其成为不受学校重 视的副科教师。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师边缘化问题更突出, 有不少农村中学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而是由其他科目的教 师兼任,有的教师是在本专业教不了课的情况下才担任地理 教学以保证其工作量,一旦有机会教本专业的课时便不再教 地理课,这样一来,地理教学岗位就成了许多落聘本专业教 师的“避风港”。相对来说,城市中学的地理教师处境要好 一些,但其教学地位也处处受到挤压。一般而言,地理课在学校课时量中比重较低,同样准备一节课,可是得到的却是 不一样的报酬。普遍边缘化的教学地位严重打击了地理教师 的从教热情,边缘化的教学地位导致其边缘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地理会考又主要考查基础性知识, 因此,许多地理教师上课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 教”,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我说你听,我写你抄”, “填鸭式”的“满堂灌”。在这种教学分离,师生隔阂的课 堂中,学生所期待的就是尽快下课,尽快远离地理课堂。在 学生心目中,地理只是应付过关考试而存在的一门僵死的学 科。当然,在边缘化的处境中仍有不顾自身得失而倾心于课 堂教学的地理教师,而这类教师绝大部分学生是碰不到的。

三、学校与家庭:应试思维下的负面暗示 当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对地理课堂也产生了逃避心理, 这时候能够影响学生学习心态的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环 境:学校与家庭。如果学生在学校与家庭方面得到正确的反 馈,也许还能使他们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即使不能令其重 新喜欢上地理课,起码还能让他们客观地看待地理教育的价 值。然而学校与家庭却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对于地理教育, 他们在各自的立场上给了学生同样的负面暗示:地理不是中 考科目,学好学坏不重要。教育改革虽然进行了好一段时期, 但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与思维,仍像幽灵一样存在于学生所 在的学校与家庭之中。

学校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对地理教育的举措以及对学生地理学习方面有了负面暗示。一方面,学校通过各种规定 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意识地向语、数、英等主考科 目倾斜,这无形中给学生传达了“学校一切以考试为中心” 的信号;
而在另一方面,学校又对地理教育的师资配置、教 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分配与使用方面表现出相当的随 意与漠视,这无疑又向学生传递了一切与升学考试无关的教 学活动都是无关紧要的信息。这样鲜明的对比已经足以教育 学生形成“尊卑”等级的学科观念。更何况评定学生学习的 各种荣誉都是以中考科目的成绩作为权衡标准的,非中考科 目的学习成绩只作参考标准,像地理成绩通常是忽略不计的。

在家庭层面,学生的家长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出发, 也特别关心其子女中考科目的学习成绩,家长对于学生中考 科目的紧密关注的态度与对非中考科目学习的放松忽视态 度也形成鲜明对比,这无形中强化了学校传达给学生的学科 尊卑的暗示。这种被学校与家庭双向加强的以考试为中心看 待学科学习的负面暗示,正好顺应并加强学生对地理课堂的 疏离心理,最终导致他们视地理为畏途。

四、总结 在地理学习的道路上,由于地理自身的地图优势被读图 时代所消解,学生因此失去地理学习的第一位老师——兴 趣;
而当前地理教师的边缘化位置与边缘化教学,又使学生 疏离地理课堂与地理教师;
最后学校与家庭应试思维的负面 暗示,让学生毫无顾虑地疏离地理科目的学习。以上正是学生在接触地理世界的阶段如何一步一步地疏离地理课堂的 轨迹的。

项目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 目:广州市铁一中学初中地理学情调查与研究,编号:
GDDL1500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