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培训计划 > 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的实证统计:

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的实证统计:

来源:培训计划 时间:2019-10-07 07:53:27 点击:

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的实证统计

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的实证统计 一、引言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观之,在最初的原始社会中,人们 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但因为人类具有学习的本领,不断学 会了应对各种恶劣环境、抵御外来物种的侵袭,方得以存活 下来,成为超越万物的灵长。而人类这最初的学习,是在自 然状态下随时、随地与随意发生的,这便是非正式学习。随 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取的知识远 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便出现了学堂、书院、学校等固定的 学习场所,将学习者聚集在一起,由专业人士来教授,才有 了正式学习之说。由此观之,非正式学习则是人类学习的原 始状态,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 产、生活之中。直到上世纪50年代,非正式学习一词才在 Malcolm Knowles的非正式成人教育研究中被提出来,继而 为人们所重视。

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活动,而是一种伴随人们 一生的行为。故而,非正式学习更加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方 式。据调查,人们在工作中习得的知识,有80%来自于非正 式学习;
其一生中习得的知识则有80%,甚至更大的比重, 来自于非正式学习。[1]目前,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国外,我国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笔者对国内文 献进行了调研,除归纳总结了非正式学习的已有研究成果外,又分析了非正式学习没有涉足的领域,进而提出研究非正式 学习的对策,期盼给非正式学习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有益 的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资料来源 借助于中国知网(CNKI)的电子版文献资料,笔者检索 了2004年到2010年间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中 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从文献资料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非正式学 习和非正规学习是同一概念。题名中包含“非正式学习”或 “非正规学习”的文章最早出现在2004年。于是笔者就将检 索范围设为:题名中包含“非正式学习”或含“非正规学习”;

检索时间定为2004年至2010年。共检索到了78篇文章。其中, 以“非正规学习”命名的只有4篇。其具体数据见表1(2011 年6月5日数据)。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文选取的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 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 种研究方法[2]。此法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 文本材料的基础上,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国 内非正式学习研究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包括研究对象、篇数 分布等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把握非正式学习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 (一)研究文献的数量与质量 图1“非正式学习”研究趋势 查阅文献内容,仅有一篇《台湾地区非正规学习成就 的实施与展望》的文章,把非正规学习严格地从正规学习与 非正式学习中独立出来,而把其余的全都归入正式学习或非 正式学习,但归入后者的要多些。

(二)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1.非正式学习的界定 从已有文献资料看,对于非正式学习的概念,诸多学 者均以各自的方式进行了表述,一般认为:非正式学习是与 正式学习相对的概念,通过比较学校环境中的正式学习来界 定。其中,余胜泉和毛芳的《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 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一文,对非正式学习作了较具体的定 义: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是指发生在学校教育 或继续教育之外,学习者在生产、生活的自然状态下,通过 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 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 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4]非正式学习具 有以下基本特点:①自发性,学习由学习者自我发起,学习 者是学习的主导和主体;
②自控性,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手中,由学习者自我调控、自我负责;
③灵活性,非正 式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都由学习者自己选择,具 有高度的灵活性;
④社会性,学习者在生产、生活的社会交 往活动中获取知识;
⑤情景性,非正式学习与日常生活实践 紧密联系,它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发生在生活、工作、 休闲的任何情景之中。

2.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通过整理已有文献,发现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 为: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终身学 习理论等。同时,它也得到二八定律及长尾理论的支撑。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经 验为基础,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 流、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有效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去解决有意 义的、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所有的知识都具有个人 性和独特性,同时又都是社会性建构的。[5]学习者的知识 是在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如协 作、交流等主动建构起来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 情景性,这与非正式学习的基本观点不谋而合。

关于知识管理理论,在余胜泉、毛芳的《非正式学习 ——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一文中,明确指出:
非正式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它是一 个关于如何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如何将隐性知识 转化为显性知识、如何将个人的知识社会化并应用于实践等的过程。[6]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亲 身体验,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发、自主的有意义学习。

这与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者、学习者是学习 的主体等的观点相一致。

至于终身学习理论,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国家教育部长会议认为:终身学习包括正规教育、非 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7]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的观点一 致认为:非正式学习在终身学习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 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取的知识,远超过从正式学习中获得的部 分。由此,非正式学习是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 有非正式学习,终身学习就难以实现。

3.非正式学习的研究方法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非正式学习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比 较法,诸多文献通过把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进行比较,从 而界定非正式学习,并总结得出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其次,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 也都是非正式学习研究者经常使用的方法。

4.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对象 从表2中可明显看出: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涉及胎儿、 婴儿、幼儿、老年人,也就是说,缺失对婴幼儿期和老年期 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对青少年时期的非正式学习研究也很少,仅有2篇。其中,Julian Sefton-Green、侯小杏、杨玉芹和 焦建利的《技术支持的“非正规学习”研究新进展》一文, 曾提及了儿童的非正式学习。袁旭霞的《基于1∶1数字化学 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一文,也明确 关注了中小学生的非正式学习。

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文献包含了对以下人群的非正 式学习研究: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职校生、教师、成 人等。具体情况如图2。

图2 各领域研究文献的比例 从表2和图2中不难看出,目前,对非正式学习应用方 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非正式学习、成人非正式学习、大学 生非正式学习、职校生非正式学习等,占应用研究文献的 94%。而教师、成人、大学生、职校生这些人群,都属成人 或接近成人。这也就充分说明,有了正式学习作为铺垫,非 正式学习的开展与实施就更加容易了,其效果也就更加明显。

(三)三大网络对非正式学习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这三大网络覆 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大网络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教育的 飞跃,从而,也增加了非正式学习的便利性。在对非正式学 习的现有研究中,这三方面都有所体现,具体分布如表3。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非正式学习研究是目前研究的主流,相关文献有29篇。其中关于社会 性软件或非正式学习中的Web2.0的文献就有20篇。由此可见, 新技术手段在非正式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与对策 综合上述研究可得出结论:国内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 起步较晚,还不成熟,仅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角度亦很狭窄。

但近两年,研究文献数量的迅猛增加、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张, 预示着非正式学习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一)今后的研究重点 从研究对象分析,现有研究相对集中在成人阶段,对 胎儿、婴幼儿、青少年及老年人的非正式学习研究几乎是空 白。而这些人群的学习恰恰主要以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进行着, 是终身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来说,胎儿、 婴幼儿、老年人的学习,几乎没有正式学习的成分,均是以 非正式学习方式进行着。加强对这些人群的非正式学习的研 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 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 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 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 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规 划还提出,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 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8]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就要使老年人在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 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前,老年大学、老年人学习 社区、老年人学习网等,为老年人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 但仍存在供给远远不足的问题。加之,老年人已有的知识背 景、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可使非正式学习的开展更加容易。

于是,推进老年人的非正式学习,成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较好路径。因此,对 老年人的非正式学习研究,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新技术、新媒体对促进非正式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利用,它们都会促成非正式学习研 究的质的飞跃。虽说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 三网合一是早晚的事,但充分发挥这三大网络各自的优势, 使之为非正式学习服务,无疑是当前最佳的选择。目前,对 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的各种软件上,而对 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甚少。如今,广播、 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疑 也是开展非正式学习的较好路径。相对来说,这些媒体比计 算机网络中的各种软件,对学习者应用能力的要求要低一些, 这对非正式学习者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适合于胎儿、婴幼 儿、青少年及老年人的非正式学习。因此,对新兴技术在非 正式学习中的应用,还应该加大研究力度。

(二)今后的研究展望关注婴幼儿、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的非正式学习,应着 重从非正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资源的建设,以及效果的评价 等方面入手。

非正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始得越早越好,甚至可以从 胎儿期开始。有研究表明,孕妇的言行、起居对胎儿出生后 的习惯有较大影响。到了婴幼儿时期,记忆力、解决问题能 力、分辨能力、归类能力的培养都有利于非正式学习能力的 培养。青少年时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等的培养, 以及信息素养的提高,也都成了非正式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 方面。

非正式学习资源的建设,则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 习者不同的学习特征,建设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比如,现在 市场上,有关婴幼儿的各种图书、玩具层出不穷,这些都是 婴幼儿非正式学习的资源,但并非多多益善,关键是要合适、 有用。

对非正式学习效果的评价来说,学习者某方面的能力 或者综合素养是否得以提高,无疑是当前最佳的评价指标。

当然,非正式学习的诸多问题,还有待专家、学者们给予更 多的关注与指导。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