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致辞 > 【信息素养基础课程革新思路】信息素养课程

【信息素养基础课程革新思路】信息素养课程

来源:领导致辞 时间:2019-11-08 07:54:02 点击:

信息素养基础课程革新思路

信息素养基础课程革新思路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 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 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以 往不同的是,它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创新精神 以及道德情感都有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 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信息 化社会人才的生存素养。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首先,随着 信息时代雏形日显,知识增长大大加快,信息传播与日俱增, 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 从而做出决策,缺乏信息素养将难以维系生存。其次,适应 教育改革。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需求,要求培养全 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
培养具有查 找、评估、利用信息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落实教学方法灵活 多样,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再次,满足自身需要。

学生最终是要走进社会的,而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 深入影响,信息化正在深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信 息素养是21世纪人们生存技能”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具备 优秀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各种职业的需要,而不具备好的信息 素养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 中体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 滞后现象。从BASIC语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文化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的一直强调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 软件掌握和简单编程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唯一统考过级的课 程就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 级考试,但对计算机还是很陌生。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必须 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专业发展,强调学 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关注 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另外, 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 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一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 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树立教与学的效率观,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

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教学效率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 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有效教学策略。教师 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但是不一定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 导,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基于一定的任务和课题来引导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索,强调体验性的协作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发表给他人,与人 共享;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通 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我的教学任务有效吗”“有 无更有效的教学途径”等)来优化教学。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信息 技术应用的效益。但是并不能说量化就是科学的,应该科学 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效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习学 业成就与教师教学表现。

目前各级各类高校普遍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而且 是大学生必修的统考课程,定位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必须掌握 的一项技能课程。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 仍不会应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也没有利用网络获 取信息的意识,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没有就某个研究目的 去上网搜集资料的意识;
许多学生不懂得网络搜索方法,不 会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有效获取自己需要的 信息;
有些高校大学生的恶作剧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实验 工作。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要注重科技与人文并 重。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 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 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 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媒体,不仅指 网络和多媒体,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和电视机等都可以 作为信息技术来看待,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以建构主义 理论为指导,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基于专业课程学习的 任务和课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强调体 验性、创造性的协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发表给他人,与人共享。另外,社会信息化趋势催促教育信息化 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 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新一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黎加 厚)。信息化社会每位成员面临知识更新、职业更换以及创 业发展等,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基本的生存素质。在大学生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强调信息素养教育,既是信息技术教育 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高校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 革的重要途径。

学科教学是大学生专业教育的主渠道。这一层面的整合 模式包括CAI、CMI、网络课程、校内闭路电视、卫星教学节 目、数字电影、幻灯、扩音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 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主动、自觉、积极接 受学科教师通过信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的意识;
学科教师要 强调大学生利用信息技能拓展学科视野,延伸课堂学习。让 信息技术成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认知工具。学习活动是大学 生消化、吸收、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整合 模式包括CAL、CSCL、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 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在信息 技术基础课程中如果以往强调的是“学习信息技术”,在此 则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基础课中的信息技能 作为教与学的互动中介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体现为学生之 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专业实践是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 运用,是知识转换为能力的必然步骤。强调专业实践是当前高校教学转型的标志。信息技术学 科与其他学科以及活动课程的融合,反映了融合后的综合课 程的特点,又指明了在模拟环境、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 体验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 这一学习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间的 整合,其结果是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实际问题和真实活 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与 学科教学、学习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 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 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形态。比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专 业的综合学习进行整合,首先要考虑到教育技术学导论主要 目的是本专业新生的入门教育,任务是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 论学习和基本技能掌握,建立本专业学习的启蒙意识,为后 续学习奠定基础。而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 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教育,如通过QQ 可以随时、及时、即时地与他人交换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 方法。如果将两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融合,利用QQ开展 校际专业学习交流,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 要对本专业领域的基本了解和认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