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主持讲话 > C 程序设计 [《C程序设计》中选择法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

C 程序设计 [《C程序设计》中选择法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

来源:主持讲话 时间:2019-10-23 07:58:10 点击:

《C程序设计》中选择法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

《C程序设计》中选择法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 本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选择法排序的过程, 使学生理解数组的定义、数组元素的引用以及数组下标和数 组元素之间一对一的关系。

摘 要:
C语言;
选择法;
数组 C语言因其数据结构丰富,语法简洁灵活,通用性和 可移植性好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语言。在各高校计算 机专业几乎把它开设成为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C语言是至关 重要的。

本文以《C程序设计》中一维数组的经典算法“选择 法”为例,探讨一下教学方法。选择排序的算法步骤如下:
第1步:在未排序的n个数(a[0]~a[n-1])中找到 最小数,将它与a[0]交换;

第2步:在剩下未排序的n-1个数(a[1]~a[n-1]) 中找到最小数,将它与a[1]交换;

…… 第n-1步:在剩下未排序的2个数(a[n-2]~a[n-1]) 中找到最小数,将它与a[n-1]交换[1]。

在教材中,先是直接列出程序,引出数组的定义形 式、数组元素的引用方式,最后列出选择法排序的思想。学 生本身对双重循环的运用不是太熟练,又引入数组的新知识,结果很难理解其编程思想。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底子薄,编程 能力弱的情况,又该如何讲授选择法呢? 1、以实例讲解选择法的思想 有6个数:38、65、97、76、49、27,要求将它们由小 到大排序。

先看课本了解选择法排序的思想,再用幻灯片演示排序 过程。图1为6个数的具体排序过程。用向上箭头指向序列的 第一个数,用向下箭头指向序列的最小数,单击后得到第一 次排序序列,找到序列的最小数,把序列分成了两部分:已 排序序列(方括号外的数据)和未排序序列(方括号内的数 据);
第二次排序时对除27以外的未排序序列进行排序,单 击后得到第二次排序序列,找到序列的次小数;
依次类推, 排序五次后得到最后的序列。

图1 实例排序过程 通过实例讲解,幻灯片的动画演示,给学生进一步 抽化出选择法的排序步骤:
(1)从未排序的序列中找出最小的数。

(2)用最小的数和未排序序列中第一个数交换。

这样就把选择法转换成求解最小值和数据交换问题, 这两个操作在前面章节中学生已经掌握,从而使问题变得简 单一些。

2、引入数组并找规律 要完成选择法的程序,首先要选择数据结构来存储数据。我们选择一维整型数组来表示这6个数,数组的长度为6,数 据名为a:int a[6]。通过输入操作使a[0]=38,a[1]=65, a[2]=97,a[3]=76,a[4]=49,a[5]=27。列出每一轮每一次 比较的数据(用数组元素表示),就可找到选择法排序的规 律。

第一轮未排序序列:
a[0] a[1] a[2] a[3] a[4] a[5] 第二轮未排序序列:
a[1] a[2] a[3] a[4] a[5] 第三轮未排序序列:
a[2] a[3] a[4] a[5] 第四轮未排序序列:
a[3] a[4] a[5] 第五轮未排序序列:
a[4] a[5] 规律:
(1)在6个数排序中,总共有5组未排序的序列,由于 数组最小下标是0,所以循环从0算起,保证5个序列,可用 一个循环语句表示:“for(i=0;i<=4;i++)”。

(2)在每一轮求最小值时,总是把第一个数给min,第 一个数的下标恰是i的变化,则min=a[i],求最小值时要和 后面的数组元素依次比较,每一组分别是a[1]到a[5]、a[2] 到a[5]、a[3]到a[5]、a[4]到a[5],找到如下规律:起始值 的下标恰是i+1,终值的下标均是5,可用一个循环表示:
“for(j=i+1;
j<=5;
j++)”。

(3)未排序的第一个数分别是a[0]、a[1] 、a[2]、a[3] 、 a[4],观察其下标恰是i的变化,则每组的第一个数用a[i]来表示。

(4)因为j是随着变量i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包含j的循 环要放在包含i的循环之内,每一个未排序序列的最小值min 要和第一个数a[i]交换。

为了得到每一次的排序结果,则选择法排序程序代码如 下: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j,min,a[6],t;
printf(""input 6 numbers:"");
for(i=0;i<6;i++) scanf(""%d"",&a[i]);
/*输入6个数*/ printf(""output:n"");
for(i=0;
i<=4;
i++) { min=a[i];
for(j=i+1;
j<=5;
j++) if(min>a[j]) min=a[j];
/*找最小值*/ t=a[i];
a[i]=min;
min=t;
/*交换*/ for(j=0;j<6;j++)printf(""%d "",a[j]);
/*输出每一次的排序序 列*/ printf(""n"");
} } 3、验证程序,提出问题 通过上机调试,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调试结果 根据图2发现,得到结果和图1的结果不一样,这是为什 么呢?观察图2中数据可以发现,数组中原有的数据被改变 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通过单步跟踪调试程序让 学生观察变量min和数组元素a[0]到a[5]的变化,找到了原 因。原来是我们借助变量min求到了最小值,但和第一个数 交换的是min,而不是值为min的数组元素。在这里,给学生 强调一下数组元素和下标一对一的关系,从而解决了问题。

求最小值时不用变量min来存放,而用a[k]来表示,k代表最 小值的下标,找到了k也就找到了最小值a[k],求最小值的过 程就变成了求最小值下标的过程。那么,选择法排序过程程 序代码改写如下:
for(i=0;
i<=4;
i++) { k=i;
for(j=i+1;
j<=5;
j++)if(a[k]>a[j]) k=j;
/*用下标找最小值*/ t=a[i];
a[i]=a[k];
a[k]=t;
/*交换*/ } 把这段代码替换上列程序相应部分,再把输出语句 放在最后(即循环外),就得到了最后的程序清单。

通过结合课件展示和推导编程实现程序设计的教学方 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逻辑思 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 选择法也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即使不知道程序如何去写, 只要知道选择法的思想,知道求最小值和数据交换的过程, 充分利用循环变量的变化、数组元素和下标值变化之间的一 对一关系,即可推导出来程序。也就是说,不是让学生去背 程序,而是让学生学会理解程序,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够通 过程序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 颜晖. C语言程序设计 [M]. 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 [2] 颜晖.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M]. 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