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士计划 >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与策略]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与策略]

来源:护士计划 时间:2019-11-13 08:56:54 点击:

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与策略

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与策略 一、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 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中明确指示:高等教育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医学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由于受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学生特点等因素制约,人 文教育的实施尤为艰难。

1.从学校的生源多元化情况来看,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人文知识匮乏。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实现了超常规发 展,其生源组成和生源质量不一而论,主要是普通高考生和 对口生以及职专、中专生。由于学校的学生结构复杂、录取 分数线不高、理论知识基础相当薄弱、人文素质参差不齐等 因素,给实施人文教育带来很大困难。

2.从学校主导理念来看,重视程度不够,重技能、轻人 文。在众多医学高职院校中,学校教育的首要关注点是培养 高技能实用型医学人才,因此,专业教育成了学校发展的生 命线。在考核学生时以医学专业成绩作为标准,人文教育迟 迟未被纳入学生的主体教学计划,处于边缘化地位,甚至沦 为点缀。

3.从课程结构来看,课程设置失合理,课程体系欠完善。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混乱,普遍存在重专业、 重书本、重功利,轻人文、轻实践、轻素质现象。在教学实践工作中,随意整合课程、压缩课时,甚至直接删减人文类 课程。据调查,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课时数大约占 总学时的8%,而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 占总学时的比重多达20-25%,英、法、日为10-15%[2]。

4.从师资队伍构成上看,复合型教师力量不能满足人文 教育需求。从医学专业教师角度看,一方面,职责定位不明 确,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关注的是学生对专业基础 知识、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承担的是“传道,授业”的单 项教育职责,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
另 一方面,医学专业课教师缺乏人文素养,缺少临床经验和岗 位体验,对岗位和职业的从业人员人文素养的要求把握不够。

从人文教师角度看,人文学科师资队伍薄弱,并缺乏相应的 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工作实践体验,再加上很多人文教师在 授课时采用满堂灌的单纯说教模式,人文教育被套上冰冷的 外衣,炽热的情感和美的力量被封存冰冻,学生无法体会人 文教育的温情与美感。

5.从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来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独 占鳌头。长期以来,在初等教育应试目标的思维指导下,科 学知识的教授在教育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受惯性思维的影响, 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将考试、拿证、 毕业、就业作为学习的直接动力和终极目的,轻视、忽视、 甚至排斥人文学科的学习。而高校更为学生的这种需要开辟 “绿色通道”,大大挤压原有的人文教育课程,开办各种医师资格类培训教育,这种工具理性思维助长了大学教育功利 主义和实用主义发展[3]。综上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医学 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严重影响未来医护人员 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因此,各高校必须下大功夫、做足功 课,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二、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对策 1.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 理念。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做事”和“做人”的完美结合。

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
学会“做人”,必须依 赖人文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医学院校,其教育首先是育 “人”,其次才是职业技术。只有先“成人”,才能在未来 的职业岗位上真正具备人生体悟的能力和人道精神,才能是 一个人性丰满的医务人。爱因斯坦说过:仅仅用专业知识教 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 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 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5]。因此,医学 高职院校,必须转变现有功利的职业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 本,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高技能医学人才。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有效发挥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功能。

医学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对象,其本质是“人性化”的医疗, 是融人文、科学和哲学为一体的学问,对医学生的教育不能 仅仅停留在医学专业的学习,这就要求必须有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该考虑专业课程和 人文课程的协调与统一,构建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与医学 专业相结合的科学的课程体系。一要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 主要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法学、社会学以及高校 思政理论课等;
二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的边缘学 科及蕴含着人文精神的综合学科,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医 学心理学、医学史学、人口环境学、卫生与法规、医患沟通 等。通过开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医学与人文学科 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学科交互渗透,使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功能切实落实[5]。

3.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人文教育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医学专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 学精神。医学与人文科学的这种紧密关系,不仅对专业教师 和人文社科教师提出道德情感上的职责和教学方式上的创 新诉求,也对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要求:专业教 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社科类教师必须要具备深厚 的医学人文知识。因此,专业教师要增强实施人文教育的自 觉性,拚弃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观和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 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中渗透人 文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 的培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思想政治理论作为人文 社科的主打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改变过去 单纯的满堂灌说教,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胆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社会实践式”、“辩论式”、 “演讲式”等方法,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从 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使学生的各种思想、观点、认识 在交流中碰撞、提升,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思考 精神。

4.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环境,发挥校园“亚环境”的熏 陶功能。儒家经典《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等教育承担的不仅仅是成才之责, 更重要的是成人之任。大学生身处大学校园,校园文化于无 声处影响和塑造着学生人文价值观念,因此,医学院校必须 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专业特色有目的的营造丰富多彩、积 极健康的校园人文气氛,使之成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 “隐性教师”。因此,学校在校园物理环境设施建设方面, 要舍得投入;
要有计划地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文学术讲 座,拓宽人文教育渠道;
要抓住重要纪念日,开展健康向上、 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文化艺 术节、演讲比赛、辩论赛、护士节受帽仪式等,使学生从角 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激励,提高人文修养。

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长效机制。目 前,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考评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主 要是考查和考试。对于高职类医学生,学习人文科学不是以 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侧 重于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把人文知识与医学结合起来,提高准医生的人文涵养。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 专业性质,通过组建制度性保障措施,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评 估长效机制,提高人文科学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层面,要组 建人文教育工作组,主抓学校人文教育全局性工作,并使之 制度化、常规化;
管理层面,要构建完善的考评制度机制, 包括对教师的考评、对学生的考评以及学生自评,尤其是对 学生考核除了以试卷考试方式外,载入学生的操行考核指 标;
平台搭建层面,要打造人文教育实施的实践平台,如实 践基地建设,设施、资金的保证等,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在 实践中得到巩固、升华;
质量层面,要建立相关的跟踪反馈 机制,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网上评估等方法定期检验人 文素质教育的成果,并及时作出相应的人文教育策略调整。

总之,当今时代,高校人文教育与社会之联系愈加紧密,离 开人文教育的高校必将一事无成,缺少人文教育的社会也早 晚一败涂地。正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费曼所言:“科学这把 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大门,也可以开启地狱大门,究竟打开 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指导”[6]。因此,医学教育必须同 时兼顾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从育人成才的角度加大人文素 质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 方面的力量,共同营造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良好环境, 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造条件。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