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致辞 > 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突出特色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实践报告1000字

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突出特色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实践报告1000字

来源:领导致辞 时间:2019-10-25 07:56:54 点击:

在文化实践活动中 突出特色文化建设

在文化实践活动中 突出特色文化建设 摘 要:
一、“目标向上,视野放宽”,站在创建学校文化的 高度,对学校发展进行高品质定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 前提 工一小地处老城区,规模小,校园空间有限。虽然有过 辉煌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同样面临 着重新定位,创新突破的问题。学校文化建设为我们提供了 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认真转变观念,将学校进一步 发展的突破点放在文化建设上,并给以充分的重视和实际的 地位。遵循“目标向上,视野放宽”的原则,重新思考审视 学校的办学理念,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之路。我们认识到:
学校虽有良好的文化传统,但不等于就是今天的生产力;
我 们有爱岗敬业的教师,但不等于已经具有人才优势;
有可爱 的学生,但不等于不需要文化的滋养。学校要发展,就必须 把这些潜在的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力 量。我们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重要的是不能只停留在文 化概念和符号上,更应注重文化的质量和具体的内容,不能 把学校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元素的堆积。这个过程应该 是观念认识更新的过程,是重塑传承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是行为方式改变的过程,是长期积淀的过程。基于 此,我们把教育这个爱的事业凝炼成 “用大爱大美成就大 写的人”的办学理念,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以此引领师生作大德之人、大智之人、大气之人。将校训概括为“诚、 毅、勤、朴”,明确其内涵是:“诚以做人,毅以做事,勤 以学习,朴以生活”。同时确定各项工作在文化层面上的定 位。管理工作中心落在全面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上;

学校特色之一的“书香校园”的文化内核是“让读书成为习 惯,用精神滋养精神”;
学校特色之二的“科技校园”的文 化内核是“体验科学,快乐成长”。这样,我们从起始阶段, 就站在了更高的层面上,对学校突破式发展明确了方向,找 准了道路,保证了后续工作有序顺利展开。

二、“眼睛向下,起点放低”,从小处入手,在实处着 力,规划部署学校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 本指导思想 文化具有弥散性,无处不在又很难具体化;
天天在做又 很难抓住;
大到无边,小到身边。而文化生长的过程性往往 更具独特的魅力。只有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持续不断, 长期坚持,“积小成以成大成”,不虚夸,不浮漂,才能形 成独具特色的健康的学校文化,并突显出学校特色,产生广 泛的社会影响。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同样具有这样的特 质,在目标和途径上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我们确立了“抓 住文化生长点,从小处入手,在实处着力,在过程中积淀, 在实践中创新,以突出学校特色为重点,培育学校文化生长 的沃土”的工作思路。保证了学校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师生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发生质的变化,不断成长。在清晰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我们首先加强领导,健全组 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从组 织上保证了文化建设的地位;
二是加强培训,认真学习,迅 速达成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共识,从观念上保证人人理解,全 员参与;
三是科学规划,制订方案,从目标上保证了工作的 有效性;
四是专家论证,分步实施,从细节上保证了工作的 科学有序开展。

有效的学习、培训使全校形成了“只有以深厚的人文底 蕴为依托,建设具有丰富内涵,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校实 际的学校文化,才能办好学校”的共识,从而在学校中形成 了人人议论学校文化建设、人人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人人以 能为学校文化建设做贡献而自豪的良好氛围。

三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改善环境,创设氛围,彰显 学校文化生长的独特标志 1、大处着眼,因地制宜,做小做精。我们的校园很小, 只能“鸡蛋壳里做道场”,我们就突出严谨精巧,紧凑实用。

在做的过程中更要一丝不苟,每一处景观,每一项设施都坚 持做精、做细、做巧,目之所及都显示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比如利用学校西南角,在大树下制作了“牛顿拿苹果的雕像”, 它既装点了校园一角,又使学生在欣赏雕塑的同时 受到科 学的启蒙教育,还紧扣科普校园的主题。利用校园西南角墙 面制作了大型浮雕群,有古代教育家孔子,科学家华罗庚, 画家徐悲鸿,既有古代名人,又有现代名人,突出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和延续,使学生置身于厚重的中国文 化之中。制作之精细,构思之巧妙,充分彰显了我校“书香 校园和科普校园” 这一办学特色。

2、小世界大文章,突出处处彰显,无处不在,潜移默 化。没有大的操场,就充分利用身边的空间,创设立体景观, 以突出学校特色。

走廊文化的创设重点放在科普知识宣传普及、科普活动 介绍、科普书籍小书架以及学生的科幻画作品等。楼梯文化 的重点放在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给人美的熏陶;
安全知识 介绍、安全提示等;
各种学生作品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 积极性等。

班级文化的重点在发挥每个班级的创造性,体现主体意 识,一班一景,各具特色,突出育人功能,“让每一面墙都 会说话”。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班级目 标,并以口号的形式,悬挂在教室的前后黑板上;
精美的班 级风采小园地,在班主任的精心设计下显得格外醒目,丰富 的班级故事、各种知识、活动展示、特色板报、表彰竞赛等, 已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

办公室文化的重点突出“一家一世界”,在紧张的工作 中营造家的氛围。发挥特长,彰显个性,励志与温馨并存, 缓解了压力,提升了凝聚力。有书法家书写的具有学科特点 的教师自创的语句作标语;
有教研组的集体合影,有大家的 生活照,有精巧别致的鱼缸;
还有老师精心制作的工艺品等。严肃的办公室,有了家的氛围,老师们像一家人,共同面对 遇到的困难,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心灵 家园。

四、围绕特色,开展各项活动,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是 学校文化生长的内核 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文化生长之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 人既是培育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培育的主体,如果师生的 整体素质不能得到提升,精神世界不能得到充实和升华,只 有美的外部环境,学校文化建设就是不完整的。我们围绕“在 大爱大美中成就大写的人”广泛开展读书和科普活动,并采 取一系列措施,使活动不断深入,努力实现“让阅读成为习 惯,用精神滋养精神”,努力实现以科普活动为载体,培养 具有科学精神的接班人。

1、学生读书活动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首先,我们立 足课堂教学,不断拓宽和延伸科学课的内容,努力完善和丰 富科学课的形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 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其次,面向课外。一方面充 分发挥家庭作用,使家长主动支持孩子参与校内外科技活动, 并为孩子科学素质的培养创造基本的条件。另一方面,充分 发挥课外科普阵地的资源作用,通过参观、演示、影视、讲 座和参与操作等形式,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 学精神。第三,大力开展有特色的科技活动,活动中培养科 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精神。学校成立了各种科普活动小组,坚持开展“机器人小组”、“电脑绘画小组”、 “科幻画小组”等活动。

2010年5月我校成功举行了“体验科学 快乐成长”科普 周启动仪式。此次活动得到了市、区科协及科技馆的大力支 持与充分肯定。这也是两级科协第一次在我区举办的大型科 普活动。200多位家长也应邀参加。活动共设5个区:科普实 验区、科普绘画区、科普大篷车区、科普体验区和机器人展 示区。共展示科普画60余幅,进行小实验近80项。“科普大 篷车”开进了校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篷车配置有涵 盖声、光、电、磁、力学、数学、机械、信息科学等学科在 内的几十件(套)科普展品。大篷车进校园给孩子们搭建了 充满吸引力的科普舞台,开创了我区科普教育的先河。多家 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几年来,由于学校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学校连年获青少 年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生活中的垃圾你分类了吗?》、 《让青春充满阳光》等多项活动分获省、市、区级奖;
近30 幅科幻画获市二、三等奖;
杨佳佳、史钰芳等多位教师获省 市区十佳科普教师称号。

读书活动使大家更加热爱生活、更加自信向上,个性更 加张扬。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的极大 肯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3、浏览阅读体现时时相伴,处处可读。为了更好地营 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还在走廊、会议室、工会活动室、支部室等场所摆放了小书柜,供师生随时随地阅读,使全校师 生时时与书相伴,处处有书可读。一方面是闲暇时间,零碎 知识,无心插柳,丰富心灵,另一方面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 下留下书籍美好,知识伟大的种子,让好习惯陪伴一生。三 年级的苗彦老师不无感慨地说:书香校园真好,平时下课追 逐嬉闹的孩子自从有了走廊书架,再也看不到他们追赶的身 影,到处是捧书阅读的景象。

五、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生长得以维 系和传承的纽带 如果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改善,各种文化活动是学 校文化建设“硬件”的话,那么“和谐、共生、共进”就是 学校文化建设的“软件”。相比之下,人与环境、人与人关 系的改善与重建,更重要也更不易。也只有建立了全新的人 际关系,学校文化才能得以维系和传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 的文化存在。因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人与人和谐关 系的重建。

1、和谐的干群关系。学校领导坚持以德待人、以理服 人、以情感人;
做事公正、无私,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
不 断学习,充实自己有识、有才,以丰富的学识引领人。摆正 位子,放下架子,服务教学,服务教师,从而使教师在心理 上产生信任感、服从感,汇成凝聚力,这也是工作的动力, 成长的动力,发展的动力。

我校的条件并不好,但我们设身处地位老师着想,在学校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中午不回家的教师联系吃饭和休息 的场所;
为教师购买“校园责任险”;
多次看望和慰问家庭 有困难、生病及家庭出现意外的教师和家属(有时竟冒雪前 往),及时送去了领导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
坚持每年为教 师过两次集体生日,每月为过生日的教师送去“家庭”的祝 福。2010年教师节学校举行了“庆节日 送食粮 过生日 合 家欢”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活动中校长亲自为两位年长的教 师切蛋糕,并且双手送到她们手中,老教师接过蛋糕激动得 热泪盈眶,在场的《河南日报》首席记者柯杨记下了这激动 人心的时刻,摄影记者也拍下了这感人肺腑的镜头。校长还 亲自为每一个教研组的教师送书,并根据不同学科组的特点 以朋友的语气在书签上写寄语。

2、和谐的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 在要求和当然要素。“以德育人,以爱育人”是我校每一个 教师的为师标准。平时,教师们满怀着对学生的爱,作为学 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学生既作为人,也作为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在 教师爱的沐浴下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同时也在信任中 全面发展着自己,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 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共生、共进。

3、和谐的家校关系。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体, 也是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我们将和谐家校关系 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进行落实。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请专家、有经验的教师等,进行家庭教育讲座,还召开不同 主题、不同形式的家长会,每次都赋予新的内容。每学期不 少于2次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互相理解与 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家 长对教师的认同与依托、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形成了家校 联手,共同育人的合力。

六、落实措施,监控过程,实践探索,表彰反馈,坚持 不懈是学校文化生长的保证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中每 一步工作的落实和总结,每一个细节的调整和改进,并坚持 反馈与表彰并举,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坚持不懈地搞好学 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深 入开展。上两届文化节活动就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次重点 是教师间的交流,他们通过读不同的书谈理解与感悟
第二 次侧重于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交流,在他们同读一本 书的基础上谈体会与收获。科普活动也是如此,每一次活动 在主题、规模、内容、形式上都有所区别。

这种递进式的开展活动是学校文化积累必经之路,只有 如此学校文化的形成才能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形成系列, 逐步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而每次活动的总结表彰促进了 后续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文化建设有了后劲,激发了创造的 激情,新点子、新创意不断涌现,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机制。近年来,我们在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下,深入思考,科学 规划,精心实施,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积 累了很多经验,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尤其是人的精神 面貌在改变,在提高。更可喜的是初步建立了学校文化建设 体系,学校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这是学校的 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不 断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