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讲话 >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 大学生自主创业例子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 大学生自主创业例子

来源:开业讲话 时间:2019-08-03 15:35:50 点击: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篇一 土生土长的合江人,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大学毕业在外打工几年后 决定返乡创业,依靠家乡的农业资源发展起了农业旅游观光园。他就是程涛,白 手起家,凭自己的努力寻找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

白米镇的江北香逸园休闲生态基地是一个农业旅游观光园。走进基地, 记者就看到一大片草莓园,现在正是草莓结果的季节,程涛正正在园子里查看草 莓的生长情况。

程涛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几年,但是生长在合江的他,一直想回到家 乡干事创业。

程涛:因为我在外面跑了几年,我觉得首先就是说外面的农业发展程 度比我们这里要现代化一些,然后本身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合江人,所以说有自 己的一定的情怀,想带着这种情怀来为自己的家乡做一点事情出来,在农业方面 能改变点什么。

据程涛介绍,香逸园休闲生态基地是农业旅游观光园,就是打造无公 害纯绿色水果,让游客吃得放心。基地所有的肥料都用的农家肥做底肥,这样生 长出来的水果不光样子美观而且口感更佳。再过20多天第一批草莓就成熟了,程 涛决定把大棚的支架换成钢架,给前来采摘的游客一个更佳舒适的环境。

程涛:主要我们考虑的就是长远的成本,竹子的话,10年来看它的成 本更高一些,那个我们主要考虑游客来我们这里采摘那个舒适程度,就是说竹子 以前比较矮一些,矮一些的话而且容易造成积水,游客来了话,有诸多的不方便, 所以说现在我换成钢架,不管是从成本上来看,还是游客来观光舒适程度上来看, 都是比较好的。

如今,程涛的农业基地已经从当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三十多亩,看着自 己的基地一步步发展壮大,程涛心里美滋滋的。

程涛:其实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比较难的,就是说一个白手起家的返 乡创业大学生。首先就是说体现在资金上面,当然说土地上面政府有一定的协调, 资金上面的难度是最大的,政府就是说鼓励我们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就是说跟银行对接好之后,我们可以有10万政府贴息贷款,就 是说资金上能解决我们的需求。第二,像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的话,从法 律上来讲是需要纳税的,但是我们属于农业,又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所以说这一 块税收减免了,这些都是政府给我们的优惠。

今年是程涛回乡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了,虽然有了不错的收益,但他并 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决定加大投入,把自己休闲生态基地打造成品种丰富的水果 综合园区。

程涛:今年,除了引进草莓我还引进其他水果,包括优质的西瓜品种、 葡萄,葡萄可能我要引进几个优质的葡萄品种,还有火龙果,今年我打算把这三 个品种做起来。我就想把这打造个水果的综合园区,然后配套点蔬菜来,搞点无 公害的、绿色的蔬菜,到时供这些游客来采摘水果的同时,有更多的选择。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篇二 一年前,80后女大学生曾艳在大英县花园干道维多利亚小区门口,开 起了一家唯客超市,开启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为何放弃世界知名企业的工作开起超市近日,记者在唯客超市见到了 正在清理货物的曾艳,听她讲起了创业的故事。

学设计的女大学生开起超市 曾艳的求学路算是比较顺利。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艺 术设计系。在大学里,她努力学习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世 界知名企业阿克苏油漆做色彩咨询顾问。虽然工资不高,但其他福利不错,五险 一金也都买了。可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物价不断提高,微薄的工资连自己的生活 都很难保障,更重要的是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曾艳反复权衡后作出了一个决 定——辞职,回家乡寻找创业机会。

回到家乡后,曾艳并没有想好创业的门路,好在父母很开明,见她每 日愁眉不展,主动对她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要不到社区去上班天天跟市民在 一起,你就知道市民需要什么,到时候再看做什么生意。”曾艳到花园社区居委 会当起了志愿者,天天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到这一片区没有超市,市民买东 西很不方便。去年,曾艳着手开起了超市。将好口碑打造成好品牌 一开始,超市的生意不是很好,投入的20多万元眼看就要打水漂了, 怎么办曾艳就到书店、网上学习超市经营方面的知识,摸清购货渠道,直接与供 货商对接等。现在,超市的生意很不错,收入也多了。对于如何经营超市,曾艳 说关键是要让群众买得放心。她坚持通过正规渠道进货,统一价格,由公司送货 上门,自己不用担心进到假冒伪劣产品,群众来店购物也放心。其次是服务热情, 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受到你的真诚。只有这样,周围的邻居才会常来光顾,虽然超 市不大,但只要用心经营,也能做大做强。把口碑做好,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好的 品牌,到时候再增加投入扩大规模,让小超市成为老百姓口碑中的好品牌。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篇三 谭智伟一直觉得自己挺普通,按部就班地上学、中规中矩地实习。如 果一切顺利,这个90后云南小伙子当年也会和同龄人一样,毕业后留在昆明这样 的大城市“闯一闯”,“干几年,有前途了就继续奋斗,没前途了就回家”。

他压根儿没想过自己的“人生大事”会被一连串糟糕的天气改变。

2012年夏天是这个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回 老家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享受”假期的谭智伟一落脚,就被家乡的景象吓“懵” 了。一眼望过去,流经村子的沟渠难见水的踪影,里面的泥巴也干了。沟渠的源 头——村里最大的水库成了一个大土坑,坑底还到处是裂缝。

果园的景象更是差点让谭智伟掉泪。在这个闻名的“水果之乡”,昔日 能结到十几克、“有鹌鹑蛋那么大”的提子,如今却像“干瘪的黄豆”,因为天气太 干燥,齐刷刷地从树上往下掉。

他后来从当地农业部门听说,那一年,“80%的土地种植各种水果”的 宾川县受干旱气候影响,50%的提子灭产,“一颗都没结”。没辙了,有的村民花 5000元租上一辆卡车,载满10吨水,再一口气浇到地里。

可这也是杯水车薪。这个打小在地里长大的农家娃很清楚,“10吨水 就这么直接浇下去,连一亩地都浇不透”。谭智伟很心疼,“乡亲们也是着急,这 么运水怎么行只能是一分钱赚不着,还要往地里贴钱”。

有村民想到了打井,没曾想,井里出水量很大,但架不住全村果园都用。后来打井的村民立了规矩,挨家挨户排队取水。这一轮,得排两周的队才能 用上一次水。

家家户户打井成了唯一的办法。要打井取水就需要电线等各类材料, 村民跑到县里去买的线几乎全是“回收的旧线”。有些商户拿这些“次线”一次次抬 高价格,有村民把线买回家还没用上几天,就烧断了,断线掉下来,电死了家里 养的两头猪。

谭智伟坐不住了,悄悄找到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毕业后,回 乡开电力器材供应公司,让乡里乡亲用上放心的电力设备”。

事后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当时“热血沸腾”。对做这事儿能不能挣钱、 活儿累不累这些曾经“衡量工作的标准”,他“完全没想过”。

剩下的一年,这个25岁的年轻人“满脑子都是各种电力设备的事儿”。

电力设备有两三百种材料,为了尽快在实操中摸清具体的用途,他“赖”上图书馆, 寒假又跟着叔叔一次次往工地跑,站在一边儿盯着电工作业。逮着空,他就冲上 去噼里啪啦抛出一堆问题:“您这什么型号的”“功率该选多大的”“选哪种线最适 合”…… “得亏当地师傅脾气好,不嫌我烦。我后来跟着他们上现场,学了不 少。”谭智伟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大旱过后1年,谭智伟在县城开起了电力器材供应公司。租店铺的钱, 家里出了一些,当地人事局和团委还专门给他拨了5万元的创业贷款。

“开门做生意,不赚钱确实不行,但一定要赚良心钱,昧良心的钱说 什么都不能要。”别家一卷线卖好几十元,谭智伟的线只卖10元,他的公司还承 包了后期维修等各项服务。

“价钱便宜那么多,该不会也是以次充好吧”有村民也曾疑惑过。谭智 伟就向他们详细介绍各类设备的用法,还提供“跟踪服务”。这一比较,不到1年, 全村一半以上的果园都用上了谭智伟卖的货。昔日“用电难”的景象也不复存在。

这个年轻人没有告诉乡亲的是,他的原材料都是从昆明附近的工厂运 来的,为了卖一个良心价,他几乎跑遍了昆明的工厂。谈妥生产细节后,再一一 对比运货商的信息,运回来产品再做包装和配套服务。“我就是想薄利多销,只要能保证质量,又设身处地为用户考虑,就 不愁卖不出去。”谭智伟说。

老师孙晓璇对学生这番话一点儿不意外。在她看来,谭智伟的行为带 有很明显公益创业的色彩,虽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项目,也没啥“高科技元素”, 但实实在在为当地老百姓谋福利,“这是‘接地气’又‘小而美’的创业”。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