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士计划 >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_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_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护士计划 时间:2019-10-05 07:58:52 点击: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这 一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 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创 新、质量不断提升、实践不断丰富的历史时期。回顾改革开 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这一时期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思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新局面,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 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 深入探索,历经恢复发展、加强改进和全面创新三个阶段, 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而且不断获得实践新突破,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9) (二)加强改进阶段(1989-2002)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党中央对大学生的 成长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分别在不同时间, 针对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教育系统充分领会中央精神, 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 化,整体规划大学德育体系,努力探索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 开放和深化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情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新思路。在这一阶段,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后第二次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把德 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1995年,国家教委制定《中国普通 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充分体现了把高等学校 德育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建设的思想。1998年,中宣部、 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 其实施工作的意见》;
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 学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精神的通知》,强调把“两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 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积极推动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这一时 期,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基于 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 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全面创新阶段(2002- )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创新 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 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发展、实现 新突破、达到新境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党深刻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并不断随着形势发 展变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1.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南。2005年1月,中央召开“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 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2005年2月, 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 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关键,以教师队伍 建设为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5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12月,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在《授予博士、硕 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 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2.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 科学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 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

根据这些要求,教育系统不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 和统一部署上来,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 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3.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队伍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例。2005年, 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 意见》,要求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加强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 展提供政策保障。在此基础上,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普 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与 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进行了系统规 定。2006年4月,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 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 质要求。同时,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为依托, 开展多层次辅导员培养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 质。进一步强化工作导向,加大对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宣传力 度,发掘、培育辅导员中的先进典型,营造辅导员队伍建设 的良好氛围。如今,已经逐渐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双重身份、 双线晋升、双线管理”的工作格局,辅导员队伍的吸引力和 稳定性大大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 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 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 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丰 硕的理论成果,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造就了优秀的工作 队伍,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推向新的历史高度。这些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 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 1.明确回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谁培养人”的 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对“为谁培养人” 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与方 向,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 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 度,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决定了思想政 治教育的根本性质与方向,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把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和削弱。邓小平同志强 调,“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毫 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江泽民同志强调,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 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 系重大”,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高素质人才 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深刻阐述了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 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 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要用中国梦激发 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 光荣传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 结合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 定”②。

2.创造性地回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 人”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 面发展的理论,深刻洞察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人的发展所 创造的条件及其提出的新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 养什么人”这一问题作出了创造性回答。邓小平同志强调, 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 人。江泽民同志强调,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 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 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胡锦涛同志殷切希望大学生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 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 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习近平同志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进一步作出了创造性回答。他希望:“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 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 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坚 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 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 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放飞青春梦想”③。这一创造性论述,深刻阐明了当代中国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与具体要求,揭示了大学生 全面发展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 接班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和方向。

3.创造性地回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培养 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以 科学的方法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 于对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对 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回答。邓小平同志强调,要 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要按照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 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江泽民同志强调,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 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 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 艰苦奋斗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 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 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 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 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当代青年“要把 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 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 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 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 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 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 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④。我们党对于这一问 题的创造性回答,深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 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论,为大 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 成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1.领导体制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各地各高校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 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及具体 措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良好的文 化环境、舆论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着力加强和改进辅导员 队伍建设,建立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召开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 议,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 政策措施,形成了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双重待遇、双线 晋升”的工作格局。从整体上看,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 岗位设置已基本达到“总体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要 求。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创新 在主题教育环节,围绕“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 爱祖国”“节粮、节水、节电”等重大主题,精心设计和广 泛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大型文艺活动、主题教育、先进典型 宣传等教育活动。在实践育人环节,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 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 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形势与政策教育 环节,百余位省部级领导和一批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走进高校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在校园文化建设环节,组织举 办了六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在心理健康 教育环节,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 建设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 本要求》。

4.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持续增强 组织评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组织全国大学生 优秀事迹报告团、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全 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先进事迹报告团等,多 次走进高校作巡回报告,在校园里掀起崇尚、学习、赶超先 进的热潮。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 订颁布,有效落实 1996年3月,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 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 关于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党内法规。《条例》紧紧围绕高校党 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这一根本,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发展高校党内民主的有关内容进行 了调整和充实,突出强调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 作,要求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2.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深入开展,成效显著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深入开展,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科学 发展,促进了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切实促进了政风教 风学风的转变,切实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3.高校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焕发活力 在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方面,正式将党政联席会议制 度确立为院(系)级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积极探索 在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等成立党小组,积极探索在实验室、 课题和项目组、学术创新团队等学术组织设置教师党支部。

在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方面,各高校注重开展好主题教育、 社会实践、民主评议、“三会一课”等活动,实施基层党建 创新项目立项建设,探索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组织开展首 届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评选。在高校党员发展方面,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 加大在优秀大学生和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 的力度,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和质量。进一步加强民办高 校党建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 模范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增强,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当前,网络日益成为思想信息的集散地和先进文化传 播的新空间。高校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平台,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分析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网络信息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1.加强内容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网络化传播, 引导高校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他们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道德观,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坚决同各种不良习气 作斗争。把大学精神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 尊重、诚信、友爱的人生态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批判能力和社会关怀能力。

2.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3.繁荣网络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和氛围 网络文化是一个由形形色色的文化交织成的“万花 筒”,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文化引导,也有反面的思想影响。

为此,我们增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推动形 成了全国—地方—高校三个层级的校园网站格局,不断夯实 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同时,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 选好题材,设计一些实效性强的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在网上 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 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充分尊重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加强工作研究, 积极探索、把握教育规律,及时提炼、总结工作经验,为全 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正确导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 装大学生的头脑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为指导,引导他们深刻认识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引导他们自觉地运用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 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 新成果及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中;
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 统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丰富教育教学内 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 问题为解疑释惑的重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持续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 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 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体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全 面发展,又体现为人的能力与个性的丰富拓展。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以教育人、引 导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工作理念,生动地体现了我们是在 以人为本的基点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 刻把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确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殷切希望广大青年 “要练就过硬本领”“要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 “要锤炼高尚品格”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 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和发展的理念,把党和国家对大 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让大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学校和班集体的温暖,从而自觉 地把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党和人民事业的前进、国家发展目 标的实现统一起来,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 合起来,坚持理想,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坚持理论创新,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问题是时代的生命力,实践的起点,更是理论创新的 源泉。说到底,问题意识源于现实生活实践的呼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原来不重要的问题变成重要的问题,原来幕后 的问题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它们往往让人以不得不关注的强 制力量呈现在人们面前,与之相适应,理论研究的关注点也 自然随之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在历经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泛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期、“和平演变”愈演愈烈的 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着力研究把握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敢于面对和 回答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困惑和疑虑,注重以先进 的思想理论引领大学生成长,引导大学生掌握。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随着社会信息 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思想文化,包括外来的和本土的、 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思想文化纷至沓来、相互 激荡。高校更是各种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如 何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 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使大学生努力成 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 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 及时跟上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加强对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和阐述,聚焦时代主题,回答重大问题,加强政策解读,研究回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 难点问题,不断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和创 造力。

(四)坚持继承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 程中积累起来的处理人民内部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和艺术,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 高度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的全面提升,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 丰富经验,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理论定位,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 教育与自我教育、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管理、 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等关系,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新变 化,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针对 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 到大学生心坎上。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科学技术革命的新进展以及对大学 生思想认识活动规律与特点的新认识,坚持贴近学生、贴近 实际、贴近生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思想政 治教育的全过程,掌握话语权、占领制高点、唱响主旋律, 增强对广大学生言行的影响和引导,凝聚广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广大学生正 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 会主义主流思想观念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 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的前进 方向,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 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⑥如何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内涵 式发展作贡献,如何提升自身质量、实现自身内涵发展,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为进一 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思想指导。

(一)注重整体规划部署,不断增强工作的全面性、系 统性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但培养什么人、怎 样培养人始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 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系统论的视角进行系统规划, 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和动态平衡。要 立足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把“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 保证、以和谐校园为前提”作为主线,有机融入高等教育发 展全局和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中去,在发展目标、工作机制、 动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体现整体性、 协同性。

(二)完善内容体系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 国梦宣传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素,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 法运用、作用过程和最终效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牢固确立的理想信念和精 神追求。“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 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 盼”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把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为主题,构建起由思想、政治、 道德、法制、心理教育等为基本要素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体系。同时,要实现话语体系创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 的表述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融入学生头 脑中,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三)推进动力机制建设,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活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推进动力,要走提升质量、 内涵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 建设。从内在方面看,要更好地激发和发挥高校广大师生的 主体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依据,是事物存在的 基础,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提升动力要从内因入手, 激发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要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师生 切身利益,特别是要关注青年教职工的生活与成长。从外在 方面看,要改进绩效考核方式。要把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合 起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要研究结合质量和内 涵建设发展的需要,科学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 容和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方式和考核程序,强化奖优罚劣。

(四)强化质量标准建设,保证工作规范有效开展 没有标准,质量就无从谈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 规范、长效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和体 制机制。建立质量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坚 持导向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制定出客观、科学的标准体系。

这个质量标准应该是对工作的内涵、过程及其效果的测评尺 度。我们积极探索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标准,先 后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 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等,是各地高校 加强和改进工作、自评自测自建的参照和标准。新修订的《中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