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销售计划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柱的表面积:小学数学表面积公式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柱的表面积:小学数学表面积公式表

来源:销售计划 时间:2019-10-14 08:02:05 点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柱的表面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柱的表面积 努尔艾合麦提·图尔荪 (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子洪乡库拉各拉小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13 -14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 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推理能力。

3、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公式,并运用公式正确地 计算圆柱表面积。

四、教学难点:推导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公式。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制作过圆柱模型的经验。

2、原型:若干圆柱模型,厨师帽子。

3、探究的问题: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展开后的圆柱侧面的各部分和展开前的有什么联系? (3)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4)如何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 2、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圆柱的表面积 1、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如何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呢? 我们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怎么做的?(生回想是把长方体 展开后求出它的表面积的) 2、知识迁移,动手操作:可以先让学生想像:“圆柱 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 展开,看一看展开的面是哪几部分组成的,把它们标出来, 使学生了解到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实践操作,分析推理:
提出问题:“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重点是要求出那个面的 面积?”“你会计算圆柱的圆柱的侧面积吗?”让学生自主 探索,交流,让学生利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观察思考“计算 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计算什么?”“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相当于的圆柱的什么?”把这些问题交流好,再引导学生 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 周长×高)。

4、全班交流,公式归纳:
师引导学生总结:刚才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 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师板书 计算公式。

5、运用公式,演绎规律:出示例4,先让学生读题,找 出条件,并说说实际是求什么问题。让学生想像(或实际操 作)圆柱形厨师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 数学问题.再独立进行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计算步骤 比较多,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反馈、交流。使学生明确每个 步骤是计算什么,用到了什么条件,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的 错误,及时纠正。在取结果的近似值时,师要说明实际使用 的材料往往都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里不用“四舍五 入法”取近似值,而是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并说明“四 舍五入法”只是一般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怎样取近似值要根 据具体问题来确定。

(三)训练与强化。

1、基本练习。

14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可将它与例4比 较:同样是求表面积,为什么这题要求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 积之和,而例4求侧面和一个底面的面积之和?使学生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哪些 面的面积之和。教师还可以举出一些圆柱形实物:有的只有 侧面;
有的只有侧面和一个底面;
有的有侧面和两个底面, 让学生分别说出,在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时,要计算哪些面的 面积之和。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的能力。

2、变式练习。练习二第7题,可用圆柱形纸筒代替压路 机前轮滚动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 面积。

第8题要求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实际就是求圆柱 的侧面积。可借助实物演示给学生看。

3、综合练习。

第9题和第10题都是求圆柱的一个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和。

注意让学生读懂题。

4、提高性练习。

18页练习二第20题,是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 求圆柱的高,部分学生会有困难。教师辅导时可以提示学生 列方程解答。

(四)总结与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怎样求出圆柱的 表面积和侧面积的?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七、课堂活动 1.完成教科书第32页课堂活动(1)明确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测量三个物体的相关数据:直径 ——先在圆上固定一点,尺子的另一端在圆上移动,寻找最 大的距离,就是圆的直径。周长——可绕桶一周量出圆的周 长。高——一定是两底之间的最短距离。

(2)学生分组测量数据,计算三种物体的表面积。

(3)交流。学生测量和计算可以稍有误差。

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四舍五入”法取的近似 值。在实际中,这样取能行吗?为什么? 2.完成教科书33页第2题的计算 在书上进行填表。及时反馈,矫正。

3.拓展练习 工人叔叔把一根高是Im的圆柱形木料,沿底面直径平均 分成两部分,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0.8 m2。求这根木料 原来的表面积。

八、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 圆柱表面积的有关知识,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还想到哪些问题?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DYLW.NET代 写论文 2.小结 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学生说 得不够全面教师补充:应用圆柱的表面积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来计算各部分 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 进一法,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