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参与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参与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1-20 08:38:43 点击: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参与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参与研究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传授汉语言知识,更是培养 学习者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本文从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研究出发,并对对外汉语教学 中的跨文化参与策略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 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开 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来中国学习汉语知识, 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目前很多学习汉语的学生在 已经具备足够词汇量、掌握基本语法知识的情况下,仍然在 实际交流沟通中屡屡出现障碍。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我们在 以往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特 别是忽视不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折射作用。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与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记录和传承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底 蕴,促进语言的发展。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语言不 能脱离文化而存在。”[1]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 化教学,正如邓炎昌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所写道的: “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从跨文 化研究的角度来讲,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脉相 承的,学习者只掌握汉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正确处理由于不同思维 方式、社会习俗、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引起的文化冲突,准 确而恰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与他人沟通。在对外汉语教 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锻炼学生 的跨文化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 重要目标。要使学生意识到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是同步而不 可分割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阐释、对比等多种不同的教学 方法,把那些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目的语文化渗透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多文化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学习汉语语言离不开 汉文化。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说过:“一 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2] 我们以中国的食文化为例,在古代的中国,“民以食为天”, 孔子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连在林语堂的大同理 想中,也必须要找一个中国的厨子。中国人讲究吃的传统文 化折射到语言层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指代教师工作我们说 “靠教书吃饭”;一个人在单位很受重用,可以说他很“吃 香”、“吃得开”;表述不能承受可以说“吃不消”。学生 们理解了这些,对于中国人问“你家有几口人”,而不是问 “你家有几眼人”、“几鼻人”也就容易理解了。由此可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研 究语言才具有意义和价值。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克服跨 文化交际障碍离不开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教师 教授学生汉语的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与学生主体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中,如果忽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准 则、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 的产生,从而影响教学内容的传达,降低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 跨文化意识,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 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多元文化思 维,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汉语国 际影响力离不开跨文化参与。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讲授的跨文化教学,根本任务是传播中国文化,提升 汉语国际影响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自觉树立跨文化 意识的基础之上,以包容的心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讲授汉语言知识的同时,不断渗透和传播中国文化,提 升汉语国际影响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参与策略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准确、得当地使用一门外语,必须 先学好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参与, 即是把目的语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这就要求对外汉 语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跨文化参与策略。首先,充分挖掘教 材中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准确、 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文化内涵,教师应更多地借助现代化 的教学辅助手段,对所授知识进行演示或详细阐述,使学生通过实物、图片、音频、视频等,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 知识理解得更深刻透彻,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以致用。例 如:教师要讲授“筷子”、“中药”和“春节”这些词语, 首先要考虑到他们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外国文化并不存在的 词语。为此,教师可以给出具体实物或相关图片,并对词语 意思和用法加以解释说明。最后,通过让学生亲自感知这些 实物或是模拟一定的场景,对这些传统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 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跨文化参与 教学方法之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拉指出的,如果教师把学 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从 而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了。上述教学实例中,教师可以 通过对比西方文化中的“刀叉”、“西药”和“圣诞节”加 以说明,让学生有感官和概念上的认识。其次,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要想真正掌握汉语 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中做到灵活运用,只依赖教材内 容和教师教学是不行的,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应具有一定的趣味 性,迎合学生学习兴趣点的同时,符合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 水平,并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体现中 华文化的文学作品、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剧和视频等,加 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同时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讨论和参与的积极性,在积累扩大词汇量的同时,体会语言 背后的文化涵义,提高使用汉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再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参与度。教学模式创新 是为学生建立一种跨文化意识,并锻炼学习者多元文化思维 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尝试并探索除传统教学以及任务型 教学以外的其他教学模式,设计一些有利于课程开展的模拟 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定期组织课外文化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 沟通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玩中学、合作学习的教育 理念。例如:在校园内展演、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组织留学 生参加汉语话剧表演、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歌曲比赛以及汉 语角等多种体验式文化活动,将授课与学习这一基本互动带 出了课堂,摆脱以往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体验到真 实的文化情境,在实践中互动学习,并加深对中华文化知识 的实际运用。最后,强化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提高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外汉语教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与以往教师不同,对外汉语教 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书面上的语言知识,更要让其了解语言背 后的文化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交往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的 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培养,《国 际汉语教师标准》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五项专业知识 包括: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语言习得策略;教 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 求同存异和兼容并包的积极心态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社会 习俗、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互相尊重,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积极推进跨文化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结语 文化渗透着语言,语言记载着文化。语言与文化间不可 分割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对外语教学中不仅教授学生汉语语 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层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跨文化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确保汉语 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迷人 魅力。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课后自主学 习和探索,参加除传统教学以外的其它学习实践活动,以及 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期实现学习者本身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提高,真正在掌握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和 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准确而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 际。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6.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9:66.[3]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47-14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 [J].外语界,2013(6):2-7. [5]郭利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模式探 析[J].现代汉语,2016(9):113-114. [6]钱文娟.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刊,2013:1-2. [7]徐平.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融合[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35-138. [8]孟若愚.第二语言文化习得研究发展轨迹[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47-14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