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财务计划 > 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_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性分析

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_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性分析

来源:财务计划 时间:2019-10-05 07:58:04 点击: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性分析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性分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强调人们在社会 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 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 实践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 该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 背景中,把真实的生活素材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 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掌握教材的知识,培 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思想品德 课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和谐统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的世 界,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生活化。

一、课前收集生活素材 教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共性,但也有个性差异。

现行的教材所提供的生活素材相对比较宏观,具有普遍性的 特点,但地方性特点和个性化特点相对欠缺。由于每个学生 的生活背景不同,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一些生活素材可能会 感到陌生,或者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课前必 须收集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且能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的生活事例,收集本地区的一些生活素材,选取学生 关注的话题,制作教学生活化的课件,为上课做好准备。只 有收集既有教育意义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才会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好奇心和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正确的价 值观和道德观。例如教学“改革开放”的知识点时,课前教 师可收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当地人们生活的图片,并 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
教学“我国资源现状和环境现状”的 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拍摄当地资源现状和环境现状,将拍 下来的图片制作成教学课件;
教学“回溯源头,传承文化” 的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收集当地特色文化的资料,结合传 承与发展优秀文化的作用等知识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 在课堂展示生活化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 解教材的知识。

此外,根据教学的需要,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收集 生活素材、调查访问等活动,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 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寻找教育资源。课前让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建 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例如教 学《构建和谐社会》一课时,课前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各种 途径收集现阶段社会生活中不和谐的素材:分配不公、贫富 悬殊、看病难、看病贵、房价高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 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了解 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又如 教学《我和父母》一课时,课前可引导学生收集“父母最常 说的十句话”,课堂上让学生互相展示收集到的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父母说这些话的良苦用心。

二、课中创设生活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 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施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 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引进学生熟悉的人和事, 创设演讲、讨论、表演、竞赛、实践等具有生活情趣的学习 活动,模拟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现场体验,加强感知,激 发思维,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识和解 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 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说”。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可 以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通过说使学生感悟 知识,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素质。说的形式可以灵活变化, 可以个别表达,也可以小组互相讨论。例如教学七年级《我 和父母》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发发牢骚,说出自己对父母 的一些不满,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冲突,然后启 发学生讨论:“如果将冲突进行到底,将产生什么后果?如 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呢?”通过说和讨论使学生感悟“爱的 冲突”的危害,学会化解“爱的冲突”和用实际行动报答自 己的父母。又如教学七年级《文明交往》一课时,教师可创 设与人初次见面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说出与人初次见面的礼貌用语,使学生感悟和体验“礼貌是交往的名片”的知识点;

教学九年级《构建和谐社会》一课时,可引用学生感兴趣的 社会现实问题和时政热点,创设时事演讲、课前5分钟新闻 发布会、模拟答记者问等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活学生 思维的兴奋点,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积极探究,增强关 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2.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演”。表演是青少年的天性, 充分利用这一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设计学生喜爱的表演活 动无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强化学生对学习对象的 体验和感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以学生生 活经验为依据,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使新知识的呈现形式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 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养。如教学七年级《男 生女生》一课时,让学生结合班上男生女生交往的某些情境 编写小品,在班上表演,并让学生思考男生女生之间应如何 相处。学生在小品的情境中就有了学习兴趣,很快进入良好 的学习状态。又如教学七年级《调节情绪》一课时,让有表 演天赋的学生角色扮演“不一样的春天”三个场景。场景一 的女生说:“这场雨下得真及时啊,春雨贵如油!”场景二 的男生说:“真气人,下雨了怎么去踢球?”场景三:“下 雨有什么,拿把伞就得了。”活跃了课堂气氛后,让学生分 析讨论“同样是下雨,为什么他们的情绪却不同”。通过观 看表演和分析讨论,能使学生体验和感悟课本的知识“情绪与个人心态相关联”。

3.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赛”。竞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活动形式,在竞赛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思维处于积极活跃体 验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 学生的素质。例如上复习课时,教师可准备一些精炼的竞赛 题目,设计“谁能踏上思想品德科的星光大道”的竞赛活动。

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 习模式,根据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个性表现、小 组任务完成率、小组发言率等,进行小组间竞赛,对评出的 优秀小组给予分数和圆珠笔奖励。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习效果自然 可以事半功倍。

4.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做”。思想品德课不仅要学 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要学生 做到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落脚 点,也是检验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一面镜子。因此,在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创设的生活情境或 现成的生活情境中践行。例如教学八年级《自我负责》一课 时,教师可注意观察班级的卫生状况,若发现班级的卫生比 较糟糕,可先让学生对此检查讨论。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 受,引导学生感悟“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任”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自觉捡起自己座位旁的垃圾并放到垃圾桶里,做 一个对集体负责任的学生。又如教学七年级《养成良好学习 习惯》一课时,教师应注意观察班上每个学生上课的状态, 若发现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等)时,教师应及时要求学生纠正,使学生做到对自己负责。

三、课后布置实践作业 对学生而言,课本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将学生学到的 间接经验与他们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印证知识, 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课后实践作业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 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 活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教师课后应积极指导学生完成实践 作业。例如教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后,可设计“为 自己制定一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和计划,并落实 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的实践作业,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 完成情况;
教学七年级《我和父母》这一课后,可设计“努 力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实践作业,教师要及时向 家长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教学有关我国环境现状的知识后, 针对周边环境的现状,可设计“分小组调查周边环境现状,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并写出调查报告和建议在班上交 流”的作业。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 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所教的生活道理,有 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因 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教 学方法和手段,促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黄伟明,许思安.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 用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胡阳平.让数学课堂生活化[J].广东教育,2003 (12). [3]盖振铖.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政 治教学参考,2011(8). [4]董雅英.例谈教学回归生活的途径[J].中学政治教 学参考,2011(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