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致辞 > 学前教育重要性【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

学前教育重要性【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

来源:开业致辞 时间:2019-11-19 10:22:32 点击:

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

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 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范文 当前,在有关义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讨论上,存在着 三种主要观点:一是义务教育前伸一年,即将学前教育一年 纳入义务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 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已纳入《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 下简称《纲要》)中。持前伸论观点的代表―――北师大学 前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焱正着手进行重点课题“学前一 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力图为政府的决策 提供依据。二是义务教育后延至高中阶段,持后延论观点的 学者认为,与其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还不如将义 务教育延伸到高中阶段更有意义。三是义务教育处于巩固期。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 认为,“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暂时 是没有可能性的,因为我们的义务教育刚刚实现基本普及, 现在是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时期”。

学前教育在《纲要》第二轮征求意见中得到最多关注这 一事实说明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再放任不管的话可能会出现“学前教育已沦为社会分层器” 的骇人局面。然而,教育工作的重心到底该落在哪里?或者 说,教育公平①的重心应置于何处?是前伸还是巩固,抑或 后延?是选择“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目前,在“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压倒一片的呼声中,对以上问题的 探讨更加彰显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 们首先明确学前教育公平的意义何在。

一、义务教育的前伸应优先于后延 持后延论观点的学者不乏其人。有学者根据相关调研结 果列举了实行12年义务教育(后延至高中)的四大理由:避 免中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
缓解未来就业压力;
为贫 困家庭子女送去“知识资产”;
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1]其中,义务教育后延三年对缓解就业压力和有利于贫困 家庭的孩子接受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这两点从表面上看无 疑是极有说服力的。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在国家对普通 高中贫困生的教育资助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之下,义务教育 后延可以使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到高中阶段的教育,这其中最 大的受益者是农村孩子。此举可以消除教育不公,体现出社 会的公平、公正、和谐。另外,如果让所有的农村学生到19 岁才离开学校,将延缓农村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这 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竞 争力的增强有很大益处。还有学者从论证可行性的角度出发 肯定了这一设想[2],另有学者据此认为义务教育后延不但 非常必要而且完全可行。然而,在透过现象对教育的现状进 行深入透彻地分析之后,义务教育前伸之于后延的种种优势 更值得我们重视。

(一)从学前教育教育重要性的角度出发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 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作为一个人今后接受 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是一个起点公平的问题。而对于高中 教育,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把它定位于“在 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 教育”。[3]也就是说,高中教育是一个过程公平的问题。

因而从起点与过程的重要性上来讲,学前教育的发展比高中 教育要重要。许多人不重视学前阶段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学前教育发挥的作用往往到小学或之后才会显示出它 对学习或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容易看到即显的成败效应。而 布鲁姆在1964年所做的研究表明,智力差异多半在儿童进入 小学时就已经存在。因此,在起点上比另外一些儿童更加平 等的儿童,将可以更好地利用在教育制度内部实行的统一体 制[4]。另有研究在肯定了“接受过一定程度与没有接受过 学前教育的孩子相比,入学后接受能力和成绩存在一定差 异”之后进一步指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及学习内容和难度的 增加,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起 点公平比发展公平更为重要。

(二)从补偿教育的角度出发 在《教育法》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唯有学前教育还 没有专门、独立的高位阶法律来保障,学前教育的职能定位、 目标任务、途径等都没有法律依据,导致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缺乏保障,而学前教育的收费也成为法规的盲点。另外, 不同于地方政府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远 大于对学前教育的作为。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现状 使得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投入力度也不大。

在我国用于公共教育的经费中,只有1.3%左右被用于学前教 育,而其中大部分用来扶持公办园。这些不能不说是造成今 日怨声载道的“入园贵”“、入园难”问题的根源所在。很 多优秀的幼儿园向有权有钱的阶层开放,而处境不利儿童, 包括低收入家庭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失去了接受良 好教育的权利甚至面临失学等问题。对幼儿来说,本应拥有 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却难以实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此外,早期儿童养育与教育是一项人力资本回报率很高的投 资。2005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的一项研究表 明: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佳投资时期是学前教育阶段,而人 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也以学前教育阶段最高;
学前教育时 期的投资回报率,相当于此后所有年龄阶段人力资本投资回 报率之和。他说:“很少有哪个公共政策能够既促进平等和 社会公平,同时又能促进经济生产率的提高。投资于处于不 利条件的早期儿童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政策。”[5]因此,从 制定教育政策着眼,重在建立能为所有儿童提供同样机会的 教育制度,也就是说,不论其社会出身,人人都能够不受限 制地根据机会平等的原则受到教育。因此,从补偿教育的角 度出发,应该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三)从教育成本的角度出发 由于义务教育目前没有包括学前教育,导致一些地区上 幼儿园的费用高于大学,特别是优势园高昂的赞助费(或各 种巧立名目的费用)令普通家庭难以望其项背,使家长不堪 重负。据调查,当前我国较好的幼儿园要花费家庭年收入的 一半乃至更多。北京一般幼儿园各项费用每年近3万元,相 当于北京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1.5倍。[6]而公立高中教育, 由于物价部门的指导,每学期的学费基本在600元左右,家 庭承受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由于高中阶段属 于非义务教育,家长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而大多数小学将 学前教育作为入学的前置性条件,家长对承受学前教育的高 额负担没有选择的自由。[3]不公平不正义的现状不仅破坏 现行的社会秩序,而且遗患未来。学前教育的不平等复制了 社会的不平等,强化了社会的不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均衡 器的作用,使得整个学前教育领域逐渐变成一个利益角斗场。

当教育不公从幼儿园开始存在,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因此,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通过倾斜政策保证 普通家庭,尤其是保证弱势群体有机会享受到良好的学前教 育,对于恢复学前教育的补偿性和公益性,实现学前教育的 公平就显得极其必要了。

二、学前教育的普及应优先于义务教育的均衡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目前大规模普九的历史任务基本完 成,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纲要》明确指出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长袁贵仁也表示,各地要把均衡 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此前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中 国在实施义务教育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义务教育 的前伸或后延,而是要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义务 教育的质量,解决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的问题。然 而,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各 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阶段,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教育覆盖面来说,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 50.9%,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已达到了90.8%。如此低的 入园率和以下种种不公平的表现反映出我国学前教育极为 不公的现状。显而易见,学前教育的普及能为更多的幼儿提 供教育的机会,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一)入园机会的不平等 义务教育普及以来,所有学龄儿童都有同等的机会进入 学校就读。虽然在这过程中存在着学校间不平等的问题,但 学龄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受教育权得到了保证。然而,在九年 义务教育正由“做到”迈向“做好”的时候,许多处境不利 的学前儿童,却因其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限制失去接 受良好教育的环境和机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现实社会中,家长的社会地位、职业和经济状况等均会影响 幼儿的受教育机会。有研究表明,教育制度已趋向于具有“再 生产”的功能,也就是说,教育制度在维护甚至加强现有的社会结构,而不是在促进因天赋能力所引起的社会流动,更 不是在激励人们具有利用这种能力的动机。[7]在我国,最 有“特权”的幼儿园是机关园,机关干部的子女理所当然地 进入这类幼儿园接受教育。另一有“特权”的幼儿园是国家 企事业单位的幼儿园。单位人员子女享受的也是收费低而质 量较好的学前教育。如果孩子的家长不在公办幼儿园所属的 单位上班,孩子要上公办园则要缴纳大笔的赞助费。此外, 许多条件好的民办幼儿园往往依据家庭的经济情况来作为 入园的门槛标准。因此,将目前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加 快学前教育的普及进程,维护幼儿受教育的权利”上来,更 能体现社会的公平。

(二)区域之间的不平等 据统计资料,通过对各地区中小学入学率差异分析,虽 然我国初中高中生的入学率差异还较大,但小学生的入学 率差异逐步减小,其入学率已经基本上趋于均衡状态。[8] 相比之下,由于经济和人口的原因,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 部地区学前教育的水平差别很大,而且这种差距还在加剧。

从各省市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指标就可看出这种差 距:第一片9省市发达地区学前三年教育一般在80%以上。如 江苏浙江两省学前三年的入园率2000年为80%,农村正推行 学前两年和三年教育;
第二片13省市为中等发达地区,如河 北、湖北等地,学前三年教育基本上在50-70%,农村学前一 年教育在50-70%左右;
第三片9省、自治区是欠发达地区,如内蒙、广西、宁夏等,学前三年的入园率基本上只能定在 35-50%,没有农村学前一年教育指标。[9]由以上数据可知, 不同区域的学前儿童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存在着明显的不 平等。为保障不同区域的幼儿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亟需 目前教育工作重心的倾斜。

(三)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不公平 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央和地方政府设 立专项资金,先后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及“两免一补”等一系列重要 工程项目。这些政策举措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极其重 要的作用,不只在城市,农村义务教育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如到2004年,全国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 高,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10]反观目 前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其不平衡的现状不容忽视。学前教 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的不 平等。从投资来看,公办园长期享受政府的拨款和其它方面 的扶持,有着比较充足的经费来源。而我国政府对民办园几 乎没有投资,其举办者需要自己筹措资金,由此导致公办园 的教育质量总体上优于民办园。

管理的角度考虑,一方面,我国整体上对民办园的管 理比对公办园薄弱,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质量的监控。另一方 面,某些地方的政府又对民办园的教育水平、设施各方面过于苛求,无视目前可提供的教育资源与适龄儿童数量之间供 求不平衡的现状。安全、质量问题是要强调的,但不能因此 扼杀作为公办园重要补充力量的民办园的存在。从幼儿园教 师的素质来看,公立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但许多民办园 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培养,素质堪忧, 而且很多保育员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正规培训并获得保育 员证书。这对于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儿童是不公平的,而且 不够专业的保育员会使儿童的在园生活存在一定程度的潜 在危险。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素质的教师的教育效果也会有 所差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在起点上就开始遭遇不公平。学 前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与政策实施者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实践表明,政府不同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 不同层次。因此,当前更应提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公共投资力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