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月计划 > [浅析生活化德育中的体验教育] 三化德育

[浅析生活化德育中的体验教育] 三化德育

来源:月计划 时间:2019-10-27 08:05:35 点击:

浅析生活化德育中的体验教育

浅析生活化德育中的体验教育 人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内心的体验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的创设教育情境 和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心智去感 受、关注、参与、领悟、移情,通过体会和内省实现自主学 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升,这是体验教育在生活化德育 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
生活化德育;
体验教育 古人云:“德者,得也。”德是“内得于己,外施于人。” 德育需要人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内心的体验。体验教育,是 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的创设教育情境 和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心智去感 受、关注、参与、领悟、移情,通过体会和内省实现自主学 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体验’是教育最 重要的发现之一,‘体验’的发现标志着教育领域中‘人’ 的发现。”1它强调知识与学习者的互动、对话,注重学习 者的深入参与,不强求划一认知而尊重个体差异;
它突出的 不是对知识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强调自我的感悟与发现, 是一种变知识化为人本化的教育。

一、在生活中体验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识一字, 亦还我堂堂正正地做人。”2生活是一本无字之书,却包含着酸甜苦辣,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只有通过体验、品味 百味人生,人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扩展和充盈个体的精神 世界。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德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开设了社会实践课程和开展了各种社区活动,目的也就是让 生活成为德育的重要途径,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德育教师。

朱小蔓教授指出:“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远离学生生命 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 命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实质是关注个人的生命经历、经 验、感受和体验。”3互动体验的中学生活化德育过程就应 跨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向生活开放, 让学生置身生活,诱发和唤醒其丰富的思想和生活体验,扩 大学生成长的时空。教师应把德育过程延伸到校外,建立德 育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入农村,体会“谁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深入工厂理解“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深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意 识环保的紧迫性;
深入军营,体会纪律严明等等,总之,要 突破学校德育的时空限制,在生活大课堂中把校内和校外连 接起来,在与生活的互动交往中陶冶情操,体验真情实感。

案例:在《一个轰动台湾的平民教子经验》一文中记载 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上二年级的孩子突然对母亲说自 己再也不想读书了。面对孩子的这一念头,一般的父母要么 是苦口婆心地说教,要么是一顿臭骂甚至是让孩子吃皮肉之 苦,而这位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却平静地答应了她的孩子,但要求他去拔草。孩子在毒辣的日头下,从早上七点一直拔 到十点多,母亲一再问她的孩子是去上学还是继续拔草,并 让他考虑一下。最后已吃尽了苦头的孩子终于说要去上学, 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用功读书。

这位母亲让孩子在生活的体验中自己选择的做法无疑 是非常明智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引导,相比之下就 连我们许多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都要为此汗颜。这一事 件对我们德育者非常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体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思考,继续探索,让学生学 会选择,有所了悟,对人生意义做积极的反思。

二、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 教育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育的具体情景,是认 知、情感、行为等因素发展背景的综合体,某种程度上是人 所存在的生活世界的缩影。它可以直接刺激人的感官,扣击 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产生道德体验。

朱小蔓教授曾指出,“人的情感体验是个体在特定情境 中的一种经历,如果没有由经历所构成的切身体验,那么个 体就不可能产生深刻的认同并进一步渗入人心。”4由此, 可以看出互动体验的生活化德育过程是在对一定情境的切 身经历中发生的。在生活化的德育过程中,作为学校德育主 体之一的教师,一方面应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持 一定的敏感性,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道德事件,充分考虑学生 的情感发展、生活境域、人生经历,主动地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优化教育环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道德体验,充分 表现个性,全面发展德性。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道德两 难情境,使学生多种观点思想发生碰撞,达到去伪存真、去 粗取精之,指导学生生活之功效;
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主题教育时,教师可选播优秀电影的片段,以直观的画面 感染学生,烘托气氛,以实现知情统一;
在进行哲学原理讲 解时,教师可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以故事导入,使学生 在诙谐幽默的故事中领悟出哲学原理的内涵,从而把趣味性 和哲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图片展示、诗歌朗诵、歌 曲的聆听、名言警句、富有生活化德育氛围的校园等都是激 发学生道德体验的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 创设的情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它应在教育的整 个过程中都能激发、维持、调整学生的状态,要分阶段地设 计,逐步深入、扩展并灵活运用;
另外所创设的情境应既要 针对学生思想品德现有的水平和当时德育中所要解决的问 题,具有真实性、可接受性,又要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并 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具有发展性。

三、在设计的活动中体验 活动是生活的载体,是贯穿德育的纽带,生活化德育本 身就具有活动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 一”,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 的法子。”“做即是学,学即是做。”5学者项贤明也指出,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而教育性活动和 交往是有目的地形成思想品德的德育过程的基础。”可见, 道德体验是活动中的感受,活动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基 础和媒介。中学德育不应该用僵化、灌输的形式作用于学生, 否则会限制和束缚学生自由的发展。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形 式激发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 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和体验。教师 可根据教育的内容、现有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和现状进行 活动形式和过程的设计,以确保在激发学生积极体验的同时 实现活动的有效性。互动体验的中学生活化德育可开展的活 动有很多,比如游戏娱乐活动、模拟表演活动、讲演辩论活 动、竞赛参与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通 过学生表演的直观形象的剧情再现生活场景,使他们感觉身 临其境,体验到他人的处境,学会换位思考、进行道德判断;

另外也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与文本对话,对书 本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认识,并促进他们升华情感,积极进 行道德内化以生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四、在对话交流中体验 互动体验的生活化德育过程如何进行,幸福的引导、个 体德性的形成、经验的传达如何成为可能?——其实对话就 应是最基本的德育方法。对话在德育过程中不仅仅存在于主 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反映过程中(称之为“人与物”的对话), 而且也包含于主体间的互动交流中(称之为“主体间”的对话)。尤其是主体间的对话交流,它是一个在现实的人与人 之间开展的具体的互动体验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 对话作为学校德育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它不仅是 德育过程发生的背景和途径,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教育 意义的活动,是师生之间作为平等主体进行的对话交流的社 会活动,是师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

对话可促使人自主体验,自我反思,培植人的积极情感,并 不断打破自我的现在状态,向着人生目标前行。对话是“你 —我”关系的建构,你我都是生活的主体。你我的对话不是 “我说你听”,也不是“我听你说”,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各 自向对方敞开心灵,交流经验、体会,从而扩展自我、提升 自我。这就实现了德育过程由过去的“强制灌输——被动接 受”到“互动体验——自觉接受”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 是通过让学生与外部世界及自身展开广泛深入的对话,使之 心灵得到震撼,感悟人生哲理,达到思想情感的升华,达成 思想、情感、认识等多方面的沟通共享,以益于学生产生强 烈的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
[1]高 伟: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J] 湖南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4). [2]传承与超越—儒家德育思想与现代学校德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08.[3]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 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 教育研究 2001(9). [4]朱小蔓:
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Z] 根据2002年 朱小蔓教授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所作的 专题讲稿整理而成。整理人:杨一鸣,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博士生.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 四川:四川 人民出版社 1991、22-23. [6][美]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 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1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