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个人计划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

来源:个人计划 时间:2019-10-13 07:57:26 点击: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三:
题目: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路径探析——以皖 西红色文化为例 :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厚、类型多样, 是“基础”课教材内容的鲜活注 解。皖西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把这些资源融入“基础”教学中, 可 以为开拓和创新“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充沛的题材和有效的载 体, 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的感染力。

摘要 :
红色文化;
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路径;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必须坚持正确政 治方向,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 下简称“基础”) 课就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懂得立德树人的道理, 修身养性, 成为 可爱、可信、可贵、可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文化是以革命战争年代 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 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文化[2]。它为“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红色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的意义 当前, 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和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主体性等现实因素, 增 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度。如果“基础”课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照本宣科、一味说教, 就会让学生感觉空洞枯燥, 产生厌学情绪, 导致上课 出勤率、课堂抬头率、课下关注率较低。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基 础”课教学必须紧密根据社会发展新要求, 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 开拓教 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尤其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 使思想政治理论教 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提升学生对“基础”课的满意率和获得感。

皖西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其中革命遗址就有563处, 包括重要机构旧址和会议会址257处, 重要党史 (历史) 事件及 人物活动纪念地125处, 革命领导人 (重要人物) 故居47处, 烈士墓、重要人物 墓95处, 纪念设施39处[3]。皖西革命遗址数量多等级高, 其中皖西烈士陵园、 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裕安区苏家埠战役纪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二 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霍山县诸佛庵镇革命遗址、金安区张家店战役纪念馆、舒 城县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等已被列入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 经典景区名录》。皖西是红色的土地、将军的故乡。革命战争年代有30万皖西儿 女牺牲, 其中25900多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开国将军有108位来自于皖西。皖西 红色文化中真实的历史事件、革命人物和遗迹, 是“基础”课教材内容的鲜活注 解。因此, 在“基础”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 让大学生可触、可知、可感、可 思, 使教学做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使 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听得进、记得住, 并内化为实践的方向和准则, 切 实增强教学实效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基础”课吸引力 “基础”课所用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 教材内容主题鲜明、理论精炼、重点 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 既要使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社会实情 相结合融会贯通, 说理彻底达到以理服人, 又要合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充 实和拓展教材, 使教材更有触感、温度和质量,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和思 想性, 实现以情感人、以史育人。

(一)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大学生思想 和行为的定向器和动力源。由于当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发达和庞杂, 尤其新媒体传 播的“媚俗”“泛娱乐化”倾向, 使一些学生误读时尚文化、误判流行文化、误 解主流文化, 直接影响和弱化了他们对高尚理想信念的追求[4]。因此, “基础” 课要帮助大学生树雄心、立壮志。教材从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入手, 阐述理想 信念的意义、科学的理想信念及理想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从学理角度讲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信仰, 还要从历史、现实中去揭示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才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 使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由教材进 入学生心中。

红色文化从历史视角和实践层面解读理想信念, 一方面, 有力地证明了马克 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皖西纵向坐标的历史回顾及比较, 使大学生以地方为例, 加深对党史国情更直观具体的了解, 进而确立理论自信、 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 教师根据史实强调无论 是过去还是现在, 中华民族在前行的进程中都会有很多困难险阻, 但一代又一代 的中华儿女怀揣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 不畏困难、艰苦奋斗, 谱写了辉煌 历史取得丰功伟绩。皖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 刻,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坚守信念, 百折不挠, 无私无畏, 舍生忘死。

“要为实现苏维埃中国而奋斗终生”的六霍赤卫师师长车厚桥不幸被捕后, 敌人 对其施用了各种酷刑, 又以高官厚禄相许, 都没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六安中心 县委宣传部长兼前方办事处主任周狷之出身于地主家庭, 为追随革命, 毅然烧毁 地契, 变卖房产, 组织革命武装, 后因叛徒出卖被捕, 就义时留下“头颅抛千斛, 风雨憾孤舟;宁为革命死, 不做阶下囚”的千古绝唱[5]。教师要挖掘、整理和再 现这些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先辈故事, 让大学生从真实的人物和事件 中, 知晓今天的中国来之不易, 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进而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 中国精神教育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 强国之魂”[6]。在新的社会背景下, “基础”课要从历史、现实, 并结合地方 红色文化发掘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精神教育, 为大学生 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坚强的保障作用。教材分别从中国精神的传承 与价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精神的具体内容, 引导和激励大 学生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

皖西红色文化可以让大学生立足地方了解祖国从积弱积贫到独立富强的艰辛过程。地方的发展变化所呈现出中国崛起的客观趋势和事实, 能够强化大学生 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使爱国主义具有了更强大的情感基础;皖西 人民所代表的中华儿女, 在追梦历程中经历的困难和阻碍, 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忧 患意识和奋斗创新精神, 对爱国主义具有更科学的理性认识。在皖西红色文化资 源中的“人、物、事”, 都生动诠释了皖西儿女具有“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 众一心、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具体体现。教师要重点挖 掘和分析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指出皖西历史人物和人民身上体现出 来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阐释这种精神力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让学生在 解读红色文化中领悟和把握中国精神的真谛, 产生对中国精神的情感认同, 汲取 精神动力, 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三) 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大学阶段是个体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 会受到各 种社会环境与个人因素影响。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 网络信息化等倾向明显, 这些必然会冲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给大学生的成长 带来极大的影响:一方面, 让大学生有了更多价值选择和价值比较的机会;另一 方面, 使大学生易受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蚀, 很难正确判断是非善恶, 陷入价值困 惑, 造成价值取向迷失, “使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成了归属个人的‘私人领域’, 成了别人不可过问的自我信仰”[7]306。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大学生过分强调个 人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价值取向的认定上以个人利益为主, 在价值 目标的选择上过分关注个人的发展与得失, 从而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弱化 社会价值评价标准, 缺少了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富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因此, “基础”课教学要密 切关注社会舆情, 积极回应错误思潮和解读社会热点问题,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 多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到择善固守,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实现 中国梦的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师在讲授人生目的和中国革命道德的知识点时, 通过“为红色人物点赞” 和“革命故事我来讲”等教学环节, 把“基础”课讲政治、有原则和有情有义相结合, 将皖西红色文化丰富的思想资源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皖西儿女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 以祖国、民族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 不计个人名利。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皖西革命先驱刘淠西等为了解救苦难的同胞离开了富裕的家庭, 放弃 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无所畏惧, 牺牲了个人的一切, 以真正的舍生忘死的精神完 成对理想信念的追随。新中国成立前后, 徐立清将军多次让级、让衔、让位的轶 事和老红军李开文不上天津回家乡、不当县长做站长的感人故事等等, 都彰显了 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皖西人民在 缺钱、缺技术、缺设备等艰苦条件下, 经过多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用智慧、 血汗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最大灌区———淠史杭灌 区。皖西红色文化彰显出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 值取向及道德追求,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它在内涵上与大学生的人 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正确 的导向和深厚的内容。教师结合红色文化针对世情社情, 指导学生充分认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 以先辈为榜样, 崇德向善,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以 增强抵御错误社会思潮侵蚀的能力。

(四) 社会责任教育 中国梦的实现要靠一代代德才兼备的青年接力奋斗。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他们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 至关重要。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意义重大。红色文化中先辈们的高 尚人格和感人事迹拥有强大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 不 仅能够强化责任情感认同, 还可以深化责任使命意识, 激发担当奉献的斗志, 引 导责任行为选择, 书写无悔青春无愧时代的人生篇章。

三、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基础”课的感染力 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创新从实质上说是通过 “教”与“学”手段、方式的改变,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以提 升教学效果能力的思想观念和实践行为[8]。“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情, 把“灌输式”与“体验式”相结合, 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 学生参与热情, 调动其积极性,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滋有味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大 餐。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直观生动、感染力强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有效 载体。

(一) 课内体验式 “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通过教学达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认同、信奉、践行的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通常要经历知、情、意、行为四个 环节, 其中知是基础、情是动力、意是保证、行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 情感所 发挥的内驱力非常重要,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关键。

“基础”课教学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理论灌输”, “理论灌输”不同于“填 鸭式教学”, “灌输”要以理论的魅力和旨趣来吸引学生。这既要求教师理论功 底深厚、学识广博, 又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 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借助一定的教学载体来实现。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 导, 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某种情境或设计某些环节,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亲 自参与、感知、观察、思考所要学习的内容, 从而生成体验, 进而反思、领悟、 内化, 并最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9]。体验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把高度抽象概 括的理论形态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对理论 知识进行反思与论证, 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使认知转化为认同信奉。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皖西红色文化,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搭建符 合所要讲授理论内容的情景环境, 通过讲红色故事、听唱红色歌曲、展示图片、 朗诵文学作品、播放视频和模拟情景剧等途径, 让红色文化历史事件、人物和精 神更立体地展现出来, 消除学生对历史的距离感和对革命前辈的陌生感, 为学生 的理论学习提供一定的环境刺激和情感驱动, 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吸引力、感 染力和影响力。

(二) 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体验式教学的一部分, 将实践活动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 让 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 把事与理、情与理结合起来,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悟。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 通知, 该通知更加突出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性, 特别指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基本原则”, 其最大亮点就是注 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

皖西高校利用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 课外实践体验式学习中, 自觉地调动自身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内在因素, 唤醒内 心的情感共鸣, 激励、引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学生自选项目调研的途径来完成。自选项目 调研是由学生选择教师布置的自选项目任务行进行体验式学习过程。教师在“基 础”课首次授课就要阐述实践教学的目的、自选项目调研的环节内容和要求, 强 调任务过程的意义和结果的重要性。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主要有:第一步任务布置。

教师布置自选项目的选题范围。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魅力中国城安徽·六安》, 让 大一新生对将要在此生活学习四年的地方, 有着美好的最初印象, 产生对它进一 步了解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宣传片中提及的红军摇篮、将军故里引出自选项目的 选题内容, 主要是围绕皖西红色文化的“人、物、事、魂”, 结合“基础”课理 论知识, 探究“我眼中的红色皖西”;第二步任务准备。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 行分组, 各小组经过讨论选举出小组负责人和选择研究主题及进行小组内部分 工, 小组负责人填写《“基础”课自选项目申请表》交至教师, 教师审阅同意后, 各小组根据申请表的步骤逐一完成相关内容;第三步任务体验。各小组可以采取 实地参观、人物访谈、资料查阅等方法进行材料收集, 完成体验任务;第四步任 务完成。各小组整理材料, 根据自选项目成果汇报评分标准, 通过选择PPT展示 讲解、诗歌朗读、红歌我来唱、微电影、情景剧或小论文等途径, 完成项目内容 创作, 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最后任务成绩认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 团, 现场给各小组进行评价和打分, 并公布各小组成绩;根据各小组成绩和小组 内部成员互评成绩, 按照一定的比例评判每位学生的课外体验式学习成绩。学生 从分组到结项, 每个环节的完成都有时间节点, 各小组负责人要对相关过程进行 记录。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在自选项目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关注并定期指导各小组每个环节的执行等等, 并且通过项目中期检查以督促学生按时按质 完成任务。学生在“我眼中的红色皖西”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感性 活动与理性论证, 不仅学会了学思践悟、知行统一的学习模式, 提高自主学习和 探究能力, 还能引导学生学习传承红色文化, 砥砺品格, 坚定自励, 成为德才兼 备, 全面发展的人, 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根本任务。

[1]习近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6年12月09日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6-12/09/c_135892530.htm. [2]程东旺, 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 科学, 2006, (2) :19-21. [3]六安党史.红色六安概览[EB/OL]. (2012-12-26) .http://www.ahlads.gov.cn/User Data/Doc Html/1/2012/12/26/333662193296.html. [4]杨芳, 郭万牛.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转型[J].南京政 治学院学报, 2013, (2) :137-138 [5]汪谦干.谈谈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N].安徽日报2015-06-23.07, 新论 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范文6篇导航:
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第三篇: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第五篇:中华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效果评析 第六篇:生命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价值体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