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教学 >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

来源:教学 时间:2019-10-23 07:58:12 点击: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新课程理论的主阵地,决定着课程改 革的成败。我们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实效性,必须聚集于课堂,依据课标,削尽浮华,让 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所收获。

摘 要:
有效性 活动 生活 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新课程理论的主阵地,决定着课程改 革的成败。我们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实效性,必须聚集于课堂,依据课标,削尽浮华,让 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所收获。近几年,我在《品德与生活》 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 些浅见。

一、 从“教材唯一”走向“生活为本”。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可包 括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教科书、音像材料、互联网、 其它学科等。教材是引发儿童活动的一种工具,是开展活动 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牢牢把握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虽 然是“取精华,去糟粕”,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但这并不能 说明教材就是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缩影版,它仍有待完善。

教师要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 丰富、拓展或压缩、删改,将更多适合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整合进入教材,以利于学生的品德形成。

二、 从“重活动形式”走向“重活动实效”。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中需要 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获得知识偏重于 “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儿童通过自 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然而有些教师 在教学中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却忽略了活动的实效性, 结果课堂是热热闹闹,学生却学得一头雾水。活动是教和学 的共同中介,我们应该在活动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在课堂教 学中要积极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来认识世 界,在体验中提升道德水平。要使活动收到实效,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目的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思路 要清晰,找准落脚点。要让活动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我 在教学《我们和太阳做游戏》(一年级下册)一课时,讲一 太阳光、物体和影子的内容时,由学生利用手来摆出各种不 同的形状,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并没有感悟到什么。课后,听 课的领导问我:“你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我愣住 了,一时间竟答不上来,因为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对其目 的没有过多的思考,导致目的不够明确,因而活动收效甚微。

于是我进行了二次备课,第二天又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效果 好多了。我在活动的后期加上了设疑的环节起到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学生也从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2、过程性。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 活动中实现思想交流、互动和碰撞,形成自身的体验、感知、 感悟。在教学《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课里,我让学生分组 摆好带来的物产,组织学生去参观,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 尝一尝,让全班的每个孩子都参与和体验其中,形成自己的 认识。

3、针对性。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在思想上的误区、行为 上的错误、情感上的障碍有的放矢的进行大胆引导,在活动 中动情、明理。如在教学《平安回家》、《小心,别伤着》 等内容时,学生在课堂能说出一大串交通安全常识和自我保 护方法,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在实际生活的中行 为却有很大的反差。有的学生以自己为例,说自己曾多次“违 规”,一次也没有受伤。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困惑,开展了 一次“违规”小调查,并组织学生“辩论”,学生们都积极 参与,列举自己或身边的事例加以佐证,激烈的辩论过后, 大家达成共识: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这一教学内容来 源于生活,经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后,将学习成果应用于 生活,指导学生的实践,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4、层次性。课堂上教学内容是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 逐层递进来实现的,不能出现“平行”的环节和内容,要在 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把原来不知道的 学会了,把原来不清楚的弄明白了。我在教学《我们长大了》一课时,确定了“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到高兴;
能 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一主旨目标,设计了三个 递进层次的主题活动:(1)我长大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穿 小的衣物、画的画等方面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小组内交流, 与人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2)我懂事了。让学生交流自 己在生活的真实事例,如帮助家人做家务、收拾房间等。(3) 我们共同进步。展示班集体和个人获得的荣誉,让学生回归 到为集体荣誉而努力的时刻,感受到集体的进步也有自己的 一份努力。三个活动中每个活动都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 都要比前一活动明白更多的道理,使学生的眼界拓宽,思维 更具发散性。

5、开放性。主要是指课内外结合,课标与生活结合, 课与课结合,注重活动的连续性,课上可以根据内容延伸到 一些生活中的知识,一堂课的教学结束了,还可以引导学生 在课外进行社会调查、实践应用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彼此有 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三、 从“一言堂”走向“互动交流”。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单纯 的教与被教的关系转变为教学相长了。教师要勇于打破“一 言堂”,创建“互动交流”的课堂形式。

1、 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说话。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倾听应该是关键之处。我们要 善于倾听,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掌握他们的品德发展状态,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辅导,并转化为教育的契机。课堂上 教师应该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当学生在说的时候, 要保持倾听的姿势,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人, 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引导的时机。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说话。

出于对教师的敬畏,学生有注意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但 却少有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为此要注意养成学生会倾听和 参与集体活动的习惯,在课堂上可以用“你们听懂他说的话 了吗?你有什么看法(想法)?”等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倾听, 并要求学生不要随意打断同学的话,要对同伴的想法进行补 充或发表不同的见解。另外,有意识的表扬会倾听的学生也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激励手段。

3、 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交流。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能直接与学生交流对话的文本资 源,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看书、读图的能力,当学生遇到困 难时,教师要间接的设疑引导,不要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

利用书中的“留白”让学生抒发心声,让学生在学习以图画 为主的《品德与生活》教材时,教师要让学生与图对话,让 学生走进图中,让图中的场景和人物走进现实生活,学生与 教材互动,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现实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个永恒的话题,四 十分钟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 长。课堂教学的经验可以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可以尝试,我们要努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以一生受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漓江出版社 2008.6 [3]、《道德教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2004.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